元谐答应称帝后,他们几位无不高兴。王谊道:“我们说干就干,主公,你就吩咐吧。”
元谐想了想道:“吾与吐谷浑国王要好,不如派人前去,让他国发兵;我等集合部勇,里应外合,还怕推不倒杨坚。”
几位听了称善。
元谤道:“让我去吐谷浑下书,我认得太子吕诃。”元谐说“好”,遂提笔理纸,作书一札,只见上写:
谐顿首、再拜吐谷浑国王陛下,伏念天下不幸,杨贼专权,致使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天下之人无不痛恨。陛下乃仁义之君,德高望重,然杨贼多次出兵,攻打贵国,欺人太甚!陛下若能率兵讨贼,谐当集合部勇,作为内应。这样,奸党可灭,仇辱可报。诚能如是,幸莫大焉,书不尽言,立待回报。
开皇六年三月八日草书
写毕,递给元谤道:“速去下书。”
元谤说“是”而去,遂到马棚牵来坐骑,飞身上马,马上加鞭,不几天就来到吐谷浑国的皇都伏俟城了。
此时,浑主正在和众大臣议事,突然见一门官进来拜道:“禀国王,****柱国元谐,特派元谤前来下书。”
浑主吕夸道:“请他上殿。”
门官说“是”,继而来到殿门口,向外喊道:“国王有旨,请****元谤上殿——”
元谤听了,忙整衣上殿,然后朝上边跪下拜道:“来使元谤,参拜浑主。”
只因吐谷浑是大隋的战败国,年年进贡,所以浑主见了隋朝的使臣也非常客气,忙起身道:“罢了,罢了,快快平身,平身回话。”
“谢浑主!”元谤又拜,这才起身。
吕夸笑道:“****皇帝一向可好?”
元谤听他问杨坚,怒道:“他算什么皇帝!祸国殃民,惨无人道。此次到来,就是让贵国发兵,里应外合,抄他老贼。”
浑主和众大臣,听他骂杨坚都很吃惊,又听说让他发兵,里应外合时,正合心意,但怕里边有诈。吕夸试探地:“你是说……”
元谤看他忧虑,说道:“浑主何必戚戚,”忙取出信,道:“这是元大将军的书信,一看便知。”浑主喜道:“呈上来。”
一内侍接过,递给浑主。
吕夸激动地打开信,从上到下看了一遍,看后喜道:“好极!可到我报仇的时候了。”
太子吕诃拦道:“父皇,不可。”
吕夸诘问:“为什么?”
吕诃道:“如今隋朝国富民丰,兵强马壮,若去攻打,恐怕是飞蛾扑火——自找苦吃。”
吕夸听了很不乐意,怒道:“你懂个屁,有元将军作内应,怕的什么?”对元谤道:“我已决定,于四月六日发倾国之兵,直逼长安。”
元谤喜道:“我等于四月六日响应。”
吕夸激动地:“好,我与元将军作书一札。”说罢提笔,很快就写好了一封信,递给元谤道:“望火速回京,将信交与元大将军。”
“遵旨。”元谤接过,退下朝去,然后又飞马回到长安。他回到长安后,很快就来到元府,又很快把书信交给元大将军了。
元谐看罢大喜,遂封王谊为讨坚元帅,元谤、田鸾和祁绪为行军总管,并让他们暗地里调集兵马,待四月六日配合浑军,讨伐杨坚。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四月初六。
这天早朝,三拜九叩后,高颎出班奏道:“启禀陛下,近几天元谐和王谊行动反常,早出晚归,整日在外;有人说他纠集兵马,欲反大隋。”
文帝听了心里一沉:“难道他真想造反么?”
话音刚落,探马来报:“陛下,吐谷浑发兵杀来,势如破竹,已杀到陇西了。”
文帝震惊地:“什么?他们可到陇西了?”
探马道:“贼兵来势凶猛,行动迅速,我地方官兵无法抵御,死伤不少;现在陇西总管李渊正在拼杀,望陛下火速发兵。”
文帝一抬手:“知道了,速去再探。”
这一探马刚走,又一探马来报:“陛下,上柱国元谐和王谊等人,已纠集了三万部勇,准备和浑军里应外合,望陛下火速发兵。”
文帝不听则罢,一听击案骂道:“原来是这厮引来的浑军!”冲探马道:“他们屯兵何处?”
“就在西边三桥。”
“知道了,速去再探。”
文帝看他走去,喊道:“河间王杨弘听了”
杨弘出班执笏:“臣在!”
“你速去点兵三千,抄杀元、王二府,一个不留,家产充公。”
“遵旨!”杨弘拜罢,下朝去了。
文帝道:“晋王杨广听了。”
十九岁的杨广出班执笏:“儿臣在!”
“封你为征西元帅,卒兵三十万,出三桥,取陇西,将浑军和元、王二贼全部歼灭。”
“遵旨!”杨广接过帅印,站在一边。
文帝道:“尚书左仆射高颎听了。”
高颎出班执笏:“臣在。”
“封你为帅府长史,辅佐晋王,共同破敌。”
高颎拜道:“遵旨。”
文帝又道:“清河公杨素、上柱国元景山和褒公宇文述听了。”
他们三人同时出班,执笏:“臣在!”
“封尔等为行军总管,各率兵十万,统受晋王节度,违命者斩!”
他们三人同时拜道:“遵旨!”
文帝道:“尔等速去校场点兵,午时出发。”
“遵旨!”他们三位又拜,这才下朝。
还不到中午,校场上的兵马已经点齐了。
帅台上,征西大元帅杨广,头戴金盔,身穿金甲,外披大红斗篷,肋下挎剑,足登战靴,神气无比。
高颎是纱帽、红袍、玉带、朝靴、肋下也挎着宝剑,非常威严。帅台下人山人海,旌旗招展,刀矛林立,跃跃欲试。
台下最前边是三杆大旗,旗门下分别站着杨素、元景山和宇文述三位总管。这三位披挂整齐,手握兵器,军威赫赫。
杨广看人已到齐,便让杨素率兵八万为前三军;宇文述率兵马八万为左三军;元景山率兵马八万为右三军;他和高颎率六万人马为后三军,然后将大手一挥,非常洪亮地:“出发!直取三桥。”
一声令下,步马兵和粮草辎重出发了。当然杨素的前三军在前,跟着是宇文述和元景山的兵马,再后就是大元帅的后三军了。老远看去,旗幡隐隐,戈戟重重,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正西而去。
却说自称皇帝的元谐,他在前几天就开始纠集兵马了。为了保险,他把大营扎在三桥北边那片大树林内。他们是夜间调兵,每天就隐在林内,并且又放些暗哨,以防万一。
他们的大帐就在树林当中,自制的龙椅上,坐着自封的皇帝元谐。他头戴自制的龙冠,身穿自制的龙袍,以前的玉带,以前的朝靴,再加上他那威严的四方脸和方脸下那幅自信的八字胡,确也有些帝王的气质。
他的左边是四十四岁的讨坚元帅王谊;右边是四十岁的讨坚总管元谤;左边第二位是三十八岁的讨坚总管田鸾;右边第二位是三十岁的讨坚总管祁绪。他们几位都是银盔银甲,肋下挎剑,足登战靴,确也威风!
他们已纠集了三万多人,正在焦急地等着浑军杀来,攻打皇都。谁知没等来浑军,却等来一位流星马——说杨坚已知道行动了,已派杨广为帅,率兵三十万,直奔三桥。
话音刚落,众人皆惊。
王谊不解地:“我们行动甚密,他老贼是怎么得知的?”元谤担心地:“他们来三十万人马,咱们就这么两、三万,这岂不是等死么?”
元谐怒道:“怕什么!大丈夫顶天立地,死有何惧?有道是兵不在多勇者胜。今天,我要亲自会一会杨广。”然后对几位总管道:“速去通知各部,出林应战。”
“遵命!”他们几位都开始行动了,不多时,他们的三万人马都出了树林,拦住了道路,准备与官兵以死相拼。就在这时,杨素率领的前三军已经赶到了。
杨素今年五十岁,生得凤神俊秀,身材魁梧,二目炯炯,一副美髯,真像山神一般。他是银盔银甲,肋下挎剑,骑了匹枣红马,鞍鞒上挂着一杆长槊,打马而去。
他的左边是他的长子杨玄感。玄感今年二十五岁,生得眉目清秀,文武皆通,以父功拜为大将军。他是铜盔铜甲,骑了匹白龙马,鞍鞒上挂了杆长枪。
杨素的右边是玄感的好友李密。李密字法主,真乡公李衍之从孙。祖父李耀,北周时为邢国公。他父李宽,骁勇善战,胆略过人,自北周到隋,都是柱国,后封为蒲山公,他父阵亡后,他便袭蒲山公之爵位。
他和玄感同命,二十五岁,生得神清气爽,目秀眉清,容貌轩昂,丰姿英迈。他和玄感是刎颈之交,寸步不离。到大业九年六月,他和玄感反于黎阳,被宇文述所破,玄感被杀,他便逃到瓦岗寨做了寨主,这是后话。他也是铜盔铜甲,骑了匹五花马,鞍鞒上挂了一杆长矛,同他父子并马,一路奔来。快到三桥时,老远就看见元贼的人马了。玄感边打马边问:“爹爹,元贼已摆开战场了,还等不等元帅?”
杨素道:“就这几个毛贼,不够我等收拾,不必等大帅。“一挥手道:“一同杀上去,来个遍地开花。”说着摘下长槊,遂拍马挥槊,一边喊着“杀呀——”去战元谐。
杨玄感摘下长枪,打马舞枪去战王谊。
李密也摘下长矛,虎狼般地去战元谤。田鸾和祁绪二位,也被几个官兵围着厮杀,众多的官兵,朝水般地向敌群杀去……
顷刻间,三桥两边变成了战场,老远看去,红婴点点,刀光闪闪,人影蹿动,大杀大砍——再加上双方的战鼓声、喊杀声和刀、枪、剑、戟的碰击声,真是震耳欲聋,令人不寒而粟。
这时,杨广和高颎也飞马赶来了,看阵上拼杀正酣,又见玄感和李密非常英勇,大喜,忙下马亲自擂鼓,与他们助威。
将士们看元帅与他们擂鼓助威,格外勇猛,不多时,田鸾、祁绪被官兵战死;元谤也被李密战死在马下。
这边,玄感正在和王谊大战。莫看玄感年轻,但他弓马娴熟,膂力过人,搞得王谊难以招架,防不胜防。就在王谊回刀招架时,被玄感“嗖”的一枪,这一枪,正刺进他的咽喉,坠马而死。眼下,杨素正在和元谐大战,足足战有三百个回合不分胜败,玄感看他父汗流浃背,遂拍马舞枪,来战元谐。
虽说元谐武艺超群,膂力过人,但他已战多时,况且他的对手是两员虎将,怎么能抵挡,不几个回合,他的枪法就乱了。
杨家父子看他乱了方寸,遂挥枪两面夹击。
这时,元谐是一败再败,连连招架。他父子是一逼再逼,不住进攻。当元谐正在招架时,玄感“嗖”的一枪,正好刺进他的胸部,只听他“妈呀”一声,竟落下马一命呜呼了。众贼兵看首领都战死了,于是,有的逃之,有的便弃刀跪地,连连求饶。
此时,杨广看大获全胜,大喜,冲玄感和李密道:“你二位少将也是首功。”
他二人当然高兴,急忙说“谢”。于是,杨广又整点人马,率领他的三十万将士,浩浩荡荡地向陇西进发……
再说浑主吕夸,他为了报仇,便于四月六日发倾国之兵,出青海,取榆中,一路杀来。
眼下陇西是李渊在镇守,看浑军大至,忙率兵抵抗,一连拼杀了数日。然李渊兵少将寡,很难招架。就在他节节败退、无法抵挡时,晋王率兵赶到了。
李渊看援兵到来,大喜,遂同杨广的几十万人马,铺天盖地地杀入敌群……还不到两个时辰,就战死他大将二十一名,杀死浑兵三万多人。吕夸看来兵如此凶猛,不敢再战,遂弃刀率众来降,并提出永不再战,年年进贡。于是,杨广不再战了,奏凯回朝。
不说文皇帝是怎样迎接,怎么庆贺,却说东宫里的太子勇:自从昭训为他生个杨俨、杨裕和杨筠后,她的花容枯萎,姿色大减了。就为此事,他整日闷闷不乐,茶饭难进。
邹文腾看他整日犯愁,心里也猜出七、八分。这天上午,他看杨勇独自在卧室内躺着,便进来跪拜道:“奴才拜见殿下。”
太子躺在床上,也不起身,只是一抬手道:“罢了,平身回话。”文腾说“谢”,站在一边。看他仍然躺着,也不问话,想了想问:“殿下,近些天来,是不是对昭训也不顺心了?若是的话,我再再与你选几位来,不知殿下……”
正中下怀!他“呼”地坐起,道:“可以,可以,快快选来。”
邹文腾说“是”而去。
他离开大厅后,二事不顾,先把他的几个心腹——太子家令姬威、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和太子检校刘剧正找了来,道:“太子有命,命尔等下去选美,岁数在十四至二十以内,模样要俊,姿色要美,眼下需要一位,以后每十天送来一位。”一挥手道:“尔等快安排去吧。”
几位应“是”,便就去了。
这几位,都是讨好主子的能手,听说叫去选美,高兴坏了,又听说眼下只需一个,便就商量着在宫里挑选。于是,他们便分头行动了,皇宫里佳丽上千,不多时,便就选中一名年轻、俊俏的漂亮女子,交给了文腾。
原来这位女子是陇西人,姓高,名叫荣儿,今年十六岁。她父叫高太,原是齐国的武将,灭齐后,她父阵亡,她母被俘入宫。当时,她母身怀有孕,进宫后便生下荣儿。眼下她母已经去世,她也算是孤身一个,然而,她在宫内并不寂寞,身边有很多姐妹,况且活儿又轻,衣食不愁,竟出落得花儿一样。
文腾见她如此俊俏,十分满意,又让她精心地打扮一番,然后送给太子。太子见了一乐多高,遂封她为良娣。当天晚上,便就和她同床共枕了,使杨勇非常开心!不到十天,文腾又给他送来一位美人儿。
这位姓王,名叫秀儿,今年十五岁。她父叫王山,本是城内一个生意人,他听说太子选美,是主动把女儿送上门的。文腾看她比荣儿还要俊俏,就把她带到东宫,来见太子。
太子见了大喜,夸文腾很会办事,并赐他不少衣物和白银百两,然后封秀儿为良媛。这天晚上,他同荣儿和秀儿就睡在一张大床上,通宵玩乐。
邹文腾为了进一步讨好杨勇,便又来到东阁,对太子说:“殿下,下去选美的,很快就要送人回来了,我想,在东宫内建一座“春宫”,岂不更好?”
太子不解:“建春宫作甚?”
邹文腾一笑,说:“春宫就是专住美女的场所,既大又宽,装修华丽,内造暗室可让美女居住,处设舞池可让他们歌舞。殿下你想听就听,想看就看,若看上哪个了,可任意到暗室里去玩。”
话音刚了,太子乐得拍手道“妙极,妙极!你速去通知高龙义来,让他营建春宫,越快越好。”邹文腾说“遵命”,匆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