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译和刘昉等几位大臣,看朱太后准奏,忙同时拜道:“谢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罢了,众爱卿平身。”
他们几位又拜,这才起身。
朱满月道:“上大夫李德林听了。”
李德林忙上前执笏:“臣在。”
“速去杨府,传杨公来听封。”
“遵旨。”李德林匆匆去了。
朱满月又道:“御正大夫刘昉听了。”
刘昉也出班执笏:“臣在。”
“诸卫军由你节制,守卫皇宫,以免兵变。”
“遵旨。”刘昉也领旨下殿去了。
不多时,只见李德林进宫拜道:“启禀太后,杨公已到。”
朱满月道:“火速请进。”
李德林说“遵旨”后,来到门口,向外高喊:“帝太后有旨,请杨公上殿。”
杨坚仍是一品穿戴,听李德林传他,忙拱手说“遵旨”,这才整整衣帽,走进殿来,见幼主在中间坐着,女儿在左,朱后在右,忙上前跪下拜道:“臣杨坚奉召上殿,叩拜幼主万岁!太后千岁!”
朱满月笑道:“如今先帝晏驾,后主幼冲,亟须德高者辅佐。杨公乃开国元勋,德高望重,又是太后之父,故替幼主封你为上柱国、随国公、大冢宰、使持节、左大丞相,都督朝内外诸军事,报效朝廷,不负两宫之托。”
杨坚忙拜道:“多谢幼主,多谢两宫太后。”
朱太后道:“为了辅政方便,以正阳宫为丞相府;另外,改大象三年为大定元年。速拟诏书,晓于天下,下殿去吧。”
众大臣跪拜,然后起身退出朝门。
他们离开宝殿后,便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正阳宫收拾一新,又把独孤伽罗和孩子们接到宫内。为了巩固他的政权,特封郑译为相府长史,刘昉为相府司马,李德林为相府内郎,虞庆则为相府司录……
当天夜晚,杨坚把他的一些比较要好的大臣召集来,说道:“今晚将各位请来,共商治国大计。虽说本公执掌大权,然各路藩王是否听调?特别是那五位王爷(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迴),他们既是幼主的尊长,又掌着千军万马,如果他们不听调遣,起兵造反,到那时,莫说保不住幼主,就连我等也难保活命了。”
大将军杨素道:“此五王虽说有兵,但都是些酒囊饭袋,不如发兵,将他们平了。”
高颎道:“眼前还没到发兵的时候。我看不如下个诏书,就说宣帝晏驾,让他们进京吊唁,回来以后,想擒他等,岂不是易如反掌?”
众人听了,都满意地点一点头。
李德林道:“后宫内除了两宫太后听政外,应该将那些皇后和嫔妃们赶出宫去,免得一国三公,误我大事。
刘昉道:“那几个小王爷也把他们赶出宫去。”
你道这些小王爷是谁?稍有交代:
宣帝宇文赟有六弟,汉王宇文赞,二十岁;秦王宇文贽,十七岁;曹王宇文允,十五岁;道王宇文充,十二岁;蔡王宇文兑,十岁;荆王宇文元最小,今年八岁,都在宫内居住。
莫看他们是些孩子,但都是王爷,在宫内说一不二,一般的大臣,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故而刘昉提出此事。
杨坚清楚,要想推行新政,改掉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必须要铲除这些绊脚石,不然的话,幼主难保,黎民仍受倒悬之苦。
杨坚想到此,忙铺开杏黄御纸,操起胡笔,便替幼主宇文阐拟了五道圣旨。他又到后宫用了印后,这才升帐,喊道:“大将军韩擒虎、贺若弼听了。”
他二人上前拱手道:“末将在!”
杨坚拿起两道圣旨,说:“你二人连夜出京,一个向东,一个上西,召回五王。”
他二人说“遵命”,接旨而去。
杨坚又拿起一道圣旨,道:“大将军杨素、下大夫苏威听了。”
他二人也上前拱手,道:“末将在!”
杨坚道:“你二位速去后宫,除了两宫太后外,其它几位太后和嫔妃一个不留,赶他们出宫。”
他二人也说“遵命”,接旨去了。
杨坚又拿一道圣旨,道:“下大夫高颎、御饰大夫柳裘听了。”
他二人上前拱手,道:“下官在。”
“你二人到永安殿,封宇文赞为右丞相,先稳着他一人,然后将那五王,以年幼为名,赶他们出宫。”
“遵命!”他二人也领旨去了。
杨坚拿起最后一道圣旨:“唐公李渊听了。”
提起李渊,笔者也要交代一番,因为他是隋朝的开国元勋,又是灭隋兴唐的开国皇帝。
李渊今年十七岁,关陇人氏,西魏时,他的祖父李虎就跟着宇文泰打天下,也是府兵八柱国之一,封爵唐公。李虎去世后,他父李昞袭了爵位,后来他父战死疆场,一个只有八岁的李渊,竟成了堂堂的上柱国、唐国公了。
他自幼聪明好学,到十二岁上,他已经是文武精通了,本来他是上柱国、唐国公,十四岁他就领兵打仗。近几年,他为北周立了不少战功。
杨坚看他文武双全,又是员虎将,非常器重。他为了笼络李渊,就把亻次飞中大夫窦荣定的女儿清娘许配给他。
看官,你道窦荣定是谁?稍有交代:
窦荣定本是扶风平陵人,父叫窦善,官拜太仆之职。荣定深沉有器,丰仪美髯,香风袭袭,有出世凌云之表。周太祖见了,很感兴趣,便封他为平东将军。后来太祖与北齐交战,困在北芒,幸亏荣定率兵赶到,一举战败齐兵。太祖大喜,又封他为上仪同,后来灭齐他也立了不少战功,又封他为大将军,佽飞中大夫。
武帝看他是员虎将,就把明帝的女儿安成公主许他为妻。他二人成亲后,第二年就生下个女儿取名叫清娘。
窦清娘生来聪明,很有心计,七岁上,听说外公(指明帝)被害,恨道:“可惜我不是男儿,若是的话,定报此仇。”
她是四岁开始读书的,也称起是过目不忘。如今她十二岁,《五经》、《四书》全都学通了。杨坚把她许配李渊,当然李渊求之不得,况且又是皇亲,然而,清娘还不到及笄,只算是定亲。
就为此事,李渊很感激杨坚。自从杨坚辅政后,他竭力拥护,惟命是从,所以在最关键时刻,杨坚也把他请来了。
他看丞相拿道圣旨点他,忙上前拱手,道:“下官在!”
杨坚道:“你率五百精兵,把守朝门,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进宫。若有强进或闹事者,不管他官职大小,就地戮之,不得徇私。”
“遵命!”李渊也接旨而去。
先说永安殿内:
永安殿内仍是一片悲哀,众和尚还在诵经,众道士还在作法,众乐工仍然奏着哀乐。灵柩周围,天元皇太后杨丽华、天元帝太后朱满月、天右皇太后元柳、天左皇太后陈雪儿,还有一大群嫔妃,包括赵云、尉迟兰,还有最后选来的司马消难的女儿司马长英。
他们都是披着黑纱,哀哀欲绝地在灵堂里守灵。就在这时,杨素和苏威来了,看他们都在灵堂内守灵,杨素喊道:“圣旨到——众位太后、嫔妃听旨——”
这些太后和嫔妃们,自从宣帝去世后,虽说每天在灵堂内守灵,但他们心乱如麻,不知这位大丞相怎么发落,所以都是提心吊胆地在灵堂里打发日子。这天晚上,他们仍然来到灵堂哭了一阵子后,便坐在那里各想着心事。快到子时,突然听到圣旨来了,让他们接旨,都感到不妙。然而,这是圣旨,必须得叩拜,所以他们急忙起来,整一整衣裙,便望着圣旨跪地叩拜,高呼万岁。
杨素看他们拜毕,这才捧着圣旨,继而又清一清嗓子,念道:
皇帝诏曰:眼下先帝晏驾,后主年幼,朝内需要安静。可由先帝的元配杨太后、幼主的生母朱太后在朝听政,其它太后和嫔妃、废为庶人,全部出宫。接旨之时,便就动身。钦此。
杨丽华清楚,有他爹爹杨坚辅政,她是万无一失的。然朱满月就不同了,莫看幼主是她所生,又让她在朝听政,想赶她出宫,易如反掌,就连小皇帝人家想废,也不费吹灰之力。然而,眼下只有听天由命,走着说着。于是,她和杨丽华连连叩拜,高呼万岁。
那几个太后和嫔妃们,听说把她们废为庶人,赶她们出宫,都像当头挨了一棒,有的竟吓得瘫软在地上。可是,她们还是要朝着圣旨跪拜,呼着万岁。
这时,杨素和苏威走过来,朝她们吼道:“起来!都快走吧。”
陈雪儿朝他二人求道:“二位将军,能否让我回宫收拾一下,我还有……”
杨素“唰”地拔出宝剑,道:“少废话!快走!”
元柳和众嫔妃,看天左皇太后就不准回宫,也都不敢言语了,便乖乖地走出门,不声不响地向宫外走出……
再说后宫的王府内:眼下,六个小王爷都已熟睡,在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中,把个二十岁的汉王宇文赞给惊醒了。他有些气愤,继而披衣下床,怒冲冲地跑到门前,一边开门一边骂:“是谁在找死!把老子的好梦都惊跑了。”
这位打门的,本是宇文家的一位老家人名叫宇文连,六十四岁,在宇文泰创业时,他就马前鞍后地侍奉。如今宣帝驾崩,后主年幼,几个能杀善战的王爷都在边关,京内的几个王爷年幼,况且大权又掌在杨坚手里,他真为宇文家的江山担忧。
这天晚上,宇文连本来也无事,就到灵堂内坐了一会儿。当他出来就要回府休息时,突然见一帮人闯进灵堂,暗道:他们寅夜到此,必有要事,待老朽来看个端倪。于是,他躲在一边,向内听着。当他听到除了杨、朱二太后外,其它太后和嫔妃全部出宫时,心里不禁一怔,暗道:好家伙,他们可下手了。他也不顾多想,拔腿就往王府跑去。
他一口气跑进王府,看几位小王爷已睡,就急忙打门。虽说汉王开门后劈头就骂,然他还是上气不接下气地:“汉王爷,大事不好了。”
这时,几个小王爷都惊醒了,忙穿衣跑来,看是老家人,又听他说大事不好,急问:“出什么事了?”
宇文连道:“杨坚已下手了,除了杨太后和朱太后外,其它几位太后和嫔妃,全部都赶出宫了。”
宇文贽一听就生气,道:“把他们都赶出宫与我等何干?真是大惊小怪的。”
宇文连急了,忙说:“王爷,他们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既然他们敢把皇太后赶出宫,恐怕,他连你们几个王爷也不会放过的。”
宇文赞怒道:“看他们谁敢!”
话音未了,只见御史大夫柳裘和下大夫高颎带着御林军来了,高颎看他们正在议事,于是将圣旨一亮,道:“圣旨到——六位王爷听旨。”
这几位王爷毕竟年幼,看到这个阵势,便都乖乖地叩拜,高呼万岁。
高颎手捧圣旨,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主年幼,需要有才有德者辅助,封汉王宇文赞为右丞相,辅佐朝政。为了顺利地执掌国事,继承祖业,秦王、曹王、道王、蔡王和荆王五位,暂出宫去。接旨之时,即刻动身,钦此。
秦王宇文贽听后不服,嚷道:“为什么赶我们出宫,你这道圣旨是假的!”
宇文赞听说封他为右丞相,欢喜不尽,又看宇文贽大吵大闹,冲他斥道:“这道圣旨明明是真的,怎么说是假的?难怪圣上要赶你们出宫,像你这如此闹事,宫内岂不乱了套?快谢恩出宫。”
这几个小王爷听他一说,只有朝着圣旨跪拜,高呼万岁。
现任右丞相的宇文赞拜罢起身,接过圣旨。他看高颎和柳裘拜了圣旨后,朝几个小王爷道:“我现在是丞相,我说了算,你们几个快快出宫,免得在这里招惹麻烦。”
高颎向御林军一挥手,这些御林军心领神会,便一齐上来,说道:“走吧。”
这些堂堂的小王爷,便都乖乖地同他们一道,离开王府,出宫去了。
再说正阳宫内,左班丞相杨坚仍然是一品穿戴,严肃地坐在正中,两边是相府长史郑译、相府司马刘昉、相府内郎李德林、内史大夫韦誉、御正大夫皇甫绩和大将军韦孝宽,他们都是紧张地站在两边,等待着什么。
就在这时,杨素和苏威走进宫来,朝杨坚拜道:“启禀丞相,除了两宫太后外,其它太后和嫔妃全部赶出宫了。”
杨坚一抬手,道:“知道了。”
他二人刚刚站定,就见柳裘和高颎走进来,向上一拜道:“启禀丞相,除了汉王宇文赞外,其它王爷都已出宫。”
杨坚又是一抬手,道:“知道了。”
他们二人也站过一边。
郑译突然想起,忙拱手道:“相爷,像那太后、王爷,都是些有身份的人,假若他们明日闹起事来,我们可该怎么对付?”
杨坚听了心里一震:“这……”
刘昉道:“相爷,我认为大局已定,干脆,谁乱杀谁,到时候,我们自立……”
“国号”二字尚未出口,杨坚拦道:“不可造次!先把朝内的大相士庾季才请来,听听他的高见,然后再说。”
刘昉道:“我去请他。”说罢匆匆去了。
庾季才字叔奕,今年六十二岁,本是河南新野县人,八世祖庾滔,随晋元帝过江,官拜散骑常侍,封为遂昌侯。他祖父庾洗,为梁朝处士,与宗人齐名,他父庾曼倩,在梁朝时,官拜光禄卿。
庾季才自幼聪明,八岁诵《尚书》,十二岁通《周易》,好占玄像。西魏时,太祖宇文泰见到季才,深加优礼,封他为参掌太史,赐宅一所,水田十顷,并加奴婢牛羊等物。庾季才颇为感激,在征讨方面,就与太祖献计献策,打了不少胜仗。
他家五口人,有妻子元氏,儿子庾质,儿媳钱英和孙子庾俭。他生就个大个头,银须皤然,精神矍铄,给人一种世外高人之感觉。
他知道今夜有贵人来请他,所以他衣帽整齐地在厅内看书,等待来人。刚到子时,家人来报说:“朝内来人。”
他一笑说:“请进。”
刘昉在家人的引导下,见到季才,朝他一抱拳,道:“寅夜前来,多有打扰,只是丞相有要事相商,特使下官来请,不知老将军肯赏脸否?”
庾季才起身道:“既然是相国来请,岂能不去。”继而冲家人道:“速去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