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觉的外孙何麒为他所写的家传说:“熙宁年间作御史,就在熙宁年间被驱逐;元祐年间作廷臣,就在元祐年间被驱逐;绍圣年间作谏官,就在绍圣年间被驱逐;崇宁年间作大臣,就在崇宁年间被驱逐;大观年间作宰相,就在政和年间被驱逐。”他为官的履历大致是这样。可是他所以失意的实际原因却不是同权奸抗争的缘故。作御史时,因为判断刑狱不当,被枢密院追查,于是就检取博州(今山东聊城)的另一件事来报复追查他的人,诬陷人家也断狱不当,结果三位枢密院的主管官员都去乞求皇上允许他们离任,所以他因此而被贬官。在作谏官时,首先攻击内侍陈衍,用以动摇宣仁皇太后的地位,甚至把她比成汉初的吕后和唐代的武则天;要求取消司马光、吕公著的封赠溢号,把他们墓前的碑楼捣毁;定文潞公的罪是背负国恩,定吕汲公的罪为动摇先烈的地位;替奸佞小人吕惠卿、蔡确申辩,称其无罪。后来因为勾结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富户盖渐诬陷执政,又被贬官。元符末年,任命为中书舍人,在答谢皇上的章表中一一诬蔑元祐年间的各位贤臣,说:“在元祐的八九年间,提拔了结党营私之徒二十余人。”等到他身居相位,竟然又是因为与郭天信勾结被罢黜。其人一生言行如此之卑劣,却得到了美好的名誉,就因为和蔡京闹矛盾的缘故。然而他们都是章子厚的门下客,其根本并非不同。蔡京答谢被任命为宰相的章表的文词,是张天觉写的。因此得到蔡氏的引荐提拔才得以进入执政者的行列。
为文论事
【原文】
为文论事,当反复致志,救首救尾,则事词章著,览者可以立决。陈汤斩郅支而功未录,刘向上疏论之,首言:“周方叔、吉甫诛猃狁。”次言:“齐桓公有灭项之罪,君子以功覆过。李广利靡亿万之费,捐五万之师,廑获宛王之首,孝武不录其过,封为列侯。”末言:“常惠随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皆裂土受爵。”然后极言:“今康居国强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又曰:“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近事之功则高于安远、长罗,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于是天子乃下诏议封。盖其一疏抑扬援证,明白如此,故以丞相匡衡、中书石显,出力沮害,竟不能夺。不然,衡、显之议,岂区区一故九卿所能亢哉!
【译文】
写文章论述事情,应当反反复复突出中心思想务必使首尾连贯,这样,就会使得事理明白,词气充沛,看的人马上就可以形成决定性的意见。陈汤斩杀匈奴的那支骨都单于,可是功劳未被朝廷记录,刘向上奏章论述此事,开头说:“周代方叔、尹吉甫诛灭猃狁(匈奴的古称),功成名就。”其次说:“齐桓公有伐灭项国之罪,可是有道德的人根据他具有尊周的大功,也就一再掩饰他的过错。李广利耗费了亿万的费用,损失了五万军队,只获得了大宛国王的脑袋,孝武皇帝却不追究他的罪过,封他为列侯。”末了说:“常惠只有随着愿意打仗的乌孙兵进击匈奴,郑吉也只是迎来了自愿归附匈奴的日逐王,然而都被认为有功,封茅袭土,授于爵位,常惠为长罗侯,郑吉为安远侯。”然后极力进言:“现在康居国比大宛强大,郅支的名号,也比大宛国王的重要,郅支诛杀汉朝使臣的罪过也超过大宛的保留良马汗血马不来进贡,无论从哪方面说前者都是强敌。可是陈汤不用汉军一兵一卒,没有耗费升斗之粮,立此大功,要是和贰师将军李广利相比,功劳则为其百倍。”又说:“陈汤这功,要论威武勤劳,则比方叔、尹吉甫的大;要说陈述大功不计小过,则要比齐桓公、贰师将军的贡献大;要谈时间远近,同是近日立功,其功也要高于安远侯和长罗侯。可是,这么大的功,竟未见记录,然而小的过错,却屡次传播,我内心里实在为他感到痛惜。”于是,天子才下令要群臣议论该如何封赏。因为他的一封奏章,或抑或扬,多方取证,写得这样的明明白白,所以任凭丞相匡衡、中书令石显竭力阻止,终究没能破坏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匡衡、石显的议论,哪里是小小的一个至多做过九卿之一的刘向所能对抗的呢?
连昌宫词
【原文】
元微之、白乐天,在唐元和、长庆间齐名。其赋咏天宝时事,《连昌宫词》、《长恨歌》皆脍炙人口,使读之者情性荡摇,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殆未易以优劣论也。然《长恨歌》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它激扬,不若《连昌词》有监戒规讽之意,如云:“姚崇、宋景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俙忆得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其末章及官军讨淮西,乞“庙谟休用兵”之语,盖元和十一、二年间所作,殊得风人之旨,非《长恨》比云。
【译文】
元稹、白居易,在唐代元和、长庆年间以工诗齐名。他们所写开元、天宝年间的诗《连昌宫词》、《长恨歌》都脍炙人口,使读它的人思绪激荡,好像身在其时,亲眼见到了当时发生的事情,大抵不容易评论其优劣。可是,《长恨歌》的内容不过是记述唐明皇追悼杨贵妃事件的来龙去脉,没有其他的激浊扬清的意思,不如《连昌宫词》有戒讽规劝的精神,其中说:“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长官清贫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至。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貌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它的最后一节谈到了官军讨淮西的事,有“庙谟休用兵”之语,可知大概作于元和十一二年(616一617年)之间,甚得诗人针贬时弊的旨趣,不是《长恨歌》所能比的。
二士共谈
【原文】
《维摩诘经》言,文殊从佛所将诣维摩文室问疾,菩萨随之者以万亿计,曰:“二士共谈,必说妙法。”予观杜少陵寄李太白诗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使二公真践此言,时得洒埽撰杖屦于其侧,所谓不二法门,不传之妙,启聪击蒙,出肤寸之泽以润千里者,可胜道哉!
【译文】
《维摩洁经》中说,文殊从佛所在的地方将要到维摩洁居士的方丈室探病,跟随他的菩萨数以万亿计,大家说:“二位道德高深的人在一起谈话,肯定要谈论义理深奥的佛法。”我看到杜甫寄给李白的诗中说:“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假使二位大诗人真的实践了这句话,其时大家都充当仆役,或洒扫庭院,或撰杖捧履,即可听到他们所谈的为诗为文的不二法门、不能言传之秘密,启迪聪明,打破蒙昧,其得益当非浅,就像云气出山弥漫千里、润泽天下一样,哪能说得尽呢?
张子韶祭文
【原文】
先公自领外徙宜春,没于保昌,道出南安,时犹未闻桧相之死。张子韶先生来致祭,其文但云:“维某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其情旨哀怆,乃过于词,前人未有此格也。
【译文】
先父在从岭南调动到宜春去的时候,逝世于保昌(今广东南雄),家人扶枢途经南安(今江西信丰),当时还没听说奸相秦桧已死的消息。张子韶先生来吊祭,他的祭文只是说:“某年某月某日具位之官某某,恭谨地祭以清酒作为祭奠,敬告某官在天之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他的情意极为哀痛,超过了文词的表达。从前的祭文还没有见到过这种格式。
京师老吏
【原文】
京师盛时,诸司老吏,类多识事体,习典故。翰苑有孔目吏,每学士制草出,必据案细读,疑误辄告。刘嗣明尝作《皇子剃胎发文》,用克长克君之语,吏持以请,嗣明曰:“此言堪为长堪为君,真善颂也。”吏拱手曰:“内中读文书不如是,最以语忌为嫌,既剋长又剋君,殆不可用也。”嗣明悚然亟易之。靖康岁都城受围,御敌器甲刓弊。或言太常寺有旧祭服数十,閒无所用,可以藉甲。少卿刘珏即具稿欲献于朝,以付书史。史作字楷而敏,平常无错误,珏将上马,立俟之,既至,而结衔脱两字。趣使更写,至于三,其误如初。珏怒责之,逡巡谢曰:“非敢误也,某小人窃妄有管见,在《礼》,‘祭服敝则焚之’。今国家迫急,诚不宜以常日论,然容台之职,唯当秉礼。少卿固体国,不若俟朝廷来索则纳之,贤于先自背礼而有献也。”珏愧叹而止,后每为人言,嘉赏其意。今之胥徒,虽公府右职,省寺掌故,但能鼓扇獧浮,顾赇谢为业,簿书期会之间,乃漫不之晓,求如彼二人,岂可得哉!
【译文】
原来京都全盛之时,中央机关各署办事的老吏,大多能够懂得事体,熟习典制和掌故。当时翰林院有个孔目吏,每当学士们代拟制书的草稿写出来,一定伏案仔细研究,有疑误之处就告诉起草人。刘嗣明曾作过一篇《皇子剃胎发文》,用了《诗经》中“克长克君”的话,孔目吏拿着稿子来请教此话怎讲,嗣明说:“这句话是说能做师长能做君王的意思,完全是好的颂辞。”孔目吏拱手致谢,说:“大内里面读文书不像这样,最厌恶语言忌讳,克剋同意,很可能被理解成既剋长又剋君,这句话不能用。”嗣明惊然恐惧,赶快换成了其他的话。靖康那一年都城被敌人包围,御敌器甲都破旧不堪。有人说太常寺存有旧的祭服数十套,听说没有什么用处了,可以用来衬垫恺甲。太常少卿刘珏就起草奏章想着把它们献给朝廷,把奏章的草稿交给掌管文书的吏员抄写。那位吏员写字工笔楷书,速度又快,平常未曾出错,刘珏就要上马,站着等奏章,送来之后一看,却在签署官衔的地方掉了两个字。催促他赶快重写,一直写了三回,其错如故。刘珏发了脾气斥责他,书吏迟疑不决地谢罪道:“本来不敢写错,但因小人我内心里有点不踏实的感觉,根据《礼记》记载,‘祭服坏了就把它烧掉’。现在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实在不应该以平常时候的老规矩办事,可是礼部官员的职分所关,应当按礼制行事。少卿这样做固然是体谅国家的困难,不如等朝廷来索要再交上去,那样要比自己首先违背礼制去进献的要好。”刘珏感到惭愧,慨叹再三,中止这了件事,后来经常同人谈起,嘉许赞赏那位书吏一片苦心。现在的办事人员,即便是在公卿府中担任高级职位的吏员,了解中央各部机关的掌故,也只能是用来扇动虚浮不实的风气,追求收受钱财谢礼,以之为业;至于处理文书、办理公务,竟然全然不懂,再找像上述那样两位,能够找得到吗!
曹操唐庄宗
【原文】
曹操在兖州,引兵东击陶谦于徐,而陈宫潜迎吕布为兖牧,郡县皆叛,赖程昱荀彧之力,全东阿、鄄、范三城以待操,操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表为东平相。唐庄宗与梁人相持于河上,梁将王檀乘虚袭晋阳。城中无备,几陷者数四,赖安金全帅子弟击却之于内,石君立引昭义兵破之于外,晋阳获全。而庄宗以策非己出,金全等赏皆不行。操终有天下,庄宗虽能灭梁,旋踵覆亡,考其行事,概可睹矣。
【译文】
曹操率部在兖州驻扎的时候,曾经领兵往东到徐州攻打陶谦,而陈宫却暗中迎来吕布作兖州的长官,兖州所统辖的郡县都背叛了曹操,依靠程昱,荀彧的力量,才保全了东阿、鄄城、范县三座县城等待曹操。曹操回来之后,双手握着程昱的手,说:“要是没有您出力,我就没有地方去了!”于是,便上表推荐他为东平国(亦即后世东平郡,今山东东平)之相。唐庄宗和梁朝军队在黄河边上互相争战,打得难分难解,梁朝大将王檀乘虚袭击晋阳(今山西太原)。城中没有防备,几次就要失陷,全仗着安金全率领子弟们在城内击退敌兵、石君立率领昭义节度使派来的军队在城外击破敌人,晋阳城才得以保全。可是唐庄宗因为制胜之策不是自己提出的,对安金全等人的奖赏都没有施行。曹操终于统一了天下,庄宗尽管能灭掉梁朝,可是转眼灭亡,考察他们平时的行为,也可看出个大概。
云中守魏尚
【原文】
《史记》、《汉书》所记冯唐救魏尚事,其始云:“魏尚为云中守,与匈奴战,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臣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而又申言之云:“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重言云中守及姓名而文势益遒健有力,今人无此笔也。
【译文】
《史记》和《汉书》所记载的冯唐救魏尚的事,冯唐在开始说:“魏尚作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郡守,和匈奴打仗,向幕府呈报战功,有一句话说错了,执政官吏根据法律条文处分他,对他的奖赏未得施行。臣认为陛下奖赏太轻、处罚太重”。并且又申述这件事,说:“云中郡守魏尚,犯了呈报战功时斩首俘虏的人数中差了六个人的首级,陛下就把他交由法吏审理,取消了他的官爵,罚他去做苦工。”这里两次说到云中郡守及其姓名,文章气势显得更加遒劲有力,现代的人没有这样的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