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炼乳加工的要点如下:
(1)预热。淡炼乳一般采用95℃~100℃,10~15分钟高温预热,使乳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溶的磷酸三钙。另外,采用高温灭菌技术120℃,15秒可提高乳的热稳定性。为了提高乳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在淡炼乳生产中允许添加少量稳定剂,常用的稳定剂有柠檬酸钠、磷酸氢二钠或磷酸二氢钠,添加量为100千克原料乳中添加磷酸氢二钠或柠檬酸钠5~25克,或者100千克淡炼乳添加12~62克。稳定剂的用量最好根据浓缩后的小样试验来决定,使用过量,不但产品风味不好,而且易褐变。
(2)浓缩。当浓缩乳温度为50℃左右时,测得为6.27~8.24波美度即可。
(3)均质。淡炼乳在长时间放置后会发生脂肪上浮现象,表现为其上部形成稀奶油层,一经振荡还会形成奶油粒,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所以要进行均质。通过均质可碎脂肪球,防止脂肪上浮;使吸附于脂肪球表面的酪蛋白量增加,进而增加制品的黏度,缓和变稠现象;使产品易于消化、吸收;改善产品感官质量。
在炼乳生产中视具体情况可以采用1或2次均质;如采用2次均质,第一次在预热之前进行,第二次应在浓缩之后。为了确保均质效果,可以对均质后的物料进行显微镜检视,如果有80%以上的脂肪球直径在2微米以下,就可以认为均质充分了。
(4)冷却。均质后的炼乳温度一般为5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停留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耐热性细菌繁殖或酸度上升的现象,从而使灭菌效果及热稳定性降低。另外,在此温度下,成品的变稠和褐变倾向也会加剧。因此,要及时且迅速的使物料的温度降下来,以防止发生上述产品质量问题。淡炼乳冷却温度与装罐时间有关,当日装罐需冷却到10℃以下,次日装罐则应冷却至4℃以下。
(5)标准化。浓缩后的标准化是使浓缩乳的总固形物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所以也称为加水操作。
(6)装罐、封罐。经小样试验后确定稳定剂的添加量,并将稳定剂溶于灭菌蒸馏水中加入到浓缩乳中,搅拌均匀,即可装罐、封罐。但装罐不得太满,因淡炼乳封罐后要高温灭菌,所以必须留有顶隙。
(7)灭菌、冷却。灭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杀灭微生物钝化酶类,从而延长产品的储藏期,同时还可提高淡炼乳的黏度,防止脂肪上浮。除此之外,灭菌还能赋予淡炼乳特殊的芳香味。
(8)振荡。如果灭菌操作不当或使用了稳定性较低的原料乳,则淡炼乳中常有软凝块出现,这时通过振荡,可使软凝块分散复原成均一的流体。振荡使用水平式振荡机进行,往复冲程为6.5厘米,300~400次/分钟,通常在室温下振荡15~60秒。
(9)保温检验。淡炼乳在出厂前,一般还要经过保温试验,即将成品在25℃~30℃下保藏3~4周,观察有无胀罐现象,必要时可抽取一定比例样品,于37℃下保藏7~10天,加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