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事件是1992年中国和日本的孩子在内蒙古进行的夏令营竞争,我们失败了,实际上不是功课上的失败,而是我们的孩子的生存能力的失败。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可能给孩子提供了很多的解题技巧、书本知识,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走出去,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生存中,我们不能和人家相比。于是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所以就追溯到以上我讲的原因,这个诱发事件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我想到,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去学、去做,这就出现了问题,应该出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这样,我们构建了综合活动课。是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共同构建的,针对我们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设置,基本构思是六天工时制,我们用五天的时间完成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学习,专门抽出一天时间进行综合活动课。进行的基本方式是由几个学生组织成一个一个的小组,用他们所熟知的一些生活上能够感触到的,或者是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以社会和自然作为大课堂,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作为基本形式来进行的一种课程。在这个课程中,孩子们都有一个一个的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要拟定对课题的研究方案,然后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进行实地调查,或者是测量,或者是标本采集,或者是寻访。从他们收集的数据和材料中整理出他们需要的数据,然后制作报告、模型或者平面图,在班级中进行所得成果的展示,在班级展示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还让他在年级中进行更加全面的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他们自身扮演着成果报告员,同时对别人的成果进行评论,或者提出一些问题,甚至是刁难性的问题,来发展他们的思辨能力,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显然,我们能看到学生们走出原来比较封闭的课堂,走到一个大自然的环境中,或者是一个社会环境中。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他们的知识和学科能力获得了发展。在德育方面应该学到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比如他们应该很好地适应大自然,培养生活能力,在社会中,他们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他们甚至能访问一些专家学者、教授,甚至北京市环保局局长。培养和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进一步看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解决这些小小的社会问题的时候是不够的,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愿望,由于他们要查阅很多资料,甚至采访很多学者、专家,于是他们又获得了他们能够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和方法,那时候还没有网络,如果有网络,他们还可以在网上查。除此以外,他们还能获得信息处理的能力。所以,应该说这个过程具有很大的综合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途径,以及最后实现的结果,都有很大的综合性,这也是叫做综合活动课的一个原因。包括学生的活动意识、活动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凡是经过综合活动课实践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的成长都会带来很大帮助。
网友:请问您,是否好学生成全好老师,或者说好老师需要好学生来成全?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李金初:我们这个社会在迅速发展,经济、科技,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国家在迅速发展,它需要越来越优质的人才。另外,正因为社会在发展,所以我们的人也应该一步一步向更高层次发展。像年龄更大的一些人,如果说过去也获得了一定发展,那么今天对少年儿童来讲,他们获得了比我们那时候还要优越得多的发展条件,毕竟,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包括政治条件,高度稳定,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好的条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由政府、国家、成人和学校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成长环境,也就是教育。实际上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种环境,是一种环境影响。要给他提供优质的教育,除了有比较好的教室、比较好的学习工具,包括计算机、网络以外,最为重要的是提供优质的教师。必须有着最优秀的教师,这里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教师作为做人来讲,是一个示范者,他是引领孩子成长的先人,这种先人最好成为一个圣贤,这是最好的,跟着圣贤作圣贤,跟着优者作优者,跟着贤者作贤者。再一个,教师是一个博学者,是个拥有者,他能给孩子带来很多知识,同时他还能够指导孩子的能力培养。这样除了对老师自身修养有要求以外,还要求老师要很博学,他自己首先要掌握很多知识,很显然,在现在的教育中,如果他受教育的时间越长,他学的知识越多,他就有可能成为优质的教师。所以我说,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成人,能够成就更加优秀的孩子,作为一个先人,带领孩子们走向一段发展的道路,然后使他们自己独立放飞,得到更加快速的成长,超过他们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优秀的学生首先要得于优秀的教师。当然,影响和作用都是双向的,从来不是单向的,教师在作用于他的优秀的学生的同时,这些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助于教师事业的成长,也会有助于优秀教师的形成,这是没有问题的。在我们十一学校,师生双方都得到双向的互相作用,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现实。我们的学生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我们的教师在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同时,还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研究者,在这方面的水平他们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网友:高中和大学在德育上有没有衔接的问题?
李金初:我觉得应该要有,我大学毕业已经40多年了,对大家已经是处于遥远的回忆中了。学生离开中学,也就意味着他立即进入了大学,实际上在中学和大学中不存在年龄上的鸿沟,其实也不存在知识上的鸿沟,应该说,也不应该存在心理或道德发展上的鸿沟,应该是连续的,因此就应该衔接起来。但是,在做这个衔接的时候,有的地方衔接得比较好,有的地方衔接得比较弱。很显然,到了大学以后,都是作为成人,而且大学毕业以后,应该担负着国家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是相当独立的,而且是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有些地方可能具有很大的研究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在大学教育中就不可能要人看着、要人管着、要人一点点辅导帮助才能学得好,这样的人大学毕业以后,很难想象他能为国家做什么贡献。大学为社会提供的人才本身就要求学生独立,既然要独立,就要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主张。那么,我们中学如果还要小学的路子上,不是像警察的管理就是像保姆式的管理,这样就会形成心理上的脱节,这种脱节可能是由于中学教育不当引起的。因此,在中学的教育中,包括德育教育,就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对不太恰当的管理方法进行优良的改进,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衔接。
网友:学生现在的学习压力特别大,尤其是十一学校的学生。您怎么看待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的心理调节问题。
李金初:应该说,我们曾经在十一学校的学生中做过调查,反映在我学校学习负担比较重的孩子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确实还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有很多要求应该说是在减轻学生的负担,比如我们不能在课外集体补课,在节假日也不能集体补课,同时我们对学生的作业也作了严格规定,初中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能超过两个半小时。但是由于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学生的发展能力不太整齐,有些学生能很快做完作业,有些学生就比较慢。另外,有些孩子的心理还缺乏抗御困难的心理,那就可能表现出某些地方比较紧张,会感觉到压力大,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另外,一到初三、高三,这种压力肯定会增加。现在已经到了四月份,高中马上就是一模,过两个月以后就是高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非常紧张。而且老师、校长都很紧张。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便我们过去曾经采取很多措施来缓解这种紧张,但是应该说,现在的考试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习上的过分的紧张是存在的,学生应该有心理准备。
还有,学习不可能一点都不紧张,不可能一点都没有压力,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习不玩耍,学习是奋斗,只有艰苦才能获得成绩。俗话讲,不受一番冰霜苦,无法获得丁香香。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这都是过去的名人名言。我们一方面要化解中学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孩子还应该有着刻苦学习的心灵,有这样的毅力,还要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体育锻炼和生活娱乐,如果善于安排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在紧张中有空余时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缓解自己的紧张,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网友:听了十一学校的特色和改革思路,我想问一下,德育教育在十一学校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中处于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