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四种类型的不同反应,自己应调整和控制参加锻炼的时间和内容。
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月经期间,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是有益无损的。关键在于参加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锻炼,并且在此期间如何安排运动量。
二、妊娠期间
众多人认为女子妊娠期和产后,多做一些体操锻炼,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作为项目繁多的田径运动,照例可以成为女子妊娠及产后优选的锻炼项目。并且,有些田径项目的锻炼对女子妊娠以及分娩、产后恢复体力,保持优美形体更具有独到的积极作用。
首先,育龄女子在怀孕前就应注意锻炼和增强腹部肌肉、骨盆底肌肉、呼吸肌的力量。特别要发展腹肌的力量,骨盆底肌的力量及延展性,这都可以通过跨栏、跳高及一些力量性练习达到其目的。采用长距离跑来发展呼吸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妊娠期可以从事走步锻炼,尤其在临产前每天适当进行一些走的锻炼会有很大好处。
三、产后的女性
产妇的产后锻炼对恢复体力,保持优美形体,以及对婴儿哺乳均有良好影响,通常在产后7周进行。主要安排一些散步、快走、慢跑及柔韧性的练习。在哺乳期间要控制练习的时间和量,运动量和强度不宜太大。停止哺乳后可以进行正常的强度较大的田径锻炼。
产后女子通常会出现体重失控、脂肪堆积而发胖的现象。
进行强度不大的有氧锻炼,也就是进行慢跑,是比较见效的方法。另外再配合进行一些腹肌、腰肌、肩带肌群的力量训练,这对恢复和提高体能,恢复和保持较好的形体是非常有作用的。
妊娠与产后是女子生活中的特殊时期,作为健康女性,安排好这一特殊时期的生活,使其健康、平安、丰富多彩,对女性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参加科学的鍛炼,肯定会给妊娠期及产后的女性带来欢愉。因此,女性在产前产后,要把参加田径锻炼纳入自己的生活。
四、更年期
更年期通常是指女性从45岁~55岁,由壮年逐渐过渡到老年这一期间,是一个过渡更迭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女性生殖功能逐渐衰退和消失的过程。这个时期长短不一,有的数月,有的延续数年。有的人更年期有些临床反应,有的人症状不明显。更年期的生理性反应以及心理状态因人而异,一般地说不会影响健康的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但也有少部分女性,对更年期生理反应不适应,导致心理上、身体机能诸方面出现症状比较严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绝经。女子月经逐渐减少乃至停止。通常绝经是更年期的一个重要信号。
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也会联系到心理上的变化。有些女性,由于对更年期这种自然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加重了心理负担,反而也加重了生理反应。“更年期综合症”的出现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因此,在更年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身心稳定,再加上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顺利度过更年期的重要指导思想。
值得女性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雌激素的减少,会造成女子骨质疏松,这是因为雌激素对贮存钙质有特殊作用。为此,中年妇女适时地补充钙便成为当务之急。并且中年妇女在参加体育锻炼或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倍防止跌伤。
面对更年期的女性,应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呢?如何正确对待这一规律性的事实呢?首先是要确定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其次要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及文娱活动。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方式顺利度过更年期,迎接女性最美好的第二青春。
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科学安排工作与生活,积极地克服和治疗更年期出现的一些暂时性症状,就可能顺利、平安、愉快地度过更年期。
更年期期间安排体育锻炼,会给更年期妇女带来身心愉悦。尤其在户外参加一些田径项目的锻炼,可以通过自然界优美环境的因素,对机体产生良好影响。
更年期妇女参加田径锻炼应以中等强度的活动为主,诸如快走、慢跑、轻松和跳跃、投掷练习为宜(如跳橡皮筋、模仿跳高、投垒球等)。
老人田径运动锻炼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的身体特牲
人的衰老并不是一下子突变的,衰老是一个漫长的生理变化过程。
老年人在身体方面的变化,首先是身高与体重逐渐下降。
这是由于脊椎弯曲增加,椎间盘逐渐萎缩,骨质疏松,细胞和内脏脱水,引起身高与体重变化。
皮肤弹性降低,逐渐松弛,皮脂腺的功能也呈减退趋势,因此老年人皮肤的光泽减退,并伴有老年性色素斑点。
老年人的身体变化,还表现在许多机能方面的衰退。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脂肪组织沉积、增多,血管内膜逐渐增厚,血管管壁硬度增加、弹性减退,血管内腔逐渐狭窄,血液循环的时间延长,同时心脏功能也逐渐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加,呼吸系统也逐渐老化。主要表现为肺泡增大,弹性降低,肺泡壁的血管减少,血含量降低,并且细小支气管出现扩张现象。因此,供氧能力下降。
人到老年,消化系统的变化也很大。表现在牙齿逐渐脱落,牙周萎缩,舌头上的味蕾数量减少,食道粘膜也逐渐萎缩,肝脏变化表现为肝细胞逐渐减少而肝脏中的胶原纤维增生,胰脏中脂肪酶分泌减少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消化功能。
神经系统的变化,对老年人的机能状况影响最大。因为神经系统担负着全身各种活动的指挥功能。随着年龄增大,特别在老年时期,神经细胞逐渐减少,大脑里的硬脑膜增厚,并且脑膜逐渐纤维化和钙化,影响着大脑的功能,由于神经细胞减少和神经传导的速度降低,使老年人的感觉逐渐迟钝,思维能力和指挥肌肉运动的能力逐渐下降。这正是老年人出现一系列衰老表现和出现病变的重要原因所在。
当然,老年人的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发生一系列全身性的变化,促使人的机能衰退,使老年人逐渐呈现衰老状态。
根据老年人形态和机能的这些变化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工作。指导老年人运用一些康复手段,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得富有生气,健康、愉快、丰富多彩地走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二、老年人参加田径运动锻炼的原则
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考虑不同的锻炼内容和负荷。但老人的身体、心理状况也有其共性,因此老年人在参加田径项目的锻炼时,应共同遵循一些原则。
(1)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原则
由于每位老年同志都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参加田径锻炼必须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同志,应予以不同的锻炼内容和负荷,有针对性地增强他们的体质。
(2)循序渐进的原则
老同志参加田径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且不可过猛过激。
应先从一般性的活动开始,使身体各部位,全身各器官系统有一个准备和适应过程。尤其对一些长期未参加过业余锻炼的老同志,更应该循序渐进,一切从零开始。逐步扩展锻炼的内容,逐渐加大锻炼的分量。
(3)思想正确,强度适度原则
老年人进行田径锻炼,绝不是为了提高竞技能力。因此,参加田径锻炼的目标应标定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丰富和活跃自身生活,以及预防伤病这样的坐标上,不去追求运动成绩的提高。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即使是练,也要适度,每次锻炼的延续时间不可过长,每个练习的强度(即每个练习的激烈程度)不可过高,做到恰到好处。
(4)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原则
老年人进行田径锻炼,一定要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运用简易的测试指标和自我感觉来监控锻炼过程。
老同志的身体机能变化,反应是比较灵敏的。因此,在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机能反应。学习和掌握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才能使自己的锻炼健康地进行。
三、老年人参加田径锻炼的项目选择
根据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特点,在众多的田径项目中,怎样选择适合老年人所适宜的锻炼内容,确实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按一般规律来讲,老年人应从事一些中等负荷、有氧代谢性质的田径项目,作为自己经常锻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