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耐力是指长时间从事运动或工作的能力。通常又将耐力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人体长时间以中、小强度从事运动或工作的能力;专项耐力是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运动或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专项耐力是获得良好运动成绩的保证。
(2)影响耐力的因素:耐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能量的供给、最大吸氧量、心肺功能、呼吸系统机能等,而能量供给又受到有氧代谢系统、无氧糖酵解系统、ATP-CP储备系统的制约;耐力还受到肌肉纤维类型和比例的影响,慢纤维百分比高的人,耐力一般较好;耐力还取决于训练的类型和强度,不同时间的间歇训练可以激发特定的代谢系统;耐力还取决于人体贮藏的能源物质,科学地服糖以及临时摄取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机体糖原贮备。
(3)发展耐力的练习方法
①发展一般耐力的练习方法:通常采用长时间小强度跑的练习,如越野跑,同时也可采用球类活动、游泳、滑雪、滑冰和活动性游戏等。
②发展专项耐力的练习方法:主要采用多次重复专项练习及其专门练习,同时采用具有比赛条件的各种练习,如跑的运动员进行长于专项距离的大强度的反复跑练习,或大于比赛强度而略短于比赛距离的反复跑练习等。
4.发展运动协调能力
(1)运动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的机体各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包括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一般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完成一般练习所表现出来的协调能力,专项协调能力是运动员完成专项练习所表现出来的协调能力。
(2)影响运动协调能力的因素:包括遗传(神经协调性)、生物年龄和有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度、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练习的数量(基础条件反射建立的数量)、运动员个性心理等。
(3)发展运动协调能力的练习方法:要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协调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在训练中没有单一发展运动协调能力的方法,应采用综合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以下的手段:①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速度、力量和柔韧素质。
②熟练掌握多方面的运动技能。除田径运动各项目技能外,还应掌握非田径运动的技能,如体操、技巧、武术和球类运动等。
③训练中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如可大量采用各种方式的跑、跳跃、投掷等练习:如侧向跑、向后跑、侧向立定跳远、向后立定跳远、跳起后向不同方向转体、原地的或跑动的或跳起的各种轻器械的投掷练习、听信号或看信号完成各种动作的练习等。
④训练对象始终应该保持在良性刺激下进行各种有关的练习,特别应注意在变换环境和变换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练习,使训练对象不断提高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的能力。
少年儿童时期是发展运动协调能力的良好时期,因此,应将发展运动协调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5.发展柔韧性
(1)柔韧性是以最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
(2)影响柔韧性的因素:柔韧性取决于关节、脊柱的灵活性,肌肉和肌腱韧带的弹性,参与用力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的协调性,以及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工作的机能状态。
(3)发展柔韧性素质的练习方法:各种拉长肌肉组织、肌腱和韧带的练习,都是发展柔韧性的良好方法。通常采用各种摆振练习(摆腿和摆臂等)、压腿练习、背桥练习和体侧屈练习等,目前广泛地应用非摆振的伸展练习来发展柔韧性。在采用上述方法时,可根据需要采用主动性练习(负重或不负重的)和被动性练习(借同伴或重物来完成)。
二、心理素质的训练
(一)定义与目的
心理训练是针对运动员的心理现实,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积极影响,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能力和发展心理品质的过程。从身心统一观点出发,只有将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挖掘运动员的身心潜能,以适应当代竞技体育日趋激烈的竞争需要。
(二)内容和方法
1.放松训练
利用语言暗示、意念和想象等方法,有意识地训练肌肉动作逐步达到松弛,减缓呼吸,从而使身体、情绪和心理均处于平静状态。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和想象放松法。
2.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也称想象训练或念动训练。表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它能帮助运动员加快熟练技能,加快学习新技术,改变不良习惯,演练比赛情景,预想行动方案,提高自我观察力,建立自信心。只有清晰的表象,才能在运动时灵敏地感知姿势和肌肉用力状态的变化,及时纠正动作误差,以保证动作的准确性。通过表象训练可提高表象能力。
3.集中注意力训练
运动员只有注意力集中,分配和转移能力强,才能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比赛获得成功。集中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有:利用视觉集中注意力、利用听觉集中注意力和利用呼吸集中注意力。
三、技术能力的训练
(一)定义和目的
田径运动成绩的提高,不仅要有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促使运动员逐步掌握和改进运动技术,并达到相当熟练和自动化的程度,称为技术训练。
(二)怎样进行训练
1.粗略掌握运动技能阶段训练的主要方法
本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运动技能的正确概念和初步形成运动技能。为了建立正确的概念,主要采用语言法和直观法。语言法中最主要的是讲解法,直观法中最重要的是示范法。
采用讲解示范时要两者结合,运动员要明确动作的技术结构和要领,充分利用自身的视觉和听觉形成动作表象,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为了使自身初步形成运动技能,主要采用分解法、完整法和重复训练法。
分解法通常用于高难和成套动作;完整法常用于难度较低易于完成的动作;重复法用于加深运动员对动作基本环节和动作全过程的体会。
2.完善运动技术技能阶段教学训练的主要方法这一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在运动技能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使之得到改进、提高和巩固。主要采用完整法进行重复训练,充分利用肌肉的本体感觉深入体会动作的要领和完成方法,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动作,保证参与完成动作的肌肉群协调合理地用力。另外,还要善于运用分解法来纠正动作某部分和环节的错误,运用讲解法和示范法提示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提出动作的难点和关键,帮助运动员加深对动作的理解。还应注意适当地采用变换训练法,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练习,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已掌握的动作。
3.运动技术运用自如阶段教学训练的主要方法本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运动技巧,并能熟练地运用。在方法上,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和比赛法。
采用重复训练法在于提高动作技术的精确度,进一步巩固动力定型,使其达到自动化,形成运动技巧。采用变换训练法在于提高动作运用中的应变能力,使运动员能够在不利的或突发的条件下随机应变。采用比赛训练法在于提高运动技能在比赛中的实用性和应变性。念动训练法也是本阶段常用的方法。
(第三节)如何制订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