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计划是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工作的依据。科学的训练计划,不仅可以使训练工作积极主动,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而且还能调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
一、训练计划的类型、依据和程序
(一)训练计划的类型
根据训练的时间跨度,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多年、年度、阶段、周和课的计划等类型。多年训练计划由两个以上年度计划组成,年度计划由若干阶段计划组成,阶段训练计划由若干周计划组成,而周计划则包括若干次训练课(或称训练单元)计划。
(二)为什么要制订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体现着运动训练活动中的基本决策。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到实现目标的需要,又必须考虑到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
1.训练目标
运动员为了实现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移,运动训练必须选择和设计最适宜的通路,这就是运动训练计划。因此,训练计划的制订必须考虑到实现目标的需要。
2.起始状态
运动员训练的起始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是其状态转移的基础。为实现运动的状态转移而制定的训练计划,必须符合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必须是运动员可接受的,又是足以导致运动竞技能力产生明显变化的。
3.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
运动训练计划必须符合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要求,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些规律包括运动训练计划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机体在负荷下的适应性与劣变性、训练活动组织的集约性与个体性、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与可控性等基本特性,以及运动技术、战术、各种运动素质本身结构的特点和发展的特点。遵循这些规律,人们制定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手段,并在训练计划中予以充分地体现。
4.组织实施运动训练的客观条件
训练场地的好坏、器材的质量与数量以及营养条件和恢复条件等,都是组织实施训练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制订计划的流程
1.运动员从自身的现状分析入手。
制订训练计划,首先要从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入手。在分析现状时,应注意不能割断历史,尤其是训练史。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既包括已取得的运动成绩和具备的训练水平,也包括影响运动成绩的诸多指标,如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专项技术以及意志品质等。这些指标均应结合专项特点及发展趋势来分析,以评估该运动员目前的实际水平及潜在运动能力。
2.预测和确定训练的目标。
训练目标是由比赛任务的需要,运动员、教练员的条件,以及影响训练的种种因素所决定的。要根据这些因素,预测和确定训练的目标,以明确整个训练的努力方向。
3.根据训练目标确定时间跨度。
根据预测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时间跨度,就是指训练周期的长短。将整个训练过程分为若干个具体的阶段并确定各阶段的内容。
4.确定训练计划的具体内容、任务与措施。
包括训练的总任务、训练各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的主要任务、身体训练、技术训练等以及运动量的安排、专项运动成绩和身体素质指标,完成训练任务的措施和检查评定的方法等。
二、短期集中训练计划
随着田径竞赛的增多,为了在比赛中取得成绩,大多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短期集中训练。短期集中训练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短期集中训练计划是根据参加运动会的要求、集训队运动员的情况和集中训练的具体时间而制定的,它包括总计划、组计划和个人计划等。
(一)短期训练总计划
短期集中训练的总计划是整个田径集训队工作的依据,它包括以下内容:1.短期集中训练的任务:根据竞赛规程和组织集训队的要求,提出具体的训练任务和比赛任务。
2.集训队的情况分析:分析队中每个队员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分组。
3.短期集中训练的时间安排:集训的时间大致分成几个小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及运动量的要求等。
4.短期集中训练的检查制度:规定训练时间和次数、生活作息制度、训练质量检查评估等。
(二)组的训练计划
组的训练计划是根据短期集中训练的总计划和专项组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它包括以下内容:1.本组的训练任务和比赛指标。
2.本组运动员的情况分析。
3.本组的训练进度。
根据总计划的时间安排,提出本组的基本训练内容和方法及运动量的大致安排。
(三)个人训练计划
根据总计划的要求和组训练计划的安排,运动员制定个人训练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训练任务和比赛指标。
2.个人情况分析。
3.为实现比赛指标,提出个人训练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训练内容的安排及采用的主要训练方法。
(第四节)比赛训练工作
比赛是训练的一种手段。训练为比赛,比赛又促进训练。
训练工作是否有成效,反映在比赛时能否出成绩。比赛时出现的问题,往往又是训练工作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依据。为了更好地完成比赛任务,教练员应根据比赛过程的需要做好下列工作。
一、比赛前准备工作
赛前准备工作是完成比赛任务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少年儿童缺乏比赛经验,因此,运动员需要把赛前的一些工作安排妥当。赛前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内容:
(一)比赛前的思想工作
比赛是比技术、比成绩,同时也是对每个运动员的思想作风和意志品质的一次最实际的考验。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在赛前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比赛规模的大小、对手的强弱和自己训练的情况等,都会不同程度地使少年儿童增加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我们自身应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和产生不良现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帮助和解决。
(二)比赛前的训练安排
赛前的训练要根据比赛的任务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水平不高的运动员及少年儿童运动员,参加一般比赛,可不必做长时间的专门准备,应将比赛作为一个训练手段和一次学习机会,以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积累比赛经验。如属参加重要的比赛,在比赛前的一段时间,就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安排。训练时间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都为3~4周。具体安排是:赛前的第三周开始降量,保持专项练习,并适当增加强度。
赛前的第二周,量和强度再稍有提高。
赛前一周,明显地降量,但保持或适当提高强度。
赛前两天或一天,可以做专门的准备活动,也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习惯,做些量少、强度大、组数少和动作快的力量练习。
在重要比赛之前,要适当安排一些小型比赛或测验,以巩固和提高专项技术,不断提高训练强度,使运动员逐步进入竞技状态,同时又可积累比赛经验,以适应重要比赛的需要。
(三)比赛前的其他工作
由于少年儿童参加比赛的次数较少,缺乏临场经验及管理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教练员做好下列工作:1.向运动员介绍有关比赛的知识和规则,例如竞赛日程、各项目赛次、录取名次和兼项请假手续等。
2.告诉运动员掌握好检录时间、做准备活动的时间及内容等。
3.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做好组织管理、物质准备和生活安排等工作,保证运动员正常地投入比赛。
二、比赛期间的工作
1.及时掌握运动员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在比赛期间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
2.做好临场观察和进行临场记录。
3.加强对运动员的组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