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烈士陵园
盘山烈士陵园是冀东有名的烈士陵园之一,
位于天津市蓟县盘山东麓,是为纪念在冀东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于1956年兴建的,1959年建成。陵园占地20公顷,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纪念馆和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园内松柏苍郁,建筑物宏伟壮观,富有民族风格。
盘山烈士纪念碑用汉白玉石块砌成,碑基面积1177平方米,碑高275米。四周碑文分别是聂荣臻题写的“光荣烈士永垂不朽”、谢觉哉题写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李运昌题写的“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宋劭文题写的“抗日英雄浩气常存”,表达了党和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烈士墓区安葬着205名烈士,多数是抗日战争牺牲的老红军和八路军指战员。主墓长眠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和冀东西部地区分委书记田野。陪墓32座,群墓171座。
烈士纪念馆位于陵园的正中,这里分别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蓟县和冀东从事抗日工作的53名烈士。其中包括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冀东西部地区分委书记田野、冀热辽第一专署专员杨大章、抗日支队副司令员白乙化和蓟县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子光等。纪念馆内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和烈士遗像、传略及烈士英名录等。
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科学技术馆坐落在天津市区西南部中环线旁,毗邻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八五”期间兴建的一座大型科普公益设施。1992年开始兴建,1994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剪彩,1995年元旦正式向社会开放,是我国目前规模较大、展品数量较多、各种配套设施也较先进的综合性科普场馆之一。
天津科学技术馆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1千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是展示厅,共展出318件(套)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展品,按声、光、电、力、磁、计算机等学科和技术门类分为14个展区,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向广大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人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主体建筑上方30米直径的球型建筑,宛如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象征青年一代是科技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座兼有天文馆功能的宇宙剧场,每一位走进这座科学殿堂的观众都将从中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天津科学技术馆被国家科技部等九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大型科普公益设施已经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阵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好课堂、公众进行文化休闲的绝好去处。
开馆以来,科技馆已接待各界观众170多万人次,放映了7000多场科教电影,举办百余次科普活动,上至国家领导、四海宾朋,下至平民百姓,学前稚童,都在这里探究过大千世界的奥秘,感悟到科学技术的深刻内涵,升华了心灵深处的思维境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显着贡献。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津科技馆后指出:“这是一项育人工程”;李瑞环同志视察后称:“科技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0号,馆舍为周恩来当年就读的南开中学东楼旧址。
周恩来(1898-1976年),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外交家。他于1913年8月至1917年9月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19至1920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自称天津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此探寻救国救民真理,走上革命道路。他在南开学校期间是优秀的学生干部,办社团、演新剧、发表演说,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和新文化运动。从日本留学回津后,他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宣传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和领导五四运动,被捕后在狱中组织绝食斗争,并取得胜利。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是为纪念周恩来青年时代读书和从事社会活动而建立的纪念馆。纪念馆建成并开放于1978年,由叶剑英题写馆名。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楼总面积为952平方米,建于1906年,是当年南开学校的中心建筑,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仿罗马式但又具有中国民族装饰的特点。
纪念馆由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组成。复原陈列有东四讲室和理化讲室,是当年周恩来听课和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辅助陈列在纪念馆楼上,陈列内容分中学时代、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旅居欧洲四个部分,共有300余件珍贵的文物、文献、资料及照片展出,生动地介绍了周恩来由一个品学兼优的爱国青年学生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辉历程。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霍元甲,字俊卿,1869年1月19日出生于西青区小南河村,卒于1910年9月14日,终年42岁。他是我国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大师,他满怀爱国激情,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自强精神的强烈愿望,威震西洋大力士,大长中华民族的志气,为亿万同胞所钦佩。
为了继承霍元甲的遗愿,同时也为了弘扬这位着名武术家的爱国精武精神,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于1986年在小南河村整修了霍元甲故居,1997年又重新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
霍元甲故居位于小南河村中心,始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其原址翻盖成了青砖瓦房的三合院。故居座北朝南,一进故居小院的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影壁墙,小院正面是一明四暗五间正房,东、西各有厢房一间,中间堂屋内挂着霍元甲的遗像。遗像两侧挂着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这是对霍元甲一生功业的客观评价。西屋是霍元甲生前书房,墙壁上高挂着孙中山先生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东屋是霍元甲卧室,房间面积不大,土炕尽头放着一个衣柜,一套明式家具靠在墙边。故居内还陈列着霍元甲练武时用过的石锁、石墩、刀剑、七节鞭等兵器以及精武体育会的会旗、会章、会员证书等珍贵文物。此外,霍元甲生前用过的文具、家具和其后代珍藏的各年代霍元甲及家属照片也在故居中陈列。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从建成之日起,已有数万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重温霍元甲这位爱国英雄的传奇事迹和感人精神。如今,纪念馆已被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津艺术博物馆
天津艺术博物馆位于天津市解放北路77号,是一幢具有巴罗克风格的建筑物。现建筑是原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楼房方形壁柱由楼底直抵檐顶,突出了立面的垂直划分,表现出强烈的凹凸和光影变化。三角形山花和拱形、方形门窗交替运用,使节奏不规则地跳跃着。墙面上雕饰繁多,大门的铸铁刻花门栏也为建筑增色。整幢建筑端庄秀丽,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变幻,表现出灵活自由的巴罗克设计手法。
该馆原为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艺术部,于1956年独立。这是一座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专业博物馆,馆藏4万余件文物,质量高、成系列。
天津艺术博物馆主要收藏历代书法、绘画、陶瓷、铜器、玺印、砖瓦、石刻、碑贴、砚台、漆器、珐琅和竹、木、牙、石雕等各种珍品,其中不少藏品在全国名列前茅。例如书画类,《雪景寒林图》是大陆仅存的一件北宋范宽的作品,这幅画经历了英法联军和十年动乱两次浩劫,仍完整地保留着,成为天津艺术博物馆之宝。唐代临摹本王羲之的草书《寒切贴》、李唐的《濠梁秋水图》、苏汉臣的《婴戏图》、元人边鲁的《起居平安图》、赵孟頫的行书《洛神赋》、明仇英的《桃园仙境图》也都是馆藏珍品。
在天津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中,以砚为最精,不但有石砚,还有玉砚、瓦砚、瓷砚、铁砚、澄泥砚、玛瑙砚、水晶砚等,其中清代的“赤壁砚”、“黑雨砚”、明代的“石鼓文砚”、“荷鱼朱砂澄泥砚”堪称大自然和人工神奇的创造。瓷器也是该馆的重要收藏,历史上各大名窑的瓷器在这里争奇斗艳,巧夺天工。在钧窑、汝窑、定窑等名窑佳瓷中,清乾隆“珐琅彩牡丹雉鸡玉壶春瓶”最引人注目,它标志着当时我国制瓷业的最高工艺水平。
天津艺术博物馆还集中了大量具有津门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如“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剪纸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