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裴炎忍无可忍,高声反对,当场痛斥武承嗣。
说起来,唐中宗李显被废,虽说是武则天称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但裴炎在其中也充当了一个可耻的角色。
李显刚登帝位,就兴冲冲地册立王妃韦氏为皇后,接着,又准备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当时,裴炎看不过眼,提出了反对意见。
年轻气盛的李显就赌气说了一句:“就算朕将天下送给韦玄贞也未尝不何,何况区区一个侍中的职位!”
因为这句话,裴炎也铆上了,向武则天打小报告,说李显轻佻,缺乏人君之相。
武则天正想着玩一手废君立君以试天下人之意的游戏,听了裴炎的报告,开怀大笑,便和裴炎一起密谋,共同发力,终于一举废除了李显。
可以说,在这件事上,裴炎做得很不地道,他的助纣为虐行为,给大唐王朝制造了极不稳定的因素。
不过,客观地说,裴炎为人还是不错的。其精于《左氏春秋》、《汉书》,举明经及第,初仕濮州(山东省鄄城)司仓参军,以后历御史、起居舍人,黄门侍郎,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入相,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弘道元年(公元683),受遗诏辅佐中宗李显即位。
看见武承嗣请立武氏七庙,明知武则天大权在握,他也敢逆武则天之意而大力反对。
武则天又打算给自己的先祖封王,裴炎也同样高举双手反对。
裴炎还拿汉代吕后给吕家子弟封王导致吕家家破人亡的故事来教育武则天。他说:“太后母仪天下,重在以圣德临朝,就必须向天下显示最大的公心,不可以追赠自己的先祖为王,表现出贪婪的私心。太后难道忘记了汉代吕氏败亡的沉痛教训了吗?”
武则天强忍怒火,说:“吕后那是给活人封王,我这是给先祖封王,这两件事根本不一样!”
裴炎不冷不热地说:“那也不行,蔓草难以根除,刚有萌芽,就不可使其长大。您得防微杜渐。”
且说,武则天为防备废太子李贤在外有所图谋,又派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监控。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拘禁,逼其自尽。废太子李贤虽死,李氏宗室中还有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两人比较年长。这两人是唐高祖的儿子,武承嗣多次劝说武则天寻机将他们杀掉,以绝后患。武则天征询大臣的意见,裴炎又公开反对,以为不可,惹得武则天很不高兴。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徐敬业等人以拥立庐陵王李显为号召,在扬州举兵。
武则天向群臣询问平叛之策,裴炎的回答竟然是:“天子年纪不小了,因为尚未亲政,致使叛贼有了作乱的借口。太后如果归政天子,则贼军不讨而解。”
武则天再也控制不住心头的怒火,将裴炎下狱,不过旬日,即斩于洛阳都亭驿前街,抄家籍没。
裴炎倒也是一身硬骨头,在狱中,有人劝他委屈求全,他慨然说:“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徐敬业的叛乱和裴炎的话使武则天警觉起来,她觉得,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必须大批量地清除异己。她训斥群臣说:“谋反可是一条高压线,谁碰谁完蛋,想想看,你们的身份地位能高得过裴炎?实话告诉你们,谁要跟我过不去,立斩无赦,绝不姑息!”群臣吓得汗流浃背,不敢说话。
实际上,徐敬业起兵,动机也并不纯,其不过借趁着武则天****的机会,浑水摸鱼,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场****,动静整得相当大。
徐敬业的来头不小。其祖父即唐初名将徐世勣——徐世勣因战功卓著,得唐太宗赐姓李,且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李勣。(其实,在唐太宗有生之年,李勣并未避讳,原因是太宗生性洒脱,认为只要“世”、“民”二字不连称,压根就用不着避讳。但太宗去世,高宗因为武则天曾是太宗侍女的原因,为了不失掉孝子之名,于永徽二年下令全面避“世”与“民”之讳,李勣才不得已去掉了“世”字)。
徐敬业从小喜习弓马,有才智,曾随祖父李勣征战,冲锋陷阵,勇猛无比。李勣虽爱其才干,却对其做事易冲动、爱出风头的特点极为反感,晚年颇有些悲观地说:“这小子太爱逞强了,日后,破我家业的,一定是他。”
据载,李勣为了除去这个祸根,曾在一次围猎中,乘徐敬业入林逐兽,命人四下放火烧林,拟将徐敬业烧死林中。哪知徐敬业机智过人,眼见大火滚滚滚而来,竟不慌不忙,拔刀将所乘坐骑杀死,自己藏身于马腹之中,从容躲过了葬身火海的噩运。
李勣惊奇之余,又摇头叹息不已。
不久,李勣病逝。
徐敬业先任眉州(治今四川眉山)刺史,后因贪赃枉法被贬为柳州(治今广西柳州)司马。他赴任时途经扬州(治今江苏扬州),与同被贬官南方的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自己的弟弟徐敬猷以及前盩厔(今陕西周至)尉魏思温、奉使到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等官员相遇,大家同病相怜,集体吐槽,对惨遭贬黜的待遇深感不满。看见武则天废帝唐中宗为庐陵王,虽立李旦为帝,但不过拿李旦当作囚徒看待,决定借机起事,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帮人说干就干,他们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起兵于扬州,徐敬业以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为名,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传檄州县,声讨武则天。
说徐敬业的动静整得大,主要是因为史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亲自捉刀写了一篇震烁古今的《讨武曌檄》。
该檄文以震耳发聩之语、发人深省之句,刺武氏之痛、壮义军之威,所谓“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望,顺宇内之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在这篇檄文的激励下,徐敬业的士卒迅速爆增至十余万人。
武则天剥夺了唐太宗所赐徐家李姓,发兵三十万征讨。
徐敬业表面是在匡复庐陵王李显的帝业,实际上却是想攻占金陵(今江苏南京)割江南而自立。显而易见,这种分裂主义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根本不可能得到成功。其于九月起兵,十一月兵败高邮,残部逃往润州,徐敬业本人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投水自尽,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世间传言,说徐敬业早在起兵之初,就养有相貌与己相似者于军中,以作替身。故官军虽然寻得疑似徐敬业的尸首,终究无法确认。
武则天为了清洗徐敬业残部,并查访徐敬业的确切下落,决定派一名得力干将巡抚江南。
这员得力干将的人选,她早已定好了:即在宁州有上佳表现的冬官侍郎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