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学智牛学智,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当前流行文化现象有哪些?这是一个基于全球化这样一个视野而需要抽象描述的问题。宁夏价值观选择,展开了说,其实指的就是宁夏内在于当前流行文化现象之中时,在地理、经济、政治、人文、教育等属于自己特殊性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经过新旧"心理模式"冲突而沉淀下来的共识性价值观。有了如此基本背景,宁夏价值观选择问题实际上就围绕着一个中心,即这个地区的个体应该怎样面对他们共同的传统文化,以及共同的传统文化应该进行怎样的转化才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生活、物质生活的问题。轴心只有回到个体这个基本点,价值观选择才能成为问题;否则,我们只需进一步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总方向毋庸置疑,但如果没有对特定地区、特殊个体的前期诊断,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而会显得空疏,因为这个宏大规划未必就等于特定地区个体的文化自觉选择。希望揭示出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性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能概括出的宁夏个体价值类型
小说虽然主要是审美意识形态反映,但从时间和空间内容来看,一个地区作家的小说人物性格、形象和精神特质,除了是作家审美意识的虚构以外,人物身上不可能不烙有该地区此时此地政治的、教育的和经济的集体无意识内容。这也正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的巴尔扎克小说巨制《人间喜剧》所包含的信息量超过那个时代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所有著述的原因。在宁夏小说人物类型中透视宁夏个体价值选择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流行文化现象的原因而机械地抽象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更微观地从人物性格类型上观察政治、经济、教育等公共决策在宁夏不同区域人物身上所产生的反应。
微观视角来看,第一,当前人们生活在信息异常芜杂的文化氛围中,各种思潮已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了解流行文化价值趋向,个体怎样筛选有意义的价值,如何选择有意义的价值才有说服力。第二,个体选择怎样的价值,只能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来判断,那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类型显然是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最显著表征,通过分析批判诸种文化意识形态中人物的犹豫、彷徨,才能有针对性地建构个体在价值选择上的正确方向。第三,宁夏地处西北边陲,但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必然带来价值观选择上的迷惘,甚至于自我的迷失,通过对宁夏本土小说中人物精神状态的把握,能更直接有效地解决个体在价值选择上的困惑与问题。
过去,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内地总被冠以儒学这样一个大的、笼统的文化传统来看待,在西学(基督教)与儒学的对照中,中国内地的价值观于是便只有大而化之的勤奋、诚实、节俭、可靠、不自满和重教育,即一种内向型的自我修为及其基于此建立的有效率的组织,仿佛依靠内在品性可以获得发展。现在,人口流动的高频率化现实,仅凭如此文化"大传统"显然已经不足以解释个体的价值观形成因素了。在商业交往频繁的社会,"小传统"势必成为取代"大传统"而成为分析流动个体价值观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具体说,"小传统"其实是致力于人口流动的现状,把个体置于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异质文化层面,再对个体价值观形成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判断的,从"心理模式"冲突上力求提升个体认知水平的方法。回到宁夏价值观上,个体选择与宁夏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怎样看待个体"小传统"与宁夏地域文化"大传统"的关系。若以近年来宁夏小说文本中所反映的个体小传统为依据,使问题更具体化一点,宁夏境内的小传统可能有如下几类。
宁夏小说代表性人物类型可以分为传统乡土型、城乡冲突型、半农半商型和文化产业型。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范畴,传统乡土型属于山区山地(这里的个体价值观信息来源于"西海固"小说家的小说作品),城乡冲突型遍布于整个宁夏地区,半农半商型则主要分布在宁夏北部平原地带(以石嘴山、吴忠等宁夏北部平原地区作家的小说作品人物为例),而文化产业型主要集中在沿黄灌溉区及文化名胜集中的地带。从民间宗教信仰的角度,又可分为伊斯兰及其他少数信教民族的宗教信仰人群与汉民族为主体的民间迷信群体。前者保持着宗教信仰的情怀,后者表现为向传统文化中蒙昧、落后的坊间文化靠拢的趋势。当信教人群把宗教视为狭隘的宗教教条的时候,宗教人群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就与非信教人群的价值观有相似的一面,即都把半径收缩到小家庭,以小家庭人员的处境、前途为中心,家族及由家族延伸的社会组织基本不在他们关心的范围。对于这种价值取向,就需要用现代公民人格的要求进行培育与塑造。
这种分类只限于地理及物质生活方面,要探讨不同角色的价值取向,则必须有精神分析理论的视野。对于传统乡土或半乡土的人物,他们有较恒定的传统价值观念,但面临着因物质持续的匮乏而产生的对传统价值观、伦理观的动摇,并且表现出对现代城市价值观的排斥与不适应,但一旦适应、习惯,也许会走向极端或反面。对于处于市场较发展、文化产业较成熟地区的人们,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与低俗的娱乐文化观念占据上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则面临危机,伦理观则表现为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实利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价值世界亟待重构,精神境界亟待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文思维中虽并不彰显,但也是个体价值选择研究中的重要一维,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本文支撑性的理论视野。也就是说,当把宁夏"小传统"具体化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内在于宁夏个体价值世界并需要同质化的内容,但如果不完整地考虑内地欠发达地区宁夏的经济社会现实这一事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明确指示出的文化内容,其实与宁夏个体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换句话说,如何在价值观上提升宁夏个体使之产生文化自觉,并于自觉中认同中华民族的"大传统",关键问题还在于如何在宁夏经济运行状态中看待宁夏文化作用的问题。即宁夏个体价值选择,也就是宁夏价值观,如何才能在宁夏经济繁荣中发挥作用,但又不迷失于经济利润的问题。
二、流行文化视域下宁夏价值观的形成
把个体价值选择置于当前流行文化现象中,是为了更清楚地呈现地区文化自觉的背景。了解目前人们对流行文化现象的态度,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在微观层面揭示地区共性价值观与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同在经济环境中的结合点。
流行文化定义与文化定义一样,也是众说纷纭。关于"流行"这个词,威廉斯认为有四种意思:"被许多人特别喜欢的""较低等的制品""希望赢得人们喜欢而蓄意制造的作品""那些事实上是为自己而制造的文化"等。很清楚,任何流行文化定义都将会把文化的不同意义与流行的不同意义进行结合,从而产生不同的组合。因此,文化理论与流行文化衔接的历史,就是这两个概念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内,被研究者以不同方式组合的历史。一般来讲,流行文化是与高雅文化相对而言的。高雅文化包括如古典音乐、严肃小说、诗、舞蹈、高雅艺术和其他相对较少并为受过教育的人们欣赏的作品。流行文化则是被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如吉登斯就这样定义:"术语流行文化指的是被成千上万或几百万人观看、阅读或参与的娱乐。"海蒂兹进一步具体指出:"流行文化就是那类普遍可得的人工制品:电影、录音录像带、CD或VCD、时装、电视节目、沟通和交流的模式等。"根据上述文化与流行的讨论,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将其界定为: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关于它的分界,可以确定的是,流行文化基本上(并不是绝对的)是拥有大量追随者的,但拥有大量追随者的并不一定都是流行文化。
全球化讯息使然,除以上所谓流行文化现象以及由该现象产生的宁夏人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以外。根据近来政府通过中阿经济合作对宁夏的定位,即使之变成一个内陆开放性城市(银川市)。再加上"黄河金岸"经济带的带动、传统农耕文化的因素等,就整体而言,宁夏价值观可能是一个介乎城市与乡村之间,由商业性引领的既开放又恪守传统儒家文化的半休闲、半娱乐、半农业、半现代都市趣味的文化综合体。城市工薪阶层人群基本过着工作、上班、娱乐、休闲的现代都市市民生活;流入城市的各类务工人群仍然以赚钱为主,保障生存底线并能像候鸟一样回老家赡养父母、供给子女上学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则守成土地以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因而在他们身上表现最多的是勤劳、诚实和不与外人争的安静退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