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宁李义郭宁,宁夏西吉县文联主席;李义,宁夏西吉县文联《葫芦河》杂志(内刊)编辑。
文化是整个社会当前最急需的,也是全社会的发展所必需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时代的最强音。
之所以这样说,这是因为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定内涵。文化,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总称,从字面意思上解释,文化是一个动词,无论是"教化"还是"化成"都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文"是指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引申到经济经营活动中就是经济经营活动所倡导的精神;"化"是指教化,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文化是灵魂,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统帅",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实践证明,要想快速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成功地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文化必将有助于事业快速、持续地向深层发展。
西吉文化作为时代的一分子,浓缩着西吉的历史,映射着西吉的现实。细究西吉文化的源流与发展走向,在当下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地理历史环境对西吉文化的影响
欲寻西吉文化的"根",首先得梳理清楚西吉的地理环境。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公元前270年,秦灭义渠戎国,建立北地郡,历史上西吉县境曾属安定郡、原州、平凉郡。西吉县建于民国31年(1942年),以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当时属甘肃省陇东专区,驻穆家营。清初属陕西,后归甘肃省,属固原、海原、隆德三县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硝河城置州判,属固原直隶州。民国初年隶甘肃省泾源道。1953年9月,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属其管辖。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置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
沧桑历史的变迁,多元民族的交汇,让西吉县这个古老的区域在2000多年的文明进程中,在世界上留下了独特的黄土文化,尤其近些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民俗文化得到挖掘与抢救,让这个曾经隶属陕、甘、宁三地的僻壤之地,至今闪耀着朴素而耐人寻味的秦陇文明的光辉。
大地湾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关中及丹江上游地区,存在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有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王营乡的邵店村东,清水河南岸。1978至1982年,考古学家们经过5年的挖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大量房址、灰坑、窑址和墓葬,生产工具数以千计,还有大批生活用具、武器和装饰品。在这个遗址中,有距今7350至7800年的一批房址和墓葬,遗迹和遗物揭示出新石器时代早期渭水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原始氏族的生活、丧葬习俗。
大地湾文化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出土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大地湾出土的炭化稷标本,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其二是出土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其三是出现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时间又早了1000多年。其四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迄今为止所见的我国最高的房屋建筑。其五是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其六是出现中国最早的绘画。
西吉县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市中心,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西吉文化必然会受到此三方历史文化的浸淫。事实上,从血脉联络上看,西吉更接近于甘肃,而作为大地湾遗址的甘肃省秦安县,与西吉更是"邻居",在西吉人的生活中,与甘肃秦安的接触交流是很频繁的,主要体现在婚嫁、商贩流通、语言、风俗等方面,这些方面证明了西吉文化其实也是处于大地湾文化辐射圈范围之内,西吉文化与大地湾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西吉的绝大部分人说话都带有秦安、陕西口音。这是因为这些人的祖先是从秦安逃难迁徙过来。秦安等西域一带自古为兵家之地,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于是那里的部分人民纷纷逃到了偏僻的西吉一带山区避难,求得生存。西吉单家集一带的回民居民,也有上述原因和受官府遣令及其他因素,清末年间大部分人从陕西迁移而来,语言、生活习惯和习俗与陕西人一致,语种都属于秦陇方言。
以上种种文化现象足以说明,西吉文化与大地湾文化的紧密关系,大地湾文化是西吉文化的源。
另外,西吉文学广泛反映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西吉文化中也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等神话传说,儒家思想也浓烈地体现在西吉文化之中,这非常鲜明地体现在西吉文学之中,比如郭文斌的《农历》,火会亮的《村庄的语言》等。西吉本土作家李继林的小说《老汤》,写了一位老中医的故事,他熟稔中医经典,且为人处世中庸内隐,很好地体现出中原文化中中医等思想的深厚蕴藏、各流派思想的影响和渗透以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西吉钱币博物馆的展品充分说明,西吉历史上文化交流的范围之广和程度之深,非此,西吉这一偏僻地域是不可能成为中华钱币第一县的。西吉花儿也是西吉文化的一支奇葩,影响深远,西吉县创排的花儿歌舞剧多次代表宁夏进京展演。西吉籍作家火仲舫80万字的《花旦》,集中体现了西吉文化与中原文化同根的生活风俗,书中描写的节令祭庆、婚嫁丧葬、饮食礼仪等等,与中原地区"万里同风"。
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学家所说,中原以外的文化区都紧邻或围绕着中原文化,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这些外围的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断绽放,才形成了中华文化这朵绚烂的文明之花。西吉文化这朵花瓣之所以芬芳醇馨,无疑是其深深吮吸着中原文化的丰富营养和大地湾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的。
二、西吉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西吉文学
西吉文学作品反映的是西吉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反映的是西吉葫芦河流域的文化流变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吉文学是一个地域概念,它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风物特点,同时又因为它受制于落后的经济,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又远离中心城市政治文化的繁荣地带。所以,西吉文学包含两方面:西吉籍贯的作家(本土作家与在外地工作的作家)创作的作品,非西吉籍贯的作家创作的关于西吉人文风土等题材的作品。
另外,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浓厚的传统乡土文化意识和深厚的传统道德伦理型人文习惯,造就了普遍性的西吉人格类型。与银川、银北地区相比较,这种人格类型偏向于守成、隐忍、退让和更加注重内在性生活的特点,再加上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经济发展又相对缓慢。这样一来,西吉人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向内求充实、向文学艺术求精神的日常生活习惯。这就从根本上保障了文学队伍更替,但文学香火不倒的正金字塔式生态样貌,逐渐生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文学力量,"文学之乡"的基础形成了。
近年来,西吉文学事业发展迅速,空前繁荣。文学的根系已经触伸到西吉县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西吉全县19个乡镇,18个县级单位全都成立了文协。西吉文学已成为"西海固文学"的中坚力量,在全区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走出西吉,在全区乃至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就有郭文斌、了一容、牛学智、屈文焜、火仲舫、单永珍、火会亮、古原等,他们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提名以及"骏马文学奖""中国文联文学评论三等奖"等国家级文学奖项和"春天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专门性文学奖项10余次,几乎囊括了区、市所有文学奖项。已有6人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30余人被宁夏作协吸收为会员。有5人先后进入鲁迅文学院学习。如今,以马金莲、李义、李继林为代表的西吉新一代作家强势崛起,创作势头旺盛;西吉的文学创作、爱好者们以《葫芦河》文学季刊和"西吉文学艺术网"为平台,队伍也在逐渐扩大,文学已日渐成为宣传西吉乃至宁夏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