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脖子病
又名大脖子病、阿多福病、耳下腺炎、猪头肥症、肿颈病等。
1病原
产气单胞杆菌。
2症状
鳖的腹甲部出血及具出血性斑点和鳃状组织;颈部发红,充血肿大;肠管有明显的出血、充血症状。严重时,口鼻出血,全身红肿,眼睛混浊发白以至失明。病鳖食欲剧减,甚至拒食,漂浮于水面,或在岸边呈昏睡状态,人靠近时反应迟钝。
此病为害较重,传染快,治疗困难。其流行季节较长,春、夏、秋均可发生,天气转凉时即停止发病。刚孵化出的稚鳖到15~2kg的成鳖患此病的死亡率达20%~30%,严重时可造成全池死亡。
3防治方法
(1)不养殖体表有外伤的鳖:在运输、捕捉时防止损伤体表;稳定饲养条件,定期更换池水;流行季节在饲料中按每千克鳖添加10万单位的抗菌素制成药饵投喂。
(2)放养前,用10ppm(1ppm=1μg/g)漂白粉或生石灰50~75kg/亩彻底清塘,保持水质呈嫩绿色;发现病鳖,要及时隔离。
(3)用磺胺、抗生素药物治疗:磺胺第1天按每千克鳖体重02g,第2~6天用量减半为01g,混入饲料中投喂。在投药期间,投饵量要比正常投饵量少,以使鳖及时吃光食物。
复方新诺明或敌菌净每100kg鳖体重用药55g;或用土霉素,每100kg鳖体重用药75g。磺胺类药物第1天用倍量,第2~6天用常量。
呋喃唑酮每100kg鳖体重用11g,连用5~10天。
(4)用金霉素、氯霉素体内注射,剂量为每千克鳖15~20
万单位。注射部位在后肢基部与底板之间,注射时针头与腹部成10°~15°,插入深度1~15cm。
(5)注射土法免疫组织浆疫苗。其疫莆制法与草鱼土法免疫组织浆疫苗制法相似,采用病鳖的肝脾制成,剂量为每千克鳖用1~2 mL,注射部位及方法同(4)。此法也可用于预防注射,剂量为治疗剂量的1/2。
(6)用1/1500~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浴30分钟,或用8~10ppm(1ppm=1μg/g)的硫酸铜溶液洗浴15~20分钟。
二、毛霉菌病
又名白霉病、白斑病。
1病原
毛霉菌。
2症状
病鳖四肢、裙边等出现白斑或白云状斑点,早期仅出现在裙部,以后逐渐扩大,表皮坏死变白。此病可常年发生,但死亡率较低。
判断鳖是否染上了此病,可把鳖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观察甲壳裙边是否有白斑状病变,镜检可见大量细长分枝的菌丝。
3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经常保持池水嫩绿色。
(2)在放养、捕捞、运输时,要尽量勿伤及鳖体。
(3)亲鳖进池前,或发现鳖体受伤时,用1%的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磺胺类药物软膏涂擦患处。
(4)用10ppm(1ppm=1μg/g)漂白粉水溶液浸泡病鳖1~2小时,或用4/10 000的食盐+4/10 000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三、腐皮病
又名皮肤溃烂病。
1病原
未定,可能是细菌。
2症状
病鳖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的皮肤腐烂、糜烂、坏死而形成溃疡。四肢皮肤糜烂时,爪也脱落,骨骼外露;颈部皮肤受害时,肌肉、骨骼外露,裙边溃烂。
此病在鳖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患病的机率也随之增加。这种病虽不致使鳖大批量死亡,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鳖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外观,降低商品价值。
3防治方法
(1)及时隔离病鳖进行治疗。
(2)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合理密养,按规格分级饲养。
每半月用2%~3ppm(1ppm=1μg/g)漂白粉药浴1次,反复几个疗程,效果很好。
(3)发现病鳖时,用10ppm(1ppm=1μg/g)的磺胺药物或抗生素溶液浸浴病鳖30小时,严重者药浴48小时。
(4)用硝基呋喃药物浸浴,但适宜的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尚待研究。
三、红底板病
又名腹甲红肿病。
1病原
可能是细菌。
2症状
主要是由于抓捕搬运鳖时,腹部相互摩擦,抓咬挤压受伤,或养鳖池底板、堤岸粗糙,鳖爬行时与腹部底板摩擦受伤,病菌乘虚而入,引起腹甲红肿发炎,出现红斑,甚至发烂,露出腹甲骨板。患此病虽不立即引起死亡,但食欲减退,鳖体消瘦,对鳖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3防治方法
(1)水泥池底铺设7~10cm厚细沙,堤岸尽力磨光滑,以减少腹甲摩擦损伤;捕捉、搬运时,要细心操作,勿使鳖相互挤压。
(2)轻度红肿病可用5/10 000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浴10~15分钟。
(3)每千克鳖注射抗生素15万国际单位。
五、穿孔病
1病原
可能是饲养环境恶化、饲料中维生素缺乏、细菌感染等所致。
2症状
轻度症状是在背甲裙边和腹甲部出现疮疤,疮疤周围充血。如进一步发展,甲壳裙边和腹甲部出现孔穴并流出血液。
3防治方法
(1)投喂维生素药剂,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2)投喂磺胺药、抗生素的同时,用漂白粉溶液浸浴。
(3)饲养水体保持嫩绿色。
六、水霉病
1病原
水霉菌。
2症状
病菌菌丝白色,易寄生于鳖的颈部、四肢、腋下。病鳖虽不马上死亡,但食欲减退,消瘦无力。越冬期间大量寄生稚鳖可致稚鳖死亡。
3防治方法
(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洁。
(2)合理密养,按规格分级饲养,操作时勿伤及体表。
(3)用100ppm(1ppm=1μg/g)的福尔马林,或2ppm(1ppm=1μg/g)的孔雀石绿溶液,或4/10 000的食盐+4/10 000的小苏打合剂,对饲养池进行消毒灭菌。
(4)用1/10 000的孔雀石绿浸洗病鳖15分钟,或用3%~4%的食盐水浸浴病鳖5分钟。
(5)将病鳖放在干沙上连晒2天,可杀灭此菌。
(6)在饲料中拌入适量抗菌素或磺胺药物治疗。
七、出血病
1病原
可能是病毒。
2症状
腹甲遍生出血斑和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咽喉内壁大量出血和坏死严重,甚至肠出血和黏膜溃疡明显,肾脏、肝脏也出现出血病态。
3防治方法
注意隔离病鳖,用磺胺药物和抗菌素口服或涂擦有一定疗效。治疗方法尚在研究之中。
八、侵袭性鳖病
1病原及症状
几种寄生物引起的鳖病称侵袭性鳖病,现已发现的寄生物包括蛭类、原生动物等15属15种。可寄生于体表及内脏、带来严重的危害。如寄生在鳖输卵管中的螨类可造成输卵管炎,盾腹吸虫可使鳖肠穿孔,后睾吸虫和缔吸虫可使胆囊炎和胆汁浑浊。
常见的寄生虫病是累枝虫病,由纤毛虫类和一种累枝虫引起,症状是:四肢、背、腹甲和颈部等呈现一簇簇白毛。当池水呈绿色时,虫体被染成绿色,因而病鳖身体也呈绿色。
2防治方法
对体外寄生虫,可用1ppm(1ppm=1μg/g)漂白粉溶液浸浴24小时,或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用8ppm(1ppm=1μg/g)硫酸铜溶液浸洗30分钟,或用20ppm(1ppm=1μg/g)的高锰酸钾浸洗20分钟;对体内寄生虫的防治,目前尚缺乏研究。
九、鳃腺炎
1病原
可能是病毒。
2症状
先颈部发肿,进而全身浮肿,口鼻出血,腹部呈纯白色的贫血状,无出血点和出血斑。此病传染快,危害大,应慎重对待。
3防治方法
尚无有效疗法。预防方法是隔离病鳖,把饲养水、池底泥沙和所有器具都用200ppm(1ppm=1μg/g)毒。
十、脂肪代谢不良症
1病原
过量投喂腐烂鱼肉、霉烂变质饵料,会使鳖偏食,导致这类饵料中含有的变性脂肪在体内积聚而造成代谢机能失调,最后酿成疾病。
2症状
剖开腹腔即能嗅到恶臭气,白色或粉红色的脂肪组织变成黄土色或黄褐色;肝脏发黑,骨质软化。病情严重时,体高与体长之比大于031,腹甲暗褐色,有浓厚的灰绿色斑纹,四肢、颈部肿胀,表皮下也现水肿,整体外观异样。
3防治方法
(1)保持饲料新鲜,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食物,经常添加维生素E于饲料之中。
(2)用人工混合饵料喂养,可避免此病发生。
十一、氨中毒
1病原
水体中氨浓度达2~5ppm(1ppm=1μg/g)时就可以导致鳖中毒。
2症状
腹侧甲壳变红,有时裙边卷缩,体形消瘦。
3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残饵、粪便及排泄物。
(2)排出变质水,换上新鲜水。
十二、冬眠期死亡
1病原
尚在研究之中。
2症状
冬眠后的病鳖大体上表现与细菌性疾病同样的症状。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
3防治方法
(1)死亡的鳖几乎都是雌鳖,产蛋期和冬眠前要投喂新鲜、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饲料。
(2)冬眠前用100ppm(1ppm=1μg/g)的漂白粉溶液对池子进行消毒,再把水放干,经2~8天的日晒后改良池底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