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因为爱孩子,而过分地娇惯、疼爱孩子,唯恐她受委屈。父母总是设法满足孩子的意愿,顺着孩子的意思,无论她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正确,都对孩子放任、姑息、迁就。
由于父母的过分娇宠,形成了孩子做事情总是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从不为别人着想,也不听取别人劝告。如果事不遂愿,就用发脾气、吵闹,甚至动手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很难结交朋友,成年后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非常任性的孩子,会因为在与同伴或他人的交往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感到失望、气愤、暴躁,有时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伤害对方或自己的事情,对他人和自己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小然的妈妈是从办公室被老师的一个电话紧急叫到学校来的。妈妈到了校长室,校长详细地向她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中午休息的时候,同班的一位女生拿出一个最新型的手掌游戏机玩儿,小然看到了,想借来过过瘾。可是,那个同学不答应,说是爸爸刚刚从国外带回来的,自己还没有玩儿够。小然先是软磨硬泡,后来失去了耐心,就干脆在同学放下游戏机干别的事情的一瞬间,自己动手去拿。结果,两个孩子发生了争执,小然竟然拿起课桌上的铅笔盒,一下子打在同学的脸上,造成对方眼睛受到重创,被老师送到医院去诊治。现在处理了外伤,在留院观察,还不知道眼睛和视力会不会受到影响。对方同学的家长希望学校出面,与小然的父母协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校长说:“小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已经有很多次了。这个孩子是全学校出了名的任性、霸道,她的前后两个班主任老师都反映和处理过她这样的问题。在学校,她总是要求别人按她的意愿做,总是要求同学顺从她的意思。如果有谁不肯服从她,她就会发脾气、与同学打架,甚至动手把别人打伤,弄得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她交往。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
妈妈听完校长的话,无奈地说:“您说得对,我们也很想让她改改。可这孩子就是从小让我们惯坏了,什么事都顺着她的意思,什么要求都满足她。我们也知道这孩子不是一般的任性,可就是对她没有办法。”
任性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除了与天生的脾气秉性有关以外,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如果父母过分地放纵、迁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孩子放任自己的心理定式,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并要求他人服从自己。
爱无止境,如果你的爱是正确的爱,你就需要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以防止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1)设定简单明了的规矩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把话说死,不留下重新解释的空间,就可以避免以后的争论。好好琢磨琢磨下面两句话的区别:“哦,好吧,你可以吃一块饼干。”(这给你的孩子留下了无穷的希望,也许要第二块也没问题哦!)和“你可以吃一块饼干,不过,不能再要第二块。就这样。”
(2)不管怎样都要坚持这些规矩
规矩就是规矩。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不能再吃第二块饼干,可是之后又会劝告自己其实没必要这么苛刻。这里的窍门是眼光要放长远。也许这一次吃第二块饼干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你真的想要每次你设定了一个规矩之后就来反悔吗?如果你第一次反悔,可能以后都会反悔。
(3)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
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
(4)让你的孩子说服你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
(5)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能把家务做好并有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6)不要害怕让孩子失望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把握爱的尺度,不要过分地、没有原则地娇惯孩子。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指导和适度的限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给予批评和制止,纠正孩子的错误。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不可能总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会接受失望,会让你的孩子受益匪浅,他在今后的人生中会更懂得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7)让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争取
很多专家都认为,如果想要的东西得到太容易,孩子们就会被宠坏,因为这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你就可以建立一套表现好的奖励机制,让他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