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孕早期一般最好不用药。孕中和孕晚期,虽然药物对胎儿的致畸可能性减少,但此时的牙、神经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还在继续分化发育,药物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上述各系统、各器官发育迟缓和功能异常,此时用药也应慎重。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用药适应证,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7.孕期感冒发烧如何用药?
答:对于感冒初起、症状并不严重的孕期患者,可以采取非药物疗法,如推拿、穴位按摩、理疗、气功调理等。多饮开水,或洗热水澡,都有助于身体康复,也比较安全。
常用的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胎毒性、弱的致畸效应。如果在妊娠初期应用,可能会使胎儿发生各种畸形。孕期反复或过量服用阿司匹林,还会影响凝血功能,促发流产。咖啡因能影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非那西丁代谢过程中,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与溶血反应,已不允许单独作为解热镇痛药使用,但在复方制剂中仍有此成分,它对机体的作用存在个体差异。氨基比林是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主要能影响人体造血功能障碍。常用的复方阿司匹林片(APC)、解热止痛片等,由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等配方组成。速效感冒片、速效伤风胶囊及氯苯那敏制剂(复方扑尔敏)等,其成分也都大同小异。怀孕期内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此类药品,如病情需要非用不可,也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时使用。
感冒可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必要时应根据病因和症状,合理地选择抗感冒药物,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感冒引起发热、头痛、咽喉红肿,可选择感冒通。
(2)无发热,但有鼻塞、打喷嚏等感冒早期症状可选择康泰克。但本品副作用相对较大,不可滥用。
(3)伤风发热,流行性感冒,可选择感冒清胶囊,本药属于典型的中西药结合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
8.感冒发烧为什么要谨慎选择抗生素?
答:虽然目前治感冒的药物种类很多,但对病毒性感冒都没有特效。所以有些人认为感冒后只有吃了抗生素,病才会好得快,结果吃了好几天,感冒的症状也没缓减。其实,感冒的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先锋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不仅没用,而且容易形成滥用,引起菌群失调和造成细菌耐药,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1)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和平时期三分之一的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爱拿抗生素玩命的人,就是这些一感冒就吃抗生素的人。
大家公认,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的发现对人寿命的延长至少贡献了10岁,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抗生素真正用于临床是1941年,首先被发现的是青霉素,当时把它称为“魔蛋”,是非常有效的药物,使用量也非常小。但现在成百上千万单位的青霉素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是它的耐药性。近三十年人类面临着不断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我们自己,是没有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后果。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不再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状态,21世纪人类有可能失去抗生素这个有利的治疗武器,重新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所谓“后抗生素时代”,这是一种倒退,到那时所有的抗生素都可能产生耐药性,我们有可能又回到没有药物可使用的状态,大量的传染性疾病将从新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而束手无策。
虽然这是一种悲观的想法,但悲观的很有道理,细菌产生耐药速度比新药物开发的速度快得多,这是一个确实的现象。比如我们临床使用的沙星类药物,最初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时使用,没用多久细菌就产生耐药性了。
(2)研究表明,滥用抗菌药物可以产生以下四大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导致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而这种感染则更难被控制。
4)造成社会危害。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将对细菌束手无策。
(3)滥用抗生素对特殊人群危害更大。
1)最易被抗生素伤害的首先是儿童。
由于儿童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而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此外,儿童滥用抗生素,很容易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
2)对胎儿影响很大。在妊娠期间,一些抗菌药物对胚胎有损害,例如在妊娠晚期过多服用链霉素,会引起新生儿的听力障碍;如果大量服用了氯霉素,会引起新生儿呼吸不全、发绀、腹胀等为特征“灰色综合症”,并可抑制新生儿的造血功能;孕妇用了磺胺类药,可以在胎儿体内积聚,促使胆红质的游离,从而造成核黄疸;四环素可影响胎儿骨骼及牙齿的发育,新生霉素可导致白内障和短指等;曾经用来治疗妊娠呕吐及失眠的“反应停”(又名酞胺哌啶酮),可引起短肢或无肢畸形。此外,某些抗生素也可对胎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第八对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其中最常见的抗生素是链霉素。
3)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
4)一些女性在抗生素的使用上盲目追求上档次,迷信进口抗生素,引发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女性本身生殖系统有易感染的特点,近年来女性喜欢的塑身内衣也会造成外阴环境潮热而有利于霉菌、真菌的滋生。另外,如果避孕药物与抗生素同时服用,那么避孕效果就要受到影响。
9.人感染禽流感如何治疗?
答:禽流感病人的治疗与普通流感病人的治疗基本相同,患者应尽量休息,多饮水,高热时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发生Reye综合征,重症患者须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禽流感病毒是甲型(A)流感病毒之一,所以可用治疗人类甲型流感的药物对人感染禽流感进行治疗。目前,在美国有四种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人类甲型流感,分别是金刚甲烷(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扎那米韦(Zanamivir,商品名Relenza)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Tamiflu)。
(1)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金刚胺类药物是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2离子通道的抑制剂,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起抑制作用,可抑制病毒的脱壳。此类药物是目前常用的甲型流感临床治疗药物。药敏试验表明A(H5N1)对上述药物敏感,早期应用可减轻病情,改善预后,在发病2天内使用疗效更好。金刚烷胺的剂量为成人100毫克,每天2次,共5天;1~9岁儿童为每天每千克体重5毫克,分2次口服,每天总量不超过150毫克。老年人及肾功能受损者剂量酌减。但应注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前者包括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嗜睡等,重者可出现谵妄、抽搐、运动失调;后者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有癫痫病史者忌用。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对乙型流感病毒无效(M2蛋白仅存在于甲型流感病毒)。
(2)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形成的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分离与扩散,促进病毒粒子从感染的呼吸道粘膜向周围组织扩散。此外,NA还具有增强病毒株的毒性和引起细胞凋亡,导致流感症状、气道炎症发生的功能。NA抑制类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降低其致病性,可减轻流感发病时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此类药毒性低,不易引起抗药性且耐受性好,是目前抗流感的化学治疗药物中前景最好的一种。NA抑制类药物可同时抑制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
由于NA抑制剂类药物的上述优点,它已成为全球各大医药公司研究的热点。目前上市的此类药物有两种:扎那米韦和达菲。扎那米韦是一种雾化吸入剂,应用后上呼吸道能达到高浓度,抑制病毒复制与释放,且无全身不良反应,被批准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年龄7岁的急性流感患者,最好在流感症状发作2天内应用。达菲是口服剂,是从中国出产的八角茴香中,提取一种称为莽草酸(shikimicacid)的成分特制而成的,被批准用于1岁的无并发症、发病2天内的患者。然而,此类药物对婴幼儿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估,且此类药物较为昂贵限制其推广使用。
(3)另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类的新药Peramivir在2002年3月已经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此外,BioCryst公司和Abbott公司分别在研究其他神经氨酸酶抑制类。还有流感病毒受体阻滞剂和反义寡核苷酸方面的抗流感的药物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上述几种已经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化学药物均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5天。而且,须在生病的头2天内开始服用,方可减少流感症状并缩短病程1~2天。这些药物也能减弱流感的传染性。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药物只对流感有效,对普通感冒和其他病毒引起的象流感样的疾病没有效果。
另外,还可应用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病毒唑),本品具有广效抗DNA和RNA病毒的作用。气溶胶吸入给药,或0.1~0.2,每天3次,口服,疗程一般3~5天。
10.甲型H1N1流感如何治疗?
答: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对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2)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每次75mg,每日2次。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每次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每次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每次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每次75mg,每日2次。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3)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2)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3)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