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0400000021

第21章 梦返故国(4)

倒是门楣上的那帧横批不曾受到虫蛀霜欺,除了没有色泽,四个字依然历历在目。只是很少有人愿意望它一眼,无怪那横批也格外的刮毒:

斩草除根

此种气势磅礴令人毛骨悚然之作,绝非是镇上的文人墨客或老逮笊的老逮笊所能做得出的。那么,作词者谁?

相传那是一百多年前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的真迹。当年石翼王率兵北伐路过古镇,进得店来稍事梳理,见老逮笊的老逮笊宝刀不老,手艺超群,兴奋之余秉笔而书,无非是弘扬这位剃头师傅一番。却不料,石将军三句话不离本行,无意间竟把自己的抱负牵涉进去而直抒胸臆了!

打那以后,这家剃头铺兴隆昌盛,名扬遐迩,前来光顾的长发短髭比肩接踵。老逮笊的老逮笊眼看光凭自己孤刀一把毕竟势单力薄,便招来一帮徒儿跟他学艺。但他对小子们甚是苛刻,前三个月只教徒儿们手持剃刀蹲在地下学刮冬瓜毛。徒儿们刮着刮着,往往被师母娘唤去挑水劈柴,自然是一一遵命,立刻应声站起,顺手将那刀捅在冬瓜上。

习惯常常成自然。

出师不久,一个小逮笊正为一客官剃头,恰逢师母后堂唤差。谁知这一声喊酿成包天大祸,可怜那客官的脑壳顿时成了徒弟心目中的冬瓜!为此老逮笊的老逮笊吃了一场不小官司,几乎落到锒铛入狱最后倾家荡产的地步。旁人无不为他惊愕而仰天长叹:

“唉唉,天下哪有几许头颅?”

故事终究是遥远的过去,伢儿们才不管那对联究竟是吓人或是蒙人。何况如今剃头铺两边的楹柱上真迹也好假墨也罢早已荡然无存。可是伢儿们每逢让大人领着欲进那剃头铺,委实的不寒而栗总奈着不动,大人们忍不住总要发一回火:“怕什么卵嘛!是推你上杀场怎的?”

不必明说,伢儿们理当十分的怕,乃至不敢抬头正视一眼铺子里那位老逮笊。

其实就五官的位置而论,老逮笊的长相并不算十分的恶劣,七窍俱在不曾缺少哪一样。无奈却让一只右眼破坏了应有的平衡对称;那只右眼的下眼皮不知何故死死地老向下翻着,扯得好端端一只眼活象张开的婴儿嘴巴,血红血红。而且总有一颗浑浑浊浊的泪水沾在那儿,欲滴不滴。胆小如鼠的伢儿家如若对此多看几回,夜晚准定做噩梦。

老逮笊已近耄耋之年,无子无徒,独自经营。自打他阿爸受了那场磨难之后,好不容易勉勉强强把个家传手艺承袭下来,不敢奢望发财,只求吃碗饱饭。徒弟是万万不能收的,火色差时难保不来个蠢材跟你故技重演。所以镇上数十年来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久而久之老逮笊索性连师母娘也忘了讨一个。

大凡镇上人来剃头,当面付钱的少,多数人是把脑壳包给了老逮笊,一年或三升五升大米,以男丁多少论价。

本份人家必把该送的米量足然后送去,没良心的瞒了骗了也照样剃头,老逮笊从不记账也记不来账,更不上门催缴。

无论是谁上得门来都必定戏谑地叫他一声“菜叶叶”、“菜根根”、“菜豆腐”。老逮笊确信自己姓蔡,鉴于耳背,或许会听成蔡爷爷、蔡公公、蔡师傅这类恭称也未可知。又因他的舌头天生的厚又逐渐地变得木然而不便言语,所以也就呃呃地应着,笑着,一边将手里那把剃刀习惯地在自己的毛蓝布长衫上蹭蹭地来回荡,荡得满身油光水亮,那件衣服也就愈荡愈厚。

伢儿们的头让老逮笊按在比小脑袋还小的木盆内,头发尚未全部湿透水,就被捉起来坐于一条四脚长凳之上。凳高足短,一双小脚板儿悬吊半空。屁股没坐稳,一块冷冰冰的围布刷地紧紧裹住了颈根。手还不能闲着,让老逮笊塞给一方形如砚台的木盘,端于前胸。那木盘沽满皂垢污发,端在手里像捧住一条死鱼。

老逮笊手里那把土里土气的折叠剃刀不知是哪家铁匠锻就,也不知用了几朝几代,如今被他在衣服上荡得只剩下一根指头宽窄,倒也寒光逼人。

但见老逮笊捉刀的右手不住地颤抖,就像并不高明的画师,当着众人心慌意乱,半天过去不知何处落笔。而左手则在伢儿的头上东摸西探,一旦寻到开刀部位,便把头皮绷得特紧,猛不知刷地朝下刮去,宛如削掉一块冬瓜皮。而且,每剃一刀,他那下翻的红眼皮便随之扯动一次,那干枯的下巴颌也同时或向左或向右狠狠滚动一次,仿佛操刀削发之力全来源于此。

木盘并没有白端。老逮笊对待木盘极为神圣,必定要把剃下的头发用指头从刀刃上抹下来,小心翼翼地弹进木盘盘。可惜盘盘太浅,脑壳才剃光一半,盘子里已经是堆积如山了。伢儿家倘若端盘不恭致使断发掉地,一旁守候的大人们当即勾腰去捡,少不得又是一声斥责:

“手落脉了?往上的东西,打落地下让踩了,还长得出来的?”

动刀始末也并非一帆风顺。如若剃刀遇到阻力,那便是伢儿头上某个地方完全的丧失水分。

也不难办,老逮笊立刻蠕动他那缺牙少齿的嘴,咕嘟咕嘟嗽得一腔口水夹痰,十分准确地对着那干处“噗”的猛一喷,围布下的小身子立刻鼓满鸡皮疙瘩。跟着又是刷一刀,围布上顷刻间滴满了点点泪花,惹得大人们一阵哈哈大笑:

“无卵出息!还值得流猫儿尿呢。这不跟抓痒一样几多的过瘾!”

老逮笊有他自己的规矩;你自己不解掉围布跳下四脚长凳,他总以为哪儿手脚功夫不到堂,反反复复只顾刮呀刮,直把你摸得鼾声大作才笑着拍拍你的肩膀。

可怜伢儿们不明事体,无端的跟着多受几多皮肉之苦。

后来,镇上忽然又来了一个剃头佬,四十开外,自报姓田,听说是当兵的。“兵不兵,三十斤”。这人却只舞得动三寸剃刀,便开了小差。镇上人念他远道而来,兵荒马乱的,又是孑身一人,故而谁也不去考究他的身世。还有人出面在下街给他典了一爿小铺面,让他开业讨吃。

说来也奇,这田师傅的铺子一开张,居然门庭若市。镇上的芸芸后生以及众多的伢儿们稀罕他那些洋剪子洋刀子,稀罕他手下弄出的什么“稀屎头”(西式头)“飞机头”公然一个接一个地往他怀里丢票子。何况他下眼皮不翻,下巴骨不磨,更毋须端盘盘。

不出多久,田师傅竟然有了点积攒,娶了镇上一个叫董莲莲的寡妇为妻。从此,他们餐餐有荤腥上桌,吃饭时田师傅总是慢条斯理地吊起南腔北调劝菜:

“莲莲,少吃辣椒,多吃鸡子,或者,蛋——”

这话后来被大人们传为笑柄,伢儿家也敢当他面学。但笑过之后也就便罢。他田师傅的荷包里横直是有钱源源而进,你爱得的?

几个爱多事的人便商量,娘的,干脆给他起个正式的大号:田不干。

可是大人们却不屑一顾,依旧的去到老逮笊那里“抓痒”、“过瘾”,还总爱在老逮笨面前把个田不干好一番鄙薄:

“唏!那也叫剃头?三猫头两凿子的,按将削丢边边,连腻嘎都没刮利索。”

“就是。看田不干那手,夜头摸女的那个,日里摸男的脑壳,啧啧,杂种儿要他剃!”

老逮笊不知听不听得斟酌,也只是呃呃地应着,笑着,把那一指宽窄的剃刀在衣服上蹭蹭地荡得飞亮。

《民族作家》1991年第5期

家乡草木深

真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非要把镇上的中心学校办在回龙庵里,害得伢儿们上学要在两三里之遥的梯子形街旅行老半天。街旁众多的豆腐店、盐栈、布号、面馆、药铺,总不能白白放过而不瞟几眼。出了街,必得经过几根田坎,免不了要听听田里那“鼓肚儿,鼓肚儿”的秧鸡叫。听迷了,止不住脱鞋下田去捉,稻谷踩倒一大片,却未见秧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如此不曾到校,心早已野了三分,进而学校敲响了庵里那口古钟也没察觉而常常迟到。

进了教室,怦怦的心跳尚未平息,尚未听清先生讲些什么,又不知是谁在走廊里猛然一声惊叫:

“有风潮!”

顿时全校大哗!先生们贪生怕死夺门而逃径自奔命,学生们在劫难逃尿湿裤裆乱成一团,数百张嘴哭爹唤娘热闹非凡。大一点的同学火上浇油半真半假充当指挥:

“有屋归屋,没屋的钻夜壶!”

号叫的众学生这才如囚犯获释似的挤出庵门,跌倒挨踩全然不顾,瞬间工夫,风卷残云跑得一个不剩,连滚带爬窜进家门,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回龙庵于是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阴森冷清,空空荡荡,且竟达半年之久。那是因为一个姓瞿的先生在躲风潮时,真的被土匪们掳了。可怜这位迂腐子被擒去数月,杳无音讯,别的先生闻风丧胆,不敢开课。

也怪瞿先生平时癫里癫气,神不隆冬的。那些打家劫舍的见他长衫衣襟上插着两支钢笔,终于捉了他的“肥猪”。一支钢笔值好几担米,狗日的居然有两支!不是万贯家财?不想土匪们却遭到镇上人的奚落。

“他哪有什么卵钢笔啰,那是两个半截空笔筒筒!”

伢儿们只得辍学在家,倒也喜多忧少。一个个宛如出笼的鸟,无桎无梏。大人们也无心去督导自家子弟打打小九归或写写“唐故左街”了。也不再对伢儿们耳提面命“万般皆下品”了,倒怕的是书读多了成个半坛子醋,弄不好真会像街上人讲瞿先生那样,“无卵事,玩钢笔,不死脱层皮!”

但风潮依然是有的,而且与日俱增。或白天,或夜晚。有时确有土匪进街抢掠一番。有时是那些二百五自吓自的恶作剧,让全街人一场虚惊。

镇上人对此慢慢也就司空见惯了,仿佛是饮食起居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反正一有风吹草动跑就是了,横直能值几个破铜钱的家什也抢得所剩无几了。一旦平息,大人们照旧打的打牌,下的下棋,玩的玩雀儿。

莫看镇上堂而皇之有条街,有大烽火屋(砖房),走出街来便是山,与乡里无甚区别,水田,坡地、刺蓬、树丛、野花、茅草、天坑、岩坎……一样不缺。姑妄不算藏龙卧虎之地,但却是鸟雀们栖息繁衍的天国。倘若只身一人徜徉山坡,可销孤独寂寞之愁,鸟雀们的百口争鸣足以令人神往。

其中竹鸡的嗓门最是嘹亮,且字正腔圆:

“讲个话,你莫怕!有人骂,打一架!”

画眉雀儿极爱卖弄乖巧:

“个顶——两个!捉起——惹祸!”

猪屎八哥一唱一和:

“——妻呀!”

“——假!”

唯有春时的布谷雀儿显得一本正经:

“早种包谷!快挖快锄!哪个种谷,有鱼有肉!”

个头特小的清明雀儿其叫声向来以清脆悠扬著称,开口便是:

“清明……酒醉!”

“腊肉……有味!”

叫起劲了,还得意忘形甩上一腔:

“酒醉,痴——”

有一种白色鸟从来不叫一声,成双成对隐现于树林之中。大人们说那是梁山伯祝英台。说戏里头唱道他们死后化为一对蝴蝶,原是谬误,编戏人没到镇上来过,所以不懂。

格外讨人恨的莫过于挖孔雀儿(即猫头鹰)。大人们说夜里它那“挖孔,挖孔”的叫声实为“挖坑,挖坑!埋人,埋人!”有时还“扑通”一声怪喊,令人骇怕而沮丧。大人们讲那是丢下的一具老屋(棺材)。于是,脑壳伸出被窝狠狠回敬一句:

“埋你屋娘!”

山里的鸟儿百几十样,大人们并非都捉来玩,也只挑那些既爱叫又好斗的弄来养在笼子里,一天过去跟别人的鸟打几架,打赢了便得钱,买米买盐,还买烟土即鸦片。

于是,雀儿成了大人们的心肝肉,伢儿们见或动一动笼子,那简直无异于要大人们的命,枯起眉毛直告饶;

“嘿,你娘卖的索性拿把刀来!”

伢儿家读书不成,玩雀儿无份,真是百无聊赖。便悄悄邀伴自己去捉雀儿。大人们玩得,就不兴我们玩?

“要有风潮呢?”胆小的毕竟胆小。

“怕个卵!到山里还省得躲。”

一个小把戏从屋里偷来一洋铁盒桐油,伙伴们便聚在一起无师自通地烧火熬油胶。那桐油也是个怪,一经煮沸,眨眼由液体而凝固,这时需哗地倒进一杯冷水,搅拌少时就算熬成了器。这胶半透明,黏性极强。伢儿们把它浇在一枝枝细树条上,然后上山粘鸟。

刺堆里,草丛中,数十乃至上百只结队而飞的便是黄冬雀儿。这鸟比麻雀小,时飞时落。全身披褐色羽毛,“鸡鱼鸡鱼”的叫声可应过儿重山。黄冬雀儿也是极不安分之类,嗜斗成癖。据说每队有一个头目,打架称王,是大人们笼养的主要品种。

伢儿们看准了它们的飞行方向,迅速把树枝条隐蔽在荆棘中,然后去轰雀儿。可怜的小东西果然上了伢儿们的圈套,纷纷落在油胶枝条上,霎时成了有翅难展的牺牲品。而且一次就粘了一二十只。

小把戏们首战告捷,欣喜若狂!可就在这时,突然老远的跑来一个大人,姓董,是上街的甲长,出名的痨病戗戗,其样子活像一架立不稳的梯子。但见他手里扬起一根茶树棒头,凶神恶煞直向孩子们扑来,且边跑边吼:

“狗日的搞了老子的头雀儿,今日有人死!”

这真是飞来横祸!伢儿们知道大事不妙,撂下到手的一串串黄冬雀,扯起飞脚就跑,就喊:

“抢犯来了!”

莫名其妙的袭击过去之后,伢儿们又想出一种套鸟的办法——用一截竹子削成H形支架,并牢牢钉进土里,上扣竹筛,内置长把食盘,再以两棵用麻绳连着的竹钉,上托竹筛,下接食盘把,最后用草伪装。雀儿进去啄食吃,必然啄动食盘,带动上下两颗竹钉迅速失去控制,竹筛便叭地自动下落。贪嘴上当的雀儿们此时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聪明的伢儿们事先即在竹筛上压着一片石块。

竹筛套并不需守,隔天把一看,准有收获。但奇怪的是,每每被捕者仅是一种鸟,浑身翠绿,唯翅上有几支红羽,嘴也是红的。倒十分的玲珑可爱。更怪的是,筛里套着一只,筛外必有另一只。时间稍长,筛里那只死掉,筛外那只总是围着竹筛跳,不肯离去。

这是一个谜。伢儿们商量半天,也不得其解。于是,便去问陈家大哥哥。不料,陈家大哥哥见了死雀儿,竟抽抽搭搭落下几滴泪来,极为伤感的为伢们解答:

“这叫红嘴相思鸟,雌雄不离的。谁要先死,另一只也就不想活了……”

同类推荐
  •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是美国传奇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经典诗歌集,中英双语版,由知名译者赖杰威、董恒秀倾情翻译,并获得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式授权。此书精选了艾米莉·狄金森毕生珍爱的64首诗歌作品,包括《我为美殉身》《我居住在可能里》《一个钟停了》等,除完整的中英文原诗之外,还对作品进行了深度品评,还原一个真实的艾米莉·狄金森。跨越时间和语言,遇见狄金森其诗其人。
  • 生活的颤音

    生活的颤音

    《浙东作家文丛(第10辑):生活的颤音》是生活给我的馈赠,也是我对生活的感恩和回报,[美是生活],我信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一命题。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灵魂的真理是——高贵。我们也许不能探知灵魂的神圣来源,但是,由自己心中的道德律和羞耻心,由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假恶丑的厌弃,我们都可体会到灵魂是人的尊严之所在,是人身上的神性。平庸和卑鄙,是对灵魂的真理的背离。在本书中,周国平与少年朋友们进行了关于灵魂的探讨,收录了《信仰之光》《第一重要的是做人》等经典散文。
  • 高平作家丛书:远去的故乡

    高平作家丛书:远去的故乡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闻一多文学精品选

    闻一多文学精品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所获的殊荣仅次于鲁迅,他的作品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本书特别精选了闻一多先生的部分经典作品,其中包括《红烛》《七子之歌》《一个白日梦》等经典诗歌、散文共计90余篇。
热门推荐
  • 都兰趣话

    都兰趣话

    《都兰趣话》原题《趣话百篇》,是一部《十日谈》式的短篇故事集。作者假托此乃都兰修道院中保存的文稿,专为娱乐庞大固埃主义者而整理出版。实际上这些故事全部是巴尔扎克的手笔,只不过利用了十四至十六世纪的背景和题材,模仿了十六世纪的语言和拉伯雷那种大胆直率、生猛鲜活的文风。
  • 零点魅影

    零点魅影

    零点的钟声敲响了谁的丧钟?暗夜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杀戮,嗜血,是怨女的仇恨;奄奄一息的少女午夜要嫁往哪里?鬼来鬼往的旅店谁会深陷泥沼,阴森的眼神触碰谁谁就会命丧黄泉……左手主生右手主死,暗夜惊魂,她来自何方,她要去往何处?
  • 洪荒之玉帝传

    洪荒之玉帝传

    混沌不知其大,洪荒不知其始,玉帝亦非昊天,莫把寻常作神仙。
  • 魔神出没

    魔神出没

    一片死气的苦姬山上住着一个小道士,身材消瘦,十指如削葱,口若桃红,用漫山人鬼的话说就是娘里娘气的。可是苦姬山上的恶鬼却没有一个为难这小道士的,甚至每每提及都面带笑意……
  • 还好那时是你

    还好那时是你

    在我最美好最充满期待的年纪里,能够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 斗转仙王

    斗转仙王

    天地初开仙王逝,从太古时期至今,世间再无仙王。无数纪元以来,任你惊才绝艳,一代天骄,不成仙王最终只能化为一抔黄土。仙古大陆,浩瀚无际,万国林立。四大神国,镇压宇内,十大仙武,称霸天下。无数修炼者为了一丝仙王的契机,在仙古大陆演绎者一个又一个传奇。
  • 孤匣

    孤匣

    春秋为剑,天地作鞘有人背负木匣,匣中藏剑,剑名春秋,名剑榜首,名剑匣中泣,不敌手中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美好的江湖,这本书便是我心中最向往的江湖,随心而写。希望这本书能找到共鸣之人多谢支持!
  • 鬼修真

    鬼修真

    他是备受欺凌的修真派“师叔祖”,与师侄过招,不幸殒命。来到地府,不甘心转世为猪,于是借助五彩神石的力量,逃出地府。身为鬼魂的他,在无名山谷悉心修炼,五彩神石赐予的魂魄经,让他修为大涨。最美丽、最强大的后土祖巫,爱上文天,为了他重生,不惜挖出双目献祭!
  • 当你戳破秘密

    当你戳破秘密

    我隶属于一家名为“科考暴龙”的研究机构,科考暴龙是Purpleballoon的谐音。公司在国际上常被称为‘紫气球’。这是一家负责科考及神秘事件调查的盈利机构,因为有着高新尖端的科研技术加持,所以国内很多研究都与公司合作,共同分享一片片未知领域的成果。公司共六个部门。情报鸟、科考鼠、方士狐、清道夫、金话筒、推土机。六部门各司其职...而一个事件揭开了一群隐居海岛的落魄科学家,一个事故透析了一个对抗科技的地下组织。每一个等待揭晓的秘密,似乎都在指引我去戳破“紫气球”那不可示人的惊天骗局!冒险羁旅,我们一起在星空下的地球里拾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