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抗疟:肌注,第1日200mg,第2~4日各100mg,或第1、2日各200mg,第3、4日各100mg。总剂量600mg。小儿剂量酌减。退热:肌注200mg。
【制剂】油注射液:每支80mg(1mL)。胶囊:每胶囊40mg。
注:复方蒿甲醚片:每片含蒿甲醚002g,本芴醇012g。用法:成人首次口服4片,以后第8,24和48小时各服4片,总量16片;儿童剂量按年龄递减。
双氢青蒿素
【药物名称】双氢青蒿素Dihxdroarteannui化学结构见青蒿素项下。
【药理】本品对疟原虫无性体有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症状和杀灭疟原虫。对抗氯喹和哌喹的恶性疟同样具有疗效。本品毒性较低,在动物生殖毒性方面的研究证明,小鼠妊娠感应期给药,增加吸收胎的发生,未见致畸作用。
口服吸收良好,起效迅速。人口服双氢青蒿素2mg/kg后tmax033h,Cmax071μg/mL;血浆t为157小时。本品体内过程的特点是吸收快,分布广、排泄和代谢迅速。
【应用】可用于各类疟疾。尤其适用于抗氯喹和哌喹的恶性疟和凶险型脑型疟疾的救治。
【用法】口服,1日1次,成人1日60mg,首剂量加倍;儿童按年龄递减;连用5~7日。
【注意】
(1)孕妇慎用。
(2)少数病例有轻度网织红细胞一过性减少。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
【制剂】片剂,每片20mg。
【贮存】遮光、密闭,在冷处保存。
青蒿素〔典〕
【药物名称】青蒿素〔典〕Artenisinin青蒿素 、 R=O 蒿甲醚 R=OCH3 、双氢青高素 R=OH。
本品为我国首次从黄花蒿(Artemisiaannua)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抗疟有效成分。经普查,发现广西、四川、海南等地所产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
【药物别名】黄蒿素Arteannuin
【性状】为无色针状结晶,味苦。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或冰醋酸中易溶,在甲醇、乙醇、稀乙醇、乙醚及石油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150~153℃。
【药理及应用】为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药,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有良效,其退热时间及疟原虫转阴时间都较氯喹短,对氯喹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使用本品亦有效。但对间日疟原虫的近期复燃率比氯喹高20%~30%。与伯氨喹合并应用,可使复燃率降至10%左右。本品对血吸虫亦有杀灭作用。
【用法】
(1)直肠给药:1次04~06g,1日08~12g。
(2)深部肌注:第1次200mg,6~8小时后再给100mg,第2,3日各肌注100mg,总剂量500mg(个别重症第4天再给100mg)。或连用3日,每日肌注300mg,总量900mg。小儿15mg/kg,按上述方法3日内注完。
(3)口服:先服1g,6~8小时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疗程3日,总量为25g。
小儿15mg/kg,按上述方法3日内服完。
【注意】
(1)注射部位较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
(2)个别病人可出现一过性氨基转移酶升高及轻度皮疹。
(3)少数病例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副反应,不加治疗可很快恢复正常。
(4)妊娠早期妇女慎用。
【制剂】油注射液:每支50mg(2mL);100mg(2mL);200mg(2mL);300mg(2mL) 。水混悬注射液:每支300mg(2mL)。片剂:每片50mg;100mg。
咯萘啶〔典〕〔基〕
【药的名称】咯萘啶〔典〕〔基〕Malaridine【药的别名】症乃停、Pyronaridine【性状】常用其磷酸盐,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具引湿性。在水中溶解,在乙醇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药理及应用】本品为我国创制的抗疟药物,其作用优于咯啶,主要能杀灭裂殖体,抗疟疗效显著。口服和肌注达峰时间分别为14小时和075小时;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40%。t1/2为2~3日。药物在肝中浓度最高,尿中排泄1~2%。其特点为对氯喹有抗药性的患者亦有效。适用于治疗各种疟疾包括脑型疟和凶险疟疾的危重患者。周效磺胺,乙胺嘧啶或伯氢喹与本品合用可增强疗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防止复燃。副作用较氯喹轻。
【用法】口服,1次03g,第1日2次,第2,3日各服1次。小儿总剂量为24mg/kg,分3次服。静滴;每次3~6mg/kg,加入5%葡萄糖液200~500mL中,于2~3小时左右滴毕,共给药2次,间隔4~6小时。臀部肌注:每次2~3mg/kg,共给2次,间隔4~6小时。以上剂量均以碱基计。
【注意】
(1)口服后少数病例出现轻度腹痛、胃部不适。
(2)肌注后局部有硬块,少数患者有头昏、恶心、心悸等反应。
(3)严重心、肝、肾病患者慎用。
【制剂】肠溶片:每片含碱基100mg。注射液:80mg(碱基)(2mL)。
哌喹〔典〕〔基〕Piperaquine
【药的名称】哌喹〔典〕〔基〕Piperaquine【药的别名】磷酸哌喳,抗矽~14,13228RP【性状】常用其磷酸盐,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易变色。在水中微溶,在无水乙醇或氯仿中几乎不溶。
【药理及应用】本品的抗疟作用与氯喹相类似。口服吸收后贮存于肝脏,以后缓慢释放进入血液,故作用持久。主要用于疟疾症状的抑制性预防,也可用于疟疾的治疗。此外并有延缓矽肺病情进展的作用,现正试用于矽肺的防治。
【用法】
(1)疟疾症状抑制性预防,每月服磷酸哌喹075~1g一次,睡前服,可连服3~4个月,但不宜超过6个月。
(2)控制疟疾症状,本药对于抗氯喹性恶性疟有根治作用,但作用缓慢,宜在奎宁,青蒿素类或咯萘啶控制症状后续用本品。首剂服磷酸哌喹1g,8~12小时以后服05~1g。
(3)矽肺的防治预防,每次服500mg,10~15日1次,1月量1000~1500mg;治疗,每次500~750mg,每周1次,1月量2000mg。以半年为1疗程,间歇1月后,进行第2疗程,总疗程约3~5年。
【注意】服药后偶有头昏、嗜睡、乏力、胃部不适、面部和嘴麻木感,轻者一般休息后能自愈。肝功能不全及孕妇慎用。
【制剂】片剂:每片含磷酸喹250mg。
硝喹
【药物名称】硝喹Nitroquine
【性状】为米黄色结晶,无臭,味不苦。微溶于水及乙醇、甲醇、丙酮、氯仿等中。
【药理及应用】本品对鼠疟、鸡疟、猴疟的红细胞内期都有较好的抗疟作用,对鸡疟、猴疟在蚊体孢子增殖期有切断作用。本品口服后70%~90%从肠道吸收,10%~30%从粪便排出,1%~2%以原形自尿中排出。药物主要存在于血浆中,血细胞仅含微量;分布以肺含量最高,肝、肾上腺次之,心脏及子宫含量极微。达Cmax小时,t1/2为27小时。氨苯砜对本品有明显增效作用,并可延长本品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t1/2可延长至75小时)。两者合用能阻断孢子增殖,可防止疟疾的传播。现多制成复方硝喹片,用于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治疗与预防。
【制剂】复方硝喹片:每片含硝喹和氨苯砜各125mg。用于间日疟根治:成人每次4片,每日1次,连服8日。用于恶性疟治疗:同上,连服3日。预防:每次4片,每10~15日1次,连服半年。副作用偶见轻度恶心、腹胀、腹痛、肠鸣等,不经处理可自行消失。肝肾不全患者慎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禁用,临床试用证明,本片剂对恶性疟的疗效与氯喹相当,并可治愈对氟喹有抗药性的病例。对间日疟,原虫转阴及症状消失均较氯喹慢,其根治效果与氯喹8日疗法相当,但副反应较轻。预防效果大致与乙胺嘧啶相似。
氯喹〔典〕〔基〕
【药物名称】氯喹〔典〕〔基〕Chloroeuine3
【性状】常用其磷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渐变色,水溶液显酸性反应。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氯仿、乙醚或苯中几乎不溶。熔点193%~196℃(分解)。
【药理】本品及其他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如哌喹、氨酚喹等)主要对疟原虫的红内期起作用,可能系干扰了疟原虫裂殖体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内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本品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症状发作。对红外期无作用,不能阻止复发,但因作用较持久,故能使复发推迟(恶性疟因无红外期,故能被根治)。对原发性红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也无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预防,也不能阻断传播。
目前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恶性疟原虫对本品产生了耐药性,使本品疗效降低,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改用其它抗疟药或联合用药。
本品口服后,肠道吸收快而充分,仅8%经粪便排出。服药后1~2小时血浓度即达高峰,t1/2为48小时。能贮存于内脏组织中,可在红细胞内浓集,大部在肝内代谢,排泄较慢,故作用持久。
【应用】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疟疾症状。还可用于治疗肝阿米巴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结缔组织病等。另可用于治疗光敏性疾患,如日晒红斑症。
【用法】
(1)口服,控制疟疾发作,首剂1g,第2、3日各服0.5g。如与伯氨喹合用,只需第1日服本品1g。小儿首次16mg/kg(高热期酌情减量,分次服),6~8小时后及第2~3日各服8mg/kg。肌内注射,1日1次,每次2~3mg/kg,静脉滴注:临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次2~3mg/kg。
(2)疟疾症状抑制性预防,每周服1次,每次0.5g。小儿每周8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