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做眼保健操,身坐正,腰挺直,两眼微闭,用双手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肤,约2—3分钟即可;其次,双目平视远处或近处绿色植物约5~10分钟;最后或打5~10分钟的乒乓球或随便散步。这样做旨在让眼球活动,让视神经得以放松休息。
2.练耳先挖后揪
先用双手食指或其他手指伸入耳窝,连续掏挖50次左右,使耳道得以活动;然后,再分别用双手揪耳朵50次左右,使平时得不到运动的耳朵肌肤得以充分活动,持之以恒,可保持耳聪。
3.下巴运动
先将牙齿自然咬合,然后有节奏地连续用力发英文字线“V—P”的读音,使下巴的皮肤得到运动。
4.练唇要扩展嘴形
这是抹去因老化而在嘴角边产生皱纹的方法。先把双唇紧紧地挤压在一起,不用咬紧牙关。闭上双眼,想象着在双唇中挤进一支铅笔,这时你用一个食指把下巴的肌肉往上压,用另一食指轻扣双唇中部想象中的铅笔,帮助它慢慢离开,然后再挤入想象中的铅笔,直到你感觉发热。坚持做15次,每天重复三遍。
5.练鼻揉、捏结合
先说揉,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及其他手指分放鼻翼两侧,轻揉50次左右,揉时可逐步加力;再说捏,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及食、中指从双目间起自上而下沿鼻部稍用力进行捏揉,捏揉范围应顾及鼻骨两侧及鼻翼根基。这样做既可使鼻部轻松,鼻腔通畅,又能预防伤风感冒。
搓面时先洗净手、脸,双手先对搓一下,然后用双手自头额部从上而下,经双腮止于腭,适当用力,如此反复搓上50次左右,一天可数次搓面,既可使面部红润健康,又可减少和防止皱纹及面部过胖。
头痛
头痛是困扰现代人的一大疾病之一。当然,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头痛的类型也有多种,比如:前头痛、偏头痛、头痛彻背、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头阵痛、解除酒后头痛、精神压力引起的头痛等等,在此我们分别介绍这些头痛疾病的锻炼养生的方法:
1.前头痛
按印堂、阳白穴。用两手拇指轮流地推印堂穴(开天门),从印堂穴推至前发际内的神庭穴,推2分钟。另外,攒竹、合谷、双太阳、上星、百会穴也能治前头痛,必要时,可在这几个穴位中选取揉按。鼻塞流涕者,可增加点按迎香穴。有寒痰咳嗽的人,可以在“肺俞”、“列缺”等穴上推、按、揉、摩、擦。
2.偏头痛
治疗偏头痛主要按摩太阳穴,拿、推项后两侧风池穴及其上下部。风池穴宜多揉,头可有微汗出。另外,头维、瞳子谬、丝竹空、阳陵泉等穴也治偏头痛,必要时,可增加按、揉这些穴。还可推、拧项后的正中线,推的遍数可多些,向上推为补,向下推为泻。主要用拇指按百会穴、涌泉穴,按涌泉穴,气可下达,头痛易止。地仓、合谷、人中、头维、颊车等穴也可酌情选用。
3.头痛彻背
如果我们头痛彻背时,可以按、推项下大椎穴,配合捏两攒竹穴,推印堂穴。同时可以按摩肩井穴,掖背部两条大筋,按揉痛点,轻抚背部等。
4.高血压头痛
头眩、胀痛,多属实证。主要用拇指腹,以泻法摩双太阳穴,继用尺侧侧掌从大椎穴始,沿脊柱正中督脉循环线推向长强穴;按、揉涌泉穴,拿足部昆仑穴。必要时,可配合按印堂、头维、列缺、合谷穴;拿风池穴,以泻法为主。
5.神经衰弱性头痛
头痛只限于额、顶、颞部,不甚强烈,似晕似痛,全头不适,多属虚证。可按头痛按摩推拿常规手法治疗,以补法为主。即分别在印堂、太阳、阳白、风池、合谷等几个主要穴上推、按、揉、拿,再用拇指、食指尖捏攒竹穴,用双拇指自眉心印堂穴处沿眉弓抹过攒竹、鱼腰、丝竹空各穴,再用十指尖刺头额,用侧掌指叩击头部,用指背轻叩头部。在进行每个手法中间,穿插用十指梳擦头皮,可以提神、醒目、清头、除痛。
6.三叉神经痛
剧烈头痛,痛如刀割、火灼、电击。头痛呈阵发性发作,部位多在头侧部,多由风、火、痰、瘀等病所引起,属实证。治此病按摩推拿疗效不如针灸来得快,但也能缓解疼痛,如增加按摩次数也可增强疗效。一般多用较重手法按、推、拿合谷、颊车、下关、地仓庭、足临泣等穴,以及按压阿是穴。
7.头阵痛
头部阵痛时,刺激脚底也具有疗效,虽然头与脚看来似乎毫无关系,但刺激脚底后,却可立即消除头痛,可谓效果立见。头部阵痛刺痛乃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良所致,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手脚冰冷、头昏眼花等情形。此时可脱掉鞋子,以钥匙刺激脚底的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趾头弯曲时,脚掌上的凹陷处,以手指压之,会触到一条较硬的筋。如此可使全身血流顺畅,手脚不再冰冷,头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将脚抬放在膝盖上,一手扶住脚,一手施以刺激。
8.解除酒后头痛
酒醉会导致剧烈的头痛,此时不妨试着刺激头顶上的百会穴来解除疼痛。百会穴位于头顶,由左右耳廓上端往上延伸之交会处中央,对于治疗头痛相当有效。首先先握起拳头,以拇指关节处向头顶中央用力按压1分钟,然后稍停一下再继续。当你感觉头顶上的刺激正在蔓延时,即表示正在发生效果。指压时应全身放松,嘴巴微张。这种方法不管是躺着或站着皆有良好效果,若时间许可,可于指压后搓揉颈后僵硬的肌肉使其松弛,让自己更舒服。
9.精神压力引起的头痛
精神压力的代表性症状之一就是头痛、头昏,这是持续精神紧张而带来的症状,多见于业务人员、管理人员、从事细致工作的人员及考生等。头痛也有因暂时性疲劳而引起的,但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就会转化为慢性头痛,疼痛也会逐渐加剧,如若有此症状,还应该尽早治疗。能有效治疗头痛的穴位,在头部和手、足部均有很多。然而,在由精神压力引起头痛的情况下,还是避开头部穴位为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头部的刺激反而会增加精神压力,容易加剧头痛,不如积极运用手、足穴位。手、足的穴位能有效治疗头痛,说起来,可能会让人感觉稍微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各个穴位都是由经脉这个网状物连接起来的,所以,手、足的穴位有治疗头痛的作用也就不足为怪了。
治疗因精神压力引起头痛的穴位如下:
(1)足部穴位
拇指和食指捏住,用拇指指肚按压大脚趾大敦,用指肚按压至阴穴。
(2)手部穴位
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商阳穴按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中冲穴按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关冲穴按压。
(3)按压百会穴
气候变化或疲劳时,很容易因精神上的压力引起头痛,此种头痛可用穴道疗法加以改善。例如头重、头痛、头晕等情形,都可利用治头痛的特效穴——百会穴治疗。指压时,将拳头抵住头顶,用力一压,以让此刺激能直达腹部。待刺激由百会穴传至头部,甚至腹部后,不仅是头痛,甚至连便秘、头部充血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4)按摩天柱穴
头痛的时候很难全心投入工作。这时若用手触摸颈肌,将会发现连接头部的颈部与肩膀肌肉皆很僵硬,正因如此,才造成血流不畅,引发头痛的情形。这种情形下,建议以刺激天柱穴来加以改善。首先以圆珠笔抵住一侧的天柱穴,然后用力按压,再以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天柱穴。天柱穴位于发际上二条较粗肌肉的外侧凹陷处。待颈肌松弛后,血液便能顺利流至头部,消除头痛。按压时,圆珠笔应拿稳,并慢慢加强力道,按压3分钟后约休息3秒钟,如此重复数次。
肩周炎
肩周炎又叫“寒凝肩”、“漏风肩”,是发生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大多数是由于肩部受凉或外伤后引起肩关节的疼痛或活动受限。以前肩周炎是好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所以又叫“五十肩”,现在患肩周炎的患者可是越来越年轻化了,三十几岁患肩周炎的已不足为奇了。
下面介绍几种肩周炎的防治方法,主要做肩关节三个轴向活动,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各种练习。
1.摇肩法
忍痛尽量伸直双手做大回环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次数由少到多。做了顺时针方向再做逆时针方向,每天坚持数次。
2.下垂摆动法
第一,躯体前屈,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腱,然后两臂做内外、前后、绕臂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直至手指出现发胀或麻木为止。第二,直腰稍做休息放松,再持1~2公斤物体做下垂摆动,做同样时间的前后、内外、环绕摆动30~50次。运动时若产生疼痛或诱发肌肉痉挛应立即停止。
3.体后拉手法
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4.“爬墙”法
手指贴墙做爬树运动,上下反复6~12次,每天坚持数次。
疲劳
长时间伏案办公的职场白领常常怕显露疲态而不好意思伸懒腰、打哈欠。其实这样的姿势长期下去,不但会影响血液循环,使人容易疲劳,并且脑部的活动能力也会减退,长久如此不但工作效率低,还会使身体细胞呈现衰老的状态。
我们在工作时一个姿势坐久了不妨起身伸伸懒腰,将头后仰深深地打一个大的哈欠,对于工作疲劳的人来说它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帮助新陈代谢,使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并且打哈欠时会张口大大地吸一口气然后再快而短的呼气,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可以有效地增加呼吸的深度,将胸中的废气吐出,并且增加血中氧气浓度,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各部位,大脑也同时吸收了大量的氧气,更能提神醒脑。
伸懒腰、打哈欠也是有技巧:最好的方式是起身站立,我们不妨将双臂张开尽量向外扩,向后伸展。将头后仰,身体挺直让上半身的肌肉绷紧,然后张嘴深深地打一个大哈欠。然后再吸一口气,闭气一会儿再慢慢地吐气。对于用脑过度或是工作疲劳的人来说,这种锻炼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养生方式。
驼背
严重的驼背可进行医疗矫正,较轻者可以进行一些矫正体操锻炼。年龄越轻,矫正也越容易。防治驼背关键在于强化背部的肌肉,使胸前、背后肌肉处于平衡状态。下面介绍的几个锻炼方法主要从这方面进行预防和校正。
1.骆驼挺胸式
跪坐,小腿平放地上,脚底向上。大腿及躯干成一直线;吸气,双手放在盆骨上方。呼气,慢慢向后弯腰,先把右手放在右脚跟上,手指向后,再把左手依同法放在左脚跟上;挺胸朝天,头部放松,保持呼吸自然。保持姿势约15~30秒。完毕后,慢慢恢复原来姿势。在做这个锻炼时,我们注意头部放松,颈项不要过分向后伸展;盆骨和大腿与地面保持垂直。
2.蝗虫挺身式
俯卧在地上,手心向下,脸向下,双手放身旁两侧,双脚并拢及向后伸展;呼气,头、胸部、双手及双脚同时慢慢向上提起,四肢尽量伸展。保持呼吸自然,保持姿势约15秒,完成后恢复原来姿势,重复做2~3次。利用腰背肌肉将四肢及上身尽量向上抬高,只盆骨和腹部支撑身体。
3.反手婴孩式
跪坐,腰背挺直,双手放身旁两侧,视线向前。吸气,双手手指互扣,放在臀部后方;呼气,身体向前弯腰,腹部贴紧大腿,直至额头放在地上。保持呼吸自然,保持姿势约15秒,完成后返回步骤1休息,重复做2~3次。保持手肘伸直,肩胛骨内收,注意力放在背上。
4.背后扣手式
山式站立,双腿并拢。吸气,右手弯曲放在背后胸椎位置,掌心向后,手背贴紧脊椎。如果无法将手掌放近胸椎,可借助右手将左手手肘拉近背部中央;提高右手并弯屈手肘,互相扣紧左右手指,右手贴着头颅后方,手肘向上。保持呼吸自然,保持姿势约20秒,完成后依样再做另一边,每边重复做2次。视线向前,头与地面保持平衡。上手尽量把下手向上拉。
5.仰卧扩胸式
平躺在地板上(可在身下铺瑜伽垫或小毛毯);之双臂向两侧打开,身体呈“T”字型;大小臂弯曲成90度角,整个手臂贴在地板上,感到胸部肌肉被拉紧。保持这个姿势就可以有效牵拉胸部和肩部肌肉,做动作时要放松,且呼吸缓慢;每次保持15~30秒,放松一会儿再重复,共练习5~6次。
6.椅上转身式
坐在椅子上,双脚交叉,手一前一后;身子缓缓向左转,达到极限;回至正面后缓缓向右。
7.椅上后仰式
双手于臀后抓住椅面两侧,挺胸;向后开肩,头尽量后仰;坚持2~3秒钟,放松。做5次。
腰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全名应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名称各异,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对腰椎间盘病变的命名作了如下定义:一、椎间盘正常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二、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三、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四、椎间盘脱出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
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变脆以致最后断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除了以上所说的原因之外,传统中医学还认为肾虚、缺钙、受风、寒、湿的一些朋友也易患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发病3~5天后,如果疼痛已经不剧烈,就可以进行锻炼治疗。正确有效的方法可以加速康复,减小病程,但是注意持之以恒。下面介绍几种锻炼技巧:
1.屈膝抬腿法
平卧,两臂伸直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并拢,抬左腿,屈膝,大腿向胸前靠拢;换右腿同法操作。
2.抬腿呼吸法
平卧,双腿并拢,两臂向两侧展开,放松吸气;上身抬起,双手抱左膝,右腿抬起,呼气;换右腿同法操作。
3.后背倒退走
站立;前臂背于身后,两手相握,目视前方;左右腿交替抬起向后退行。一般退行50~100步。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但是,我们要注意选择平坦的地面。这种锻炼有利于改善腰背肌状态,恢复腰椎生理弓和腰部小关节滑动,可帮助解除小关节粘连。
4.反复搓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