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出疹期:约2~5日。一般于发热的第4日开始,皮疹自耳后、发际开始,渐至前额与颊部,然后自上而下,急速蔓延全身,最后到达四肢,手足心及鼻尖见疹为出齐。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发作时其他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也达极点。重症麻疹可见出血性皮疹;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疏淡而不能透发;有重度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的患儿,皮疹往往于显现后隐退或减弱,或完全消失。
4.恢复期:如果没有并发症,在皮疹出透之后,从面部起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热度同时下降,精神食欲好转。疹退时,原出疹处可见麦麸状细微脱屑,存留棕色色素沉着,经1~2个星期才完全消失。当皮疹消退时,婴幼儿或体弱儿童如果仍持续高热,为发生并发症的征象。
【预防】
1.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2.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不得外出,可给予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
3.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
4.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之物。
百日咳
此病是山百日咳嗜而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咳嗽逐渐加重,继而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毕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回声为特征,病程可拖延2~3月以上。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下,重症可出现肺炎、脑病等合并症。
【症状】
潜伏期:3~21日,一般为7~10日,发病后可分为3期。
1.初咳期:自发病至出现痉挛性咳嗽止,约7~10日,初见发热,咳嗽,流涕及喷嚏等,症状类似感冒。约3~4天后热退,感冒症状渐消失,但咳嗽加重,尤以夜间为重。
2.痉咳期:自痉挛性咳嗽开始至停止,约2~6周,重症可达2个月以上,痉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表现为连咳不已,每次十数声或数十声不等,咳毕有鸡啼样吸气性回声,并常呕吐出痰涎后方可暂时缓解。咳时面赤腰曲,颈引舌伸,涕泪交流,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甚或出血,或痰中带血,舌下系带因与下齿反复摩擦而出现溃疡。
3.恢复期:自咳嗽不再是痉挛性开始至咳嗽完全消失止,约2~3周。
【预防】
1.发现百日咳患儿应及时隔离4~7周。
2.百日咳流行期间每日用生大蒜汁和糖水口服1~2次,连服5~7日。
3.保护易感儿,凡出生3个月后,即按期接种百日咳菌苗。
4.注意保证患儿休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接触异味、烟尘等刺激物。
5.对幼儿患儿在阵咳时要抱起,轻拍背部。
白喉的治疗
此病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麻痹,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本病以秋冬季节为多发,偶可造成流行,以2~5岁小儿患病为多。患病后均有持久免疫力。
【症状】
潜伏期为1~6日,根据病灶部位,可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眼结膜白喉等,其中以咽白喉最多见,喉白喉梗阻窒息症状明显,病情危重。
1.咽白喉。
(1)轻症:起病较缓,轻度或中度发热,头痛,疲倦,食欲不振。咽部、软腭、扁桃体充血,散在点状或块状白膜,不易擦去,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无明显呼吸困难。
(2)重症:起病较急,中度热或高热,头痛,神倦,面色苍白,四肢较凉,常有呕吐,呼吸急促,咳声较频,声音轻度嘶哑,咽部满布白膜,常有明显中毒症状,可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合并症。
(3)极重症:发病急,进展快,局部损害广泛,咽部满布白膜,并侵害组织引起坏死。颈部、颌下等处淋巴结明显肿大,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呼吸困难,状如“牛颈”。伴高热,口中秽臭,极度烦躁,甚至昏迷。可出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心律不齐,脉搏急速而弱,血压下降,预后不良。
2.喉白喉:多由咽白喉发展而来,少数直接发生于喉部支气管。初起咳嗽较频,呈哮吼样,咳声嘶哑。随之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伪膜梗阻明显,窒息,口唇发绀,极度烦躁,吸气时出现三凹征,患儿常呈昏迷状态,呼吸变浅或不规则,若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而死。
【预防】
1.及时隔离患儿,对患儿的分泌物、用具、衣服、病室等,均须严格消毒。
2.卧床休息至少2周。
3.饮食宜清淡而营养丰富,以流食、半流食为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此病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项强,皮肤淤点淤斑,昏迷惊厥为主症。发病急、变化快是流脑的特征。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小儿和青少年患病为主。病情较轻且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好,一般都能恢复而不留后遗症。若年龄小,抵抗力差,发病急暴,病情严重者(如反复惊厥,深度昏迷,广泛淤斑等),预后不良,或可造成后遗症。
【症状】
1.上呼吸道感染期:初见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痛流涕等。此期与其他病原菌引起者不易鉴别,多数患感染即中止于此期,而不发展为菌血症、败血症和脑膜炎。
2.败血症期:高热恶寒、头痛呕吐,神志淡漠,面色呆滞。70%患者在起病数小时后即可出现皮下出血点和淤斑,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并可形成大疱和坏死。血培养多阳性,脑脊液可正常,淤斑涂片可找见脑膜炎双球菌。
3.脑膜炎期:本期症状可与败血症期同时出现,也可稍晚出现。高热,淤斑,头痛剧烈,幼小儿童可表现为突然惊叫不安,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并有烦躁谵语,嗜睡昏迷,四肢抽搐,同时出现脑膜刺激征,克氏征、如颈项强直,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呈典型的化脓性改变,培养及涂片多为阳性。
4.病因分型。
(1)普通型:此型多见,约占流脑发病者的90%。除少数病例于起病前数小时或1~2日有轻微的上感症状外,大多起病较急,突然高热,体温多在40℃以土,伴恶寒或寒战,随即出现反复呕吐、头痛、烦躁,皮肤淤点或淤斑,进而出现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
(2)休克型: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起病即有高热、呕吐、惊厥,并在短期内出现全身广泛性淤点淤斑,迅速融合扩大,多在24小时内发生休克。早期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皮肤发花,手足发凉,脉搏细数,神志尚清或嗜睡,血压正常或稍低。晚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神志昏迷。脑膜、刺激征多阴性,脑脊液也无显著异常,但淤斑涂片及血培养多阳性。
(3)脑型:多见于年长儿及青壮年。除高热,皮肤淤点外,头痛剧烈,极度烦躁或尖叫,频繁剧烈呕吐,反复抽搐或持续不解,四肢强直或角弓反张,神志模糊并迅即昏厥,面色苍白发绀,血压上升。发生脑疝后,肌张力下降,全身松弛,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不规则,眼球固定,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最后瞳孔散大而呼吸停止。
【预防】
1.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冬春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3.按时接种流脑疫苗。
4.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并做好消毒工作。
5.密切观察病人体温、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等生命体征。
6.昏迷病人勤翻身,拍背,吸痰。
7.保持居室安静,空气流通,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8.后遗症期注意肢体的康复锻炼,失语、痴呆者应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流行性腮腺炎
此病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称“痄腮”,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5~15岁发病最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接触腮腺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后25日内可以发病,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预后良好。
【症状】
发病初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可达39℃以上,儿童患者症状较轻,可无明显前驱症状。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发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因腺管发炎部分阻塞,故进食酸性食物促使腺体分泌时疼痛加剧,颊黏膜处的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有些病例1~4日后又可累及对侧,并可同时累及颌下腺、舌下腺。颌下腺肿大时颌下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肿大的腺体包块。舌下腺肿大可见颈前颌下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也可单独累及颌下腺、舌下腺。除腮腺肿大外,腮腺炎病毒可侵犯不同器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也有单独出现者。
【预防】
1.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可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肌注预防。
2.患儿应隔离至腮肿消退。
3.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以流质、半流质为主,不宜食用酸性食物,肥腻及油炸食品。
阿米巴痢疾
此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感染,以近端结肠和盲肠为主要病变部位。病情轻重悬殊,典型的以痢疾症状为主,易于复发,变成慢性。
【症状】
典型表现为阿米巴痢疾起病缓慢,一般无发热,呈间歇性腹泻,发作时有腹胀,轻中度腹绞痛,大便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便量中等。粪质较多,腥臭,血性黏液样便呈果酱样。但更多的仅有稀散或水样便,恶臭,有时含黏液或血,间歇期大便基本正常。病程迁延反复者可有贫血,乏力,腹部不适,大便习惯改变等。
【预防】
对患有本病的患者应隔离,对其衣物及用品严格消毒。大力消灭苍蝇和蟑螂,加强粪便及水源的管理,避免本病的传染与流行。
破伤风
此病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传染,产生外毒素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强直性痉挛和阵挛性痉挛。病原体为破伤风杆菌,一般从污染的家畜粪便、土壤、污泥、尘埃等经伤口传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持久免疫力。
【症状】
1.潜伏期一般1日至数月不等,一般为1~2周。
2.典型症状为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痉挛和阵发性痉挛。轻者痉挛程度轻,发作次数少,重者痉挛程度重,频繁发作。
【预防】
1.注意伤口卫生。
2.自动免疫:儿童用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剂肌注,第1年2剂,每次0.5毫升,间隔4~8周,次年加用1次。
3.伤口污染后24小时内注射精制类毒素0.5毫升。病后超过1年半者,注射精制类毒素0.5毫升。
狂犬病
此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临床以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为特点。病犬咬伤是主要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
【症状】
1.潜伏期10日至1年,一般为1~2月。
2.临床经过可分3期。
(1)前驱期: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风、光、声敏感,喉头紧缩感。伤口有麻、痒、痛、蚁走感。一般持续2~4日。
(2)兴奋期: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畏风怕水,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困难,多汗流涎等。持续1~3日。
(3)麻痹期:渐趋安静,痉挛停止,出现弛缓性肢体瘫痪,可因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持续约6~8小时。
3.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
【预防】
1.捕杀家犬及病犬、病猫。
2.伤口处理。20%肥皂水充分清洗。
3.预防接种。
4.发病后单室严格隔离,防止一切音、风、光的刺激。病人的分泌物、污染物、排泄物严格消毒。
蛲虫病
此病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的寄生虫病。以肛门周围、会阴部位夜间瘙痒难忍为特点,病人为传染源,能过肛门-手-口或污物传播,各年龄均可发病,以儿童多见。
【症状】
1.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位夜间瘙痒难忍。
2.可伴睡眠不安、夜惊、食欲不振等,偶有蛲虫爬入阴道出现尿频、尿急。
【预防】
注意卫生,肛门清洗及勤洗内裤。
囊虫病
此病是由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疾病。侵犯脑部最常见,其他可寄生于皮下组织、肌肉及眼部等。绦虫病患者是惟一传染源,感染方式有内源性、外源性自身感染和异体感染,青壮年发病率高。
【症状】
1.脑囊虫病。
(1)癫痫型:最常见,反复发作各种类型癫痫。
(2)脑膜炎型:具有急性、亚急性脑刺激症,发热等症。
(3)颅内压增高型:具有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特征。
(4)痴呆型: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及精神异常。
(5)脊髓型:表现为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等。
2.皮下组织及肌肉囊虫病:可于皮下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囊虫结节。
3.眼囊虫病:可出现视力减退。
【预防】
囊虫病绝大多数是猪肉绦虫病的自体感染,或进食猪肉绦虫卵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感染的。因此,忌吃生肉或半生不熟的“米猪肉”,讲究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钩虫病
此病是由于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临床以营养不良,贫血,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传染源为钩虫病患者和感染者,经皮肤接触或生食蔬菜经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多见。
【症状】
1.钩蚴所致症状。
(1)皮疹:呈丘疹、小疱疹。
(2)呼吸系统症状:可见咳嗽、声哑、哮喘及痰中带血。
2.成虫引起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食欲亢进、上腹部引痛、后期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有嗜食异物表现。
(2)贫血。
(3)循环系统症状:因贫血程度而异,轻者心功能可正常,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
【预防】
1.注意卫生,不生食蔬菜。
2.消灭钩虫。
3.饮食宜富于营养,易消化。
丝虫病
此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腹腔、胸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临床表现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症状】
1.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4)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
2.淋巴管阻塞性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预防】
1.普查普治。
2.防蚊灭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