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羽毛球队一行五人如期应邀赴苏辅导和开展羽毛球运动,同时参加了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羽毛球比赛。当时参加比赛的有英国、丹麦、加拿大等国选手。这也是我国羽毛球队第一次参加较大型的国际比赛。参加这次比赛的一名水平较高的英国运动员,态度相当傲慢,看不起也不相信中国运动员能与之抗衡。可是在争夺男子单打冠军的决赛中,却以悬殊的比分败在身材瘦小的中国队陈福寿拍下。陈福寿荣获这届比赛的男子单打冠军;王文教与陈福寿获男子双打冠军。陈福寿还与前苏联女运动员合作荣获混合双打冠军。中国队一举夺得三枚金牌,两枚银牌,载誉而归。正当我国羽毛球运动蓬勃发展之际,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为了欢庆这个盛大的节日,并检阅建国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重大成就,中央决定于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其中羽毛球比赛设在北京体院。当时,不仅沿海省市有羽毛球集训队,连东北的吉林、黑龙江、辽宁、华北的山西、内蒙、河北,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甚至西北的新疆都开展了羽毛球运动并派队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连同原来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等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羽毛球队参加了这届体育盛会。各队报名人数为男、女各两名运动员,共有42人。比赛项目设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并根据各单项前八名的相应分数计算出团体前八名的成绩。各项比赛均采用单淘汰制。
这届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规模空前,新手与名将的水平接近,如上海队名将黄世明(原国家队队员)激战了三局才以2∶1胜江苏队的古文科。新从印尼归来的广东归侨青年方凯祥过关斩将,先是淘汰了这届比赛的第五号种子吴天想(河北),继而又以2∶1打败了四号种子施宁安(上海,原国家队队员),进入半决赛时,比2∶2负于本届冠军、一号种子王文教(福建,原国家队队员)。在附加赛中他又战胜了三号种子、上海的黄世明,荣获首届全运会羽毛球赛男子单打铜牌。
福建队实力雄厚,曾取得两届全国男子单、双打冠军的王文教,这次又蝉联男单和男双的冠军。这位26岁、身高1.72米的印尼归侨青年,早年在亚洲羽毛球队强国印尼就是有名的球星,曾先后击败过印尼名将埃第尤素夫和夺得汤姆斯杯冠军的马来西亚名将林启芳、陈仁勇和王宝林等人。王文教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于1954年告别亲友不远万里回到祖国。回国后他刻苦训练,认真探索,练就一手过硬技术。他体力好,速度快,扣杀准而有力。他的连续进攻往往使对方招架不住。王文教的老搭挡、1957年全国男子单打冠军及两届男双冠军陈福寿常以高吊拉开控制对方,寻机扣杀每每奏效。他比王文教大两岁,个子虽小但步法灵活,速度快,尤其他前后场的假动作技术,往往使对方判断失误造成被动或直接秩误丢分。陈是与王文教一道冲破重重阻力从印尼归来的。在印尼时,他曾打败过世界球星宋尼菲,他与王文教配合还战胜过汤杯冠军队马来西亚的双打队员,从而闻名国际羽坛。
陈与王的双打能攻善守,进攻时一般王在后场或杀或吊,陈在网前组织球路,各自发挥特长。防守时两人并排站立,伺机反攻。他们在这届全运会上以不败的纪录再次登上男双冠军的宝座;陈福寿还荣获男子单打银牌,并和陈家琰合作荣获混合双打金牌。陈家琰获女子单打冠军,他还与黄彬合作获女子双打金牌。五个单项的桂冠全被福建队所囊括。团体总分福建队名列第一。
广东队、上海队分获团体第二和第三名。女子单打第二名是广东的彭月梅,第三名是福建的黄彬;上海的黄世明、施宁安获男子双打银牌,广东的方凯祥、徐权芳获铜牌;女子双打亚军是广东的彭月梅、林爱珍,第三名是河北的欧阳媚、黄金娇;混合双打第二名是福建的王文教、黄彬,第三名是上海的施宁安、朱秋琴。
四、探索我国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道路
由于自然灾害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国国民经济从1960年至1962年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因而整个体育事业包括羽毛球运动不能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球队被迫解散。参加1960年上海市体委举办的全国羽毛球邀请赛的只有福建、广东、上海、河北、江苏等五个省市队,52人(男30人、女22人)。在这次比赛中涌现出了一批新手,他们大多是新近从国外归来的华侨学生。老将中只有王文教参加单打比赛,但他在第二阶段比赛中因腰伤充权。另一位老将施宁安只能参加混双比赛。这反映了羽毛球运动员新旧交替的客观规律,成了这次比赛的一大特点。另一个特点是水平接近,实力相当,不少场次都打满三局才决出胜负。新手打得顽强,给名将很大威胁。不少运动员在朝快速、进攻的方向发展。这届各项比赛的前三名是:男子单打为黄鸿平(广东)、林建成(福建)、方凯祥(广东);女子单打是林秀亮(上海)、梁小牧(广东)、陈婵娘(福建);男子双打是杨人燧、林建成(福建)、徐权亨、周维建(广东)、方凯祥、黄鸿平(广东);女子双打为朱秋琴、林秀亮(上海)、曾秀英、吴秀凤(广东)、黄金娇、欧阳媚(河北);混合双打为施宁安、朱秋琴(上海)、黄鸿平、梁小牧(广东)、吴天想、欧阳媚(河北)。
随着国家经济势的变化,在上海邀请赛后,全国只有上海、广东、福建、湖南、湖北、云南等六省市仍保留有羽毛球集训队,坚持掌年训练。1961年和1962年没有进行全国比赛。
由于市场供应紧张,营养严重不足,大部分运动员身体素质上降,难于完成训练计划。我国羽毛球队的教练和运动员们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锐意进取,发愤图强。广东、上海提出以快为主的指导思想;福建队提出了十年打败世界冠军的宏伟目标。当时虽然国家处于暂时的经济困难,市场物次匮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难于完成训练计划。我国羽毛球队的教练和运动员们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锐意进取,发愤图强。广东、上海提出以快为主的指导思想;福建队提出了十年打败世界冠军的宏伟目标。当时虽然国家处于暂时的经济困难,市场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但是海外华侨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共产党、人民政府的无比信任,纷纷送子女回国求学。在这些归国华侨学生中,有不少羽毛球爱好者,他们中有的还加入了各省、市羽毛球集训队。他们为了中国羽毛球运动的更快发展,不仅带来了国外的羽毛球新技术,甚至不惜变卖从国外带来的纪念品和贵重物品,以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完成训练任务。
在中国乒乓球队于第26届世界乒乓球赛中取得辉煌成绩及日本女排采用大强度训练法的启发和带动下,广东队在步法上增加了并步和蹬跳步,以杀后上网的打法,加速了前后场的连贯性,加快了场上的移动速度,体现了“快、狠”的风格。他们在1961年举行的福州邀请赛上,一举打败了全运会的冠军队福建队。而福建队也不甘失败,他们在训练中除学习了广东队的快速步法外,还强调手法上的一致性和突变性,做到快速、准确、多变。次年,福建队又打败了广东队。两队在竞争中闯新路,推动了中国羽毛球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五、打败世界冠军印尼队
在我国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中国羽毛球健儿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各队的训练走上了正轨,技、战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风格已经初具雏形,各种打法和流派竞相斗妍,形势喜人。
1959年至1961年间,方凯祥、汤仙虎、侯加昌等华侨青年先后从印度尼西亚回到祖国,他们带来了国外羽毛球运动的先进技术与新颖打法。其后两年中,又有一批归侨青年吴俊盛、张铸成、薛从良、颜存彩等先后加入福建羽毛球队和国家羽毛球队,给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这些归侨青年热爱祖国、事业心强,训练刻苦,技艺高超,他们成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中坚力量。
1963年7月11日至8月12日,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印尼羽毛球队访问我国。这次来访的印尼队是他们在1958年、1961年连续两届夺得世界男子团体冠军汤姆斯杯后组成的,阵容整齐,实力雄厚。结果我国家队、中国青年队、广东队、福建队、湖北队与之比赛10次共50场,双方各胜25场。我国家队与印尼羽毛球队比赛一次五场以4∶1胜。我国青年队与之比赛五次25场以14∶11获胜;广东、福建两队与之各比赛一次五场均以3∶2战胜对方。这次在中国境内与世界强手的比赛,震动了国际羽坛,国际羽毛球界的知名人士及报刊舆论对我国羽毛球队不得不刮目相看。
同年11月,我国羽毛球队参加了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羽毛球代表队组成如下:领队:李葳教练员:徐权芳、林丰玉男队员:侯加昌、汤仙虎、林建成、吴俊盛、张铸成女队员:梁小牧、陈玉娘、陈家琰、陈丽娟、林小玉我国选手在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中,取得了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亚军、男子单打第一、二名(汤仙虎、侯加昌)另外还取得了女子单打第二、三名、男子双打第二、三名,女子双打第二、三名的好成绩。当时由于政治形势的需要,中国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仅获得女子团体和男子单打两项冠军。
中国羽毛球队在参加了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后应邀顺访了印度尼西亚的棉兰、泗水、马吉冷、万隆和雅加达,共进行六次35场比赛,结果分别以3∶2、5∶0两胜印尼联队,5∶3胜东哇队,4∶2胜中爪哇队,4∶2胜西爪哇队,3∶2胜雅加达队,六次比赛我获全胜,凯旋而归。
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比赛,无疑对我国的羽毛球运动是一次最好的检阅。比赛结果证明,我们的训练方向是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成功的,我们已拥有一批优秀的、堪与世界强手一争高低的运动员。如侯加昌、汤仙虎、方凯祥、陈玉娘、梁小牧、陈丽娟等,双打则有林建成/吴俊盛、颜存彩/郑青金、黄鸿平/傅汉询、方凯祥/侯加昌、汤仙虎/张铸成、陈玉娘/梁小牧等。通过新兴力量运动会上的考验和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我国羽毛球教练员、运动员的干劲,增强了攀登世界羽毛球技术高峰的信心和决心。
1964年,印尼羽毛球队在蝉联三届世界男子团体冠军之后再次到我国进行访问。他们来访的队员绝大部分是参加世界冠军赛-汤姆斯杯赛的主力队员,包括男子单打世界冠军陈有福等,是历次访华的印尼羽毛球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这次来访的印尼羽毛球队阵容之所以安排如此强大,其目的很明显,试图决一雌雄。比赛结果大出人们所料,我国羽毛球队以4∶1获胜;广东队与之两战均以3∶2的比分奏捷。同年11月,我国羽毛球队再次回访印尼,又取得了各次比赛的全部胜利。这一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技术水平已赶上了世界强队的水平。
六、首次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
为了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国家体委于1964年7月16日至28日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这既是一次总结会,又是一次动员向世界高峰攀登的誓师会。
这次训练工作会议上,大家回顾了十余年来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情况,交流了各省、市羽毛球训练工作的经验,讨论了我国的羽毛球运动的风格、单、双打技术和身体训练等问题。这次会议总结并明确了我国羽毛球运动“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规定了“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发展方向。
“快、狠、准、活”的具体内容是:
快:出手动作快,判断反应快,步法移动快,击球起动快,战术变化快。
狠:凶狠果断,落点准确,以杀为主,多点进攻,抓住有利时机,一拍解决问题。
准:能在快速凶狠与灵活变化中正确地掌握技术,运用自如。
活:有勇有智,机动灵活,善于适时地变化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