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淸颜一心想要保护连姑姑,好让连姑姑有一个好的晚年安身之处,不想让太皇太后将连姑姑撵出辰双宫之中去,另外,也更加是对前世的柳诗问的一种抱打不平。
尽管司徒淸颜在重生之后,心性已经大变,已经变成一个完完全全地摒弃了前世那种优柔寡断和温顺善良、逆来顺受的坚强果敢的另外一种性格,可是,当太皇太后一直在用言语来抨击诗妃的不是的时候,司徒淸颜从太皇太后的言语之中听到了一种非常之强烈的侮辱的意味!
司徒淸颜根本就接受不了,前世的柳诗问既然已经逝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可是,这座北唐后宫之中,竟然依旧还流传着关于诗妃在世之时的“戴罪入监”的传闻。
太皇太后的话,让司徒淸颜不禁脑海之中顿时思绪万千,心中波涛汹涌,往事一幕一幕涌上心头来……前世的柳诗问只是一个可怜的人,她出身清素寒门,身后毫无任何的一点依仗和靠山。那个时候,远在江南水乡的父亲和母亲,本是不愿意让她嫁进皇宫之中来的,无奈,他们的女儿柳诗问坚持要跟随自己心爱的男子--北唐当朝皇帝北唐良骏,离开自己生长了十几年快二十年的江南家乡,远隔千里,奔赴那北唐皇宫之中,与自己深深爱着的男子相依相守。
父亲和母亲即便是再不情愿,也拗不过女儿的心意。再者说了,昔日柳诗问的父亲和母亲,都原本不是什么不懂得开明道理的父母娘亲,尤其是柳诗问的父亲柳如诚,他也是一个有着开通明鉴思想的书生,一个有着深厚渊博学识的人,是从来都不会守旧的,更不会拘于不必要的繁文缛节,非得要女儿听从自己这做父母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虽说儿女嫁娶之亲事,一律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可是,柳如诚是一个学识渊博之人,他并不要求自己唯一的女儿非要遵循着他和柳家夫人这一对儿做父母的意愿而去选择自己将来要嫁之人。
这么多年虽然柳诗问的父亲柳如诚并没有做出一些什么巨大的成绩来,更没有再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加官进爵的迹象,一辈子就只是安安分分、清清静静地做了一个江南小镇上面的教书先生,携妻女过着清素简朴的日子,可是,他这一辈子,却也是一个开明通达之人,他没有发迹也没有飞黄腾达更没有被加官进爵,那也都是命运使然,也都是奸诈小人们在背后搞鬼,投机取巧,巧取豪夺,暗中设计,将柳如诚的考第成就撬了去,才这样默默无闻地过了一辈子。
可是,柳如诚到底是一个心怀学识之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柳如诚为人气度豁达,宽容担当,对于女儿婚嫁之事,柳如诚尽管心中有所深重顾虑,最终也还是尊重了女儿柳诗问的意愿,点了头,开了口,终于答应柳诗问随北唐皇帝北唐良骏回宫为妃。
在柳如诚和柳家夫人两个人的心里面,他们将柳诗问当作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尽管江南柳家并不是什么高门大院之家,柳诗问也不是什么名门闺秀,可是,柳如诚对女儿柳诗问的教导和训示,却一直是按照大家闺秀的榜样来教导的,自己的女儿自己自然是心疼不已。
现在女儿突然之间要嫁人,柳家父亲母亲二人自然也是舍不得。可是,他们的心里面却是一切以女儿的幸福为重。
柳家父母亲眼看着女儿看北唐良骏的时候的那种眼神儿,是仰慕而欣喜的。他们知道,女儿是真心喜欢着北唐良骏的,只有真正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有那么温柔动人的眼神。
而那北唐良骏,望着柳诗问的时候,亦然是那种宠爱欣赏的眼神,这让柳家父母也心中放下不少顾虑。
北唐良骏这样的眼神,深情款款地望着柳诗问,柳诗问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欢心的甜蜜笑容。这些虽然都是极小极小的细节,可是,柳家父母二人却也能从中看得出来,北唐良骏是真心喜欢着自己的女儿柳诗问的,他对自己的女儿是真心喜欢、真心相待的。
那北唐后宫之中,纵然佳丽千千万,也许有着北唐良骏这个一朝皇帝的深情庇佑,自己女儿柳诗问的生活,也会好很多吧,至少,不需要跟那些后宫之中的女人互相争来都去的吧。
如此一来,柳家父母二人就对女儿嫁进皇宫之中去放心了很多很多,心里面的一块大石头也顿时间落了地大半截儿了。
另外,柳诗问在北唐良骏的身边,那么地开心,那么地甜蜜地幸福笑着,柳家父母二人也都是亲眼看在眼里的,他们都考虑,只要自己的女儿能够觉得幸福自在,他们老两口儿也就心满意足了,并不奢求其他,只祈求女儿在那北唐后宫之中,能够安生度日,能够遂了女儿的心愿,祈求上天能够保佑女儿,能够跟她自己深深爱恋着的男子,相守终生,白头偕老,永浴爱河。
而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女儿要嫁之人是北唐皇帝,被北唐当朝皇帝看重而却不答应嫁过去,驳了皇帝的颜面,柳如诚担心女儿会受到更多的责难,甚至是由此而获罪,这样一来,女儿将遭受比进宫为妃更大的危险。
考虑再三,柳如诚和柳家夫人终于答应了女儿柳诗问跟随北唐良骏一同回北唐皇宫。
本来就是生就一副柔肠愁绪的江南女子,清雅素净,不谙世事,更不贪图俗世名利之物,所以,柳诗问从来都未曾想过自己要以攀附一个男人来作自己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的一个筹码。
甚至是,柳诗问的父亲和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入皇宫之中,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安安生生地过一辈子,不愁吃穿用度,还过得去就可以了,根本不奢望女儿可以嫁进皇宫之中去。
因为柳诗问的父亲和母亲都知道,皇宫之中的女子,无一不是一只金丝雀,尽享锦衣玉食,穿尽绫罗绸缎,却终生只能禁足于那深墙后院的后宫之中,不得自由。
更况且,后宫之中那么多的绝色女子,不乏千秋各色,有的人是家世雄伟,有的人家中父亲兄长有名有势,有的人是身段儿妖娆、美目流转、顾盼生姿,还有一些人是手段了得、心机颇重……等等等等,这个北唐后宫之中,各色各路美女如云,各有各的聪明绝顶,各有各的手段高明,而只有柳诗问,是一个毫无所长的女子。
论长相,柳诗问绝对不似这北唐后宫之中其他女子的那般妖娆妩媚而动人,柳诗问的美,是另外一种的惊艳,清秀纤细的眉目,清瘦的面庞,白皙的肌肤,眉眼之间如同江南水乡那秋水一般,潋滟着映衬着一种似有似无的忧愁之感,那是一种清素淡雅如同纯白色茉莉花儿一样的飘然出尘的美。
可是,这种飘然世外的美丽,在那你争我夺、波涛暗涌的北唐后宫之中,却是不吃香儿的一种美丽。后宫女子之美,自古是妖娆妩媚之人更获恩宠,千古未曾改变过这个规律。
柳诗问的父亲和母亲都心中清楚,自己的女儿柳诗问是一个并不符合后宫女子标准的女子,如何能够在后宫之中立足,那便只能依靠于北唐良骏对于柳诗问的爱意了。
临进宫动身之前的那个夜晚,也是柳诗问在自己的家乡江南小镇上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柳诗问的母亲跟柳诗问促膝交谈,苦口婆心地细心交待:
“女儿啊,问儿,你一定要答应娘亲,你一定要保护好你自己,不要去跟那些宫里面的嫔妃互相争斗,你进宫之后,就只在宫里面安生度日就好了,一切以你自己的安全为主,娘亲没有更多的奢望,只希望问儿你能够安安心心地过日子,保全性命。”
柳诗问的母亲说着说着就兀自落下眼泪来,眼神之中满是对于女儿的不舍和不放心。
看着母亲落泪,柳诗问也不舍得母亲这般为自己伤怀痛心,赶紧帮母亲拂去脸上的泪珠儿,然后安抚宽慰母亲道:
“娘,你切莫这样为我担心忧虑了,皇上他是真心对待女儿的,女儿心里头有数儿,女儿一定不会吃亏的,北唐良骏他可是皇上啊,女儿随皇上进宫去,怎么会有人敢于对女儿不利呢?您说呢,娘?
您老就放心吧,女儿进宫之后,也一定会找机会跟宫中请示,一定会回来看望娘亲您的……”
柳诗问好一通说,可是,柳诗问的母亲就还是不放心:
“唉……娘亲就是不放心你啊,这么小的年纪,就要远离家乡,跨越南北遥远距离,嫁到皇宫之中去,人生地不熟的,多叫人不放心啊,我和你爹都不能够陪在你身边,只有你一个人在那边,你叫我和你爹怎么放得下心来……”
母亲一番肺腑之言,柳诗问也顿时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柳诗问心里面也是十二万分地不舍得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她的心里面也分外地不好过,她见母亲那么地伤心,她的心里面也是酸楚得不得了。
柳诗问想象不到,当自己远离家乡远离父亲和母亲,跟着自己深深爱着的男人奔赴那北唐皇宫与自己心爱的男子长相厮守之后,已经渐渐年迈的父亲和母亲留在家乡,远远望着北陵都城的方向,却不见自己唯一的一个掌上明珠归还家乡来看望他们二老一眼,他们二老该是多么地孤单,多么地可怜,多么地无助,多么地叫人看着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