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运动构架主要是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它对人体具有运动、支持、保护功能。
(第一节)人体的骨骼
一、骨骼的组成和功能;
(一)骨的名称、数目
人体总共有206块骨头,主要可分为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头骨主要有脑颅骨和面颅骨,前者形成颅腔,后者形成面部支架;躯干骨主要有脊柱骨(分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肋骨、胸骨;四肢骨主要包含上肢和下肢骨。
(二)骨骼的分类
1.长骨的形状跟长管一样,一般分为一体两端。体又称为骨干,里面有一定的空腔容纳骨髓被称为骨髓腔。两端比较地膨大,被称为骺。骺的表面都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被称做干骺端,人在小时候会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长大成人后骨化遗留一线,称骺线。
2.短骨的形状跟立方体一样,大多数成群分布并且连接得很牢固而且还显得灵活。
活的部位,就像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处。能承受很大的压力,经常具有多个关节面形成微动关节。
3.扁骨的形状就像一块板,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的壁,来保护内部的脏器。
4.不规则的骨骼,具有不规则的形状而且功能多种多样,有些骨骼的里面还生有含气的腔洞,被称做含气骨,就像构成鼻旁窦的上颌骨和蝶骨等。
(三)骨骼形状的构造
骨是用骨质作为基础,骨的表面覆着骨膜,里面充满了骨髓,先分布在骨的血管和神经中,先进入到骨膜里面,再穿入骨质最后进到骨髓里面。
(四)骨骼的物理特征与化学成分
同学们也许不知道,骨骼不仅很坚硬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它的这些物理特性主要是由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最终构成了骨组织,其实有机质主要是由骨的细胞分泌出来的,大概占骨的重量的1/3,其中大约有95%是胶原纤维,另外的一些基质,就是中性或者弱酸性的糖胺多糖构成的凝胶。无机质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大概占到骨重的2/3,主要成分就是羟基磷灰石结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机质与无机质的比例会有所变化,儿童的骨含有的有机质会多一些,柔韧性和弹性比较大,很容易变形,遇到暴力的打击时一般不会完全折断,这种情况下常常会发生折柳枝一样的骨折。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到老年的时候,人体的有机质会不断减少,胶原纤维逐渐老化,无机盐不断地增加,因此这时的骨质最容易变脆,只要受到一点暴力就可能会发生骨折。
(五)骨骼的生长
骨骼也能生长,在白天、在晚上,悄悄地生长。骨骼的生长一般会有骨的增长和增粗两个过程,两者一起进行。
骨骼的增长与骺软骨的关系特别紧密。当人在少儿时期,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让骨骼不断的增长,12岁到18岁这个年龄段,人体的骺软骨生长速度很快,特别是四肢骨最明显。当青少年到了18岁以后,他的骺软骨生长渐渐的减弱,最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和骨骺愈合成一条骺线,骨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再增加,身体也可能不会再长高。
在人体骨增长的同时,骨膜里层的成骨细胞一直不停地在造骨,让骨的横径不断增粗。与此同时,髓腔表面的破骨细胞破坏和吸收既成的骨质,使骨髓腔扩大。
(第二节)骨连接
骨连接也是骨吗?同学们也许会好奇地问老师。骨与骨之间常常是借助于结缔组织、软骨或骨连接起来,这就是骨连接。
一、骨连接的分类
骨连接主要可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关节)两大类。
(一)直接连接
直接连接是由两骨之间以少量结缔组织直接相连,相连接的骨之间没有腔隙,不能活动或只有很小的活动性。
(二)间接连接-关节
关节由相邻的两骨借助于关节囊连接而成的,连接的地方有腔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全身常见的骨连接
人体常见的骨连接主要有以下四种:
1.颅骨的连接。
2.全身骨骼。
3上肢骨连接。
4.下肢骨连接。
(第三节)骨骼肌
运动系统的肌肉依附于骨骼,所以又被称为骨骼肌。每一块的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着非常丰富的血管和淋巴分布,在身体的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或者舒张,进行行动自如的运动。
一、肌的形态
肌的形态有很多种,按它的外形能够分为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四种。长肌一般都分布在四肢,收缩时就能够让肢体产生特别大幅度的运动,但因为它的横截面肌束的数目相对少一点,所以它的收缩力也小;短肌要短小一点,主要分布子躯干深层,收缩时产生的运动幅度虽然较小,但是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并能够完成精细运动。阔肌又被称做扁肌,主要分布在胸腹壁,除了具有运动功能外,还能够保护内脏;轮匝肌则围绕在眼、口等开口部位,由环行肌纤维组成,收缩时能够让孔、裂闭合。
二、构造
肌肉主要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肌的主体是肌腹,由横纹肌纤维构成。肌腱一般是索条或扁带的形状,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并且没有收缩能力,依附于骨。阔肌的肌腹和肌腱都呈现出膜的形状,其肌腱叫做腱膜。肌腹的表面包以结缔组织外膜,向两端则与肌腱组织融合在一起。
因此,骨以不同形式连接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三、全身主要骨骼肌
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组成,约占体重的40%,骨骼肌由头颈肌、躯干肌(胸肌、背肌、腹肌、膈肌)及四肢肌(上肢肌和下肢肌)组成。
(第四节)青少年应保护好自己的骨骼
一、重视你的脖颈健康
头痛、手臂麻木以及眩晕是脖子有病的三个主要症状。如果我们感受的情况类似其中三者之一时,最佳的寻病防病策略就是把检查重点转向脖颈。这是因为通向大脑和胳膊的神经以及流向头部和胳膊的血液都是要经过脖颈的:脖颈由7小块颈椎骨组成,最上面的一块与头骨相连。当脖颈受伤或发炎时,固定颈椎骨的肌肉就会像手风琴那样收缩,神经、肌肉和动脉血管因此受到挤压。头痛、手麻在神经受到压迫后就会出现,而眩晕和头昏眼花则在动脉血管受到挤压时发生。通常这些症状在早上更为严重,因为晚上睡觉时你的下巴倾靠在胸脯上,脖颈上的肌肉像胶冻一样停滞不动。当你苏醒后舒展肌肉时,神经和动脉血管痉挛就会减轻,头昏这类症状也随之消失。
脖颈通常也被称为反应器官。想一想狮子,当它警觉时,就会伸直脖子,竖起耳朵,瞪大眼睛,肩部紧绷,做好应付紧急情况的准备。人的身体组织结构不像狮子那样明显,但当你警觉时,脖子和肩膀的肌肉都会紧缩,目光和姿势也会非常地专注。反之,当处在平静状态时,你的头会有多种不同的姿势,轻松、频繁地转动、不感到压力和紧张。因此,脖颈是压力和紧张所在的主要部位。
治疗脖子僵硬、酸痛的首要方法不是脖颈保健治疗装置对肌肉的牵引或医药治疗,而是锻炼。保持脖颈强壮、柔韧灵活可以很好地避免受伤或压力造成的疾病。你可以将手合成碗状,用力把头部向前推,然后再回到手掌的位置。每天数次,每次做10个来回,这样可以使你的脖子强壮有力。另外你可以轻轻地运动头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以保持脖颈柔韧灵活。锻炼时动作要轻柔,专家们一般反对旋转活动脖颈。
二、实用的颈椎保健操
颈椎保健操动作舒缓,简单易做,适宜于各种人群,是颈部保健良方。
颈椎保健操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进行,分别是颈部活动;颈部按摩;两上肢、脊椎活动。具体动作套路分解如下:
(一)颈部活动
1.沿额状轴做前屈和后伸运动,即头部前屈和头部后仰。
2.沿矢状轴做头部左右两侧摆动。
3.沿垂直轴做头部向右、左回旋。
4.大回旋运动,以颈胸关节为支点,头颈部为半径,做360。大范围旋转。
(二)颈部按摩
1.沿颈椎两侧横突缘(即颈侧线)做上下按摩,左右各100次。
2.沿颈椎棘突缘,即颈后中线上下按摩100次。
3.沿颈项部肌肉之压痛区上下按摩100次。
4.沿颈总动脉走行方向,即气管-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中,有颈总动脉搏动的区域内,进行按摩;沿臂丛神经走行方向,在锁骨上窝中,分别向上、向下(向上肢方向)按摩。
(三)上下肢、脊柱活动
1.双手上托运动:即两手手指交叉,反掌向上,尽量伸展。
2.单手上托:一手反掌向上,尽量上托,另一手反掌向下压。
3.两手开弓射箭式。
4.两手竖掌向左右平伸。
5.拔剑运动。
6.手-颈对抗运动。
(四)注意事项
1.做颈椎操时应严格按照程序,循序渐进,逐渐扩大活动范围,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一曝十寒。
2.开始锻炼时应有人陪伴,或坐在椅上手扶椅背,防止突然过度活动产生眩晕。
3.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锻炼时应量力而行、出现身体不适即暂停活动。
4.避免受风着凉、睡眠头颈部姿势不当和过度劳累。
5.动作要柔和,不要过于勉强,以能忍受并觉舒适为宜。
三、如何防范脊柱弯曲异常
儿童青少年的脊柱弯曲异常大多数是姿势性的,它与生活习惯、学习条件有较密切的关系,影响学生的体力和体态。
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有以下几种类型:脊柱侧弯、脊柱后凸(即驼背)、脊柱前凸和平背(即直背)。
预防及矫治:
1.正确姿势的培养:自幼进行姿势教育,读写姿势正确。
2.体育锻炼。
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及适当的体力劳动对儿童脊柱的正常发育有良好的作用,每天至少应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注意使左右肢体都能得到锻炼。
3.矫正体操。
矫正体操要长期坚持,习惯性脊柱弯曲异常需2~3个月才能见效;固定性脊柱弯曲异常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强调的是,恢复正常之后,必须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