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仙感慨地道:“187个孩子,有三分之一在‘大礼议’之争中遭到杀害,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少年敢死队!”
逍遥公非常意外:“什么,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遭到了杀害?”
淮仙点了点头:“从时间上说,‘大礼议’之争经过了三年多。站在嘉靖皇帝的角度上说,经历了卧薪尝胆、相持、胜利、失败四个阶段。”
逍遥公更加意外:“嘉靖皇帝最后还是失败了?”
淮仙:“公难道不知道孙悟空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吗?”
逍遥公茫然:“淮仙真把在下给说糊涂了。”
淮仙解释:“第一阶段,就是嘉靖皇帝学刘备后园种菜,表面上对国事不闻不问,任由张太后在朝廷中一手遮天。实际上,他是在等待那帮孩子成人、成材,以图大举。”
逍遥公:“这个意思,在下听明白了。”
淮仙:“第二阶段,相持。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嘉靖皇帝虽然出其不意的除掉了张太后两个最强悍的帮凶,又用封官许愿的手段分化瓦解‘后党’阵营,只不过是使‘后党’内部一片混乱,不可能一下就彻底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权。所以,相持阶段是大闹天宫的主体情节。”
逍遥公:“大闹天宫里,那么多神仙都有原型吗?”
淮仙:“大闹天宫主要是影射‘大礼议’之争的历史事件,主要人物有原型,泛泛之辈就不能去牵强附会了。”
逍遥公:“托塔天王李靖,算是主要人物吧,他的原型是谁?”
淮仙:“李靖的原型是杨廷和。在大闹天宫这段故事里,除了玉皇大帝外,就数李靖的官最大了。奉玉皇大帝的旨意,李靖率队捉拿孙悟空,从而跟孙悟空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大礼议’之争中,杨廷和是首辅(宰相),除了张太后,就他的官最大了。奉张太后的旨意,杨廷和率群臣跟嘉靖皇帝进行了斗争,导致发生了许多悲剧。”
逍遥公:“李靖的儿子哪吒,手持点钢枪,脚踏风火轮,少年英雄,在民间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原型是谁?”
淮仙笑道:“他是李靖的儿子,李靖的原型人物是杨廷和。所以,哪吒的原型当然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了。”
逍遥公:“杨慎?”
淮仙:“对呀!杨慎组织群臣罢朝,成了‘大礼议’之争中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公研究嘉靖王朝几十年,不会连这件事情也不知道吧!大闹天宫中,哪吒是孙悟空强劲的对手之一,‘大礼议’之争中,杨慎也是嘉靖皇帝强劲的对手之一。”
逍遥公:“二郎神与孙悟空施展七十二般变化,追得孙悟空无处藏身,是大闹天宫中最精彩的情节。二郎神的原型是谁?”
淮仙:“是张太后的两个弟弟,张延龄和张鹤龄。”
逍遥公:“在下这就不明白了,二郎神是一个人,张延龄和张鹤龄可是二个人呀?”
淮仙:“在我撰写《西游记》之前,民间就有二郎神这个人物,但不过是个普通的人物而已。为了影射张氏兄弟,我把它移植到《西游记》里来的时候,却进行了人物描述,不知公在没在意?”
逍遥公笑道:“在下根本不知道在《西游记》之前就有二郎神这个人物,在下怎么在意呢!”
淮仙笑道:“这倒也是。”
——————————————————————————————————
《西游记》:玉帝笑道:“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言未毕,观音合掌启奏:“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玉帝道:“所举何神?”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玉帝闻言,即传调兵旨意,就差大力鬼王赍调。
————————————————————————————————————
淮仙详解:“《西游记》: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二郎,即两个儿郎也。二、把二郎神由民间传说的一个普通小神变成了皇亲。”
逍遥公:“这是什么意思?”
淮仙:“因为张氏兄弟是孝宗朱祐樘的舅子呀,皇亲国戚,这不是为了影射吗!”
逍遥公恍然大悟:“哦哦,在下明白了,”
淮仙:“《西游记》: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这是影射张氏兄弟私自豢养了大批的黑社会人物。”
逍遥公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淮仙:“《西游记》: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这是影射张氏兄弟当时虽然嘴上把嘉靖皇帝叫皇上,实际是根本就没把嘉靖皇帝当回事了。”
逍遥公:“因为他们早就在做当皇帝和宰相的梦了。”
淮仙:“一点都不错。‘大礼议’之争中,嘉靖皇帝出其不意的除掉了张太后两个最凶恶的爪牙,又用分化瓦解的手段,让‘后党’阵营一片混乱,甚至让张太后对他们失去了控制。张氏兄弟气急败坏,就收买、指使那些黑社会江湖人物在京城大肆进行暗杀活动。对思想动摇的‘后党’分子,杀。对187个孩子,杀。一时间京城内腥风血雨,一片恐怖。”
逍遥公:“那187个孩子,三分之一遭到杀害,就是张氏兄弟指使黑社会江湖人物所为?”
淮仙:“正是。”
逍遥公:“太上老君的原型是谁?孙悟空能炼成火眼金睛,也拜他所赐。”
淮仙笑道:“太上老君没有原型。孙悟空被装进八卦炉里,是为了影射一件事。”
逍遥公不解:“影射一件事?”
淮仙:“在‘大礼议’之争中,发生过两件事。一是发生了一起火灾,把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宫烧得残缺不全,满目疮夷。嘉靖皇帝住在皇宫中,孙悟空被装进了八卦炉,这种影射是不是很形象?”
逍遥公笑道:“更是一个精彩的情节。”说完,两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笑完之后,淮仙道:“另一件事是在‘大礼议’之争后期,京城内发生了一次地震,震后瘟疫漫延,京城内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逍遥公:“淮仙又是怎么影射这件事的呢?”
淮仙沉默了一会儿,道:“这件事没法影射,但可以明确地肯定,是这场地震和瘟疫帮了张太后的大忙,导致了嘉靖皇帝的失败。”
逍遥公:“好了。淮仙刚才说到了第二阶段,相持。第三阶段是怎么回事?”
淮仙:“就是通过分化瓦解,晓以大义,嘉靖皇帝最终夺取了属于自己的皇权。朝廷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即国事由嘉靖皇帝说了算,后宫之事由张太后说了算。”
逍遥公:“淮仙说第四阶段又失败了,难道张太后又重新掌握了皇权?”
淮仙:“‘大礼议’之争分实质和表象。实质是皇权争夺战,表象是嘉靖皇帝要恢复自己的身世,认回自己的母亲,叫张太后皇伯母。所谓胜利,嘉靖皇帝夺取了属于自己的皇权。所谓失败,是指嘉靖皇帝在处理私事上,最后被迫向张太后负荆请罪。即表象上嘉靖皇帝失败了。”
逍遥公:“嘉靖皇帝在处理什么私事上失败了?”
淮仙:“嘉靖皇帝在夺取了属于自己的皇权后,考虑到自己是独子,自己和母亲到京城来了,把父亲一人扔在三千里外的安陆府连上坟的人都没有,情理上说不过去,就想把父亲的陵墓迁到京城皇陵园里来,即现在的北京十三陵。因为皇陵园里安葬的都是皇帝,而嘉靖皇帝的父亲只是一个王爷,因而遭到了张太后的坚决抵制。就在他们闹得不可开,嘉靖皇帝强行修建父亲陵墓的时候,京城里发生了地震,并漫延瘟疫。张太后及张氏兄弟,趁机指使手下人,兴风作浪。”淮仙说着,用仙指一划,出现了一幕情景:
¥¥¥¥¥¥¥¥¥¥¥¥¥¥¥¥¥¥¥¥¥¥¥¥¥¥¥¥¥¥¥
地震后残垣断壁的凄凉景象。逃难的人们扶老携幼,不堪目睹,
一个红杉人站在一群逃难的人中间,旁若无人地感叹:“唉,不是一尊神,偏要往庙里挤,这下倒好,天怨人怒,人民流离失所。走吧走吧,早走早安,再这样闹下去,京城将要人绝迹,草断根了。”说到这儿,他见人们都莫名其妙地看着自己,便又说:“你们没有听说吗,当今皇上要把他那个小老婆生的老子的陵墓迁到皇陵园里去,地下诸帝震怒,才有这场灾难啦!”
一个难民疑惑地问:“你听谁说的?”
红杉人说:“嗨,这事满城都传开了,你们还不知道?皇陵园里埋的都是真龙天子,一个小老婆生的算什么东西,也要到那里去滥竽充数,你们说地下的诸帝能不震怒吗!黄大仙你们听说过吗?这黄大仙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常常过阴给人求神问卜,连阎王跟他都是朋友呢,那个灵啊,嗨,真没法说。阎王告诉他,说皇上如果不停止他老子的陵墓工程,京城就要人死绝,草烂根。”
另一难民问:“那你快告诉我们,京城闹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
红杉人:“我这不是在跟你们慢慢唠嘛。大家知道,这京城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啦,那天黄大仙手搭凉蓬往四周一瞧,你们猜怎么着?在一个地方有一股怒气冲天。黄大仙大吃一惊,掐指一算,原来那股怒气正是出自皇陵园。黄大仙连忙过阴到地下去会诸帝,可他们把门的将军不让进,就在他无可奈何要返回阳间的时候,从里面走出一个太监,交给他一道黄绫,上面写着几行字。”
几个难民异口同声:“是几行什么字?”
红杉人故意小声,神乎其神:“上面写着当朝天子,年少无知,僭越行事,违礼违制。上天示警,毁物伤人,陵墓罢休,万事和顺。”
一难民不大相信:“真有这事?”
红杉人:“嗨,这还有假,不信你到别处去问问,谁不知道这件事呀。唉!大家赶快想办法到外地去谋生吧,再迟就来不及了。”
修陵墓的工地,民工人在干着活。
一个黑衣客混在干活的民工中间,说:“喂,你们听说过没有,我们修建的这座陵墓不得人心,地下诸帝震怒,要京城人死绝,草烂根呢!”
一个民工抱怨:“当然知道,但不得人心又怎么样,我们不还得修吗!听天由命吧。”
黑衣客:“反正是个死,不如我们逃跑吧。人多力量大,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看守的御林军也拿我们没有办法。只要我们跑出去了,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民工们纷纷围了过来:“跑吧,我们早就受不了了。”
一个御林军卒拿着鞭子走了过来:“围在一起干什么,还不快干活!”
黑衣客:“军爷,我们累了,想歇一会儿。”
军卒抡起鞭子向黑衣客抽去:“你找死!”
黑衣客一把抓住鞭子,连军卒一起拖下土坑,一掌打死,喊道:“不想死的快跑啊!”
民工们发声喊:“跑啊,反正留下来也是一个死!”
一队看守的御林军冲了上来企图制止。黑衣客夺过一把刀,连杀几个御林军。一场混战,工地上的民工跑了一个不剩。
¥¥¥¥¥¥¥¥¥¥¥¥¥¥¥¥¥¥¥¥¥¥¥¥¥¥¥¥¥¥¥¥¥¥¥
淮仙一挥手,情景消失。淮仙道:“此类种种,不胜枚举。最后,迫于社会压力,嘉靖皇帝不得不放弃了将父亲陵墓迁到京城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