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张璁被群臣派人追杀,像地老鼠一样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但嘉靖皇帝却有了由头,天天在朝堂上要求大家重新“皇考”,也就是在皇室宗谱上还原自己的身世。他在金銮殿上哭哭啼啼,央文臣,求武将,请大家不要歪曲事实。但大家早已不把他当一个皇帝看了,谁也不理他的茬。嘉靖皇帝哭,他们就笑,嘉靖皇帝闹,他们就厉声斥责,甚至侮辱。
这天,年轻的嘉靖皇帝又在金銮殿上在哭求大家:“各位爱卿,朕求你们了。朕不是太后的养子,是在兴王府长大的,这一点你们都知道啊!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为什么不让朕认自己的亲生母亲呢!”
一武官放肆地侮辱道:“太后认你为养子,这是对你的莫大恩赐。你生母老土一个,难道做她的儿子比做太后的儿子荣耀?“
哭哭啼啼的嘉靖皇帝勃然大怒:“大胆狗才,竟敢侮辱朕的母亲。来人啦,将这个狗才当场打死!”
嘉靖皇帝话音未落,一个担任侍卫的孩子闻声冲了进来,他抡圆了手中的棍子,对着武官的脑袋就是一棍。武官毫无思想准备,措手不及,还没反应出是怎么回事,眼珠转了两转,就倒地死了。
众臣愕然。嘉靖皇帝大骂那个孩子侍卫:“狗奴才,朕说打死沈爱卿,不过是一句气话,你怎么真就把他打死了!来人啦,把这个狗奴才抓起来,朕要严办!”
大臣甲愤怒的挥动手臂:“杀了他!”
众臣应和,乱叫:“杀了他!杀了他!”
嘉靖皇帝哭道:“各位爱卿,要怪就怪朕,是朕一时失口说要打死沈爱卿,才给沈爱卿带来了灾难。朕一定厚恤其遗属,求大家给这个侍卫一条生路吧,他还是一个孩子呀!”
大臣甲大喝:“不行,必须杀了他!”
大臣乙更放肆:“皇上若想承担责任,就请皇上自裁以谢罪吧!”
众臣乱叫:“对,不杀他就请皇上自裁,是杀他还是皇上自裁,请皇上自己决定吧!”
孩子侍卫大叫:“皇上,是我对不起你!”说着,一头撞向殿柱,倒地死去。
嘉靖皇帝对着孩子侍卫的尸体,咬牙切齿地说:“活该!你就该死!”又对群臣:“各位爱卿,这个小奴才自绝于大家,罪有应得。朕要厚恤沈爱卿遗属,赐银五万两,以慰沈爱卿的在天之灵。”
群臣忿忿的神色,又有些平气的样子。
嘉靖皇帝:“黄爱卿听旨,朕封你为兵部侍郎,接替沈爱卿之职。”
大臣丙急忙出班,欣喜地:“谢皇上。”
众臣愕然。
大臣甲不服,气愤样子。
事情传到张太后那里,她将群臣召到后宫,一拍桌子,怒道:“不行,嘉靖小儿有什么权力册封大臣的官职,他封的不算数。胡爱卿,哀家封你为兵部侍郎,接替沈爱卿之职。”
大臣甲欣喜地:“谢太后。”
刚被嘉靖皇帝册封为兵部侍郎的丙,还不到半天时间就被张太后撤了职,表面上虽然没有反应,内心其实气愤的要命。
“凶手”既已偿命,遗属也得到了厚恤,事情就算过去了。对于这次的意外事件,谁也没有往深处去想。甚至还有人暗暗庆幸:沈某死了,正好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
过了两天,嘉靖皇帝又在金銮殿上可怜巴巴地向大家哀求:“各位爱卿,你们看朕的母亲都已经疯了,你们就可怜可怜她,也可怜可怜朕吧!”
大臣戊:“皇上,此事臣等已经说过多次了,不要再提,不要再提,你怎么还在提呀!”
大臣己:“皇上你提得不累,我们听得可累了。”
嘉靖皇帝:“各位爱卿,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看在你们母亲的份上,可怜可怜朕的母亲吧,她已经快疯了。”
大臣庚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名义上是御林军都指挥兼锦衣卫副都督,实际上是张太后豢养的一个家庭护院和私人杀手。他掌握着几万御林军,架空了锦衣卫都督,除了张太后让他杀谁他就杀谁外,他还自己看不惯谁,也敢找个由头杀谁。所以,大臣们对他无不畏之如虎,看见他就双腿发抖。他早就想帮张太后除去嘉靖皇帝这个绊脚石,这时听了嘉靖皇帝的话,他便放肆地说:“疯了就疯了,她干脆死了,皇上不就一了百了了嘛!”
嘉靖皇帝气得浑身发抖:“狗东西,你看欺君罔上,侮辱朕的母亲!”
大臣庚放声大笑:“侮辱了你的母亲又怎么样?你再让人打死我呀!”说完,仰天哈哈大笑。
嘉靖皇帝一拍龙案,大叫:“打死这个狗东西!”
随着嘉靖皇帝的大叫,一个年轻的锦衣卫手提一根镔铁棍,风一样地钻了出来,对着大臣庚的脑袋,搂头就是一棍。大臣庚一惊,一偏头,镔铁棍打在他的肩上,痛的他大叫一声,本能的一伸手摁住了镔铁棍。年轻的锦衣卫没有同他较力夺棍,而是“刷”的一声抽出佩刀,拦腰一刀将他砍倒在地,复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群臣大哗。这时,嘉靖皇帝一反常态,喝道:“来人啦!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随着嘉靖皇帝的大喝,从外面一下冲进了几十名锦衣卫,他们一个个手持佩刀,凶神恶煞,大臣们全都傻了,全都呆若木鸡,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刚才还可怜巴巴的嘉靖皇帝,怎么突然间就变得如此强硬起来?话还要从头说起:
¥¥¥¥¥¥¥¥¥¥¥¥¥¥¥¥¥¥¥¥¥¥¥¥¥¥¥¥¥¥¥¥
却说前两年嘉靖皇帝刚登基那会儿,派人回兴王府,要把寡母接到自己的身边来。离开家乡的时候,乡亲们自发的到王府欢送,并把自己的子弟交给蒋氏,请她带到京城报效国家,也顺便求个前途,光宗耀祖。就这样,一百八十七个清一色十四五岁的孩子和蒋氏一起,来到了京城。
谁知到了京城,张太后不认这个账,说:“朝廷又不是菜园门,谁想来就来呀!那一百多个孩子,非朝廷征用,内阁应予遣散。”
梁储说:“太后,以微臣看来,遣散不妥,这样容易伤害皇上的感情。不如把他们编到军中为宜。”
张太后很不高兴:“这些孩子,跟蒋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留着他们,迟早是国家的祸害。”
梁储:“这些孩子都是乡下的土包子,书没读多少,大字不识几个,充其量也就是把总百户的前程,能成国家的什么祸害!”
张太后想了想,觉得梁储的话也有道理,为了不跟大家把关系搞得太僵,便同意了。
有了张太后的许可,加上那些孩子年龄都小,嘉靖皇帝就将他们一部分编进了锦衣卫,一部分编成一军,由王府管家亲自管理训练,充当自己的卫队。
当嘉靖皇帝发现自己名义上虽是皇帝,实际上不过是张太后手里的一个玩物,她要弄死自己,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容易。于是,便仿效刘备后园种菜,领着几个人,埋头去改写《三国志演义》去了,私下里是想等这帮孩子成材后,再作打算。
高层的政治斗争,底层的小军卒是不知道也看不出来的,他们见那帮孩子是皇帝的母亲蒋氏带来的,认为他们个个都前途无量,便都争着同他们交往。不难想象,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那帮孩子团结、拉拢了不少军卒,有些还是底层小官。
连续两年的太庙祀礼,张氏姐弟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也把嘉靖皇帝逼上了绝路,他决定利用这帮孩子来跟张太后赌一把了。
任何一个坚强的集团,核心人物都只有一两个。张氏“后党”的核心人物主要是兵部侍郎沈某和大臣庚,因为他们控制着京城的军(御林军)、警(锦衣卫)、特(东厂)大权,只要剪除了他们两人,形势就会发生变数,但要剪除他们谈何容易呀!按兵书上的说法,就是要向对方示弱,让他们放松警惕,然后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地干掉他们才是上策。那么用什么事才能蒙蔽张太后等人呢?那就是要求重新“皇考”,用自己的母亲来蒙蔽大家。这才发生了张璁上书、进京城等一系列事情。
很显然,打死兵部侍郎沈某和大臣庚的锦衣卫都是蒋氏带来的那帮孩子。尤其是打死大臣庚的这个孩子,这里先简略地说一下。打死大臣庚的孩子叫陆炳,也就是《西游记》沙僧的原型。他比嘉靖皇帝小三岁,打死大臣庚时,年仅十五岁。套用《说唐》中的说法,李元霸是唐朝的第一条好汉,陆炳就是嘉靖王朝的第一条好汉。如果说嘉靖皇帝是刘备,陆炳就是关羽。陆炳一生充满了传奇,后面会陆续讲述,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多少年后,即清康熙年间,“满清第一勇士”、权臣鳌拜已经成了国家的祸患,因为他的党羽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为了铲除鳌拜集团,康熙皇帝仿效嘉靖皇帝,不露声色地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这群少年在皇宫以求教鳌拜为借口,与鳌拜摔跤比力,成功的将鳌拜擒获,让鳌拜阴沟里翻了船,挽救了大清的危局。此乃题外之话,表过不提。
¥¥¥¥¥¥¥¥¥¥¥¥¥¥¥¥¥¥¥¥¥¥¥¥¥¥¥¥¥¥¥¥¥¥¥¥¥
却说嘉靖皇帝制造一种假象,出其不意的剪除了“后党”的核心分子,态度突然强硬起来。他痛斥了他们的罪行,下旨还兵权于兵部尚书(此前被沈某架空),还警权于锦衣卫都督(此前被大臣庚架空),升兴王府管家骆安为锦衣卫副都督,升锦衣卫军卒陆炳为锦衣卫千户。朝廷走上正轨,非皇帝圣旨,任何人不得干预朝政。
军、警是朝廷的秤砣,此前两个一把手都被架空。现在嘉靖皇帝还权于他们,让他们心生感激,从而分化了“后党”分子,撼动了“后党”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