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这天,靖南有充分的理由不待在家里,母亲和潘淑禾知道靖南要去一个名叫杨明义的老师家做客。
早饭,靖南只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说道:“我今天要去给杨老师拜年,我答应过他的。要早点去,去得晚了显得不礼貌。”
“骑车去吧。”母亲和潘淑禾异口同音地说。
“四、五里路,那么近,我走路去,全当散步,用不了多一会儿就到了。”靖南说着便走出了门。
靖南第一个到了杨明义老师的家里,师生两人都有些激动。
陆陆续续地,另外五个受邀的同届或不同届的同学也到齐了。
大家互相自我介绍,互相问候。屋子里充满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祥和的气氛。
午饭时,杨明义将饭桌摆放在屋子当央,端上四个已经准备就绪的冷盘菜,并拿出几瓶酒来。同时,他的爱人进厨房烹炒热菜去了。
寒暄,客套……觥筹交错……敬祝老师……祝福学生……借花献佛……显摆成绩……红光满面……醉意朦胧……不知疲倦又说又笑忙个不停的嘴巴……
酒至酣处,话题就有些散漫,也有些无边无际。不知是谁先开的头,杨明义的昔日学子们与杨明义一起探讨起青年人的爱情问题来。这些尚未受过人生挫折自以为必将前程似锦的年轻人,说话就有些狂傲,激情澎湃到可以指点江山,说起爱情来也头头是道。靖南听了一会儿,就发现他们的爱情观点大多是从哪本书上抄袭来的,且有着浓郁天真的书生气。
“爱情应当是男女双方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互相思今,海枯石烂,也决不变心。”一个同学说。
“爱情,爱情首先要有经济作基础,试想,如果物质生活没有保障,又哪里来的爱,又何谈爱,何谈情?看看鲁迅笔下的涓生和子君吧,就是个实例,要多惨有多惨。”又一位同学说道。
“三毛说,爱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让靖南说说,靖南是中文系的高材生,一定有他的独到见地。”杨明义老师说。
六双眼睛一齐看向靖南。
一直静观他人手舞足蹈没有开腔的靖南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
大家一下子哄笑起来。
大家又互相比较起各自的爱情对象来,没有对象的也为自己杜撰了一个。
作为过来人的靖南,听着他们的侃侃而谈,感到好笑,同时心生苦涩。听上去,好像他们每个人的爱情对象都是电影明星似的千金小姐,是标准的白富美。
一位学哥打趣靖南道:“我听说中文系的人,说好听点个个都是风流才子,说难听点个个都是流氓加情种。靖南学弟,老实交待,你已经播撒了多少颗情种在女生的田地里啦?”
偏有一位同学更了解靖南的底细,带些卖弄意味地说道:“学哥,你可太小看靖南了,我听一个好朋友说,靖南上高中时就是恋爱老手,跟一个叫钟明秀的美女打得火热,只差开花结果啊。”
“是吗,靖南?”学哥学弟们纷纷问道。
杨明义老师闻言赶紧阻止道:“别跟靖南一这种玩笑。你们可能不知道,靖南已经是有妻室的人了。他是个本分人,怎么会乱来呢?”
“什么,他结婚了?”有人惊讶。
“不会吧,看上去,他可是比我们小得多哩。”有人说。
“靖南,你妻子是做什么的?”有人问。
靖南并不答言,但一朵朵红晕却布在他的脸上。这一刻,钟明秀和潘淑禾两人的面容似在他的眼前交互闪现。
杨明义老师看出靖南有不愿告人的心事,就想把他暴出的话题收回来,说:“靖南,我是听你们槐树庄有的学生说的。也许他们是瞎说。再说,你若是结婚,我想你会跟我说一声的,对吧。”
“对,对,当然。”靖南尴尬地点头说。
却偏偏有位同学哪壶不开提哪壶,说:“哦,我想起来了。我回家时,听我家里人说过这事儿,说是槐树庄上有个刚上大学的学生,跟一个农村女人结婚了,好像是被好多人逼着结婚的,只是没办婚礼。没想到,原来就是你啊。可是,你看上去好小好小啊。”
靖南克制着自己,笑了笑说:“我比你大,我二十一岁了。”
有位同学很矫情地说道:“年轻人正是学知识为国做贡献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结婚呢?我,一定晚婚,一定要在事业有成之后才结婚。”
另一位同学很务实,说的倒是心里话:“靖南,跟她吹了拉倒。自己好不容易脱离农村,却被个农村女人牵绊着。这不只影响你一辈子,而且会影响你好几代人。你想想,你跟她以后生下的小孩,户口得随她,还是个农村人。对啵?”
那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同学问:“靖南,你跟她去民政局结婚登记处登记过了吗?”
靖南说:“这倒没有。”
“那你们之间就不存在什么婚姻。那这事儿变简单了,你就跟她‘吹灯’拉倒就行了。”
杨明义不愧是老师,人生的经历长一些,幽幽地说道:“处理这类事情一定要慎重。”
“别说了。”靖南喃喃地说道,见杨明义的妻子走进来,马上站起身来,向大家提议,“来,各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敬老师和师娘一杯酒,共祝他们恩爱幸福,白头偕老。”虽然处在窘迫里,他还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
靖南不愿跟别人谈及他和潘淑禾之间的事情,因为置身事外,别人不可能理解,但他人的无意中的一些话还是对他起了一点点微妙的作用。看起来,所有的同学如果碰上类似的婚约,都会选择与对方“吹灯”,只是“吹灯”的理由不尽相同。但靖南却知道,他欲与潘淑禾“吹灯”,决非是因为潘淑禾是个乡下女人,而是他真的不爱她,对她没有好感……大家谁不是从泥地里走出来的呢?就是那些身居闹市的人,往前推三代、四代,也都是农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