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生卒年不详),王羲之七世孙,居山阴(浙江绍兴)永欣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历梁、陈、隋三朝。
相传梁武帝酷爱王羲之书法,命人将王书中不同字拓出千个,由给事郎周兴嗣编成四字韵语《千字文》,成为学童启蒙读物。智永最爱临写《千字文》。为弘扬王家书法,智永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常居永欣寺阁楼精学苦练,闭门30年书就《真草千字文》,择其善者共800余本,送浙东一带诸寺庙各一本。宋《宣和书谱》云:“初励志书札,起楼于所居之侧,固自誓曰:‘书不成,不下此楼’,后果大进,一时名重,求书者如市,所居名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之‘铁门限’。”
隋代书法将北朝碑刻拙厚质朴、雄强峻厉的书风和南朝风流研妙、疏放蕴藉的书法风格交融完善,而智永书迹流传至今唯一的《真草千字文》却代表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它是王书法度的典范之作,其意义在于整理的规范王氏书风,为唐代“尚法”书风兴盛做了预先铺垫和必要的准备,可谓开唐风气先声。智永因此成为书法史上“二王”之后,唐人之前的关键人物,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智永勤于艺事,固守一家之法,却局于一隅,他并没有开创新风,仍属于工整典雅的基调,但有雍容平和之美。技法上完全继承先祖王羲之。张怀瓘《书断》论智永书法较为允当:“师远祖逸少,历记专精,摄齐升堂,其草唯命,夷途良辔,大海安波。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真草千字文》入王书门径中规入矩,精熟过人,未窥得王书变化之妙,勇于守旧,怯于创新,大抵算不得一个创造型的书家。
智永《千字文》
【释文】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
智永《千字文》
【释文】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