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什么东西是对,什么东西是错的时候,我必须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做出判断。我认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做判断,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即使我们的思考各不相同,做出的判断也不一定一致。”
为了独立思考,巴菲特离开了华尔街,住在位于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不大的城市奥马哈。巴菲特说:“我在华尔街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东西海岸我都有最好的朋友,能见到他们让人开心。而且每当我去找他们的时候,总能得到一些好的想法。但是我认为最合适的能对投资进行深思熟虑的办法,就是找一间没有任何人的屋子,坐在那里安静地想。如果这都不能让你静心思索的话,那就没什么可以了,这是最好的环境。而华尔街的缺点就是,无论任何的一种市场环境,华尔街的情况都太极端了,在那里你将被过度地刺激,逼着你每天好像都要做点什么才能度过这一天。”
“打个比方,像钱德勒家族以2000块钱买下了可口可乐公司,除此之外就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了。事情的关键是无为而治,即使在1919年也不要卖掉,可惜这一年他卖掉了可口可乐公司。所以我建议你要找寻的出路就是想一个好办法,然后尽可能地坚持,一直到梦想变成现实。在那种每隔几分钟就互相叫一次价、甚至人们都跑到你的鼻子底下报价的环境里,你想要做到坚持初衷是极为困难的。我认为华尔街自然有它的作用,但华尔街靠的是不断的买进卖出来赚取利润,而你靠的并不是这种波段投机行为。在这间屋子里,人们每天互相交易所拥有的股票,直到最后大家一起破产,只有经纪公司从中肥了自己的腰包。如果你采取相反的办法,像一般的企业那样,50年都不要动,到最后你肯定大赚特赚,而你的股票经纪人则就要破产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受益者是不同的群体,你当然要站在自己这一边。”
“这种情况很像一个医生,他经常要依靠于变更使用药品的频率来赚钱,不是吗?如果一种用药就能药到病除,那他只能开一次药方,做一次交易,从此就赚不到钱了。但是,如果你接受了他每天更新处方可以更健康的建议,他就会烧光你的钱,钱都进了他的腰包,而你不但得不到健康,情况反而更糟。你要做的,就是要离开这些总是催促你匆忙作出决定的环境,离得越远越好。就像我前面说的,华尔街当然有它的功效,但它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在回奥马哈之前,每半年就有一个长长的单子列出很多的事情去做,有非常多的公司去考察。我会让这些事情对得起旅行花的钱,然后我就离开华尔街,回到奥马哈,独立思考。
那才是事情的关键部分。”
简单与复杂: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如果高等数学是必须的,我就得回去送报纸了,我从来没发现在投资中高等数学有什么作用。
——巴菲特
很多人都困惑,股市中,那么多数学家、经济学家或财务专家,他们的成绩为什么远远不及巴菲特呢?我们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巴菲特喜欢做简单的事情,而他们却认为把事情复杂化才能显示出水平。
随便走入一家书店,随便翻开一本关于金融投资的教科书,你都会发现大量的非常高深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这些模型和公式被大多数基金管理人看着投资管理的法宝。然而事实是,这些深奥难懂的复杂模型让你顿生敬佩之心,但按照这些数学模型来管理基金的人的业绩却是平平淡淡。
事情就是这般奇妙,很多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生活中的误区带到投资中,大多数投资者愿意学习复杂的技术指标和走势图表分析来进行投资,却不愿根据常识来理性研究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
对这一点,巴菲特曾经风趣的说:“由于价值非常简单,所以,没有教授愿意教授它。如果你已经取得博士学位,而且用很多年学习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复杂的计算,然后你再来学习价值投资,这就好像一个牧师去神学院上学,却发现只要懂得《摩西十诫》就足够了。”他对商学院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尖锐批的评:“(商学院)重视复杂的过程而忽视简单过程,但是,简单的过程却更有效。”
巴菲特甚至认为,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高等数学知识!他说:“如果高等数学是必须的,我就得回去送报纸了,我从来没发现在投资中高等数学有什么作用。”
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就非常简单。他认为投资只要选对公司,然后长期持有就行了。在巴菲特看来真正的投资策略就像生活常识一样非常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正因为采用如此简单的投资策略,所以,总资产规模达到1695.44亿美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78位的伯克希尔公司的管理人员只有巴菲特和他的伙伴查理两个人。
1989年,彼得·林奇来到奥马哈拜访巴菲特,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彼得·林奇说:“在他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的办公室(整个过程没费多少工夫,因为他的办公室还不如半个网球场大),并同他的11名员工一一打了招呼。在他的办公室里,我没有看见一台电脑或者股票报价机。”
相比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说,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真是太简单了。
让人惊叹的是,就是这些简单的投资策略让巴菲特创造了投资界的神话,几乎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下面,我们就以吉列公司为例,看看巴菲特对他的简单投资策略是如何运用的。
吉列是出名的国际性的消费品制造公司。其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刀片、剃刀、卫生用品类和化妆品。耐久性的各种产品有:电动刮胡刀、小型家电用品和口腔保健用品。该公司在28个国家和地区制造营运据点,产品行销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就国外而言,商品营运量就占了吉列销售额和盈余60%以上。
令人满意的长期发展前景
吉列公司由金·吉列在上世纪初创立。在吉列年轻时就经常沉思,筹划他的富裕之梦。吉列的一位朋友曾建议他发明一种一次性产品。当吉列在一家公司当推销员时,有一天突发灵感,脑中突然冒出设计一种可以更换的剃须刀片的想法。1903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以每25个剃须刀5美元的价格出售吉列安全剃须刀。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吉列,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制造与行销刀片、剃刀方面的霸主厂商。市场占有率高达64%,远远领先于居第二位的沃勒·兰伯特公司。后者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3%。鉴于它领导世界市场的不凡表现,已使得“吉列”在许多种语言中,成为“刮胡刀”的代名词。在欧洲,吉利公司占有70%的市场份额,在拉了美州达到80%,而在东欧、印度和中国大陆的销售市场则正在不断地扩大中。吉列公司在美国每销售一片刀片,就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同时销出35片。尽管剃刀刀片的销售金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3,但却创造了公司2/3的利润。这简直是个奇迹。
稳定的经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