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认识到,一定要远离这些总是受困于高额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花费的公司。他也知道,即使是此项费用保持较低水平的公司,它的长期经营前景也可能被其高昂的研发费用、高资本开支和大量债务所破坏。无论股票价格如何,他都对这类公司避而远之,因为他知道,它们的内在长期经济实力如此脆弱,即使股价较低,也不能使投资者扭转终生平庸的结局。
3.研发开支
寻找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企业的“游戏”过程中,研发开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长期的竞争优势,常常是通过专利权或者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赋予公司在同行中的相对优势。如果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专利权带来的,例如那些制药类公司,到一定期限之后专利权会过期,公司的竞争优势也由此而消失。
巴菲特认为,那些必须花费巨额研发开支的公司都有在竞争优势上的缺陷,这将使它们的长期经营前景置于风险中,意味着它们并不太保险。如果不是一项比较保险的投资,他是不会对其产生兴趣的。
4.折旧费用
所有的机械设备和房屋建筑物,最终都将因损耗而报废,这种损耗就是折旧费。通常而言,一项资产在给定年度的折旧数额是对当期收益的一种成本分配。这样说更确切:每年的资产折旧费,就是该资产被用在当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产生收益的那部分资产额。
巴菲特坚信,折旧费是一项真实的开支,因此不管以何种方式计算利润,必须将折旧费包括进来。倘若背道而驰,我们就会自欺欺人地认为,公司在短期内的利润要比实际利润好得多。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一般是不会发财致富的。
巴菲特发现,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相对那些陷入过度竞争困境的公司而言,其折旧费占毛利润的比例较低。举个例子,可口可乐公司的折旧费用一直保持在毛利润的6%左右,而箭牌公司同样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其折旧费也大约在毛利润的7%左右,巴菲特长期钟爱的投资对象,宝洁公司,其折旧费也只有毛利润的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用汽车,该公司属于高度竞争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其折旧费占到毛利润总额的22%—57%。对那些吞噬公司毛利润的各种费用,巴菲特认为它们越少,就意味着越高的保底线。
5.利息费用
利息支出反映的是公司在该季度或该年度为债务所支付的利息。尽管有些公司赚取的利息可能比其支付的利息要多,如银行,但对于大多数制造商和零售企业而言,利息支出远远大于其利息所得。
利息支出被称为财务成本,而不是运营成本。它之所以被单独列出,是因为它与公司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利息是公司财务报表中总负债的反映。公司负债越多,其必须支付的利息就越多。
巴菲特指出,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几乎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没有任何利息支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宝洁公司只需花费营业利润的8%用于利息支出;箭牌公司平均只需将7%的营业利润用以支付利息;相比之下,固特异公司属于过度竞争和资本密集型的轮胎制造业,它平均每年不得不将其营业利润的49%用于支付债务利息。
这是一条规律:在消费品领域,巴菲特所钟爱的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其利息支出均小于其营业利润的15%。但是,我们要清楚,利息支出占营业利润的比重在不同行业领域之间相差甚远。举个例子:富国银行(巴菲特持有该银行14%的股份)将其营业利润的大概30%用于支付利息,相比于可口可乐公司,这看起来过高,但事实上,在美国银行业前5名中,富国银行的这一比率是最低的,也是最吸引人的。此外,富国银行也是唯一一家被标准普尔公司评为AAA级别的银行。
6.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是指将所有费用开支扣除之后,但在所得税被扣减之前的利润。巴菲特在决定是否要购买一家公司或在公开市场买入一家公司部分股票时,税前利润也是他计算投资回报率常用的一个指标。
将免税的投资排除在外,所有的投资报酬率都是以税前为基准的。
并且,因为所有的投资都在相互竞争,所以如果能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衡量它们,事情就变得更加简单容易。
巴菲特当年买入价值1.39亿美元的华盛顿公共电力供应系统的免税债券(该债券每年支付给他2270万美元的免税利息),其理由是免税的2200万美元收益相当于税前的4500万美元收益。如果他购买一家每年赚取4500万美元税前利润的公司,估计他需要花费2.5亿~3亿美元。
因此,他把投资于华盛顿公共电力供应系统债券当做是以50%的折扣买入了一家具有同样经济发展前景的公司。
巴菲特经常谈到税前条件下的公司利润,这使他能在同等条件下将一家公司的投资与另一项投资进行比较。同时,这也是他价值投资理论启示的基石:持有一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实际上是投资于一种息票利率逐渐增长的“权益债券”。
与其他任何纳税人一样,美国公司必须为它们的收益缴纳所得税。
现在在美国,公司需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大概为其税前所得的35%。当税金被支付以后,它们将反映在损益表中的“应缴所得税”一栏。
有趣的是,应缴所得税项目反映了公司的真实税前利润。有时候,一些公司喜欢夸大其词,对外宣称它们赚了很多钱,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让人感到震惊,不是吗?有一种途径能够判断出它们所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那就是去查看该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报表,然后再查出它们的所得税支付情况,将其报告的税前营业利润数额从中扣除35%,如果余额与公司对外报告的税后利润不符合,我们最好做进一步了解。
多年来,巴菲特发现那些千方百计歪曲事实以欺骗美国国家税务局的公司,同样会绞尽脑汁地想出各种方法欺骗它们的股东。真正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优质公司,其利润本来就很不错,完全没有必要靠包装来误导他人。
7.净利润
当公司从收入中扣除所有费用开支和税款之后,我们就能得到公司的净利润。这个指标可以让我们清楚,公司在缴纳所得税后最终赚了多少钱。当巴菲特通过该指标来帮他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时,他运用了几个概念。
巴菲特首先关心公司净利润是否具有上升趋势。仅仅单独一年的净利润数据对巴菲特来讲毫无价值,他感兴趣的是,公司利润是否展现美好前景,是否能保持长期增长态势,若是两者兼备,则等同于具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巴菲特并不要求公司一帆风顺,但他希望整个趋势是保持向上的。
但在此注明:公司有可能因为股票回购计划而导致净利润的历史走势不同于每股收益。股票回购方案将减少流通股数量,从而增加每股收益。如果一个公司的流通股数量减少了,也就是说,计算每股盈利的公式中分母变小了,每股收益反而会增多,但事实上净利润并没有增加。
有些极端的例子是,某些公司的净利润本来正面临衰减,但通过股票回购计划,则可能使每股收益不减反增。
巴菲特发现,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其报告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会明显高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巴菲特曾经说过,倘若要在一家收入100亿美元、净利润为20亿美元的公司和一家收入1000亿美元但仅赚50亿美元的公司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他将选择拥有前者。因为这家公司所赚取的净利润占其总收入的20%,而另一家公司只占其总收入的5%。
8.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会计期间内以股份数为基数,计算公司每股股票所得的净利润。在投资领域中,这是一个重量级指标,因为公司的每股收益越多,其股票价格将越高,这是一条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