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那些伟大的投资者,很多普通投资者应该感到汗颜,他们总是缺乏鉴证一下时机是否合理的耐心。那些伟大的投资者往往花费一个月、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分析一只股票,一家企业,判断它是否值得买进,而那些投机者在同等的时间内急不可耐地吃进十只甚至更多股票,以期量变达成质变。我们要记住这个道理:现在的股价无法说明未来的任何问题,找到一只十倍股要胜过你拥有一百只普通股。巴菲特说:“市场就像上帝,会帮助那些努力的人。但与上帝不同的是,市场也绝不会宽恕那些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人。”
对于自己的投资,巴菲特最后说:“我只能给股东带来合理的回报。既是最合理的,也是最安全的。”意思就是,投资而不是投机,不要理会任何不合格的东西,即便是你的钱已经堆积如山了。
投资与赌博:投资不是赌博
对你所做的每笔投资,你都应该有勇气和信心将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
——巴菲特
人们总是喜欢将投资和赌博等同起来,理由也很充分:投资就是精算,赌博就是玩几率,而从本质上说精算就是玩几率。所以有很多投资者是带着赌博心态进入市场的,他们总希望在某只稍有涨势的股票上,下大赌注,甚至把全部身家都压在上面,达到一夜暴富的效果。也许偶尔会赢,但更多的结局是倾家荡产,输掉全部。
尽管查理·芒格曾说:“从玩扑克牌中你就知道,当握有一手对你非常有利的牌时,你必须下大赌注。”巴菲特也曾说:“对你所做的每笔投资,你都应该有勇气和信心将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但巴菲特还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投资不是赌博。下面我们就看看投资和赌博到底有什么区别。
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之一就是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濒临破产之际下大赌注。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原因在于他对保险行业有充分的认识。
巴菲特认为,相对其他一些技术性行业来说,保险行业自身很少变化,非常稳定,这个行业最明显的特征是由于每个保险公司的产品都非常类似,以及过度签发保单而导致产业竞争非常激烈。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中道出了保险业竞争激烈的原因,他说:“导致保险业竞争激烈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保险产品非常类似,难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保险公司提供标准化的保单,很容易被其他任何同行模仿。保险公司的唯一产品是提供赔偿的承诺。在美国取得保险业务执照并不困难,所有的费率皆是公开的。商标、专利、位置、公司设立时间长短、数据来源这些方面都无法形成重要的竞争优势。只有很少的顾客差异化能够引发激烈的竞争。但保险业务的特点使管理层个人的影响力对于公司业绩有很大影响;第二,保险公司总是不惜降低盈利水平以尽可能卖出更多的保单。保险业具有以下不利的经济特征:数以百计的竞争对手、进入壁垒低、无法通过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因此这类产业长期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这种类似日用品的业务中,只有运营成本很低的公司,或是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但通常业务规模相当小的差异化产品,才能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当产品供给短缺时,即使是日用品业务也会生意兴隆。在保险业曾经有过一段这种供给短缺的好日子,但早已今非昔比。当短缺出现时。大多数经理人便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签发更多的保单,这样做的结果却会关掉使现金源源不断流向企业的龙头。”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美国汽车保险行业处于第七的位置,其销售保单的方式是直接面对那些政府雇员等成熟稳重的驾驶者的,具体做法是,把汽车保单直接邮寄给这些驾驶者。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这种销售方式,大大节省了与保险代理商有关的费用,而这些费用通常占一家保险公司保险费的10%~25%。
在巴菲特看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这种销售模式是非常优秀的,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加强了公司资本优势,而且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原因是其他保险公司并不愿放弃已有的代理分销渠道而损害原有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多年来该公司在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大批忠诚的再保客户,所以巴菲特非常看好该公司。
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中,巴菲特说:“在过去的年报中我们曾谈到购买和经营我们最看好的投资公司的结果常常让人大失所望。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却是一个例外,在1976年从濒临破产的边缘东山再起。卓越的管理是公司重整的最重要能量。当年约翰·贝恩一上任就为改善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动力。当然,即使身陷于财务与经营危机当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那些曾经使其取得巨大成功的产业竞争优势仍然完好无损。
在巨大的汽车保险市场中,大多数公司由于其销售渠道结构限制了灵活经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却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保持低运营成本的公司。根据其定位进行经营,不但为客户创造非同寻常的价值,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了非同寻常的回报。几十年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就是这样运作的。”
正如巴菲特说的那样。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从濒临破产到东山再起用了很短的时间。1976年,约翰·贝恩担任该公司总裁,他采取低成本的经营措施,迅速恢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1977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盈利达到5860万美元。
1982年以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达到了21.2%的平均权益资本收益率,比保险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出了近1倍。在1983年到1992年10年内,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平均税前利润在保险业中是最稳定的。由于减少了经销商这个环节,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成本上保持了很强的优势。
在这10年内,公司费用与保险费收入之比平均为15%,而该行业的平均比为30%。与同行业相比,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费用和保险费亏损的综合比率也有很大优势。1977年到1992年,该公司的综合比率为97.1%,而同行业达到了107.5%。从1980年到1992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税后收益为17亿美元,给股东派发了2.8亿美元的红利。而股票的市场价值由2.96亿美元升到了46亿美元,也就是说,1美元创造了3.12美元的市值。
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巴菲特是这样分析的:宣布破产完全没有必要,但确实岌岌可危,那是发生在1976年的事。在同行业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拥有一个绝好的企业特许经营权,并且该特许权没有因经营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而遭到破坏。巴菲特觉得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艰难只是暂时的,它完全有能力度过,并重新建立这种特许权的价值。
尽管许多投资者都认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破产风险很大,但巴菲特还是坚持自己的分析。事实就是证明,在伯克希尔公司全部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份的前一年,巴菲特用4500万美元的投资赚了23亿美元,20年间投资增值50倍,平均每年为他赚取1.1亿美元。
1980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税后收入,按持股比例伯克希尔公司分得2000万美元利润。这样的回报率使巴菲特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并决定再次大量买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
扩大持股后,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中详细分析了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内在价值,他说:“我们非常高兴以几千万美元买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如果是通过谈判的方式买下一家具有一流经济特征和光明前景、每年盈利能力2000万美元的类似企业至少需要2亿美元……在管理界并没有更多像约翰·贝恩一样的明星经理人。”
“还有什么会比同时拥有约翰·贝恩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更好的投资呢?在这一点上,我们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再满意不过了。非常重要并且非常难以模仿的产业竞争优势,加上在业务经营与资本配置方面拥有高超技巧的、能力非凡的管理层,二者的天作之合使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成为投资世界的最佳典范。”
结合有关资料,我们认为巴菲特对1980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内在价值估值是这样的:假设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不需要追加资本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每年6000万美元的净利,按当时美国政府债券12%的收益率进行贴现,巴菲特认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内在价值在5亿美元左右,而当时(1980年)它的市值是2.5亿美元,也就是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安全边际达到了50%。
如果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获利能力还能以2%的实际速度增长(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那么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将达到6.66亿美元。也就是说,1980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股票的市值还没有达到其获利能力的一半。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中说:“总的说来,我们已获得了一个业绩优秀、规模适度的保险企业。再加上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产品质量会有所提高,业务增长会有所加强,规模也会再扩大一倍。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是,我们的核心依旧是保险。”
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他说:“伯克希尔公司已取得了两个低成本、无风险的杠杆资金来源,这两个来源可以让我们安全地拥有更多的资产。同时,我们的保险企业还持有其他资金。因为它在理赔前就收取了保费。这两种资金来源都在迅速增长。日前总资金已达到120亿美元。”
“可喜的是,这些到期的资金是没有成本的,延期税金也是没有利息负担的。只要我们在承保业务中达到盈亏平衡,一般而言,29年来我们在这个行业一直都是做这种保险业务,带来保费的保险业务成本就是零。再者,我们应当理解的不是权益,这些都是真正的负债。但是,它们是一些没有契约和期限约束的负债。实际上,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是负债的好处——一种为我们所用的资产能力。而我们却不承担任何负税。”
“当然,我们无法保证在将来可以获得无成本的保费收入。但是,我们感到实现这个目标的机会和其他任何一家保险公司一样。我们不仅在过去实现了这个目标,而且现在通过收购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大大提高了我们实现未来目标的希望。”
巴菲特还说:“慎重总是有好处的,因为没有谁能一下子就看清楚股市的真正走向。五分钟前还大幅上扬的股票,五分钟后立即狂跌的情况时有发生,你根本无法准确地判断出这个变化的转折点。所以,在进行任何大规模投资之前,必须先试探一下,心里有底后再逐渐加大投资。”可见,巴菲特敢在某家公司上下大赌注,前提条件是这家企业必须符合他的投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