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如窗户上可剪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等。让孩子观察、模仿、阅读,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
(4)可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抒情、活泼的乐曲及孩子喜爱的乐曲,让孩子听一听,跳一跳。也可以采用一些有关小动物的乐曲,让孩子伴随乐曲蹦蹦跳跳,感受一下情趣。因为小动物形象生动,对孩子有吸引力,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观察中加以美化和创造。
(5)召开家庭音乐会。和孩子一起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成人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
(6)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到舞蹈的高雅情趣。
平时,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知艺术美,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孩子。成人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艺术节方面的知识,尤其在舞蹈动作上加以儿童化、趣味化,以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2.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不能教,也是不能学的。尤其对于美术教育,家长一定不可以“强人所难”,在“强迫”教育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俗话说:“孩子是自己家的好。”有些家长见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这会那,于是心里很着急,一心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艺宝宝。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表现在美术教育中,家长除了要因材施教,还要注意用“引导”替代“灌输”。
(1)大人插手孩子缩手
家长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蒙特梭利的敏感度。这种原本深藏的潜能,家长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在纸上画着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2)培养孩子的美感
美感,对成人来说就是审美观,但在孩子眼中,就是自己认为好看的东西,表现在美术教育中,就是他们喜欢的图画。对孩子来说,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教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3)发现并刺激孩子的创意
每一个孩子都是“创意大师”,只是有些时候我们读不懂他们的作品而已。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质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幼儿最不容易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风的增长,这片想象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3.提升孩子对音乐兴趣
与生俱来,每个孩子都对音乐有种特别的敏感,也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喜欢音乐的,只有种类不同而已。正在为音乐对孩子有种强烈的感染力,所以最易引起孩子的感情共鸣,许多专家认为,孩子最早接受教育就是从感受音乐开始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提升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呢?
(1)发现并强化孩子的音乐感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时,要及早重视孩子的感官训练。如,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耳朵听听周围的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可让孩子模拟其熟悉的音响节奏。如,小鸭叫,青蛙叫,汽车、火车的笛声等,并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动作把对节奏的感受和反映表达出来。让孩子拍拍手,跺跺脚,说一说,敲一敲,培养孩子的眼,口,耳,手,脚的协同配合。虽然这些声音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是当孩子怀着不同的心境去倾听时,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家长的责任就是,尽可能让一些常见的单调、声音,以一种孩子最能接受,也是最喜欢接受的方式去听,即,培养他们的音乐感。
(2)强化儿歌对孩子的感染力
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时常会用不同的单调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尤其是在快乐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音乐表达愉快的心情。为了使孩子能够通过儿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家长应该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孩子在听听唱唱中不知不觉地丰富词汇。可以让孩子欣赏一些富有儿童情趣的乐曲,让孩子用听觉辨别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同时还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编故事的环境,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如:欣赏钢琴曲“小鸟捉虫”,孩子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和理解,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编出自己喜欢的,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从中促进对音乐的爱好。
(3)通过乐器引导孩子的兴趣
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乐器,不但可培养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更有助于以实物形式强化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兴个例子,以孩子学会唱一首儿歌,和他学会用钢琴亲自弹一首儿歌相比,后者更能使他感到音乐的魅力,更有助于音乐给他带来的快乐感受。
就某种才艺而言,与生俱来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许多孩子之所以在一些方面存在差距,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不要片面地认为:“孩子不是学美术的料。”或者说:“孩子缺少音乐细胞。”我们之所以经常会说,某位小宝宝很有天赋,并不是说孩子本身多么聪明,其实,背后体现出了家长成功的教子之道。
在游戏中开发孩子智能
一个孩子思维智能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7种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自我认识、逻辑智力、语言智力和人际交往等。7种智力水平的提高,可以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思维智能水平。
所以,在孩子接受知识能力一天比一天强的时候,父母应该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7种能力,真正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才智宝宝。但是专家提醒一些家长,在开发孩子的这些智能时,一定要寓教于乐,最好在游戏中让孩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接受知识的好习惯。
(1)空间智能的训练。如,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一张白纸上设计一座21世纪的城市,要求道路、房屋、市政设施等布局合理。这可以培养宝宝的空间感,丰富大脑的想象力。同样,家长可以在平日里通过一些游戏来让宝宝产生对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概念。
(2)音乐智能的训练。取7个形状相同的瓶子,如啤酒瓶、易拉罐等,向里面灌不等量的水。让孩子敲打瓶子,询问孩子是否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再让孩子按音阶将瓶子排列好,去奏出学习过的儿歌,发现并领会其中的旋律。也可以让孩子试着把听到的周围的声音写下来看看能不能写出20种、30种。
(3)运动智能的训练。让孩子学习用“人体计算器”表示一些数据的计算。比如,1只手举起来表示5;两只手举起来表示5+5;两手相碰表示5×5;1只脚抬起来表示10;两只脚抬起来表示10+10;两脚相碰表示10×10。鼓励孩子自己定规则,并把这一游戏规则圆满,越复杂越好。
(4)自我认识智能的训练。经常培养孩子按照下列各项,将自己的认识写出来。写得越丰富,越有利于对自己的了解。写完后,再浏览一遍,体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个人描述(过去、现在、将来);长处,弱点;喜欢的事物,不喜欢的事物;长远目标;对家庭、朋友的印象;自己的成就、爱好与情感等。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鼓励或要求孩子自己添加几项,如学习、健康、旅行等。越丰富,越细节化,越能发现自己关心的是什么,哪些方面更需要努力。
(5)逻辑智能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孩子选择几本好的故事书籍,然后家长为孩子讲一些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处都要留一个悬念,然后让宝宝去想象,或者家长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宝宝去回答。以尽可能开动宝宝的大脑,训练他的逻辑推理智能。诸如此类的游戏还有很多,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如果家长与孩子一起根据图片编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故事,从中培养宝宝的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6)语音智能的训练。鼓励孩子朗诵,可以安排孩子每天或定期,如每周1次,在家里进行5分钟左右的演讲,并要持之以恒。作为家长,在培养宝宝语音智能方面,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宝宝复述自己讲过的故事,一方面考察他的记忆力,另一方面,则可以训练他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7)人际交往智能的训练。这种能力的强弱,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有远见的家长一定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如,培养并训练孩子与见到的每一个熟人说话的习惯,特别是要鼓励孩子试着与平时所讨厌的人谈话。另外,多鼓励孩子与小伙伴合作完成一些事情,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与他人一起游戏等。
从中不难看出,游戏是教育孩子最好的载体。传统的家教认为,孩子整天“不务正业”,长大了一定没有出息,其实不然,许多实例证明,如果一个孩子过早地接受死板的教育,不能够在游戏中发展各种智能,那么,他的心智很难得到健康的成长,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思维不活跃,创造力不丰富。所以,在婴幼儿阶段,一定要让孩子过足游戏瘾,并且让他在游戏中学会接受新事物,学会开动自己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