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学生的声音,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态度。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哪怕极其微弱的信号,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会使你的教学活动更和谐、愉快、有效。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孩子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
教师如何才能做好倾听者呢?
其一,身体的参与
以轻松自然的坐姿、眼神的频繁接触,面对讲话的学生,用点点头或适当的评论来显示你跟着对方的思路,同时身体稍稍朝前倾斜,这表示在集中注意力倾听对方讲话。不要交叉双臂,也不要跷起腿。
其二,心理的参与
不要带着教师的权威感和优越的批评感来倾听学生的话。教师是为了理解去倾听,而不是为了评价去倾听的。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给学生下断语,而是注意倾听学生讲话时的思考系统和表达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评价,暂时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尽量无我地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正确地过滤信息。
其三,检查
如果教师不敢肯定自己所听到的或理解的是否正确,就需要检查一下。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这种关注。另外,教师给予自己时间去思考,不要觉得讲话的学生一停下来,就得有所反应。
其四,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能够提高倾听的效率。其中关键的是:
案例一
某天早晨,早读课已开始十分钟了,我见班上两个同学手中拎着早餐,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当时我以为他们是因为睡懒觉迟到了,所以我没让他们说理由,就批评了他们,并命令他们在第一节课上课时到校园内转一圈,看一看、数一数到底还有几住学生在校园内转悠而不进教室。
当时我注意到两个人朝我瞪了几眼,满脸气愤,一言不发。第一节上课铃声响后,他们两个人极不愿意地下了楼去校园寻找有没有不进教室的学生。几分钟以后其中的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我办公室,说:“老师,没有学生不进教室。”另一个说:“老师,今天我们也不是存心要迟到。而是送同学去医务宣了……”
一听到这些话,我就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当时我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耐心细致地倾听学生说事情的原委,就很冲动地处理了这件事,让学生受了委屈。为此,我主动向学生们道了歉……
当上述事例发生时,教师要是能够积极倾听学生说原委,学生不会这么生气,也不会产生对立的情绪,而且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也会在教师的积极倾听中激发。所以积极倾听能够帮助我们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更理解学生,随之一定会带来更好的交流效果。
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倾听不仅可以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且会在更加融洽的师生交流中,得到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实施新课程标准,更应该学会倾听,走进学生的心灵。
案例二
新学期一来,我就发现一位学生变得沉默寡言,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上课也没有以前那么专注,作业的质量也越来越差,我看在眼里,忧在心间。
于是我就问他是否家里有什么事,可是他却说没什么事,这让我很疑惑。我就特别关注起他的一举一动来,也更加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时常会单独辅导他、鼓励他,还会找合适的机会跟他像朋友似的拉拉家常。渐渐地,我发现他愿意跟我说一些他的心里话了。
终于,有一天他主动跟我说起他父母离婚了,他觉得很痛苦,不能原谅他的父母,又不愿意跟别人说起这件事,而且这成了他心里的一个打不开的结。我只是用心倾听着,鼓励他说出心里话。此时我只是一个让人信任的倾听者,而他说出自己积压已久的心里话后,也觉得心里舒畅多了,心里的结也就打开了。从那以后他的脸上又重现了往日的笑容。学习也不断地进步了。
这个案例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师必须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不能一味地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去武断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试想如果当初这位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这位学生学习不努力导致成绩下降,那么这位学生就不可能与他说心里话,也就可能会破罐破摔了。
中国有句古诗:“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共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仅仅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或许它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点燃的或许是行将熄灭的思维火把,铸成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
案例三
去年元旦前一周的一天下午,刚上课几分钟,科任老师把我班的班长孙某领进了办公室。一看老师满脸火气,学生一脸的茫然。我迅速凑上前去了解情况,科任老师气呼呼地说:“他要跳楼自杀。”我再问他。可他怎么都不说话。
我感觉到问题很严重,必须和他深谈。当时办公室的人很多,可能不方便谈话,我就对他轻声说:“我们到外面的操场上散散心好吗?”他没有吭声,但身体动了一下,我就主动拉住了他的手向操场走去。(拉他的手当然有两层想法:一是让他感到老师对他很亲近;二是防止他真的脑子冲动,做出不可弥补的傻事。)
进入操场,我首先对他说:“把你的委屈告诉我,好吗?”他见我很诚恳的样子。终于开口说出了他的想法。原来。星期天他家人因他与族人发生了冲突,大打出手,他感到很对不起家人,又对族人充满了仇恨,自己很自卑,心情不好,苦于找不到倾诉的伙伴,所以没上电脑课,在操场上打球发泄一下,被老师喊去批评了。当时也想辩解,又怕老师同学都会歧视他,就想到了跳楼自杀。
说完以后,他感觉轻松了许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及对老师同学的误解,主动向我承认错误。后来,他心情不好总会跑来向我诉说。现在,应该说,他已经是很阳光的孩子了。
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说与听是同等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有时比说还要重要。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那么你也就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要知道,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
习惯19学会赏识学生
中国赏识教育创始人周泓讲过:“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学生觉醒,每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只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
案例一
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班上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是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李某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她自己。
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像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李某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抹布擦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她,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这个小女孩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回答问题尤其积极,同学们都禁不住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这件事告诉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案例二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体操教学时,我常发现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在练习动作时,他们不敢做、怕做不好,让别人笑话。对运动产生恐惧,导致心理失衡、怨天尤人,对自己失去信心。
颜某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学习动作时,我给他降低动作难度,面带微笑,用诚恳、信任、期盼的目光注视着他,用赏识性语言鼓励着他:其实,你身体素质不错,老师相信你!你能行、你很勇敢!来,老师帮助保护你!(他勉强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随口说句“看你行吧!你很棒!再放松点、胆大点、会更好的!”师生给以热烈掌声!)这样,他在一点点成功体验中逐渐树立了自信。
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接受、掌握技术动作能力差,跟不上进度。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比,自己即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因而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怯懦、缩手缩脚,导致成绩越来越差,产生自卑心理,失去信心。扬某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利用杨某过去、现在取得成功的业绩加以鼓励、引导与赞赏一你是个聪明的学生!想想什么原因,这次为什么这么糟?上次你在学习“山羊”动作时你不是全班做的最出色的吗!在健美操比赛中你不是获奖了吗!你不要有其他想法,咱们一起找找原因,一定会赶上来的,来放开手脚再做一次,看!这不是很好吗,跟他们没什么差别吗!(一边竖起大拇指)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一定和他们一样做的更好!
在教师这样的赏识中,学生渐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突破口!
案例三
王某是个体育生,平时自由散漫,上课经常睡大觉,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各科老师经常向我反映他的问题,我也多次找他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多次进行家访,和家长配合教育他,但收效甚微。他照样我行我素。前一段时间,他又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家长急得嘴上都起了大泡,我对他也有点失望了。
有一天,《林肯传记》上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是呀,无论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想得到别人的鼓励。作为班主任,我给予优秀生的表扬不少,可对于王某这类学生则是批评多,表扬少。能不能在批评王某一个缺点的时候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呢?
开运动会之前,我特意把王某请到办公室,对他的体育成绩和技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你能行,希望你为班级争光!他当时特别兴奋。运动会上,他就像一头飞奔的小鹿,接连为班集体拿下了好几个第一名。运动会后,在班会的总结中,我大力表扬了他。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自从运动会后,王某好像变了个人一样:原来他基本上不做值日,最近,学生反映他做值日了;原来他上课经常睡觉,现在他只是偶尔会走神儿;王某的作业能够按时交了,尽管错误率还是挺高;各科老师找我反映他上课违反纪律的次数少了,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一个“行”字,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个“行”字,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可以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觉……一句赏识性的话语,就像阳光照在含苞欲放的花朵上,会让花朵开得更灿烂。教师要献出自己真实而诚恳的赏识,给学生一片灿烂的阳光!
习惯10正视并帮助学困生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一个独立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渴望平等。
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困生,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
案例一
我班王某同学是一名武术运动员,也是校运动队的长跑健儿,曾为学校获得过很多荣誉,但由于她生性好动,思想单纯,虽然在运动场上龙腾虎跃、英姿飒爽,但在学习上却很无奈,上课分心、走神,还经常抄作业。初一总分成绩位于年级310名左右,是一名后进生。升八初二后,学习仍无起色,家长曾多次与我商量,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想暂时停止武术和长跑训练,但我坚决不同意。我对家长说:“培养孩子有一个特长很不容易,花了时间、精力、代价,决不能半途而废。换言之,就是停止训练,获得一点时间也未必能改变她的落后状态,问题的关键在自身。”
为此,我经常找她谈心,肯定她为校争荣誉、刻苦训练的精神,分析她的薄弱学科和学习方法上的不足,指出她的不良习惯,并调整她的座位,让她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自制力较强的同学同桌,并特别组织“帮困”小组对她某些学科重点帮助,并经常及时传递和记载由于她下午自修课参加训练而遗漏的学习信息,指导疑难问题。
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王某的成绩有了惊人的进步,本学期期中考试总分名次在上升到年级第137名,期末考试名列年级第49名,被评为“三好学生”和“文体积极分子”。
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自信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我们所期待的好学生。
案例二
去年八年级的一位班主任找我说,班里有一个“差生”,不但不学习、不遵守纪律,而且不服从管教,多次在班里同班主任争吵。我把那名“差生”叫到办公室,并没有批评他,而且叫他坐下来,以“自尊”为题,进行一次亲切交谈。
原来,班主任多次在班里公开批评他,使他产生逆反心理:你老师不是让我学习吗?我就不学,上课你不让我说话我就得说,你批评我,我就不服,我跟你吵。得知这些情况以后,我就以自尊和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给他上了一堂人生课,使他深受感动,发誓改正自己的错误。后来,我又找到那位班主任,说明了情况,班主任也不在班里公开批评他了。
直到现在,那名学生也没有犯过一次错误,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与班主任的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有所成,所以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学生毕竟年幼,需要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方会把教师当成朋友。喜欢教师,才能“爱屋及乌”。
案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