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活力。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地方。它不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成功的一堂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它会激励学生一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这也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习惯1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关键,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为此,教币需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同时还应做好课前的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其中,学生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学生课前准备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布置好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布一课前预习、引领自学方向。
2.落实学具准备、创造学习条件。
3.安排休息时间、做好精神准备。
案例一
刚开学时,当上课的音乐声响起,我进教室时,有的学生还在教室外面追逐着,有的学生则在教室里嬉闹着,有的学生在位置上开始准备书本、铅笔等。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坐得很神气在等待着老师的到来。我知道,对学生来说光去责骂、批评他们是没有作用的。他们年纪都还小,都很爱玩。
因此,当下课后,他们就急着出去玩了。到上课的音乐声响起后,才想到准备学习用品,甚至有的学生才想到要去卫生间,或者想要喝水。而老师等到所有的学生都准备好开始上课了,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几分钟了。所以教师必须要进行课前准备这方面的训练,直到每个孩子都能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
我制定了三个要求。要求学生在课间必须做到:
1.下课后整理摆放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要求把数学书摆放在课桌的两边,准备好两支铅笔、一块橡皮和一把尺子。
2.如果要去卫生间或喝水应该在课间完成。
3.听到上课音乐响时,要快速、安静地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身体坐直、坐正,眼睛看着前方,不和同学讲话,等待老师的到来。
刚开始的几天,总是有学生忘记准备啊,或者音乐响后和同学在讲话啊。对于没达到要求,给予批评、教育,我也请学生相互注意提醒,度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现在,三个星期下来,学生对于课前准备这一习惯,已经做得比较好了。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学生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案例二
在备《买文具》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小数一无所知,教学起来难免有困难,我想到学生都有买东西的经验,而购物所接触的价格与小数息息相关。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自己的零花钱在父母的陪同下亲自去买一件带有价签的小商品(最好是文具),然后带到课堂,学生一下子兴致就来了。课上,我让他们汇报自己商品的价格,他们看着价签都不会读上面的小数,但他们能够很快说出是几元几角,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告诉他们小数的读法,进而介绍小数,他们很自然地接受了小数。在进行小数与元角分的互化时,我让每人重新读价签并让其他人写出这个小数,指名完成互化。我增加的情境被我充分利用,达到了预期效果,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这一理念。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才可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
习惯2营造积极地学习氛围
作为教学的软环境,课堂学习氛围是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体。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融洽与和谐、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不但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因为课堂氛围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情或动作而感染熏陶他人。同时,课堂氛围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促使学生追随它,发挥了统一学生行动的功能,以及创新功能。
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让人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在学校里,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室是学生、老师、教材之间对话的场所;教室还是让学生、老师乃至教材发生变化的地方一学生在这里得到发展,教师在这里得以提高,教材在这里逐渐变老……教室难道不可以是一个染缸?教师难道不能在教室这个大染缸里把学生染的色彩斑斓、充满书香?
其一,环境布置,营造书香氛围
班级是学生每天所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案例一
我十分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尽可能地使班级散发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我采用“贴一贴”、“写一写”、“画一画”的办法。在学习园地上用电脑打印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等,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浓浓的阅读氛围之中。这些名人名言成了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们有的揭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试想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耳闻目染又怎会无动于衷呢?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我们在黑板报的内容上开辟了一个名为“阅读之窗”的栏目。不时地更换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短文、诗歌、古诗……让“阅读之窗”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其二,创建图书角
案例二
我刚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就创建了图书角,号召大家积极捐书,把自己家里有趣的图书拿到学校和大家分享。这学期又从学校图书室里借来了一部分书籍,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图书角,大家可以随便选自己喜欢的书在课余时间阅读。图书每两周换一次,并选出几个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图书管理员,这样,既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大公无私的思想品质,还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班级里有了这么一个可供随时借阅精彩图书的角落,就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
其三,利用网络优势,创设“电脑读书”,引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根据学生特点,教师可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资源优势,设立一个“电脑读书时间”,向大家推荐好的图书,如《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世界名著和益智故事。每天利用十几分钟时间和大家共同阅读、共同欣赏、共同讨论。这样既指导了学生读书、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逐渐使班级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要积极倡导一种“班级精神”。班级精神,能够唤醒学生心里潜藏的才智,催发每个学生自我实现的信念,架起通往理想境界的云梯。
案例三
这个学期,我根据班级自身特点和学生个性性格,把这种班级精神与创建文明特色班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响当当的特色班级名称一“自律班”。它的内涵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实现。达到的理想境界是:文化学习和班级管理实现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学习需要付出,学习需要投入,学习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会有困惑和失落。如果每个同学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毅力、自觉的行动,面对挫折、战胜困难、自强自律,丢弃懒散和浮躁,挡住干扰和谤惑,就能走出低谷,迈向成功的彼岸。我们以“自律班”凝聚人气、士气和灵气,将自律精神渗透到班级管理和文化学习的每一个角落。
在班级精神的感染下,每个学生都会健康成长,班级面貌、学习成绩也定会有显著的变化。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精心策划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并铺设一条经过全体学生奋力拼搏能够达到的理想境界的坦途。班集体奋斗的目标是凝聚人气、增长士气、唤醒才智的强大动力。它对每个同学都有约束、感染、熏陶和激励作用。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班级精英的榜样力量。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强弱,班级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要精心挑选,认真物色班委和课代表,让那些思想进步、大胆负责、有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担任班委和课代表的工作。经常定期召开班委及课代表会议,交任务、压担子、树威信、明方法,发挥他们在班级工作中扬正抑邪的威力,带领同学弘扬正气、抵制邪风、明辨是非,做好同学的领头羊、任课老师的好助手和文化学习的好表率。
习惯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使学生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
案例一
在初三的一堂法律教育的复习课中,复习内容是公民的人格权,教学目标定为使学生知道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人身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并能区分各种人格权。
由于是初三的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基本上知道各种人格权,所以兴趣不是很大。再加上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放在下午上的,那天还被排在下午的第一节,初夏的下午第一节正是学生最想睡觉的一节课。一上课,整个课堂就呈现出昏昏欲睡的模样,搞得我上课的情绪也提不起来,似乎自己也想睡觉了。我撑着把一个个跟各种人格权有关的案例展示出来,平时学生很喜欢听故事,但是那个下午,可能学生太累了,也可能学生在新课教学中已经知道这些侵权和维权的故事,所以整个课堂仍旧死气沉沉,回答也是有一声没一声、机械化的回答,教学过程进行得近乎麻木。
学生继续东倒西歪,我课也上得很累,心里想着,这堂课算是泡汤了,教学目标是不可能实现了。这时候,我正在展示一个侵犯姓名权的案例:小丽考上了大学,但是被小红顶替她的名字上了大学,若干年后被小丽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刚好看见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睡了,心里正郁闷着,大叫了一下他的名字:“李月!”学生马上站了起来,我静了一下心,心想这个时候批评学生势必要把全班骂在内,况且将心比心,学生也确实很累,他们中午又在那里参加数学考试。
想了一想,对全班同学说:“若干年后,我们班的李月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由于他正在睡觉,(学生哄堂大笑)通知书没有送到他的手中,而是被李明同学(班级中的另一位学生的名字,也快睡了)拿走了,随后,李明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月,上了清华大学……”学生听到李月的名字出现在上课的案例之中,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全班都清醒了,一双双眼睛马上从混沌状态转为炯炯有神,脸上的表情开始丰富多彩起来。马上有学生给李月出主意应该怎么办怎么办;李明也在那里嘟嘟囊囊,嘴里说着“我不会这样的!”人也完全清醒过来了。
接下来,我把所有的案例中主人公的名字都换上了本班学生的名字,学生兴趣盎然,一下子是这个学生侵犯了那个学生的权利,一下子又是那个学生侵犯了这个学生的权利,学生都非常兴奋,作为主人公的同学更是摩拳擦掌,拼命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下半节课的效果出乎意料得好,整堂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直到下课了学生还在那里说:“你侵犯了我的姓名权!”“你侵犯了我的名誉权!”李明还特地跑出来对我说:“老师。你侵犯了我的姓名权!哈哈……”
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源泉,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
案例二
《美丽的世界》这堂活动课,在学生做好了知识储备、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时,教师提出:“你们认为美在什么地方?”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王某指着一幅图说:“你们看,这些水果外形很美,惹人喜爱,它们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是劳动创造了美。”
李某拿着一张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表姐,我觉得她很美。”
周某站起来问:“从外貌看,你的表姐并不美,你怎么说她美呢?”
这位学生就接着说:“记得有一次,我表姐的同伴生病了,表姐细心地照顾她,终于使她恢复了健康。你们说,我的表姐美不美?”“噢!”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她说的是人的内在美。从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们不仅从自然界中,还从人的行为、品格及至整个社会中体会出: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样,学生参与的兴致也更浓了。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综上,一节课绝不是只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经常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习惯4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人在情绪不好时,往往说一些不应说的话,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所以,才有了“闹情绪”、“情绪不好”、“情绪低落”等等说法。人在情绪好时,既精神振奋,又通情达理,所以,又有“情绪高涨”、“情绪振奋”、“群情激昂”等说法。
许多老师都有“闹情绪”的时候,情绪一来,怒火冲天,对自己的学生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过后,冷静下来思考,多数觉得很是后悔,但遗憾的是,事情已经发生了。
案例一
我们班的学生孙某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有时候拖两三天才能交上来。开始,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下课不许出去玩,而且要补作业。这样做是起点作用,但是实行了一段时间,一放松,他就会旧病重犯。那天,我非常恼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孙某大发雷霆,狠狠地训斥了他,并命令他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把作业送上来。事后,他的作业照样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