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如何进行自我重塑,自我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自我完善有多种形式,它能促使我们个人思想、业务及人格不断提升、不断发展,它是我们每一个现代教师应该必备的能力。
习惯34善于认识自己
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巨碑上的“认识你自己”,被认为是象征人类最高智慧的神谕,后来也成为众多文人志士的名言。卡西尔《人论》一书开篇第一句就是:“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的确,认识自我乃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成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认识自己,读懂自己。我们到底有多少对手,到底有多少条路子,恐怕我们说不清楚。但有一个对手,正是我们自己;有一条路子,那就是勇于走你自己的路。说实话我们无权选择我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要尝试着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展示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案例一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得与失曾经激发起我极大的动力。由于第一次的失败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因而问了自己一句:“难道我不行吗?”这个追问让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措施努力地协调好,最大限度地管理好一个班级。
终于获得低层次上的收获,而这一点收获让我变的有些麻木,使我变成了一个没有目标要求的老师。仅仅是为了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再去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不再不断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的确如此,这些富有个性且能大胆张扬个性的学生给了我当头一棒:原以为有些功底的我对待小学生,岂不好办。可结果大出我的意料之外:自认为处理很好的一堂课会变的一塌糊涂,简直让我惊讶,效率可以低到10%。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白以为是的我竟然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担任起了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幸好能重新审视自己:问题到底在哪儿?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一下,多方面结合起来共同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老师。我感觉从现在起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就需要有这种毅力。首先身先士卒,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用在行动上;其次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多多帮助他们,让我的学生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学习,愉快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发现,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这是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学生内心深处最美好的东西被教师激发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也同时被激发出来,这样教与学双方都达到了一种真实的精神的提升。
案例二
这节课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的,我先是用录音机给学生放一首与友谊有关的英文歌曲,使陌生的学生立即进入渴望得到友谊的氛围,从而踊跃地进行自我介绍。这是分组进行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说的机会,然后由小组长作总结汇报,以此让口语较好的同学有展示才能的机会。
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而且,我还设计了一个得分表格,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判断哪一个答案更好,使学生对自己是否擅长交友做出评价。甚至本节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认真考虑过了,务求让学生听得明白,而且层层深入,自然过渡,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解决如何交友和保持友谊等问题,以树立正确的变友观。
然而,事实并非如我想像中的那样完美。
先是学生听完那首歌后,并非如我所预期的那样立刻被友谊的氛围所感染,而是没什么反响,这让我大失所望。后来我向学生了解为何会这样,学生说对这首歌非常陌生,而且也不喜欢它的旋律。这令我明白到若不多花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在后面的讨论环节,情况更令我失望:这是五道让学生做出选择的题目,因为考虑到其中只有7个生词,于是我让学生尝试结合语境猜猜这些生词的意义,可学生听后很不满意,认为这么单词多没学过,很难猜,于是我引导学生去猜,花了不少的劲总算弄好了。可到了讨论的时候,我听到的并不是学生说自己选择哪一个答案和原因,而是纷纷用中文互相问单词的意思。了解一下才知道当中的许多学过且较简单的单词学生都已遗忘。待到弄清单词的意义,真正讨论的时间已不多,因此只讨论了三道题就到了下课时间,下面的环节当然就无法实施。
这第一节课的失败源于我对学生的不了解,不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也因为这一节课的失败,令我深刻认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生。
因此,我经常抽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每堂课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对于每一篇精读课文,我都先让学生预习,写上自己的问题,然后针对多数存在的问题,设计生动的讲解,使每一堂课更具有针对性。又如。课文的听力理解对这一帮基础不很好的同学有很大的难度,于是我将原来的问答题设计成判断正误或选择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慢慢地提高难度。而对于Talking的话题,我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他们认为有话可说的内容,使每次的口语操练更具实效性。这样,因为注重沟通,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在教学中,每一节或成功或失败的课,都会让教师深有感触,这也是教师认识自己并完善自我的一个契机。
习惯35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
一个教师要成为有卓识的育人者,势必有赖于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教育科学理论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任何有经验的校长、教师,如果不提高教育科研素养,他终生的经验将不能达到教育理论所达到的高度。有了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才有可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关系、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高瞻远瞩地把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案例一
段老师十分注重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总结。在担任教务主任期间。他组织教师开展了课堂结构优化研究,总结出了“一式(启发式)、二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三结合(讲与练、点与面、教法与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他还将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整理成论文《数学思想方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获省创新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并发表在《数学通讯》上。
他带头搞课题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级教研课题1个,省级教研课题13个。2001年,他主持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试验》获省一等奖。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其他学科相继进行教学研究与实验。历史组的课题《充分利用音像材料,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获得全国一等奖。
他担任校长后,开始探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撰写的论文《略论校园文化基因的识别与分析》发表在《当代教育论坛》上。2006年,他主持参与的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湿地一洞庭湖>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获全国二等奖,他本人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在他的带头和影响下,沅江一中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来,有8项课题获得国家、省级奖励,2项成果获得推广,有80多篇教研论文发表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
案例二
李老师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探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学,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形成理论,先后共有12篇论文获奖或发表,一个省级科研课题获奖。1991年,撰写论文《五因素教学法初探》获县一等奖;1992年,他注重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又撰写论文《浅谈五因素教学法中的自学》获市一等奖;1993年撰写的论文《学生实验教学中的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县一等奖),1994年《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市一等奖),2004年《跟高中毕业班学生谈高中物理冲刺阶段的复习要点》一文发表于《益阳日报》,2006年《如何调动高三学生学习的潜在积极性》获市一等奖。所有这些,李老师都能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来,并都注重了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受益良多。
不仅如此,李老师在教学理念能与时俱进。进入省重点高中执教的第二年,李老师注意到了重点中学的学生对课堂的需求的问题,因而撰文《处理课堂容量与教学深度关系的体会》,获得省一等奖。在网络的时代,李老师注意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从2003年起,主持《网络条件下的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省级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正是因为教学理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李老师的教学能常教常新,也深受学生的喜欢。
以上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是通过学习的途径,另一方面还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而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规律的表现,一旦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便可以变成提高教育质量的巨大的现实力量,能直接地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
习惯36坚持每日一记
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其功赫赫,回首整个从教生涯,或许因疏于及时记载心得体会,届时要找到一条清晰的轨迹不免显得有些困难,然昨日难以再现,徒留一缕憾意。
身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
教师的每日一记,即教育教学工作随笔,因其篇幅短小,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因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以是读书笔记、教育案例、教学反思,也可以是学生档案记录、心灵感悟等。
案例一
最近,我读了《教育的艺术》这本书。《教育的艺术》的作者凭借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近二十年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研究感悟,编成这本《教育的艺术》。
全书创设轻松、柔和的氛围,不像在教室,更像在操场,不像在讲课,更像在谈心。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一种平等的、开放的、互动的情境,将看似深奥的“大道理”变成简单的“小事件”,通过一次轻松对话,一句普通的询问,一个平常的作业,完整地阐述了学习是享受和如何享受学习。
“现代孔子”魏书生是中国当代的著名教育家,以其厚德、博学、睿智而享誉教坛,他经过了150次的申请。才实现他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梦想。从学校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到教育局长。虽然工作的角色在变,身上的责任在变,可对教育的衷情和对教师职业的痴迷没有丝毫改变。
他博采众家之长,读他的文章,你能读到儒家的“德”、“仁”,法家的“法制”,道家的“审美”,墨家的“科技”思想的痕迹,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卢梭的“自然教育”,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学习—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影响等。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自身丰富教育实践基础上,他提出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提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行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观点,强调“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树立“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
两千年前,荀子提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他明确地将“求知”作为人区别动物的本性之一。杜威和福科等人也指出人有很多种“本能”、“意志”,其中之一就是“探究的本能”或“求真意识”,其实质就是对知识的探求。人类在其本性上是乐于求知的,学习知识对于人类而言不仅意味着实际的用途,也意味着理智的欢乐,所以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给予学习者一些实用的知识,还要能够给予他们一种理智的欢乐一一种经过严肃认真思考后豁然开朗的情感体验。
这种理智的欢乐对于学习者的吸引力要超过任何外在的奖赏,尽管这种理智的欢乐超越任何实际的用途,但是它对于人类个体保持认识的积极性以及整个精神生活的健康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显而易见,没有这种理智上的欢乐,学习就会变成一种不求甚解的机械记忆或练习,甚至变成一种心理负担,威胁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的教育实例验证了这一真理。如,我校的一名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让激情之火燃烧校园”—创造激情课堂。让学生对知识本身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热情,在挑战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学生在“激情校园”里,丢却了捆绑在他们身上的枷锁,获得了无价的精神财富与强大的内驱力。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到学习是享受和如何享受学习,从而在学校的历史上创造着教育的辉煌。
这是一位教师阅读完《教育的艺术》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并联系到了身边的教育教学,认识到了教育艺术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每一天,教师都在忙碌着,教育档案、普九材料、工作记录、教学记录、家访记录、差转记录……这个笔记,那个资料,不知有多少都一直珍藏在教师的书架上、抽屉里,那里见证着孩子成长的足迹,更载录着一个教师桃李芬芳的点滴。
案例二
一晚,闲来无事,在办公室随手翻翻了我班学生的周记和作文,没阅读前没有什么感慨。翻开阅读后,我才知道自己管理班级太过于自信,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在我面前,平时那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学生居然在周记和作文里写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心愿,有的想法对我的管理非常有用,也让我了解了学生平时不敢和我说的话,或许是我的态度太严肃才导致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