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融洽的教师人际关系,能形成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气氛,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工作起来也觉得浑身是劲,工作效率很高。教师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师本人及其周围的人的个性形成,有利于良好学风、校风的建立,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习惯24尊重身边每个人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即便是批评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也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这样易于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尊重学生,需要教师有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勇气和解决引导学生心理、生理困惑及疑难的能力,特别是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
案例一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有许多藏而不露的小能手。今天趁这个机会,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虽然我在课前和全班同学打过招呼,请有特长的同学在课前做好准备。但当课堂进行到这里时。响应的学生并不多。大家都在观望。)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缺少信心。(我开始采用“激将法”)
生:老师,让李某、许某给我们写一手毛笔字吧!
(这个学生很聪明,看到我在用眼睛暗示这两位同学,他马上帮我当了“传话筒”。我为了打破这个尴尬的局面,也就顺水推舟。)
师:好,我们有请李某、许某给我们展示她们的书法功底。
(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两位同学上前展示,她们的作品获得了公认的好评。在她们的带动下,又有5位同学上来表演了他们的拿手好戏,有唱歌、讲故事、朗诵、电子琴等。这时,平时并不活跃的王某同学举起了手。)
王:老师,我已学会了吹笛子……
师:那能不能现场给我们吹一首曲子?(对于她的特长我有些惊讶,同时也感到惊喜。)
(王同学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笛子,兴冲冲地走到讲台旁,给我们吹起了曲子。但对音乐并不懂行的我也听出了笛声并不流畅,似乎还有些手忙脚乱。下面的学生议论开了:“吹的什么曲子,听也听不懂。”“吹得一点也不动听”……这时,王某显然听到了下面的议论,停止了吹奏,涨红了脸,不知如何是好。怎么办?我的脑子也在飞快地转动着。把握不好,等会儿就没有学生上场了。)
师:老师听到了下面有同学在议论,你们在议论什么?
生1:老师,她吹得不好听。
生2:老师。她这也叫特长?
师:哦,那你们上来吹吹试试?(全班同学都摇摇头,不敢作答。)
师:吹得不好没关系,上来试试。
(在我的“盛情”邀请之下,几个胆大的男孩跃跃欲试。他们拿起笛子,尽管也装模作样动手指,鼓腮帮,脸绷得通红,但只能听到一阵一阵的“啸叫”声,有的干脆连声音也没有。下面有同学思不住笑出声来。)
师:(对台上的几位同学)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1:我原以为吹笛子很简单,但实际并不容易。
生2:刚才我们笑王某是不礼貌的。
生3:我在这方面不行。我要向王某学习。
(王同学的脸更红了,但我知道她的内心已释然。)
师:王某,你愿意再给大家吹一曲吗?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某同学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声中,自信地拿起了笛子。)
教师尊重每个学习个体,就是课堂民主气氛的直接体现。因为尊重每个学生,是他们得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只有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尊重、信任、理解,受到激励、鼓舞,他们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人格得以陶冶,自我得到发展。
案例一
李某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孩子,平时,只能见他孤独的身影,沉默寡言、不善交际、不爱学习。上课,精神不振,恹恹欲睡,缺失求知的眼神;课后,作业拖拉,甚至不做。对此。他竟然坦然处之。老师纷纷向我反映他的后进表现。
开学不久的一次大扫除,我交给他一个任务—擦水槽。同学们分头行动时,他居然甩头就走,留下一句话:“凭什么让我擦,那么多人,这个苦差使给我,哼!”面对他离去的身影,我傻眼了。霎时,我内心犹如无数条火龙在喷射,真想追上去一把揪住他,狠狠训斥一番。
此时,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在耳畔响起:“每次发过脾气之后,都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我自己也陷入情绪陷阱之中,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他是个从乡下出来读书的孩子,或许是他不愿接受任务,或许是他觉得我分配任务不舍理—猛然间,我想起他离开时眼中流露的那份委屈。
想到这,我决定跟他促膝长谈。远远望见他躲在一棵树下,双手拼命地撕树叶,我微笑地走向他,他一脸惊讶,似乎在担忧暴风雨即将到来。我心平气和地跟他谈,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尊重,眼眶微微有些湿润。“老师想,你这样做肯定有原因,我不是来责备你,只是想了解情况,或许是我没考虑你的实情,老师做的不好的地方,能给我指出来吗?”他只是一个劲地摇头,性格决定了他不善表达。“饮水机重又脏,你又那么瘦小,老师分配任务不合理。你的善良告诉我你不该跟老师顶嘴。”他抿嘴点头。尽管我知道可能分配其他任务,他也会有此态度,但我先发制人,以情动他。
“老师提个建议,遇事要冷静,有话好好说,同时,作为班中的成员,做什么工作都一样,学生得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他欣然答应。就此,在笑声中化解了一切。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我们在谈话时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内心善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让那种上进、助人、真诚、勤奋的脑细胞指挥自己行动,使人重新恢复自尊、自信,使人找到踏实、安全、幸福、快乐的新感觉。
习惯25真诚帮助别人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中常是这样,对人多一份支持和帮助,其实也是善待和帮助自己。在当今这样一个合作型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助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自己所做的事情获得成功,从而获得双倍的理解与快乐。
案例一
陈老师经常从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解除学生后顾之忧。家庭贫困的学生没有生活费了,她总是悄悄地帮助他们,还经常用衣物接济他们,让学生安心学习。
学生生病,她总是主动带他们上医院并亲自护理,有几次都是亲自把晕倒的学生背到医务室并自己垫付医药费安顿好。并且悉心照顾,为他们煎药熬粥。一个学生患有白癜风,需要中药治疗,陈老师坚持为他煎中药,送到寝室里,每餐还让他吃一个鸡蛋,一送就是60天。
某班学生小余,家境贫寒。一次和同学打篮球时,不慎碰伤了鼻子,一下子血流不止,得知情况后,陈老师赶紧组织同学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折腾了几个小时仍未能止住血。事不宜迟,陈老师一边通知家长一边联系车将余小送往县城医院。到县城医院时已是半夜过了,可是当时医院缺血,陈老师说:“我是。型血。就抽我的血!”话语不多,但掷地有声,连在场的医生都被她深深地感动了。当陈老师看着自己的血液注入学生的血管时,她感到十分欣慰。
等这名学生家长带着好不容易凑集的两百多元钱赶到医院时,陈老师已献完血并为他办好了住院手续。临走时,她塞给他父母1000元,等她赶回家时已是第二天早晨六点多了,她为又学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后来,她又送上营养费1200元。十五年里,她先后资助学生学费、资料费、生活费、医药费达5万多元。
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当你去热忱帮助别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在自我状态下难以萌生的“智能受激状态”,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使自己的身体与精神处于一种“总动员”的状态,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有出色的表现。
案例二
彭老师班里曾有一个学生小红,她1岁多时父亲坐牢,母亲改嫁,且以后一直没有音信。她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全家仅靠爷爷400多元退休金生活,生活相当困难,性格极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特别自卑,但自理能力强。
彭老师教她时,针对该生这些情况主动找她谈心,但她每次都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后来彭老师采取在日记本上交心的办法,常常写些激励、关心的话语,还专门召开女生会,发动所有女生主动接近她。科任老师也努力配合,一旦发现她一丁点闪光处,及时表扬。针对她自理能力强的特点,让她负责班上的卫生工作。
彭老师还多次替她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等。有时利用双休日把她带到自己家里,做些好菜给她吃。针对她经济困难的情况,向学校领导反映,最终学校期期减免她的一部分学费。
在彭老师的爱心感召下,小红同学渐渐变得开朗活泼、自信了。因卫生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优秀干部。初中毕业后她考取了省示范高中。后来多年无音信的母亲回来了,专程找到彭老师,紧紧拉着她的手流着泪说了一句话:“彭老师,你是一个好人。在你面前,我这个做母亲的真是无地自容。”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和谐关系。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的爱,就仿佛给别人的生命之树捧一掬清泉。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
习惯26让微笑走进课堂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微笑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可以创造人际关系奇迹,同时也改变我们自己。”想想确实如此,哪一个人不想每天都面对一个微笑的面孔。因为它可以给人带来自信,可以令人心情舒畅。
教师的微笑也是如此,它是对学生的理解、信任、期盼、赏识和鼓励,犹如一片温暖的阳光,让学生感到亲切。透过微笑他们会去接纳你,喜欢你,使他们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促使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好地认识世界,全面发展。这样会使教师教学起来很轻松。当然,学生也可以从老师的微笑中增添信心,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并在希望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师的微笑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又可以让学生产生学好功课的兴趣,激发学生去质疑,去主动接近教师。只有师生之间和睦相处时,学生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
案例一
刚参加工作时,课堂上只要有一个学生讲话,我都会予以一番严厉的批评。经过一段时间,我虽然能控制住课堂上的纪律,可总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
感受着每个学生看我时畏缩的目光,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开始思索。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感悟到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才明白我的课堂如一潭死水的原因。是我严厉的目光切断了学生的思维,是我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
如何激活我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呢?我陷入了深思。对了,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微笑的面容是最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
第二天,当我满面春风地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的眼中充满了猜疑。当我微笑地鼓励每住学生发言时,学生们更是感到了惊异。当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们的脸上一片茫然。
就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总是以笑容面对学生,而学生们也慢慢地被我感染,脸上开始有了笑意,课堂上的气氛也渐渐地活跃了起来。在课间,每当我给学生一个真切的微笑时。他们也总会回报我一个更加灿烂的笑脸。
是微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是微笑,让我的课堂有了人情味;也是微笑,让我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个微笑其实是那么的容易,如对春天的花朵微笑,对微风细雨微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微笑,对学习进步的学生微笑,走进教室时对自己那朝阳般学生的脸微笑……老师的微笑能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的微笑不仅仅给成功者带来喜悦,也给落后者带来力量源泉。
案例二
国庆节开学的第一天,学生李某和妈妈一起来到学校。李某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淘气鬼。平时在校不遵守纪律,上课经常摇头晃脑,随便说话,有时还用铅笔扎前排的同学……一堂课总要闹出点事,否则课堂就好像缺少点什么,作业更是不能按时完成。所以,老师们从来不给他好脸色,不正眼看他,更没有好言好语了。我这个当班主任的也拿他没办法,一旦出问题也只有叫家长了。今天见到他娘俩,我心里就发毛:又出什么事了?
李某妈妈看到我,脸上很是兴奋:“老师,真谢谢您,李某给您添了这么多的麻烦,您还对他这么好,太感谢您了。”我看看李某妈妈,又看看正甜甜地冲我微笑的李某,我愣住了。原来,国庆节期间,李某很安静地呆在家里写作业,尽管有很多不会写的,但和往常不一样,没有到处乱跑。李某妈妈感到很奇怪,就问李某:“这几天怎么这么乖呀?”孩子答道:“我心里高兴嘛。”“有什么高兴的事呢?”孩子开心地对妈妈说:“前几天老师对我笑了。”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被震撼了。学生竟然这么在乎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微笑竟给学生带来了这样持久的快乐,这么强大的学习动力,您为什么还要这样吝啬自己的微笑呢?
微笑,是带着体温的一抹阳光,是洗涤心灵的一泓溪水。这不是一种表情的做作,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真诚。给你的学生一个微笑吧,也许今天你的这一个微笑,会让你的学生变成一种永远的记忆和感激。
当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我们的孩子就会像如饮甘醇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喝下科学与艺术的琼浆。
微笑是快乐的,微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缓解了教师的压力,让我们每天都用微笑去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彩,敞开胸怀去拥抱世界,用灿烂的微笑开启一天的快乐。
习惯27保持与其他老师合作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合作是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不是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大纲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是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
其一,年级组内教师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