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充满爱心的主持人倪萍
仁爱的核心是爱人,也就是以善待他人之心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和爱护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始终把仁爱之心贯穿于节目主持和日常生活中,她所做的节目风格,她所使用的舞台语言充满了温馨,总能给观众留下美感,她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认可,被观众称为:
“最有人缘的主持人。”
有一次,她在主持《综艺大观》节目时,有一群普通的聋哑孩子应邀在舞台上表演舞蹈。孩子们那天真烂漫的笑容、纯真无邪的举止,深深地触动了倪萍的心。当表演结束时,倪萍快速走到孩子们的中间,饱含深情地对观众说:“这些孩子们虽然听不到你们的掌声,但她们都有明亮的眼睛,请观众们把手举高些,告诉孩子们:‘我们爱你们!’”在场的观众为倪萍的这番话语所感动,全都高高地举起双手,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洋溢在观众的脸上,洋溢在倪萍的脸上。正是由于倪萍用仁爱之心来对待观众和工作,她的那种饱含深情的微笑和发自肺腑的心音就像一缕温煦的春风,使人从中感到爱的力量。
倪萍的爱心不仅赢得了观众,也同样折服了同行。有一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一位同行主持欧美同学会的联欢会。临时向她借服装,倪萍二话没说,立即亲手挑选了四套不同类型的礼服送给同事。她的同事成功地主持完节目后,立即给倪萍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信中写到:“虽然事情本身不大,但可以看出你为人的品格,这是进入影视圈里名气越大越难得的。我为你感到高兴。”
在倪萍做主持人的生涯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事情不胜枚举,她无愧于“充满爱心的主持人”的称号。
(一)仁爱的含义
孔子对仁爱解释得非常直白,孔子说:“仁者,爱人。”也就是说,仁指的是爱人。墨子说: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爱,爱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天下所有的人为之祸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爱引起的。诸侯之间相互没有爱,则战火纷起;主人和仆人之间没有爱,就必然发生篡权和篡位的事情;贵族之间没有爱,则必然相互加害于对方;君主和臣下之间没有爱,则君对臣不会予以施恩,臣对君不会忠心;父子之间没有爱,则父亲没有慈爱之心,儿子没有孝敬之意;兄弟之间没有爱,则相互间就会产生摩擦,双方就不协调;如果天下人都不相爱,就必然出现强者制服弱者,富裕的人必然欺辱贫弱的人,地位高的人必然看不起地位低的人,奸诈的人必然欺负老实人。
仁爱是一个社会应该竭力倡导的良好风气。古人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典范。隋朝的辛公义曾在甘肃一带做刺史。当地人有一种风俗:如果谁家有病人,左邻右舍都躲得远远的,连自己家的人也不愿意去照顾。病人往往是身体上得不到很好的调养,从心理上受到不少冷落,最终是病情加重,不治而终。辛公义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很是焦虑,他派人向当地人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但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他让人把所有的病人都抬到衙门里,下令在衙门里摆上足够的床位,以供病人使用。他又让人把自己的床也摆在衙门里,和病人挨着住。每天和病人同吃同住,直到一批一批病人的病情好转为止。在他身体力行的倡导下,当地人纷纷把自己家的病人接回自己家中,许多病人由此得到了细心照料而得以康复。辛公义以自己的仁爱之情感化了当地的健康者,健康的人又用仁爱之情善待病人,不但使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善,而且大大醇化了当地的民风、民情。
宋朝人李允曾在潭州一带当官。当时湖南发生了饥荒,饥民很多。李允很想用官府的粮食解救饥民,但遭到潭州的转运使的拒绝。潭州的转运使认为动用官府的粮食是件大事情,要禀报朝廷。而李允认为:如果上书朝廷,单书信往来就要用一个月的时间。30多天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饥民会被饿死。李允眼看着饥民死亡的人数一天一天的增加,实在不忍心,决心动用自己的家产。他回到家中,说服了家人,把自己的家产作为抵押,开仓分粮,救助了潭州好几万人,受到当世人的广泛赞誉。
仁爱的核心含义是爱人,它提倡人与人之间相爱,人人都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但在当时有积极的意义,即使在今天也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
(二)以爱心对人
唤起恻隐之心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人刚出生时,性情是很好、很善良的。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情、体恤他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发端于人性的初始,是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救助他人的根基所在。宋朝有名的才子赵邻几只当过一年的官,家里没有什么积蓄。他死后,留下三个女儿。三个女孩子年龄都很小,没有办法独自生活。他的仆人赵延嗣,侍奉赵邻几很多年,非常重视两人之间的友谊,看到三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孩子,就把她们收养了。含辛茹苦地供给她们衣食,过了十几年,三个女孩子都长大了。赵延嗣又开始筹划三个孩子的婚嫁大事。一天,他到赵邻几原来的几个好朋友家,商量三个女孩子出嫁的大事。当他叙述完整个过程后,赵邻几的几个朋友大惊失色,他们没有想到:如此贫寒的一个仆人竟为自己十几年前的一个主人的几个孩子操劳了一生。他们抱歉地说:“我们真是披着儒家的衣冠,却没有尽心做到儒家的礼义,我们是赵邻几的同窗好友,却没有周济他的遗孤,我们真是不如你啊!”于是,这些朋友立刻着手帮助赵延嗣办理了这三个女孩子的婚事。孟子在谈到恻隐之心时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句话是对恻隐之心与仁爱之间关系的画龙点睛的评价。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萌芽,也是驱人向善的重要动力。
要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
孔子倡导仁的思想,并首先提出尊重人的价值,他曾痛斥过:第一个做人俑的人,认为以人的模型作为祭祀品,是对人的尊严的羞辱。冯友兰先生曾赞扬孔子的“仁”的思想是人类自觉意识形成的最初显现。对人的价值的看重是儒家学说的基石,从人的价值分析、研究开始,古人提倡人需要尊重他人,人需要关心他人,人需要爱护他人,人需要帮助他人,只有形成这样的人际关系,社会才能充满爱,社会秩序才能和谐。
扈称是宋朝的一个转运使,他在任上曾做过不少关心他人的好事。梓州是一个容易受灾,也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区,他主动要求到那里去为官。他到梓州后,看到满目荒夷,民不聊生,决心做出榜样,拯救梓州地区的百姓。他不但拿出自己每个月的俸禄,而且捐出自己的家产资助穷苦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梓州一带的富豪纷纷拿出自己的钱粮帮助他人。没有多久,梓州就消除了饿死人的现象。宋朝的沈文,在治理杭州期间,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他办事公平,尊老爱幼,爱民抚众。每当他知道有因为贫穷死后却没有钱料理丧事的,以及无依无靠的年轻女子在结婚时没有什么作为嫁妆的,沈文都要出资帮助他们。他把几百名娼妓和艺人收养成为良家妇女,并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将这些女子送还给她们的父母。
帮助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他不但能使受到帮助的人从中获益,而且可以使帮助者本人获得道德上和品行上的升华,同时可以为后人留下典范。
孟子曾说过,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仁;另外一种就是不仁。而仁者无敌。古往今来社会的每一阶段的进步都伴随着人类爱的发展和续延。社会交往越来越密切,对文明的要求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人只有在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和爱护别人时才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和自身的尊严。
要爱民抚众
儒家的仁爱思想中还包括了爱民抚众的思想。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意思是说,君子亲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如果说儒家的仁爱思想更多的是界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规范的话,那么,爱民抚众则是在人际关系上的进一步升华,把仁爱的观点进一步上升到了仁政的范畴上。
周恩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古文熏陶,深受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的影响,在他一生的光辉历程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他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一次,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完外宾,办理完工作后,走出人民大会堂,正准备上车,却看到一位清洁工在晨曦中扫地,他急忙走上前去,握着这位清洁工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当清洁工看清楚是周总理时,一时连声惊讶地叫道:“总理!总理!”她却不知道说什么好。1976年1月7日晚,在周总理的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微微睁开双眼,对守候在病床前的著名医生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吧,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此时,他心里想的仍然是别人。
儒家许多学者在爱民抚众方面都有很精辟的阐述,孔子讲:对自己,要做到“正己”,即端正自己的品行;对他人,要做到“施仁”,即施加仁爱。孟子说:要用仁爱的心处理政务。朱熹说:爱民如子。儒家的爱民抚众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讲仁爱的原则
儒家讲仁爱是有原则的,绝不是随心所欲的泛爱。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意思是说:只有具有仁爱之心,有仁爱品行的人,才知道喜爱什么样的人,才知道讨厌什么样的人。懂得仁爱的人是应当懂得明辨是非、曲直、黑白、好恶的,不可以把真爱随便施以坏人,否则,就会给社会留下无穷无尽的后患。
孟子也说:“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这句话的意思是:
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可以拿他施加于他所爱的人的恩泽,推广到他所不爱的人身上;而一个没有任何仁爱之心的人却可以把他施加于他所不爱的人身上的灾祸,推及到他所喜爱的人的身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句话的结论,如果让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横行于世的话,那么,社会会混乱不堪;相反如果让有仁爱之心的人发扬光大他的品行,这个世界也就充满了爱。墨子画像墨子是最讲“兼爱”的人,他所讲的“兼爱”大有博爱和泛爱的味道,即使如此,他也反复提醒:“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也就是说,具有仁爱品行的人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做到为天下人兴利除害。在墨子看来,有仁德的人是要有爱心的,但社会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坏的行径,如果因为提倡爱而否定除害的一面,就会使恶的事情欺凌到好的事情之上,那么,提倡爱就是一句空话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仁爱观不是要人随便施爱,无所顾忌地做好人,而是要把握好仁爱的原则和尺度,只有除恶,方能保留真正的仁爱。就此而言,历史从正反两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教训和经验。唐朝的安禄山原本是个军衔极为低下的下级军官,由于品行不端,违反了军队纪律,曾受到责罚。后又因为连续战败,被押解到京城。当时的大宰相张九龄严格按照军法办事,要治安禄山以死罪。唐玄宗以所谓的仁爱之心赦免了安禄山。安禄山以感谢皇上为名,对唐玄宗阿谀奉承、阳奉阴违,并竭力巴结唐玄宗的爱妃杨贵妃,还认杨贵妃为干妈。由此他深得唐玄宗的赏识和信赖,唐玄宗把他提拔为掌握兵权的节度使。安禄山大权在握了以后,就起兵反叛朝廷,最后唐玄宗和杨贵妃仓皇逃出京城,四处落难,杨贵妃最终自尽,而唐王朝经过数年的努力和艰辛,才把这场叛乱平定下去。鼎盛一时的唐朝也从此由盛转衰。由此可见,仁爱之心固然好,但如果对恶人讲仁爱,无疑是姑息养奸,祸害民众。
所以,要恰如其分地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滥施爱,这才是对仁爱尊严的维护,是对仁爱观的正确理解。
[操练]
培养仁爱心
1.让每一个学生抄录10句有关仁爱方面的格言。
2.每个学生做一件尊重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的事情。
3.联系自己所抄录的格言和自己所做过的有关“仁爱”方面的事情,写一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