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杀死奚齐后,荀息准备自杀,有人劝他说:“不如立卓子为国君并辅佐他。”于是荀息又立公子卓为国君,不料又被里克杀害了。荀息见自己未完成先君之命,只有自杀身亡,以死报效先君,实践自己诺言。古人评论说:“《诗经》所说的‘白璧之瑕,尚可磨掉;言语有失,不可追回’。荀息就是这样的人啊。”上述两个故事虽然反映的是封建的忠君观念,但从守信这一点来看是值得称赞的。
(四)取信于民
古人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大意是说,自古以来,治理国家在于守信、诚实,实践一句诺言,价值重于百两黄金。古代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的统治者,他们从治理国家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国富民强,百业俱兴,非要有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不可,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拥护,因此,凡是强盛国家的国君都很重视取信于民众。
《左传·桓公六年》记载这样一句话:“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意思是:所谓道,就是对百姓忠实,对神灵虔诚。国君经常想到如何使百姓得到好处,这就是忠;祝史主持祭祀,祈祷言词不虚妄,这就是信。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君都能时时想到对百姓忠实。他们自认为大权在握,便可以倒行逆施,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一个“及瓜而代”的典故就说的是这样的事。春秋时,齐国曾会同宋、鲁、陈、蔡四国攻打卫国,以后齐襄公怕周庄王兴师问罪,便派连称和管至父率兵前往葵丘(今山东临淄县西)防守。连、管二将出发前请示说:“守卫边境的任务艰苦,我们不敢推辞,只希望您能早日派人来接替我们。”那时正是夏季,襄公正在吃西瓜,他随口答道:“及瓜而代。”意思是说,今年瓜熟的时候你们出发,到明年瓜熟之时我就派人去接替你们。第二年夏天,连称和管至父在葵丘吃西瓜时,想起了“及瓜而代”的话,便打发人到国都去探听消息。
去的人回来说,襄公不在,已经到谷城(今山东东阿县)去一个月了。连称非常生气,要去杀襄公。管至父说,不如就以瓜为礼物,送给襄公,提醒他“瓜时”已到,请他实现他的诺言,连称同意了。不料,襄公见到礼物后反而大怒:“代不代替,调不调回,都得我说了算,怎么能自己来请求呢?等下次瓜熟再说。”连、管二将听到这个回音,极为不满,便领兵去把襄公杀了。
无信、欺骗虽然一时得逞,但不是长远之计。齐襄公的下场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历史的教训我们应引以为戒。
历史上有作为的国君多把自己的威望建立在取得民众的信任之上,眼光长远,以德服众。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壮大实力,统一北方,颁布了“屯田令”,并严令士兵要保护庄稼,有人违纪要依军法判罪。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进军途中,忽然从麦田里飞出一只斑鸠,曹操的战马受惊,嘶叫着闯入麦田,踏坏了一片麦苗。曹操赶紧下马,对管理法令文书的主簿说:“我的马踩坏了麦子,违犯了禁令,请按军法议罪。”主簿说:“将军是一军的主帅,怎能议罪?法令是对一般将士的。按照古书《春秋》定的规曹操画像矩,对尊贵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罚的。将军的战马受惊,是出于意外,并不是存心违法,我看就不必了。”曹操沉思了一会儿说:“既然主簿不敢议罪,我就自己来执行吧。”说罢,脱下帽子,用剑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掷在地上说:“姑且用割发来代替砍头吧。”古代割发也是一种刑罚。曹操割发代首的事马上在全军传开了,将士个个谨慎自律,无不遵守军令,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五)信以立国
待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美德,其实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和人与人的交往一样,也需要相互之间的忠诚与信任。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交往频繁,关系复杂,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许多开明的国君都奉行信以立国之道,使待人诚信扩展到国际交往之中。有一年,周朝天子周襄王把原伯贯的土地改封给晋文公,晋文公怕原伯贯不肯交割,便带领军队去攻打。他下令准备三天的军粮,到了第三天,原国仍未投降,文公下令撤兵。这时,城中的间谍跑来说:“原国打算投降了,请再等一等。”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之宝,百姓也要靠它来庇护。假如我们得到原国,却失去了信用,那将用什么庇护百姓?这样,失去的东西就会更多。”于是,退兵三十里。
原国见晋文公很讲信用也就投降了。从此,晋国在洛阳附近也有了土地。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会盟签约的很多,为了促使对方守信,互押人质的事常有。为了彰扬诚信的道德之风,一些史书对不履行盟约的人,给以不予记载,以示贬斥,而对诚实有信的人和事却详细记载,大加赞扬。
《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了一则生动的故事,称赞了信以立国的事迹。春秋时,晋国为大国,郑国为邦国林立中的小国。一次,晋国的韩起出使郑国。韩起有一只玉环,与它相配的另一只恰在郑国商人手里。韩起请求郑定公子产帮助把另一只弄到手,以配成一对。子产不愿意,他说:“这不是公室府库中的东西,我们君王不知道在哪里。”游吉、子羽劝道:“不就是一只玉环吗?韩起的要求也并不过分,如果为一只玉环得罪了大国,后悔就来不及了。”子产说: “我并不是对晋国怀有二心,正是为了忠诚和守信的缘故,才不能给他。我听说,君子不担心没人给自己送礼,而是担心失去美好的名声。我还听说,治理国家不担心不能事奉大国以保护小国,而是担心失去礼法,从而使自己的位置难以安定。假如大国的人对小国提出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国哪有这么多东西送给他们呢?有时给,有时不给,罪过更大。这样一来,小国终有一天会被大国所灭,成为他们边境上的一座城邑。再说韩起,如果他专为玉环而来,那么他就太贪婪邪恶了。献出一只玉环,导致两种罪过,既失去了国家的独立地位,又助长了别人的贪婪,太不划算。”于是,韩起就直接跑去找那商人,要强买那只玉环。本来也已勉强成交,但商人说:“这件事必须要征得朝廷执政大臣的同意才行。”韩起又去请求子产,说:“以前,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您认为不合道义,如今我直接从商人手里购买,总可以吧,请您批准。”子产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们都是从周朝迁到这里的,他们共同开辟了这块土地,并订立了盟约:‘你们不要背叛我,我也不强行购买你们的货物,不掠夺你们……’他们就这样互相支持,直到现在。如今您为了两国的友好光临我国,却让我们强买商人的玉环,这不等于教唆我们违背当初的誓言吗?这怕不行。”韩起听罢,十分惭愧,他说:“我太糊涂了,竟为一只玉环换来两种罪过。
请允许我把玉环退回去。”郑国宰相子产以其诚信保护了郑国的尊严,得以使郑国在邦国林立的角逐中保持了独立的地位。韩起也以其诚信换取了郑国的尊重。
老子画像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水的“信善”,让我们想象到:水是没有语言的,观江海之潮,有扬波鼓浪的声音,听山涧溪水,有瀑布喧哗的声音,这就是水的语言。在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日前三天,不用等待便会有潮涌起于沧海,在朔(农历每月初一)日后三天,不用约定,水势也会下退。潮不会失时,声不会私听。水是这样的有信用。用来观古代的仁人贤者,水善与他们不正是合一的吗?
[操练]
培养诚信的高尚品格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采取一些方式,培养自己诚信的高尚品格。
1.为自己制定诚信规范:可以自己制作一份“诚信规范守则”。坚持诚实守信并非容易,但只要注意培养,坚持不懈,严格律己,一定会拥有诚信的品格。比如:富兰克林为了使自己不犯错误,曾特地制定了一个《道德准则》,共有13条。
一、节制欲望:在吃饭与喝酒上要节制;
二、自我控制:对待别人要能克制忍让,不可怀有仇恨;
三、沉默寡言:少说废话;
四、有条不紊:按时去做计划好的事;
五、信心坚定:信守诺言,完成所承诺的事;
六、节约开支:把钱用到有益的事上;
七、勤奋努力:不浪费时间;
八、忠诚老实:不说有害于别人的谎言,表里一致;
九、待人公正:不以不端行为或者不诚实的态度伤害他人;
十、保持清洁:保持身体、衣服和房间的卫生;
十一、心胸开阔:不为小事心烦意乱,悲观失望;
十二、谨言慎行:所做的事符合道德标准;
十三、谦虚有礼:立身处世,谦虚礼貌。
他把这13条工工整整地抄在一个小本子上,作为自己待人处事的镜子。每天他都反省自己违反了哪一条准则,并把它记录在本子上。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在本子上记下一些错误。但是,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来,可以在本子上记的错误越来越少了。我们可以参照富兰克林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参看。
2.制作诚信卡: 为培养诚实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制作一个诚信卡片:可以将诚实卡分为诚信与自我检讨两项,每天回顾一下自己是否做了诚实守信的事,或者撒谎羞愧的事,如果有,就分别写在卡片上,如果各项单独累计积满十点,就嘉奖或警告自己一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出自己是否在努力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如果怕自己不能坚持,可以请父母或同学监督。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3.读名人传记:很多大知识分子、大科学家都具有诚实无欺的品格,向他们学习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和人格上的熏陶,可以将你读到的名人事例记录下来,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高尚人格。
4.编演生活剧:可以将自己周围发生的许多有关诚实与虚伪的故事,组织同学编写成小生活剧,在班级活动时演出,请同学评价和讨论,让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一个诚实有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