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是整个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全面总结,是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一份调查报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调查成果质量的高低和社会作用大小。因此,撰写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总结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节研究报告的特点
一、研究报告的特点
研究报告作为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点。
1.针对性
任何社会调查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研究报告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也就是说,研究报告总是要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明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性越强,研究报告的价值越高,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同时,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还要针对研究报告的读者对象,即要明确研究报告是写给谁看的。研究报告的读者一般是三类人。第一类是领导、决策机关和职能部门。
他们希望听对现行政策的意见和评价,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报告中的那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二类是科研工作者。他们侧重于寻找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关心调查研究的新成果。他们对研究报告的要求较高,既要求结构严谨,同时要求数据、资料无误,还希望报告内容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第三类是一般群众。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身边的社会变化,希望听到有说服力的解释,得到有关的知识帮助。针对研究报告的读者对象的不同,报告的内容侧重点、发表形式也将不同。
2.实证性
研究报告是以事实为基础的,社会事实是社会调查对象。社会事实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社会事件和事物。社会报告必须全面正确地反映社会事实,用事实来说话是研究报告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证性特点。研究报告实际上是实事求是原则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它作为社会现象的调查说明材料,必须忠实地反映社会现象的本来面貌。只有充分地、准确地以社会事实为根据,用客观事实说明问题,才能正确反映社会现实,找出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引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指导实践。
客观事实是研究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研究报告的生命;实证性则是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撰写研究报告,必须坚持实证方法,详尽地、系统地、全面地占有材料,特别是要掌握“第一手”材料,用具体的经验研究材料来检验理论假设,说明现实问题、推导研究结论。
坚持实证方法,就是强调研究报告材料必须真实、具体、准确,而绝不能虚假、抽象、含混不清。如果研究报告的材料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事实不清楚,数据不准确,那就失去了研究报告的意义。
3.时效性
研究报告中所反映的通常都是现实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研究报告必须讲究时效性。研究报告不仅要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而且更要及时地提出解释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和对策。
如果研究报告延误了时间,错过了时机,不能及时地回答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就会“时过境迁”成为“马后炮”,那样,研究报告也就失去了指导作用和应有的社会意义①。
4.学术性
研究报告要体现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特别是理论型、专题型、分析型的研究报告更加强调报告的学术性。在学术型的研究报告中,要在导言、方法、讨论乃至参考文献各个部分都应强调学术性。
研究报告是针对社会现实提出的具有明确观点和事实根据的书面报告。因此,它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对社会实践有指导意义。研究报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报告是实现调查目的重要环节。因为单纯地搜集一堆调查材料,并不能说明问题。只有将分散的、凌乱的调查材料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整理出次序来,进而通过研究报告这种书面形式把调查的成果巩固下来,才能揭示出社会现象的存在条件和发展的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通过研究报告揭示出来的科学结论是整个调查活动的结晶,它为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研究报告的形式,可以为政策的制定、调整、修正提供事实和理论依据,可以改变管理者凭经验、想当然的不良工作方法,使领导者把决策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所以,研究报告也是调查目的向社会政策转化的一个中间环节。
(2)研究报告能丰富和发展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理论。研究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有价值的资料,而且能够通过客观事实的分析,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们提供认识社会的科学理论。如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姆·福特·怀特根据参与与观察写成的《街角社会》一书,既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论,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学关于小群体研究的理论。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研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理论的发展。大量事实说明许多有重大价值的理论突破都是在研究报告中揭示出来的。
(3)研究报告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和价值就在于它对社会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具体地说,调查报告在这方面表现为发现问题、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宣传政策、推动工作。例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等,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在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费孝通教授的三访江村、小城镇大问题等研究报告既丰富我国的社区研究理论,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
各类研究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研究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等等。
1.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综合性研究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着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带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性研究报告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串联庞杂的具体材料,使整篇报告形神合一,达到清楚地说明调查问题的目的。
专题性研究报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事物、问题或问题的某些侧面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的特点是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依据材料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那么广泛,反映问题也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普遍,但它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2.应用性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
应用性研究报告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又可分为以下四种。
(1)社会情况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在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社会基本情况后写出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认识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现状。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政策研究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服务的。
(3)总结经验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目的的。
它对于表彰先进、推广先进典型、指导同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4)揭露问题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同时也为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学术性研究报告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来达到对客观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和说明。
学术性研究报告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导言。主要介绍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往的有关文献及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角度、特点及独特之处。还要说明调查研究的理论假设和主要概念,并对选择的理论和概念的含义作出解释或界定。
(2)方法。在方法部分首先要明确调查对象,即所调查的是什么人,他们的特点、数量等等。调查方法,即如何搜集资料,采用了哪些手段和工具。调查过程,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步骤及调查中的某些重要问题。
(3)正文。正文是研究报告的核心,它表明调查研究所发现的东西。在这一部分中需要综合、概括地运用调查资料来表述研究结论。表述的原则是:对照研究假设先给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讨论。
(4)讨论。要说明从研究结论中能得出什么推论,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本次研究有哪些新的贡献,将研究结论进行推广时有哪些限制条件,本次研究有何缺点,有哪些问题未能解答,发现了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
研究报告的分类,只有相对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同一篇调查报告,分类的标准和侧重点不同,就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型。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结构
写作研究报告,一方面要了解调查报告的一般内容结构,同时要熟悉写作调查报告的一般的程序、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大体上是前言-正文-结尾三个部分。研究报告的写作程序一般由确立主题、取舍材料、拟订提纲、撰写报告、修改报告等过程组成。
研究报告的内容结构是指它的一般格式,而研究报告的格式同调查研究类型又有密切关系。但是,各种类型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仍存在着共性,有一定规律可循。对它们的一般格式或构架还是可以探讨的。这就是所谓“定体则无,大体则有”。一般说来,研究报告由标题、导言、方法、正文、结论等组成,有的研究报告还有附录。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六个部分。
一、标题
标题就是题目。有人把它比作人的眼睛,通过它,可以看到人的灵魂;有人把它比作窗户,通过它,可以窥见整个建筑物珍藏的珠宝。“题好一半文”,认真的写作者在研究报告的标题上都要下一番工夫,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研究报告的题目。
标题的写法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如下四种:一是陈述式。这是一种广为使用的单标题法,就是在标题中直接表明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调查》等等。这种标题法的优点是对象明确、简明客观、主题突出,但是比较呆板平淡,缺乏特殊的吸引力。二是提问式,即以对某一问题的疑问作为标题,如《下岗职工,出路何在?》等。这类标题法常见于揭露问题和总结经验方面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尖锐泼辣、简洁明快,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普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常采用这种标题方式。三是判断式,也叫结论式,即以判断式的语言作标题,来表明作者的结论和观点,如《规划不当,妨碍城市成长》等。这种标题法针对性强,影响力大,但是理论色彩较强,不够活泼。四是双标题式,即用主标题和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作题目的复式标题法。一般主标题多以提问式和判断式表达,而副标题多以陈述式表达。
如《高新技术产业特区的探索——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调查》等。这种标题形式,既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有鲜明地揭示了主题,具有前三种标题的优点,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标题形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标题形式。
报告标题的写法可以灵活多样,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标题都必须与报告的内容相符,而且文字要简练。
二、导言
导言也称前言或绪论,它是研究报告的一部分,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这主要介绍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背景,陈述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陈述和介绍中,应该采取沙漏式的写作手法,即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开始,逐渐缩小到自己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上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使读者从叙述中了解到此项研究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值得研究,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读者从思想上作好探讨所研究的问题的准备。当然,导言部分的内容不能太详细,要用十分简明的语言、十分清晰地层次,向读者展示研究的背景和实际研究的问题。
这种指导思想或基本思路可以用“宽-窄-宽”来概括。
若形象地说,就是依照“沙漏”的形式来撰写(见图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