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的测量尺度具有不同的数学性质,所以在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中,将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特定的分析技术适用于特定的测量尺度。例如,一群人的年龄可用定距尺度来计算其平均值,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则是不可计算的,因为宗教信仰是定类变量,对它只能使用定类尺度将其分类。当然,有些变量(如年龄、工资收入)可按多种尺度测量。高层次的尺度具有低层次尺度的功能,因而高层次的变量可以作为低层次变量来处理;反之则不然。例如,年龄既可作为定距变量,也可作为定序变量来处理,如按0-10岁,11-20岁,21-30岁……分组,或分为老、中、青三组;还可将其作为定类变量来处理,以1949年10月1日为界,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和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两类。因此,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要十分注意它们的变量类型,选择适当的测量尺度。
第二节社会指标的设计
一、指标及其设计
1社会指标的意义
指标(indicator)是对一个抽象概念在经验上的具体说明,是用一组可以观察到的经验现象来“指示和标志”一个抽象概念。指标所反映的经验现象,不仅包括客观现象,也包括主观现象。按其属性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主要是用来测量社会生活的事实或条件,是反映客观状况的测量指标。主观指标用来测量个人对某种现象或事物的感受、评价和态度,有评价性指标、情感型指标和取向性指标。
2社会指标的含义
社会指标是测量社会现象特征的有力工具,它能提供一个对整个社会状况的客观描述,有助于说明社会问题、预测社会趋势。也有人把社会指标简称为衡量监测社会状况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可见,社会指标既是对社会过程和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某种概括和总结,也为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社会调查提供了一定的指南和依据。
首先提出“社会指标”这个概念术语的美国社会学家P·鲍威尔把社会指标解释为统计学上的一个数量概念。1976年原苏联出版的《社会学手册》一书中则把社会指标确定为对社会过程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概括。他们认为,社会指标是这样一种统计指标系统,它记载着各种社会变化(客观的和主观的变化),并能把这些变化同社会目标联系起来进行概括和描述。而在《世界指标大纲》一书作者看来,社会指标是可以被观察的一切。
20世纪60、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相继发表了《社会发展纲要》、《1973年社会指标》、《1976年社会指标》
等小册子;原苏联和东欧等国也在1976年通过了《社会统计基本指标》。联合国各个专门机构也都致力于它们所负责的和感兴趣方面的社会指标的改进和推广工作。近年来,不少国家都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各国的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可见,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社会统计和社会指标被置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指标的工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相继建立了人口、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社会救济、社会治安等各项社会统计,这些统计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对我们研究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把社会领域的各种指标,有机地、科学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指标体系,借以综合地、系统地反映社会发展面貌,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自从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不仅要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还要编制社会发展计划”的指示以后,统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实际工作部门密切配合,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指标体系做了不少工作。
3社会指标的设计
如前所述,对“社会指标”的理解和定义不尽一致,有的仅指统计学意义上的数量概念,有的泛指对社会过程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概括,有的则指可以被观察的一切。在本书中,我们主要从社会调查和社会测量的角度类介绍社会指标的选择与制定。
社会指标可定义为现有的或现行的社会统计指标,它“是衡量、检测社会经济发展数量关系,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各要素的现状、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的手段。它对社会生活现状具有描述、评价和预测未来的功能”①。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指标的设计、制定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包括所有可能的演绎法),由范畴演绎出概念,再由概念演绎出变量,并以各种类型的指标予以指示。
第二种方式以经验分析为基础,从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分类事项和度量标准,由此建立指标,用以指示社会现象。当然,这只是从方法论角度称之为经验的方式,因为它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理论观念成分。
社会指标的设计是运用这两种方式确定出某一概念的指示和标志。
例如,要了解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成绩这个变量,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指标来测量。如,学习成绩={数学、外语、政治……}
再以住房调查的具体项目来举例:
住房家庭人口构成={住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常住人口总人数,其中30岁以上的未婚女青年,12岁以上大儿大女数}
住房类型、性质={类型、原始用途、产权、性质、管理性质}
居住状况={住房层数、室号、居住部位、间数、居住面积、按户平均居住水平、是否三代同室户、是否两对夫妻同室户、是否无房产、房屋设备(有无自来水、厨房、厕所、洗澡设备)}
因此,要了解社会现象间的关系,需要靠指标来作为具体的测量工具。
二、社会指标的综合
简单的概念可以用一个指标来测量,如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但是,有些概念较为复杂,较为抽象的概念就采用多个指标来测量,如上例中讲到的居住状况、住房类型、性质,又如政治态度、工作积极性、智力等。各项指标,有时可以分别研究,但有时却需要将各个指标合并起来,提高概念的抽象层面,反映出被测事物概念的质和量的特征,就需要制定综合指标。例如,智力量表就是用几十项问题测量智力这一概念,它是以一个综合指标计量的。
指标的综合有多种方法,这里我们介绍常用的三种:类型法、指数法和量表法。
1类型法
类型法,也称交互分类法,是将各指标交互分类予以综合,获得新的分类的一种方法。
例如,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教育水平}
Aa1a2
高低
我们进行交互分类得到下列四种类型:
①经济收入高,教育水平高,是第一类型
②经济收入高,教育水平低,是第二类型
③经济收入低,教育水平高,是第三类型
④经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是第四类型
把指标交互分类后得到了四种类型,以此来测量每个人属于哪种类型。由此还可发展出一些新的概念,帮助我们开拓一些思路,如第三种类型的人是“穷秀才”(念书多,挣钱少);第二种人为“暴发户”(念书少,挣钱多)等。
2指数法
这是用简单合理的公式来综合各指标。
例如:
一胎率=生育一胎者人数育龄/妇女总数
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数/一定地区的土地面积
少年系数=少年数/总人口数
3量表法
量表法就是将所有的指标相加,然后按确定的标准予以分类的一种综合方法。
例如:A={a1a2a3r}
变量A是考生的高考成绩总分,这成绩是依据(3+r)四门课的成绩加起来计算的。如a1是语文,a2是数学,a3是外语等,显然:
高考成绩总分(A)=a1+a2+a3+r
把所有的指标相加然后按确定的标准分类。这里的确定标准就是录取分数线。如某地本科的录取分数线是450分,这样就把某地所有的考生分为两类,即大于450分或小于450分,450分以上的就录取,低于450分的就读大专等。
这是总和尺度法最简单的例子。
对一个社会现象的测量有多种手段和工具。在社会调查中,社会指标、综合指标、量表、问卷、观察表格、访问记录等等,都是常用的测量工具。由于社会现象甚为复杂,有时很难精确、客观地度量,故需要结合多种测量手段来验证测量结果。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三角测量”。例如,要了解一个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的高低,可采用问卷法、观察法或访谈法。
第三节态度量表与指数
一、态度量表
一个理想的测量,除了能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之外,另一个要求是能明确地反映可观察世界的客观和主观的活动。测量要对主、客观活动的质和量的方面都具有反应上的敏感性。态度量表就是由一套有关联的项目或语句构成的测量人们主观态度的表格。而其中对于态度的测量,要涉及大量的主观性指标,我们往往采用一些态度量表进行测量。
态度是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并不是很明显地立即可观察到的。有的学者(例如G.W.Allport)认为,“态度是由经验组成的一种心理学与神经的准备状态,是个人对于事情及有关情况所做的反应,引导与动态的影响”。可见,态度含有反映的可预测性与一致性,具有引导、中介与预测的功能。态度与其他类似的名词——如价值、信念、意见——有联系也有区别。意见通常是针对某种事件所作的短程性的评价,大多涉及公共事务的问题;态度所指的反应则较意见更具有持续性,范围也较广泛,所以有时也称之为价值。意见有时称之为印象或猜测,态度有时称之为观点。
因为态度是一种潜在性变量,故只能采用间接法,从个人的反应来推测。态度测量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态度量表。个人对组成态度量表的这些语句或项目作出反应。最后,研究者根据这些反应去推测个人的态度。研究者所做的量表或尺度可能有差异,但是其原则都大同小异,亦即利用一个连续函数来代表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在这个连续函数中所占的位置,就代表他对某种事情态度的强弱。
态度量表主要有以下三种。
1总和量表法
总和量表是由一套态度项目构成,假设每一项目具有同等的态度数值,根据受试或被测量者反应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序给分数,所有项目分数的总和即为一个人的态度分数。这个分数的高低代表个人在量表上或连续函数上的位置,以示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总和量表大多采用李克特(R.A.Likert)于1932年所发明的量表法,故称为李克特量表法。
下面是一个总和量表法的最简单例子。
假设我们要研究各阶层人在生育观念上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情况。
研究变量A是:“受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列出下列几个问句作为变量A的测量指标:
a1:男子的社会地位要比女子高。
a2:生儿子才能继承门第。
a3:女儿终将是别人家的人。
a4:多子才能多福。
在上述这些问题中可选用“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反对,非常反对”五个选择答案请被测量者填答。另外,还需要人为地分派一些数字到每个选择答案上,如:非常同意给5分……非常反对给1分,按其强弱程度派定相应的数码。
假定某人的填答结果如下(见表42):
这里X1代表某人在变量A上的得分。
倘若我们发了500份问卷,其中300份是工人填的,200份是农民填的。
统计结果,300个工人的平均得分为12分,200个农民的平均得分为14分。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总体上进行比较,农民平均得分高于工人,说明农民在重男轻女问题上受封建思想影响比工人深。这是总和量表法的第一种实际用法。
它的第二种应用是,还可以按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
从上表可知,任何人只要愿意填答,他的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20分。我们可以把反对划为一类,用Ⅰ表示,则Ⅰ类为4-8分。按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划分出Ⅱ类和Ⅲ类,Ⅱ类为9-16分,Ⅲ类为17-20分。
这样,就可以把所调查的500人分为三类,以此来分析社会上受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的人的比例各为多少。当然,如何划分,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
李克特还为研究者提供了构建量表时进行项目选择的方法,即从量表中消除有问题的项目(即陈述)的方法。这种方法成为研究者设计量表时确定量表项目的主要依据。其基本程序如下:
(1)围绕要测量的态度或主题,以赞成或反对的方式写出与之相关的看法或陈述若干条(一般为20-30条)。对每一陈述都给予五个答案: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并根据赞成或反对的方向分别附以1、2、3、4、5分。
(2)在所要测量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对象(一般不能少于20人)进行试测。
(3)统计每位受测者在每条陈述上的得分以及每人在全部陈述上的总分。
(4)计算每一条陈述的分辨力,删除分辨力不高的陈述,保留分辨力高的陈述,形成正式的量表。所谓分辨力就是指一条语句或陈述能区分出人们不同态度的强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