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
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环节和基础,加强城乡协调发展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城乡差距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工作,不断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尽力缩小城乡差别。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630元,2004年为2936元,从农民收入的绝对数看,是逐年不断增加的。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方面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城市,更主要的表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农村居民不仅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增长速度也慢于城市居民,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虽然增幅减缓的势头在2004年得到一定的遏制,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6.8%,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的增幅低0.9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形势最好的一年),但是两者收入比率由1990年的2.2:1扩大到了2004年的3.2:1.恩格尔系数,2003年城市为37.1%,农村高达45.6%。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22元,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有293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扩大到6486元。
近些年国家在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大,但占人口59.4%的农村得到的经费不到15%,国家声称人人都可享受医疗保健,可农民一点也看不到。当前,我国40.6%的城市人口消费95%的医药商品,而59.4%的农村人口仅消费5%的医药商品。多数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在农村比比皆是。
一个农民每月真正能用做商品性消费的货币收入只有150多元,而城市居民的货币收入平均每月600多元,城乡差距为4:1还多;而城市居民收入中还有住房、教育、卫生等各种各样的隐性福利,甚至用电都比农民有更多的优惠。若将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折算成收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可能达到6:1.
更加明显的反差是,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完善,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而大多数农村的基本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明显滞后。
二、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势必造成诸多影响,事关重大。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大量收入和投入。没有较多的收入,就没有大量的投入;没有大量的投入,就不可能扩大再生产。现在部分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工具落后,耕种技术不科学,根本谈不上发展第二、三产业。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必将出现粮食和农产品减产,造成部分工业生产缺乏原材料,市场商品供不应求,物价波动,势必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一旦农村出现混乱,那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国家声誉等等,后果将难以设想。
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比重过大,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这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减少农民,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发挥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帮助和带动作用。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是现阶段农民、农业、农村全面参与国民经济有效循环的重要桥梁和连接纽带。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形成一定区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中心,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带动农村的市场化、城市化、文明化、现代化水平,使农村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潮流。城镇作为农村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传播中心,还可以将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传递到广大农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移风易俗,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互相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三、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实现创新
我们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可以有序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采取承包、租赁、返租倒包、入股、转让等多种模式,使土地的使用权合理流转。也可组建一些大的农业集团,形成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而那些把土地转包出去的农民,进城打工,也挣到了钱。既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二)加快农村工业产业的发展
一是以农为主,延伸农业。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价值,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促进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生产的优势,推动冷藏、保鲜、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二是以农为主,农村工业依靠资源开发带动。在具备资源开发优势的地区,要大力发展以建材、煤炭采选等为主要行业的农村工业,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对于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具备发展畜牧业和高价值作物优势的地区,要依靠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实现农产品一体化
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组建股份制、农业协会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农”转“工”打造载体。把农业当做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与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品牌,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发展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等引入农业龙头企业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形成产销一条龙。这样,农民就不单从农业生产中受益,还可以从营销中获利,前者只是赚小钱,后者才能赚大钱。要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还应大力提倡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这样,农民安心生产,按照合同向公司提供产品,公司则负责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