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8日)
今天,我们聚集西安,由陕西省民营企业协会、陕西省总工会、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妇女联合会,联合表彰为我省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在此,我向受表彰的31户先进民营企业和68位优秀民营企业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全省民营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我们评选、表彰的先进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来自我省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是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严格审核后产生的。尔后又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广泛听取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广泛的代表性。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依法经营,在各自的领域中创造了突出的业绩,他们是我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优秀典型,代表着我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希望全省各地区、各行业的民营企业,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学习,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艰苦创业,奋发有为,再上新的台阶,再创新的业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恢复发展、逐步增长和稳步前进三个阶段。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扩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参与国企改革的效果明显,在扩大就业和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我省个体民营企业人员中,有各级人大代表745人,政协委员1245人,中共党员5.7万人,已建立党支部的私营企业有1279个。陕西民营企业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发展快、成绩大、问题不少、差距也不小。因此,我们也要积极探究陕西民营企业往何处去,立不立得久,做不做得强,这是所有陕西民营企业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视察民营企业时对民营企业的质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即衡量民营企业强不强、长不长就要看它是否真正确立了科学发展观。这就从根本上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下面,我就全省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讲几点意见:
肯定成绩,查找差距,正确估价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确立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以后,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采取切实措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资创业的积极性,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省共有个体工商户81.4万户,注册资本85.26亿元;有私营企业8.29万户,注册资本609.74亿元。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民营经济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形成了国有集体、外资和民营经济三足鼎立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上缴国税72.84亿元,占国税总额的40.2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6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到38.2%,平均每年拉动全省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可以肯定地说,其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2.民营经济增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推动力量。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的主要创造者与参与者,对促进我省市场的发育、提高市场化程度,功不可没。我省的商业流通零售网点、餐饮服务业、城乡集贸和专业市场,90%以上由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我省一部分县级和一部分市级国有、集体企业已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有2089户民营企业在解决经营人才、置换与注入资本、接纳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国企改革中“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的问题。
3.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省的经济素质,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一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省民营科技企业连续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全省各级科技部门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8000多家,年实现利税20多亿元。我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二是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化了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如金花集团、海星集团、步长集团等成为我省大企业集团中的佼佼者。三是在现代物流、软件开发、连锁商业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中,涌现出如大明宫建材、长安信息、开元集团、立丰集团、东盛制药等一大批实力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成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民营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大批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成为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民营经济不仅为当地政府创造了税收,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85万余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100万人、城镇待业和下岗分流人员30多万人次,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同全国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我省在发展和提高方面都存在很多明显的差距。有的领导对发展民营经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上还存在很多偏见,不敢放手发展;发展的环境不够理想,存在歧视政策,民营企业未能真正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在一些领域的市场准入方面还有障碍;一些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部门服务意识差,有的甚至对企业“卡、压、拿”;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民营经济的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协作水平低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