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我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省能否抓住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增创新优势,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如期实现“三步走”的目标,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能不能调动各方面力量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决了理论认识问题,扫除了思想障碍,民营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从以下方面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党的十六大明确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完全符合陕西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与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今后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关键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源泉。它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市场经济的天然载体。民营经济不用国家投资,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无数民营企业家白手起家,历尽磨难,最后干成大事业的生动事例表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只要我们政策对头,把这些生产力引发出来,释放出来,就会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仍然是个阶段性水平,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抓民营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硬道理,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是体现了“三个代表”。发展经济,主要是发展民营经济。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形成“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良好发展局面。
第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我省增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陕西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地缘优势和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带有明显的内源型经济特征。内源型经济见效慢,是我省发展的后天优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但内源型经济发展不容易,受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制约较大。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我省利用外资的竞争力也在下降。要总结经验,增创新优势,我们还要再接再厉,把外源型经济发展起来,这样我们整个经济基础才能更稳固。民营经济植根本土,企业、技术和销售渠道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把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我省经济才有实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我省具有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条件与基础,只要我们认真重视,措施对头,就能加快发展,使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目前,全国呈现出“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发展局面,各地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阶段取得领先和后发优势的关键。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从2002年底开始,江苏的私营企业户数已跃居全国第一。特别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等地发展势头强劲,在这种发展的新形势下,谁抓民营经济抓得实,抓得有力,谁就能在新的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否则不仅民营经济发展要落后,总体经济发展也要落后。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下大工夫抓好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我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省能否在分工和竞争中获得最大的比较效益,关键在于能否迅速增强竞争力。民营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惯于市场搏杀,是我省提高竞争力的希望所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一是有利于扩大出口,实现出口主体、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出口方式的多元化。只要政策放开,民营经济的出口潜力难以估量。目前我省出口产品约有一半以上是初级产品贸易,市场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民营经济出口,可以巩固和扩大上述市场。二是有利于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不是“两张皮”或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完全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民营经济是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外商与我们合资合作的重要对象;大量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配套协作,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投资环境,不但可以促进外资企业扎根本地,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前来投资。三是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我省要在国际竞争中体现自己的实力,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跨国公司。目前我省有许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进一步发展,完全具备“走出去”的条件。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虽然很少,但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如果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民营企业“走出去”,将大大提高我省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能力,使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推进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本质要求是在继续加快关中地区发展的同时,重点帮助陕南、陕北地区创造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发展互相协调,互相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外地的实践经验看,经济基础差、吸引外资优势又不明显的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民营经济。综观全国和全省,凡是经济发展得快、发展得好的地方,往往都是民营经济发展得快、发展得好的地方;凡是经济发展得慢或者比较差的地方,往往都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慢或比较差的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就在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差距上。目前我省半数以上的县(市)(不包括地级以上市及市属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99%的县(市)需要省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壮大这些地区的县域经济实力,应当是我省今后要重点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主要措施和出路。只有通过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增加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从事二、三产业,才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改变欠发达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使我省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第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就业是民生之本。从我省的情况看,今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各种层次的劳动力。
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省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主渠道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民营经济还是民本经济、富民经济。它的发展能够为城乡居民拓宽致富门路,提高致富能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所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实现全省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