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费用与企业的边界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不依靠他人,生活一定会简单得多。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很可能是五六个人讨论了半天也没有决定究竟去哪里吃饭的时候或者是一场不错的演唱会因为持票人的爽约而泡汤的时候。然而如果我们将关注的范围扩大一些的话,就会发现相互依存的好处其实远远大于其代价。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母亲下班回来,孩子吵着要吃饺子,这位母亲于是忙不迭地买菜、洗菜、配馅儿、和面、擀皮、烧水……等饺子做好了,恐怕她也筋疲力尽了,于是难免有些后悔——还不如去买现成的,要不就买速冻饺子,哪怕买点饺子皮也能省点劲呀!这意味着我们常常面临着这样的抉择:当需要某件东西的时候,是自己生产还是通过市场购买?哪种方式更划算?而决策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交易费用的高低。
交易费用不仅包括实现交易时所花费的金钱和时间,而且包括搜寻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协定的费用甚至交易中发生纠纷的费用。有了这个概念做铺垫,我们就可以解释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的问题。
原则上说,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可以生产出许多产品,包括电视机、汽车这样复杂的器物。然而,大多数产品都是由企业来制造的,这表明集体合作的成果要大于个人努力成果的加总,原因则与交易费用相关。拿做衣服来说,一个个体可以自己采购布料、设计样式、裁剪、缝制,然后销售。如果他找别人来完成这一切的话,就要面临多次价格谈判以及停产待料、产销不对路等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见到的个体裁缝店大多只负责裁剪或缝制等一两个环节。如果服装设计者、裁剪者、缝纫者和销售者相互合作成立一家服装企业,那么原来各个环节间的交易成本就省去了,而且相互间的停工待料、讨价还价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这在经济学上称为外部成本内部化。经济学家们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除了交易费用。
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是不是各种工序越集成化就越好呢?我们知道许多厂家出售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的兼容机,他们无非是买进集成电路板、机箱、显示器以及键盘,组装成整机之后再卖出去。为什么这些厂家自己不生产电脑零件呢?同样的,IBM公司为什么不自己组装整机呢?业务的扩展往往可以给厂商带来更大利润呀!这就是企业的边界问题,即对一个企业所涉及的业务来说,最合适的“度”在哪里?
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分散化,电路板、芯片、显示器等配件的生产厂商拥有广大的市场空间,享有规模经济(这个问题会在后面详述),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计算机市场这个“篮子”里反倒会失去灵活性。于是这种形式的专业化便为那些组装者们留下了盈利的机会。
但是个人计算机市场并不具有代表性,在更多时候,经济行为发生在厂商内部,而不是厂商之间;即公司自己制造那些作为最终投入的中间产品。这种活动被称为垂直一体化(与此相对应的是水平一体化,即把生产相同产品的厂商联合在一起,比如某种电器的生产集团)。
影响公司是否做出垂直一体化决策的重要因素仍是交易成本。比如一个大型制造公司,它需要向员工提供医疗保险。这时它有两种选择:向一家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由这家保险公司负责一切赔偿问题;也可以在公司内部自己成立一个部门来经营它的医疗保险业务,但是公司在经营保险方面并没有比较优势,而且管理人才稀缺。这时公司可能会发现继续与保险公司打交道、利用市场获得医疗保险服务更高效一些。又如一家时常推出新产品的化工厂,在考虑产品研发时也有两种选择:雇佣一个外部实验室来开发新药,或者成立自己的研发部门。它的最佳选择显然是后者。因为为了确保外部实验室真正努力去开发产品,化工厂要付出较高的监督成本,而且仍要承受一定的风险(这一问题称为委托人——代理人问题,还将在后面详述)。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一样真实和重要。如何在集中化和分散化之间取得平衡,何时自己生产和生产什么以及何时从其他厂商处购买和购买什么,是所有大企业经理必须面对的两大中心问题。
企业内部的经济问题
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生产都是在企业中进行的。生产方面的问题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一个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就是件容易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经济问题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
首先是激励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成本和收益不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动机的问题就会产生。比如说,一个公司的运货司机明知道开车开得太狠会缩短车的寿命,但他还是会开快车,这样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回家休闲,反正货车是公司的,而且他知道上司也无法了解他是否开车太狠,即使车子坏了也很难说清是他的过错还是车子本身的问题。于是司机便缺乏爱护车子的动机。我们了解到,价格在为市场经济提供激励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在企业内部,价格却无法发挥作用。生产部门不会为人事部门提供的服务向其支付报酬,一个部门的经理也不会因为向另一个部门的经理提供项目咨询而向其索要报酬。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寻找价格的替代物作为动机的基础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信息的传递和协调问题。当一个人独立工作的时候,他无需与任何人协调沟通,但是一旦加入到一个团队中,信息的传递和协调就变得极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团队,一家厂商的各个部门有其独特的和分散的信息,部门中的人员也是如此,要实现信息的顺利传递,企业或组织内部的个人必须有协调配合的动机。在这方面有一个惨痛的例子1987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的爆炸,这次爆炸使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问题出在一个有毛病的“O型环”上,它在佛罗里达州发射时因低温而导致弹性减弱,性能失常。此前虽然有工程师担心过这一问题,但接受信息的人由于只关心项目的按期完成,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注意。看来又是一个动机问题!
此外企业还面临着选择的问题。每个管理者都明白专业化会带来效益,也知道让每个人去做其具有相对优势的工作是合算的,但是搞清楚每个人的特长并非容易。所有企业都将面临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决定雇佣什么人,派谁去做什么,提拔谁以及解雇谁。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决策。所有的企业面临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如何使决策结构化。一个一般性的选择是:是中央集权制度还是分权制度。若采用前者,则相当大部分的控制权掌握在高层人士手中,如前苏联,政府的一个部有权决定每一家钢铁厂的产量;若采用后者,则下层人士掌握相当大的权力。在做根本性改变的时候,集权制度比分权制度要好,不过一旦失误,损失也将是惨重的。分权的好处在于,下属可能比经理掌握更多的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详细信息,更了解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经理则可以把时间用于研究更重要的决策,以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以上所谈到的企业内部的问题实质上都是因信息的不完善和昂贵而产生的。譬如说动机,假如一个企业主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观察到员工的一举一动,假如他可以轻易地确定工人应该做什么,那么他就可以告诉员工该怎么做,只有当员工的表现符合他的意愿时才会得到报酬。信息的交流与协调自然是信息问题。此外,如果企业主对工人的技能以及他的工作特长具有完全而准确的信息的话,选择就不成问题了。最后,倘若所有的决策者都具备关于决策后果的完善信息,决策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正因为决策者们常常只具备不完全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才会针对同一项目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些信息问题是理解经济学和企业运行的中心问题,因此,“信息经济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为经济学研究方面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从前闭目塞听也能过活的人们现在越发感觉到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对社会、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经济学中逐步分支出了“信息经济学”这一研究领域。而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问题则构成了该学科的源起和基础。
信息不完全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在上大学之前,一个高中生无法知道他将从大学教育中获得多少收益;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之前,也无法知道他想从事的诸如律师、电脑工程师的职业究竟是什么样的,他只有通过观察别人的实践才能得到一些关于职业的印象,不过信息再多也仍是不完全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就更多了,拿买东西来说,一般而言,卖主清楚地知道一件商品值多少钱,而顾客就不清楚了;再说求职,求职者自己当然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实力,但用人单位就未必清楚了。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媒人将东村的一个小伙子介绍给西村的姑娘,声称这个小伙子是“聪明绝顶的一把好手”,西村姑娘忙不迭地答应了,谁知嫁过去才知道对方是个只有一只右手的光头!这个笑话不免有些夸张,为了规范的说明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问题,我们以典型的旧车市场的例子来分析。
在旧车市场上,一辆车即使只用了三个月,其折价也是很低的,通常比一辆新车价格低20%甚至更多一点。一般说来,汽车的质量不会下降得如此之快,短短的三个月里,新车怎么就变得这样不值钱了呢?原因在于,任何一个购买旧车的人都不希望买到次品车,而希图将其推给别人。在旧车市场上,往往是质量最差的旧车的主人最急于将车脱手,所以当旧车价格下降时,持有轻度缺陷次车的人会认为还是将车留着自己用更为合算。这意味着那些仍然留在市场上的旧车的平均质量降低了。这就是逆向选择效应:那些决定卖车的人的构成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发生了逆向变化,价格越低,车质越差,需求也越小。
不对称信息的后果之一是市场上只有很少的买主和卖主,其数量比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少得多。经济学上用“稀薄”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种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如此“稀薄”以致于很难存在,经济学家便称之为不完全的。旧车市场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买主虽然也知道旧车市场上会有一些卖主有正当的理由卖车,但总是会有人混在其中试图将次品脱手,买主无法区分出好车与次车,最后只好宁可不买。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实际中,信息不对称以及逆向选择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方法之一是向顾客提供“信号”。一家汽车公司如果为它生产的汽车提供5年期、5万公里的保修,那么就会传递给顾客这样的信息:该公司的车是高质量的;如果不是次品率很低,他们肯定不敢提供这样的保证。当你去求职的时候需要带上文凭和各类资格证明,因为在用人单位不了解你能力的情况下,你必须提供一些你有能力的“凭据”,如果你再带上导师或专家的推荐信,就可以比较有效的将你和购买假文凭的人区分开。
消费者另一个避免冒险的途径就是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一般说来,价格越低,产品是次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人们难免有这样的担心:要不是厂家用便宜的劣质材料生产,产品肯定不会卖得这么便宜。当然这种途径也不是最佳的,因为聪明的商家总会抓住顾客的心理,一旦高价卖次品,就更是一举两得了。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信息问题足以限制了市场中的价格竞争。为了避免自己的产品被视为次品,很多厂家即使在商品过剩时也不愿降价,这样市场便很难达到均衡了。如何从宏观上采取措施减少逆向选择效应,促进市场良性循环,是经济学家的研究课题和政府的责任之一;而如何在诚信的基础上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把自己货真价实的商品推向市场,并为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则是企业管理者必须用心思索的问题。
风险、保险与所有者——代理人问题
风险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存在不确定性的地方就一定存在风险。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是厌恶和回避风险的,比如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大家往往都会注意到将资金分散化投资,而不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尽管人们是厌恶风险的,但经济却还要鼓励冒险,鼓励风险投资,因为它们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学中已经研究出了不少方法来转移、转化和分担风险,由此而形成的机构和制度的总体就称为风险市场。其中保险市场是风险市场的最重要部分,人们可以针对特殊事件——疾病、事故和其他不幸所引起的人身或财务风险购买安全性,把个人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
目前,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种类可谓名目繁多,诸如财务保险、安全保险、生命保险等等。但人们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企业不能为破产购买保险?企业管理者为什么不能为企业经营不利购买保险?问题的根源在于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