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尊重与公正。这也是作为个体的人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学生也不例外。尊重自不待言。因为人要过社会性的生活,其生活的美好程度最终有赖于社会制度和社会各方面条件是否有益于人的生活和生长,此时,公正的社会秩序便成为每一个人的追求,公正也成为每一个社会人发自内心的需要。事实上,我们在学生中作调查,他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无论你在哪里作调查,公正这个品质大抵是逃不脱的。
要坚守阵地最好建一些坚固的工事,比如碉堡什么的。
最坚固的碉堡就是两个字:公正。教师只有恪守公正的原则,才可以躲在碉堡里高枕无忧。要知道,这公正二字做成的碉堡,则是坚硬似铁,牢固如钢,学生是永远攻不破的。恪守公正原则的教师,即使暴露在学生中,也可高枕无忧,恰似穿了钢盔铁甲,不用担心会被学生的冷枪冷弹击倒。
说起这公正,也恰似一阵地,或者说是教师的底线,是不可以失守的。否则,你丢了这个阵地,必定兵败如山倒,此后,你无论如何进攻,都无法收复失地了。
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促成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呢?奖励无疑是一种好手段,因为学生需要得到肯定与认同,特别是在老师和同伴面前!但以往的奖励都是针对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至于品德方面的激励促进则是靠期末的各类先进支撑,结果往往是成绩好的同学次次获奖,成绩差的同学继续落后。期末评先进也一样,即使是群众选举,到最后也是成绩好者上榜,先进成了班级“贵族”群体的专利,搞到最后,大家对先进也就麻木不仁了。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过程督促,没有注重过程的结果,也就注定没有好结果。
为此,针对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可借鉴以下层递性的阳光奖励系统,此系统注重过程激励,面向全体,借鉴网络游戏中的升级制,让每个同学都拥有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具体轮廓如下:
1.初级系统——阳光喜报
以一周为时间单位,根据出勤、作业、课堂测试、课堂纪律、卫生、行规等方面内容,定性定量考核。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进步或成绩特别优秀者,从教师目测、八人小组推荐,本人自荐三种渠道获得初选资格,再由班委、团委、自督会共同组成的评审组调研表决,每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10人,颁发阳光喜报。其主要内容为:家长,一周来你的子女在方面取得1.较大进步;2.优异成绩,特此报喜。落款为阳光班班委。(打“√”)
2.中级系统——阳光嘉奖令
阳光嘉奖令的得主必须是3次以上阳光喜报的获得者,也可以是为班级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或在区级以上竞赛中的获奖者,这类同学将记班级嘉奖1次,班主任亲自署名并颁发阳光嘉奖令,要求家长给予适当奖励。
3.高级系统——阳光男(女)孩
两次以上阳光嘉奖令得主自动晋升为阳光男孩(女孩)荣誉称号。
期末各类先进的候选人必须拥有一张以上的阳光喜报;阳光嘉奖令获得者优先评比,采用首轮不淘汰制给予扶持。
这套激励系统的最大优点是把期末品德的结果性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通过“铺台阶”的方式,让基础不同的学生拥有相同的起跑线,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既鼓励捷足先登者,又为虽落后却努力攀爬者喝彩。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奖励评先等激励作用的同时,也真正使公平、公正、公开走进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室……
总之,班级工作是全方位的,也是复杂多变的,但只要班主任能始终以“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原则处理班级事务,那么,就必将得到家长的信任,班主任的威信也必将得到提高,从而使班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良好的班风得以逐渐形成。
绝不放弃后进生
一个有威信的教师不应当放弃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因为只有在后进生中树立了威信,这样的“威信”才是货真价实的威信。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啪、啪、啪……”从六(5)班教室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中一个身有残疾的小男孩抬起了他那红红的小脸,这张脸此刻充满了喜悦与自信。然而,对于我——这个班的班主任,他却是那样的陌生。这阵掌声带给我的是什么?是愧疚,是悔恨,是自责,还是庆幸……
初涉教坛刚刚两年的我,这学期被派到乡下小学支教,接手了这个六(5)班。由于城市与乡村在各方面条件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乡下的孩子较之城区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有一定的距离。拿到我这个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时,我顿时感到压力重重,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皆差的学生不下10个,其中竟然还有一个三门相加也不足50分的特差生。第一天报到时,该校教导主任的那句话还在耳边萦绕:“我们相信你们城里老师的水平,所以把这个班交给你,相信你能带好这个班。”另外,本校领导临行前嘱咐我们要维护好学校这面旗帜的要求也不曾忘记,然而,我满怀的信心却在这张成绩单前消失殆尽,怎么办呢?
“李老师,你们班的这个王佳杰不算名额,智力有问题,你就别管他了,其他差生估计下一番苦功还有药可救。”坐在我旁边的刘老师好心地提醒我。所谓不占名额是指对一些智力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考试时不算班上的名额,考试分数不影响班级平均分,这在以前我也有所耳闻。于是,我又仔细看了一下成绩单,发现去掉这个三门相加还不足50分的王佳杰,其他学生至少在语文成绩上还有及格的可能,顿时,我感到心中的石头轻了许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自然而然地就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这个王佳杰了。王佳杰小时候曾被开水大面积烫伤,脖子以下的皮肤都皱在一起,手臂也因烫伤造成残疾,行动不便。开学之初安排座位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于是我就特意为他开设了第五小组,把他安置在教室里放扫帚、拖把的角落里,从此他就在那个小角落里自娱自乐。一开始我还经常提醒他上课拿书,按时交作业,可他似乎没有听见我的话,偶尔有时候也会拿笔在本子上写几个字,但也不交给我批改。渐渐地我也就不再管他了,任由他去,有时候上课时还叫他把那个角落打扫打扫,倒倒垃圾。虽然我在内心深处偶尔也会感到这样做对他不公平,感到有些愧疚,可还是不知不觉地放弃了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那些有希望的学生身上。
半学期就这样过去了。一次批改学生的小作文时,我班张文君的一篇《我们班的“遗弃生”》吸引了我。今天想来,我真应该感谢这篇小作文,感谢我的学生张文君,因为正是这篇《我们班的“遗弃生”》让我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让我明白了王佳杰也有对知识的渴求,也有被人重视的需要,更有与其他同学一样受教育的权利。是张文君同学教育了我“不应该视王佳杰为我们班的遗弃生,爱玩拼图游戏的智力并不比一般同学差,他需要更多的关心,我们不应该放弃他,而应给他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关爱!”
再次走进教室,面对王佳杰,面对张文君,面对全班同学,我这个班主任感到满心的愧疚,我决心给自己一个悔过的机会。我找王佳杰谈心,婉转地向他道歉,并把张文君同学对他的评价转告给他,鼓励他以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重新开始。沉默的王佳杰虽然自始至终没有讲过一句话,可他的眼神告诉我——我已经拾起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新的一天开始了,虽然王佳杰仍然坐在第五组,但他已不孤独,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同桌——一个主动要求和他坐在一起的好同学,更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再也没有了“遗弃生”的概念,王佳杰和任何一位同学都是一样的。
敏感的王佳杰感觉到了身边的变化,他也随之改变了,上课时他的课桌上放着的是书本,不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当我的眼光偶尔掠过那个曾经黯淡的角落时,经常会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我相遇。每天收上来的作业本是51本,而不是50本,虽然那一本上的错误明显较多,但我仍是满心欢喜,满心希望!
今天,我抽查昨天布置学生背诵的《长征》一文,一连叫了十几个学生,都背得不尽如人意。突然,一双怯怯的想举又有些害怕的小手跃入我的眼帘——是王佳杰,他的眼神似乎在说:“老师,我想试试。”“王佳杰,你来背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他流利地甚至还颇有感情地背诵完了全诗。未待我做出评价,掌声在刹那间热烈地响起来……
这掌声带给我的是愧疚,是近半学期以来自己对王佳杰不负责任行为的悔恨与自责。然而这掌声带给我更多的是庆幸,庆幸我的学生教育了我,庆幸我又拾起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庆幸在今后漫长的教学道路上我将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案例中的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不言自喻,因为他并没有轻易放弃任何一位后进生,而是成功地促使其转化。那么,一位教师究竟该如何转化后进生,继而在后进生中树立威信呢?
首先,要正确看待所谓的后进生。
说某些学生“后进”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说他们目前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各方面因素有利,他们就会不断前进,甚至进入先进行列;另一层含义则是对他们当前状态的委婉确认,避免在称谓上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打击,不利于他们转化。
所谓“后进生”,不外乎“学习后进”和“品行后进”两种,其中品行后进生更让班主任感到“棘手”、“难办”。当然,学习品行“双后进”的学生也自成一类。但从班主任教育的角度看,“双后进”学生最令人头痛的是“品行”,所以可以并入“品行后进”这一类之中。
一、学习后进学生的转化
学生学习吃力且成绩不好,虽然和他们的后天环境、主观努力分不开,但毕竟有较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先天智力条件不足造成的。不能否认,人的智商有高有低,就如人的个头有高有低一样。确实有些学生,智力水平比智障者所高无几,如果教师要求他们“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鼓励鞭策尚可理解。假如真正对他们施加压力进行逼迫,不仅是不清醒的,而且是不人道的。
这部分后进学生,只要他们能认真学习,不言放弃,就是他们自身获得的成功,也是教师工作的成功。如果他们过去做不到认真学习,经过教师的帮助现在做到了,就是成功地实现了后进生转化。至于他们成绩的起伏,不应当作为转化与否的标准。
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工作的教师能有上述认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更普遍的看法是: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学习不好是不认真学习的结果。有个省会城市“热点初中”的“校内名师”2006年暑假到上海学习,回校后传达学习收获时就发表了上海“名师”的上述看法,全校教职工听了以后无不颔首称许。
如果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谈,说“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可以“激励“广大教师努力研究学习后进学生的提高问题,努力找出合乎其提高规律的途径和办法。不幸的是,这却成了许多教师简单化地逼迫学习后进学生的理由和借口。
这些教师不妨换位想一想,如果在你读初中的时候,你的老师认为你经过努力可以考出本地中考前五名的高分,而你并没有这种能力,可是老师却天天强迫你完成他给你留出的高难度作业,完不成就“修理”你,你是什么感受?你会不会气愤而又无奈?会不会恨得咬牙切齿?会不会感到绝望?
当然,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学习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因素造成的,而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所致。后天环境主要是学生家庭教育、周围生活环境、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后天环境的影响使这部分学生的志向品行扭曲,直接导致学习水平低下。因为这部分学生与品行后进学生的品行特点“重合”,所以把他们的转化放在下面,与“品行后进学生的转化”一起来谈。
二、品行后进学生的转化
促使品行后进学生转化,任课教师责无旁贷,但班主任肩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最大。如果说品行后进学生转化是诸多因素的共同结果,那么其中班主任因素是第一位的,班主任是其他转化因素的催生者与协调者。基于这种认识,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班主任自身应具备的条件和应做的工作。
1.班主任应具备的教育理念与应掌握的教育方法
学生品行不端不是一天形成的,当班主任在自己任教的班里发现有这种不良行为的学生时,这个学生的某些品质至少已经暂时形成了。也就是说,该学生的前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们如果没有促成这种品质,也至少没有改变它。教育理念正确、教育方法科学的班主任不仅不会促成或巩固学生不良品行,相反会改变它。
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并不神秘,那就是尊重学生及学生成长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知道他们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严格管理、适度批评,注意保护并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另外,还要注意尊重他们的监护人和朋友,哪怕是监护不利的监护人和不怎么样的朋友,使他们成为班主任期望的正面影响力量。
2.做好后进学生监护人的工作
如果学生监护人积极与班主任真心配合,是品行后进学生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监护人,决不能把学生监护人当成自己转手“教训”后进学生的工具。
学生在班里“捣乱”,班主任气得恨不能甩他几个耳光,但考虑到“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就把他的监护人叫到学校,劈头盖脸一顿指责,说他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好。除了把气撒在学生身上之外,还撒在学生监护人身上。
通常,学生监护人只有听着的份,只能劝班主任消气,表示回家一定好好教育孩子。但这句“回家一定好好教育孩子”,却不一定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回家后也不一定会平心静气对待孩子,八成要把自己在学校受的气撒在孩子身上,非打即骂。班主任的气是撒出来了,学生也怕了,但这真的是给班主任帮忙吗?
受了班主任气的学生监护人,在孩子面前表示对班主任有好感的可能性不大,能不埋怨谩骂就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初,班主任在气头上,要借学生监护人之手“教训”后进学生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这些吧。
3.注意让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