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每天清晨,待学生做过早操,我脱掉外衣,系上运动鞋,站在队伍前头,喊着“一二一”,一圈一圈地跑。虽说自己气喘吁吁,步履艰难,但看着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一个个都跟上来,心里特舒服。半个月下来,卡表一测,成绩上来了,同学们的干劲也上来了,我心里喜滋滋的。
比赛那天,组委会宣布:允许班主任老师领跑。那些平时靠喊、靠奖的班主任这下可傻了眼,一到赛场,每班40人的方阵跑到一圈两圈就有人掉队,有人要拖、背、抬了,1200米大多耗时6分多钟。轮到我班上场,我一马当先跑在前头,40名同学齐刷刷地跟了上来,3圈下来,才5分30秒。我班终于如愿以偿获得年级组第一名。
可以说,合作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育的民主精神,反映了对话关系中师生对尊重、信任、协作的愿望,师生合作既是一种沟通与理解,更代表了现代师生关系的发展方向。
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绝非朝夕之事。师生关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水平上看,师生关系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之中,它受制于社会的文化传统、道德体系、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双向互动的结果,来自学生方面的各种因素也影响着师生关系。但不论怎样,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行为是形成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
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决定了教师可以创造促进师生间交往的情感气氛和机会,可以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教师是否能有效地运用各种影响力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教师的爱。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师爱既有母爱的成分又不同于母爱,它是一种“理性”的情感,是基于对事业的热爱,基于对祖国下一代的成长的高度责任感而产生的情感。
2.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应该具有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比如,“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有了这样的教师观,自然会有“和孩子一同成长”、“向孩子学习”的学生观,也才会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那些“师道尊严”、“单向传输”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摒弃,而代之以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观念。
3.教师的教育技巧。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有处理各种问题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做到游刃有余。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说缺一不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教师更应该懂得如何爱学生。一些教师因为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而不恰当地处理学生,这些教师也许很爱学生,但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教育技巧,教育结果常常令人失望。其实,教育技巧也很重要,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是我刚升入小学五年级发生的一件事。开学时,我们班换了一位男班主任——伍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所有的教课老师都是女性,第一次有男老师给我们带课,我心里既有些紧张,又有些莫名其妙的冲动。
伍老师站在讲台,环顾教室之后,用他富有磁性的浑厚男中音说:“同学们,努力用功啊,今后我们将一起学习。”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不禁为之一跳。因为以前的老师新学期的开场白,大多是“这学期我担任你们的班主任”,“这学期我带你们××课”之类,老师们总是强调“我”和“你们”,让人听了就觉得老师和学生天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让人无形中有一种距离和隔膜。伍老师可不同呢,“努力用功啊,我们将一起学习”,只此一句,就拉近了我们和他的距离。因为,老师原本就是高高在上教学生的,伍老师却谦虚地说和我们一起学习,那就是说师生平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他当成朋友,多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哟。
放学的时候,伍老师要我们一一和他握手道别。这是我第一次握老师的手,那一瞬间,我从伍老师的手中感到了无穷的信任、热情和力量。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握手,是大人们的一种礼节,那也就是说,伍老师不仅把我们学生平等对待,而且也把我们看成已长大成人。
我不知道伍老师的这一句话和这一个动作是精心设计的,还是无意而为之,但敏感的我却强烈地从中体会到了平等、热情,也增添了学习和生活的力量。
这个案例中的“伍老师”可谓是既有教师的爱,又有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更有不留痕迹的教育技巧。
鉴于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地位,我们认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落脚点应放在教师的师爱、观念和行为技巧上,即探讨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只有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也只有在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才会感受到爱的情感。
热爱学生,永远应当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师爱,教师用无私的爱建立起来的师生间真挚的情感,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他会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
学生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应有“好心”,但更要有一个好结果。教师的言行,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更要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一个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与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
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一个关爱的眼神儿、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当教师对学生随意品头论足时,学生的内心正在对教师作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赢得威信和从教成功的基本功。
让我们带着一颗关爱的心靠近学生,带着一颗尊重的心接触学生,带着一颗年轻的心走进学生,带着一颗理解的心解读学生,使师生关系永远阳光灿烂!
怒发何需冲冠
总是控制不住情绪,看到学生出错就要发火,搞得师生关系紧张,处处显得很被动……在学校里,这样的教师并不在少数,他们的威信可想而知。
比如:
刚过而立之年的张老师已经从教八年了,可是,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尤其是屡犯不改的问题学生,他的愤怒还是藏不住。
朋友开导他说,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情绪也会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何况是处于年轻的学生中间,更容易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烦恼。然而,朋友的劝解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张老师越来越发现自己稍不顺心就会对学生勃然大怒。为了防止发生过激行为,他反复地告诫自己要冷静,可是这样似乎仍然于事无补,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越来越低。
那么,遇见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历史故事:
曹操经过官渡之战,彻底打败了袁绍。在清理战场的时候,手下向他报告说,在袁绍的档案中发现了多封自己人写给袁绍的书信。有人建议,将这些人一一查出来,然后将他们砍头。曹操说算了,将这些书信烧了吧。
部下非常不解,上纲上线地说,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叛徒,最轻也是个里通外国吧,不杀头也就很不错了,怎么能一点不追究呢?曹操告诉他们,过去袁绍那么强大,不要说咱们的一些人,就连我心里都没数,那些人都想给自己留个后路,也情有可原嘛。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切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犯错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足为怪,因为我们都曾经是个孩子,也干过蠢事,说过错话。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说服自己宽容和谅解学生,则会怒气全消,理智地处理问题,既赢得学生尊敬,又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宽容的心态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如果一个教师为一件小事便怒不可遏,那班上学生的热情能有多大,学习兴趣能有多高,自尊心能有多强,不言自明。久而久之,这样的行为只会令学生敬而远之,恶化师生关系,影响正常教学。
当然,情绪的自控能力是受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性格特征制约的。作为教育者,必须跳出易怒的心境,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我们再来欣赏一则与曹操有关的历史故事:
曹操在年轻的时候就非常聪明。有一次,天气非常热,他带领几十万大军经过一片大原野。士兵们从早上走到下午,都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喝过一口水。其中一个士兵实在受不了,埋怨道:“我们如果再没有水喝,一定会死掉的。”“对呀!对呀!我也快渴死了!我们不要再走了!”士兵一个接一个开始埋怨起来。
忽然,曹操指着很远很远的一片山林,大声对士兵说:“喂!弟兄们,赶快起来!前面是一座梅子林,树上结了好多好多酸溜溜的梅子。我们只要走过这一片太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
士兵们一听到前面有酸酸的梅子吃,嘴里面不知不觉就生出许多唾液来,感觉不那么渴了,兴奋地说:“有梅子可以吃,那我们赶快前进吧!”大家一下子都有精神了,曹操也就顺利地带领大军继续向前。这就是有名的“望梅止渴”。
这个故事本身与愤怒无关,可是不难看出,有时候情绪的转移是多么的重要。
有的教师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用暴风骤雨般的发泄,可解心头之气,使心理平衡。需知教师的狂怒,不仅使学生噤若寒蝉,挫伤自尊,教师本人也会郁郁不乐,损害身心,降低威信。当你处于怒火中烧的情境时,最好采用转移的方法冷却情绪,如搁置此事暂不处理,继续正常工作;或先让学生自己反思写检查。训练有素的教师总善于用冷处理的方法保持泰然自若,使学生心悦诚服。
古人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回之而不怒。”学会制怒,不仅是修身之道,也应是教师建立威信必备的心理素质。
学会欣赏他人
面对同样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绿叶,有的人看到的却是毛毛虫!欣赏别人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检验,学会欣赏他人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提升,也有利于建立威信。
案例1:
那是一个秋天,屠格涅夫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四处打听,几经周折,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并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欣赏:“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写小说的,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创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影响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
案例2:
19世纪末,美国密苏里州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放在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并对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不然他会向你扔石头,他是天底下最坏的孩子。”继母好奇地走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继母对他父亲说:“你错了,他并不是天底下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孩子的聪明得到了发挥,后来成了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企业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耐基。
案例3: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理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如果能改过自新,做别的行业,相信一定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率真率性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小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开始思索,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这是文字和思想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劝人悟道的魅力!
欣赏是一种理解的延伸,是一种知性的壮美,是一种激励的本领,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欣赏他人是始终起作用的力量。欣赏他人创设了一种平和、平等的关系,排除了误解和不信任,通过呼唤真诚与宽容,从而以人性的暖色、人文的关怀,强化了他人,升华了自我,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威信。
欣赏他人始终是一种动力和活力。先哲培根的话堪为经典:“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一、欣赏同事
1.欣赏他人要有正确心态
与其他教师交往时,需要彼此认同,互相倾注情感,需要一种欣赏的心态和姿态。尽管如此,很多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能很好地做到欣赏他人。有的教师很惶惑,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端正自己欣赏其他教师的心态,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发自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