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光荣的称号。教师的工作平凡、艰苦、繁忙,责任重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要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的表现就是教师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也是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与法宝。假如没有一颗爱心和宽容的心,就不会有霍懋征、斯霞等老师把所有学生,其中不乏我们所说的“差生”教育成材,就不会有斯霞老师70多岁时和孩子玩“老鹰捉小鸡”,帮孩子们甩长绳;假如没有一颗爱心和宽容的心,就不会有重庆开县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在发生井喷毒气泄露转移学生中不顾个人与家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全部将他们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这些无不折射出教师的崇高与伟大。蹲下身来,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知心姐姐在《写给年轻妈妈》一书中曾经谈到台湾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讲的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他的三岁女儿跟他很要好,可他发现,女儿最不爱逛商店,每次都哭闹着不愿进去。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商店比家里好玩多了,小孩子为什么不爱去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令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一天,他领着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他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时忽然发现,出现在自己眼前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森林般的大腿和来回摆动的大手,一个见棱见角的大提包,不时碰到孩子的小脸和身体……他明白了。这个事情告诫我们要蹲下身来,和孩子平视,以孩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抛弃自己的偏见,这样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看懂孩子。
三、尊重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
前面案例中老师对待学生的课堂插言,没有丝毫不快,却巧妙加以引导点拨为我所用,自然产生威信。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交流中放下架子,营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教师首先要会倾听,对学生诉说的事情感兴趣,淡化教师、教育者的角色,以平常心、孩子的心去加以引导。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倾听是一种理解,在交流中倾听,在倾听中沟通,实现共创共生。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要利用机会表达或流露出对学生的期待。
《南方周末》2002年1月刊登“特级教师”一文:学校好不容易才邀请来的省级特级教师将要在这所乡村小学讲一节公开课。特级教师说,上课时她将随便走进一间教室,谁也没想到她进了一个全校闻名的后进班。这间教室的讲台上散故着横七竖八的粉笔,桌面上落满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上零散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了桌上的粉笔灰。片刻的鸦雀无声之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所有的教师、学生用掌声给她的开场白打了最高分。讲课的途中她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然后她又讲解了这几道题的做法,讲完之后,她说了一句:“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做对的同学笑一笑。”
看似平淡的动作与要求,反射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进而带来的是教师的威信和学生老师的热爱与尊重,师生关系会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要达到这一境界,靠的是教师崇高的师德、优良的素质、丰富的经验。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让师生关系永远阳光灿烂
数年前,留美博士黄全愈出了一本《素质教育在美国》的书。书中谈到了他14岁的儿子矿矿与有硕士学位的美术老师发生冲突的事情:
美术老师的绘画课有许多条条框框,因而引起谙熟中国画技艺而又极富创造力的矿矿的诸多反感,甚至当堂反驳,很令老师生气。后来矿矿的期中成绩只得了C,儿子愤愤不平地说老师对他有成见。博士与美术老师电话联系后得知,老师并不是认为矿矿的画不好,而是认为矿矿的画没有画完。博士解释说,可能中国画对矿矿影响较深,他不喜欢油画的浓墨重彩,而喜欢中国画的淡雅清新,中国画有时用浓淡不同的墨来表示不同层次或多种色彩。老师在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后提出要与矿矿当面谈谈,当老师知道矿矿的画是按自己的设计而作后,马上把他的成绩改成A,后来还把这幅画送去参展。
这位在绘画上有局限的美术教师,却有着极其宽广的胸怀,面对比自己层次“低得多”的学生的反对意见,她能放下教师的架子,平等地对待一个“很不起眼”的学生,并能正视自己的误解,使人看后不禁肃然起敬!这样的教师能没有威信吗?
何谓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就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
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一对最基本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就其指向的目标而言,有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也有为单纯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发生关系的形式而言,有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也有以情感、认知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体系中的任何一种关系都可能巩固或削弱整个关系体系,改变各种成分间的联系。
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中发生的,因而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情感关系在师生关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心理关系、情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交往。
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仅就教学效果而言,其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反映。
2.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劲头。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3.影响学生与教师交往的频率。与老师关系好,则经常与老师交往,因而容易得到更多的教益;相反,与老师关系不好,则常常是有问题也不去问老师。
4.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关系的状况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因而其影响就不仅是某一门课的学习效果,而是所有科目的学习效果。
内蒙古临河市第九小学的杨老师回忆小学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体会尤其深刻:
那是我小学一年级时的一次期末考试,监考老师来自别校,是一位年轻的姑娘。答题时,她念一道我们写一道,题很少,不到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一年级的孩子是不懂检查的。无事可做,大家便开始小声说话。老师看着这场面,笑吟吟地说:“看,第二组这位女同学的字写得多认真呀。”老师说的是我。听她这样说,我便专心地看自己的卷子。她又说:“她检查得也特别细心,一道题先读一读,再算一算。大家都要像她这样,一定会考100分。”教室里安静下来,我心里甭提多美了。虽是一件小事,但铭刻在我心上,直到现在,我做事都非常认真,这与那位老师对我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看来,师生关系确实对学生学习的情绪、兴趣、效果等具有重要影响。事实上,师生交往中,教师如果忽视师生关系,或者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比如对学生的想象力,或不理不睬地弃之一隅,或不加分析地批评指责,或不作调查地盖棺论定,都会扼杀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潜能。
有位8岁的小学生,在一次笑术课上,没按教师的要求临摹一头猪,而是画了七头形态各异、形象生动的猪。这原本是一件好事,说明这个孩子不但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应当受到鼓励和表扬,哪知道在课堂上反被美术教师批评了一顿,还当场给打上全班最低的分数,这使这位小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
这种现象在许多学校和许多教师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个性养成和发展的过程。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系中认识自我、发展个性、实现社会化的,对学生而言,师生关系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儿童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后,必然会把对父母的依赖心理部分地转移到教师身上,这实际上是一种获得安全感的基本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地希冀从师生关系中得到满足。满足这些心理需求是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己的,尤其是对儿童而言,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他的自我评价。若是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间紧张对立,班集体气氛压抑,学生就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公正的评价,也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意识必然得不到健康发展。
3.师生关系影响学生自尊心的形成。只有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形成自尊。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为前提的。
4.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动机的形成。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主能得到尊重、得到重视、得到更多的积极的评价,基于此而产生的自豪感、责任感是行为动机的最好来源。
5.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能力。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缩影。学生正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习得一定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积累一定的交往经验,培养起社会能力的。
6.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专制的、压抑的师生交往中,学生本能的好奇心、探索欲会被扼杀;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育气氛,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有这样一个案例:
苏老师与我碰到过的其他老师不同,她从不告自己学生的状,哪怕你是最差的学生。她甚至还表扬你,然后再指出你的不足,让你心悦诚服。
一次,我和几个同学逃学去捉蜻蜓,苏老师依旧没有批评我,而是星期天把我带到她延庆的家中。
那里的蜻蜓可真多,各式各样的。苏老师告诉我:全绿色的叫“老仔儿”,为雌性,雄的尾端有一点翠蓝,名“老刚儿”,黄黑相间的叫“老膏药”,全身红的是“红辣椒”,满身灰的是“灰儿”,还有一身黑的叫“黑老婆儿”;最常见的是“黄儿”,雄的是背焦黄,雌的淡黄,城里最多。
捉蜻蜓时挺有趣,苏老师右手持网,左手挥舞着用干草段代替的“雌蜻蜓”。两“虫”相见,立刻纠缠在一起,因此很容易捉到。
然后苏老师又做了一个试验。
她先在屋内放入蚊子,再放入蜻蜓,十几分钟后捉住蜻蜓,其嘴和三对足上塞满了黑乎乎的蚊子。解剖后发现胸腹部位也是未完全消化的蚊子,足有七八只之多,可见它捕食蚊子的本领。苏老师拿出放大镜,指点着让我看,告诉我: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每只复眼由两万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呈六边形,整个复眼是蜂窝状的。而每个小眼又都是一个单独的可以感受物体的“照相机”,所以蜻蜓对飞行着的蚊子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再加上蜻蜓的头颈可以任意转动180°,又有这么多的小眼,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视野尽收眼底,任何蚊子都休想脱掉。
苏老师上的这堂课虽不是在课堂上讲的,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多年也没有忘记。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师生关系不仅构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背景和环境,是教育的一种现象,而且更是一种必须重视的影响教师威信的教育因素。
那么,该如何搞好师生关系呢?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教育故事:
老师在班上分发新书,当发到9岁的杰?保罗时,书没有了。他泪眼汪汪地抗议:“我老是最后一个拿到东西。因为我的名字开头是‘杰’(英文Z),所以我总是拿到‘零’(Zero)。我讨厌我的名字,我讨厌学校,讨厌每个人。”保罗的老师写了一张字条给他:
亲爱的保罗:
我知道你一定非常伤心,你热切地等待新课本,而突然间——这样一个失望:除了你,每个人都拿到了课本。我将亲自留意让你收到新书。
你的老师
保罗镇静了下来,老师的友爱与温情给了他慰藉,他将长忆这难忘的一刻。
上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师生友爱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点点滴滴。师生友爱会拆除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的藩篱,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一份温馨,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
师生关系离不开对话,对话也不仅仅是指两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双方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双方都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对方的信息,并获得理解和沟通。在这种交往中,不仅仅是师生知识层面的交往,也涉及到人类普遍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表现了师生各自的人格魅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施予者,而是通过对话诱发学生思考,在对话中把握知识,在对话中提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人格。
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就研究得出了著名的期待效应:凡被教师预先认定为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实为随机抽取的),若干月后他们的能力相对来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原来,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向期待,从而产生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应给学生以积极的期待,从而使学生的学业与行为产生良性循环,同时,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期待应当客观、公正,避免因主观偏袒而产生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抵触和对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苏联一些教育家曾经大力倡导合作教育。在合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以完全平等的地位,真诚信任的态度协同开展教育活动,学生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大胆实践,全面发展,不断地走向成功。
学校要举行方阵长跑比赛,各班都投入了紧张的训练。有的班主任亲自督阵,站在一旁扯开嗓子喊;还有的班主任悬赏,夺得年级第一名班主任解囊重奖。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一个在体育方面并不冒尖的班级的班主任,我“喊”、“奖”等手段都试过,效果总不明显,看来这回只好甘拜下风。但我向来争强好胜,如此窝囊岂能善罢甘休?冥思苦想,我想出了每天早晨带着学生跑的笨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