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凉爽的秋天到了,小河边一群野鸭在捕小鱼吃。一只毛绒绒的小野鸭孤零零地站在一边,它饿极了,可是它刚出生一个月,还不会捕鱼。小野鸭只好学着妈妈的样子,一下子跳入河中,它深入水中好一会儿才上岸。小野鸭难过极了,它突然想是不是可以跟成年野鸭要一点吃的。
小野鸭高兴地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它先跟离自己最近的说:“给我点小鱼吃,给我点小鱼吃!”小野鸭叫了一次又一次,但是成年野鸭并没有答应小野鸭。小野鸭又跟一只成年野鸭叫道:“快给我点鱼吃,我好饿呀!”成年野鸭还是不答应它,小野鸭心里好难受,它急切地问一只比自己大一岁的小野鸭为什么没有一只野鸭回答自己的话,那只小野鸭悄悄地对它说:“你在你的话前加上一个‘请’你试试。”小野鸭用它的方法又试着问了一遍:“请给我点小鱼吃吧。”一只成年野鸭马上给了小野鸭好多的鱼,小野鸭高兴地说:“谢谢你告诉我好方法,我们一起吃鱼吧!”自从那次吃鱼以后,小野鸭明白了只有有礼貌的说话,才会有别的人答应自己。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说话讲文明、有礼貌,多使用礼貌用语,往往是消除误解,缓和矛盾,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水平。所以,在日常口语交谈中,女性朋友应该多使用礼貌用语,这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也是交谈的技巧。
所谓礼貌用语,是指约定俗成的表示谦虚恭敬的专门用语。社交中,女性朋友如果学会下述五句十字礼貌用语,并且经常加以运用,对你的日常口语交谈一定会大有帮助。
(1)您好:
“您好”是一句标准的问候礼貌语。在口语交谈中,谁都会遇到相识者与不相识者,不论是深入交谈,还是打个招呼,都应主动向对方先问一声“您好”。若对方先问候了自己,也要以此来回应。在有的地方,人们惯以“你吃了饭没有”、“最近在忙什么”、“身体怎么样”、“一向可好”来打招呼或问候他人,但都没有“您好”简洁通行。
(2)请:
“请”是一句礼貌语。在要求他人做某件事情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合适,低声下气、百般乞求也是不对的。在此情况下,多用上一个“请”字,就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赢得主动并得到对方的照应。当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忙时,总是“请”字开路。当要从人群中穿过时,要说“请让开一下”;当坐汽车嫌空气闷热时,要说“请把窗户开一下”;当乘车要在中途下时,要说“请停一下车”;总之,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何人何事,只要你需要别人帮忙时,就必须先说:“请”。
(3)谢谢:
“谢谢”是一句致谢的礼貌语。每逢获得理解、得到帮助、承蒙关照、接受服务、受到礼遇之时,都应当立即向对方道一声“谢谢”。这样做,既是真诚地感激对方,又是~种对对方的积极肯定。
(4)对不起:
“对不起”是一句道歉的礼貌语。当打扰、妨碍、影响了别人,或是在人际交谈中给他人造成不便,甚至给对方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失与伤害时,务必及时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当一个人要经过别人的面前时,要说“对不起”。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要说“对不起”。在离开宴会时要说“对不起”。在公共场合,无意之中打了个饱嗝要说“对不起”。无意之中打了个喷嚏要说“对不起”。无间之中打了个哈欠要说“对不起”。在中途离开会议时要说“对不起”。约会时迟到了要说“对不起”。这将有助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且有助于修复双方关系。
(5)再见:
“再见”是一句道别的礼貌语,也是一种常见的礼貌用语。在交谈结束、与人作别之际,说上一句“再见”,可以表达惜别之意和对他人的尊重之心。
好人缘从恰当的称呼开始
在人际交往中,为增进人际吸引,密切彼此关系,提高双方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聪明的女人应该懂得——选择恰当的称呼。
对一个交谈对象的称呼至少包含了这样几种含义:一是确认对方的社会地位;二是现实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三是体现称呼者本人的自我修养。因此,在人际沟通中,历来重视称呼问题。
每个人对称呼是否恰当非常在意和敏感。尤其是初次交往,称呼往往影响交往的效果。正确恰当的称呼,体现了对对方的尊敬,体现了彼此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女人的自身教养和素质。
有一个姑娘从城里到乡下办事,在途中迷了路,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看见前面走来一位老大爷。姑娘由于心情焦急,脱口喊到:“喂,往王村还有多远?”老大爷一看这个打扮漂亮的姑娘说话怎么一点礼貌都没有,也就没好气地回答说:“还有五拐杖!”姑娘心想,人家都急死了,你还有心思开别人的玩笑,有说:“哎呀,路是论里的,怎么论拐杖呢?”“‘论里’?论理你该叫我声‘大爷’!”姑娘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由于心急而忘了礼貌,赶紧给老大爷赔不是,并正确称呼了老大爷。这位老大爷也就很详细地给姑娘指了去王村的路,姑娘,连声谢谢。终于达到了目的地。
可见,称呼他人为一门极为重要的事情,若称呼的不妥当则很容易让他人产生立即的反感,甚至嫉恨在心久久无法释怀。一个热情、友好而得体的称呼,能似妙言入耳,如春风拂面,使对方顿生亲切、温馨之感。所以,聪明的女人懂得好人缘是从恰当的称号开始的。
你是谁——称呼的艺术
在人们日常交往中。称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言者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恰当的称呼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
有一位陈先生一次出差广州,他和朋友到一家餐厅吃饭,因为习惯,他随口喊道:"小妹,给我们拿点纸巾。"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服务员迟迟不动,周围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着他,陈先生以为她没有听见,又高声叫了一下,谁知这位服务员干脆走开,再也不搭理他了。后来,在朋友的解释下,他才得知"小妹"这个称呼在广州很敏感,特别是对一些外地打工的女孩来说,是一种鄙视和瞧不起的称呼,也难怪陈先生称呼人家"小妹"受到了冷遇。
由此可见,对于别人称呼的重要性。称呼他人为一门极为重要的艺术,若称呼得不妥当则很容易让他人产生反感,所以,选择称呼要合乎常规,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入乡随俗。
一个单位里的上下级和同事,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社会学里管这叫做业缘关系,在处理业缘关系时,称呼具有重要作用。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要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
有三种情况:称职务、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称职称时可以只称职称、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3、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4、性别性称呼: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称已婚女性。
5、姓名性称呼: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有三种情况:可以直呼其名;只呼其姓,要在姓前加上“老、大、小”等前缀;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不恰当的称呼令人反感
称呼,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一方对另一方的称谓。在日常生活中,称呼是一种友好的问候,是人与人交往的开始。女性朋友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
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
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
(3)使用不当的称呼
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 “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5)称呼外号
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聪明的女人不做无谓的争辩
生活中,很多女人喜欢争辩,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争得脸红脖子粗,大有针尖对麦芒之势,其实,跳出来看,有必要去争辩吗?有些事情根本没有必要争辩。
争论或许会让你赢得胜利,但是即使赢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得意;但对方呢?他会自惭形秽,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因此,争论是要不得的,甚至连最不露痕迹的争论也要不得。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即使偶尔获得胜利,却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真正赢得胜利的方法不是争论,而是不要争论。
有一天晚上,雅丽参加一次宴会。宴席中,坐在雅丽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笑话,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但他错了。雅丽知道正确的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
为了表现出优越感,雅丽很讨嫌地纠正他。那人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他自信确定如此!
那位先生坐在右首,雅丽的闺中密友王敏在她左首,她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他们俩都同意向王敏请教。王敏听了,在桌下踢了雅丽一下,然后说:“雅丽,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回家路上,雅丽对王敏说:“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王敏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雅丽,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避免这些毫无意义的争论。”
正如睿智的班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得:“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是的,永远不要与人进行无意义的争辩,那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你与人争辩的动机,是出于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为自己辩白、或赢得听众的信服,那么你的行为太自私了,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欢迎。
所以,当你们要与人争辩前,不妨先考虑一下,我你到底要什么呢?一个是毫无意义的“表面胜利”,一个是对方的好感。
不在小事上争执不下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但如果你在争辩中碰到一个无知的人,又怎么能用辩论换来胜利呢?你把他的说法攻击的体无完肤,那又能怎么样呢?假如碰到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在辩论中输了,必定会认为自尊心受损,日后找机会,必然会报复。因为一个人若非自愿地屈服,内心仍然会坚持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