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孔子遇到了两个樵夫正在争辩一件事,孔子上前倾听,两个樵夫都争先恐后地向孔子诉说事情的原委,他们在争辩三乘以八是二十四还是二十三。一个樵夫说是二十四,一个偏偏说是二十三。
孔子听后,笑着对说二十四的人说:“你错了,他是对的。”
说二十三的人笑呵呵地走了。
剩下的樵夫不服气地对孔子说:“你是怎么回事,明明应该是二十四,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你怎么说他是正确的呢。”
孔子笑着说:“既然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他却不知道,岂不是,他连小孩子都不如,你和他争辩着有意思吗?说你错了,对你又会有什么损失呢?你和他争辩下去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人生之中,何必事事都要去争论,以赢取那无谓的胜利。但在时下这个喧嚣的社会,有太多人愿意参与到这样无休止的争论中去,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观点,可结果呢,也许一辈子也没有结果。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对你毫无意义,不但为自己树立了敌人,还对你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助益。
避免跟人争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同意对方的主张,不必管他的意见是如何可笑,如何愚笨,如何浅薄,你都用礼貌对答他,你无条件地赞成他的意见,佩服他的见识和聪明。以后你立刻回避他,在不必要的时候,你不要跟他交往。你要获得胜利,唯一的方法是避免争论。
与其争辩不如保持沉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女人为了某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最终闹得不欢而散的情景。而这种无谓的争论,既不会给自己带来丝毫的利益,又无益于工作和事业。
争论是完全情绪化的,非理性的。一旦争论发生,任你说得如何头头是道,对方也不会接受,伴随着争吵的出现,必定是叫嚷、威胁、羞辱、奚落、将双方观点上的冲突转而升级为维护自尊的冲突,这正是争论的最大弊端,如此一争,无论输赢,都只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因此,我们必须尽量避免那些无谓的争论。
晏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相当有才干的政治家。一次,齐景公命他去治理东阿,晏子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可是3年后,许多人都来朝廷告晏子的状,景公非常恼怒,便将晏子召回来,准备罢免他的官职。
晏子没有急于为自己辩解,而是摆出一副谦恭的态度“认错”。为了有机会替自己澄清事实,晏子非常谦恭地说:“臣已知错,请大王再给臣3年的时间,臣一定会让别人对我赞赏有加。”景公见他言辞恳切,知错必改,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3年过去了,果然称赞晏子的奏折不断被送到景公手上。景公大为高兴,召晏子入朝准备予以封赏。不料,晏子却诚惶诚恐地不肯接受。
在景公的一再追问下,晏子道出了缘由:“第一次我去东阿,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政策,遭到坏人的指责;我主张勤俭节约,尊老爱幼,惩治贪官污吏,于是在暗地里备受打击报复;权贵犯法,我也严加惩治,毫不宽恕,于是权贵们嫉恨我。他们对我恶语中伤,直至在背后告我黑状。”
晏子舒了口气继续说道:“第二次去的时候我就改变了做法。我拖延实施利民措施,坏人为此开心了;我释放鸡鸣狗盗之徒,无赖们为此高兴了;我偏袒权贵,即使他们犯法我也不予以惩治,权贵们为此无怨言了。于是这些人又到处颂扬我,传到您的耳里,您也信以为真了。3年前其实我该受赏,您却要处罚我;现在我该受罚,您却要封赏我。所以大王,这个赏我是万万不能接受啊!”
齐景公听后恍然大悟,知道了当初是自己冤枉了晏子。看到晏子是一位有德有才的良臣,就交给了他治理全国的重任。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在蒙冤时不如把争论放在一边,让事实说话。俗话说:“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遇到意见不合引发争执,沉默则能缓和双方的言辞冲突,利于化解矛盾。所以说,赢得争论的秘诀就是不做无谓的争论,学会保持沉默,这是以静制动的策略,是聪明女人在人际交往中明智的表现。
聪明女人善于巧言妙语化解尴尬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这样一个女人:善于为自己或你周围的人解围、化解尴尬,那么,你就可以获得别人更多的赏识和信任,提升自己的人缘魅力。
在与人交往或者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境。虽然因微不足道的小误会或意见分歧而产生摩擦的确是正常的,但倘若能够灵活应变、巧用言语化解岂不更好?不管困境因何原因产生,你都可以凭借舌绽莲花的说话智慧来巧妙摆脱:
自我解嘲化解尴尬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无数尴尬。这些尴尬或由于疏忽说错话,因失误做错事,或者由于自身的某些缺陷导致,如不处理好,将给他人留下永远难以摸去的不良印象。遇到这样的尴尬,无论如何解释、争辩或是推脱,都可能适得其反,都不如自我解嘲来得迅速有效。
自我解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是人们心理防卫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也是沟通的艺术。自我解嘲并非逆来顺受,而是一个女人心境太平的表现。它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从而改变对你的看法。适时适度地“自嘲”会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懂得自嘲的女人往往会与他人相处得更融洽,更受人欢迎。
有一位身材矮小的女老师走上讲台时,学生们有的面带嘲讽,有的交头接耳暗中取笑。如果这位教师这时用严肃的引光扫视一下,自然也能挽回面子,再历数矮个多奇人、多伟人,或许更能奏效。然而,她说:“上帝对我说:当今人们没有计划,在身高上盲目发展,这将有严重后果。我警告无效,你先去人间做个示范吧。”
结果,学生们佩服这位女老师的诙谐,心悦诚服,忘记了她身材的缺陷。
一个人在处境困难或身临尴尬时,用自嘲来应对,是一种十分妥善的办法。自我解嘲一种高超的交际与处理尴尬的艺术。可以表明你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人以“有自知之明”的好感,就能获得同情、理解和接纳,给自己的交际行为加分。不管是你的优点还是你的缺点,通过自嘲都能使你的心灵轻松,你因此而升华了自我的价值。
有些时候,我们因某些事不尽人意而烦恼和苦闷,运用自嘲,既可宽慰自己,又能让人刮目相看,一举两得。
在某俱乐部举行的一次盛宴招待会上,服务员倒酒时,不慎将啤酒倒到一位宾客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吓得手足无措,其他人也都是目瞪口呆。这未宾客却微笑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在场人闻声大笑,尴尬局面即刻被打破了。这位宾客借助“俏皮”,即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消除了挫折感。
可见,自我解嘲往往能够制造出特别的幽默氛围,使现场气氛变得轻松愉快,给以智慧和幽默的享受,同时也就获得了他人的好感。
自我解嘲,需要有达人的胸怀,需要有直面的勇气。有很多女性朋友,有时讲话“放不下”,总是尽力掩盖自己的缺点,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于是“患得患失——这样自然就会紧张!其实,如果能够“放下”,如果能够敢于拿自己的缺点自我解嘲一下,如果能够豁达一些,其实讲出来了,反而不紧张了——而且起到互动、幽默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因此,当人际沟通中遇到难关或冷场时,如果你能审时度势地用好自嘲,就可以为你接触尴尬,平添许多女性风采。
替人打圆场
所谓打圆场,是指交际人双方争吵或处于尴尬处境时,由第三者出面进行调解的一场方法。打圆场运用得好,可以融洽气氛、联络感情、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平息争端,还有利于打破僵局,解决问题。
有一个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短。”徒弟不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徒弟无语。师傅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师傅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故事中的这位师傅,真是能说会道。他机智灵活,巧妙地“打圆场”,每次得体的解说,都使徒弟摆脱了尴尬,让对方转怨为喜,高兴而去。他成功地“打圆场”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位中年男子在生意红火的面摊前等了半天才占上位置,要了一份自己爱吃的面。很快面就端了上来,他想先尝一口汤。可是,汤的味道刺激了他的呼吸道,随着"阿嚏"一声,他的体液和着面汤同时砸在了对面一位顾客的身上和面碗里。这可惹火了这位顾客,他"呼"的一下站了起来吼道:"你怎么乱打喷嚏!"
中年男子也被自己的不雅之举惊呆了,赶紧赔礼。待缓过神来后,马上对着老板喊道:"我告诉你不要放辣椒的,你干吗在里边放辣椒?你赔我的面钱,我要赔人家的面钱!"老板马上问伙计,伙计也很委屈,他明明就没有放辣椒。
结果顾客、老板及周围的群众都开始七嘴八舌,说得不亦乐乎。最后老板感到这不是个事,就赶紧打圆场,对着厨房大手一挥:"算啦!再下两碗面,钞票都免啦。只要大家和气,才能生财嘛!"
两位顾客这才平静下来,表示接受。此后,他们还和老板成了朋友。
由此可见,在交际中遇到的尴尬的场面时,做到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双方的心理,然后运用说话技巧,借助恰到好处的话语及时出面打圆场,化解尴尬,维护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是十分重要和宝贵,也是十分必要和值得重视的。
理智地面对别人的无礼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事情。例如,在公共场合,有人提起一件你讳莫如深的往事,有恃无恐地出你的丑,或是公开你的隐私,或是阔谈你干过的傻事和闹出的笑话。遇到这些无理的行为,你不可为一句羞辱的话,变得失去理智。你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只有这样,才能稳操胜券,才能巧妙地应对。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常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攻击。在一个晚会上,一个人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德国大诗人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要你和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驴子”在德国南方语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词。面对是犹太人的德国大诗人海涅,将“犹太人与驴子”并称,无疑是侮辱人,可德国大诗人海涅并没有对他大骂,甚至对这种说法也没有异议,相反,他把这种并称换上“你和我”,这样就一下子把“你”与“驴”相等了。
对无理的行为进行语言反击,是正义的语言与无理的语言的对抗。所以,反击的语言一定要与对方的语言表现出某种关联,正是在这种关联中,才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机智与力量,使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聊天中,对方可能会有意用犀利的语言攻击你;如果你不够敏捷,就会被对方击倒。但若你能在谈话中富有机智地反击,就可能让对方心服口服。
总之,一个女人的应变能力当然是以人生经验为基础的,经过多次实践,必然会变得老练聪明。与此同时,应变能力也反映着一个女人的机智和修养。这方面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化险为夷,化拙为巧,使自己摆脱尴尬境地,并在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