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诗人描写荷花。荷花绽放,灼灼其华,红艳娇美,生机勃勃,再加上红日朗照,碧叶相衬,更见火红灿烂,光芒四射!所以诗人说“别样红”,红得娇艳迷人,红得光辉灿烂,红得激动人心,红得豪情满怀。白居易《忆江南》写红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花开之红有如熊熊烈火,劲爆热辣,奔放有力!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云:“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千山万岭,火红灿烂,何等壮观,何等豪迈!与毛泽东词不同的是,杨万里把花红搬到了西湖水面,无边无际的红,蓬蓬勃勃的红,光芒四射的红,震撼人心的红!另外,要注意诗人的匠心,三、四两句不可截然分开单独理解,应为互文,彼此交错生发,意谓远眺西湖,绿叶连天,江荷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映日,整个西湖就是这样一番神奇迷人的艺术天地。
不看诗歌标题,看不出是送别诗,倒像是写景诗,吟咏西湖美丽风光。可是,这正是诗人的高妙所在,借无边风光来表达自己迷恋自然,热爱山水的人生情怀,也以此激励朋友,要胸怀自然万象。情趣高雅脱俗,人生积极乐观。朋友要远去,不知何日相见,我送你什么呢?就把眼前这幅美丽的《西湖荷花图》送给你吧,明亮你的双眸,灿烂你的心空,人生与美丽风光同行,有情有趣,有滋有味。记住,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西子湖畔,净慈寺旁,两位诗人在无边风光中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落日丹枫相映红
秋江
晁公遡秋江水清不胜绿,还与汉江颜色同。望中白鸟忽飞去,落日丹枫相映红。
我相信一句话,心中拥有一轮太阳,世界就光明灿烂;心中布满阴霾,世界就一片愁云惨雾。对于诗人而言,秋天之所以呈现出或萧条枯淡,或生机勃发的情调,其实也只源于诗人内心的情感态度。读宋代诗人晁公遡的小诗《秋江》,笔者就深深感觉到,诗人心中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活力,对自然,对生活,晁氏肯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精神态度,因为他笔下的秋天景色就是一幅生气盎然,活力四射的美丽图景。
诗人采用远近错落的不同视点,勾勒出层次分明的景观。先是描写脚下的江水,秋天的长江,清波粼粼,晶莹剔透,与汉江的水色颇为相似。水清则历历如画,细石可辨,流淌的是一幅潺潺的风景。水绿则浓浓艳艳,夺目生辉,闪烁着迷离的光彩。清清亮亮,绿意盈盈,凸显秋江的勃勃生机,诗人想起了汉江之水。
此番联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汉江在诗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诗人对之倾注了深情,不知道诗人与汉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也不知道汉江对诗人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诗人对汉江热爱有加,念念不忘,正如远行的游子时刻忘不了故乡门前那条小河一样。二是秋天的长江景色美丽,江水清亮,堪比汉江,诗人把赞美献给了长江,把深情也洒进了长江。
一个“还”字,似乎又暗示我们,在万千山水之中,唯有汉江水色可与长江类比,唯有汉江、长江之水可让诗人激动陶醉。喜爱之情,眷恋之意,深婉细腻,含而不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水是活力的见证,秋天的江水,潺潺流淌,绿得醉人心魄。
再写抬头所见,江中上空,白鸟翻飞,倏忽即逝。自由、高洁、飘逸、洒脱。飞鸟掠过眼前,赞美留存心间。“忽”字强调一种动态,突如其来,稍纵即逝,令人防不胜防,大为惊讶。白鸟的美丽和活力,写在天空中,照在江水里。江水之绿与飞鸟之白,江面之阔与飞鸟之小,江流之缓与飞鸟之快,相映成趣,和谐统一,形成一幅饶有情趣的画面。
杜甫有诗云“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刘禹锡咏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元好问诗云“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不管是色彩配置,还是动态的描写,还是画面构图,与晁诗相比,均有类似之处。这些生动的句子,让人读到鲜艳的色彩,眼睛为之一亮;让人读到矫健的动作,心神为之一振;让人读到蓬勃的活力,心中充满力量。
最后描绘天边江岸的景色。一轮夕阳缓缓西沉,晚霞染红了天边,远处江岸一大片枫树林,沐浴着夕阳,更加火红,更加灿烂。金秋时节,枫叶流丹,火红一片,给人以蓬勃旺盛之感。杜牧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云“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于秋天的万千景物中,单单拈出“丹枫”,目的就在于凸显一种活力,凸显一种不惧风霜,挑战严寒的精神。落日西沉,失意者看到如血苍凉,无边冷寂;乐观者看到红霞满天,火红灿烂。诗人显然属于后者。用天边红霞,岸边丹枫,染红了这个世界,染红了这个秋天,也染红了读者的心灵。
全诗写深秋江景,绝似丹青山水:流水碧绿,白鸟翻飞,落日熔金,江枫似火。动静声色,巧妙安排,凸显一派勃勃生机。诗人的秋思,像一江秋水,悠悠不尽,像白鸥翻飞,自由轻盈,像红日西沉,无限灿烂,像江边枫叶,诱人遐思。秋江秋色秋意深,怡情怡志怡心神。
湖西湖东一样春
题夏氏庄
张孝祥平湖漠漠雨霏霏,压水人家燕子飞。欲向湖东问春色,杏花无数点征衣。
品读诗歌就和远足旅游一样,变换的是风景,快乐的是心灵,你不仅需要流连山水,静观细赏,更需要拓展思维,广泛联想,每一种生活都有诗意,每一个春天都优美如画,关键是我们要以诗意的心灵去欣赏诗歌,以春天的快乐去体会快乐的春天。宋代诗人张孝祥就用优美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如画的风光,表达了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欢畅。
那个地方叫夏氏庄,依山傍湖,风光旖旎。放眼望去,平湖宽阔,春水荡漾,细雨霏霏,烟雾朦胧,燕子在湖岸人家上空飞来飞去。整个场景就是一幅泼墨写意画,满纸烟雨,水天空蒙,群燕纷飞,轻盈空灵。画中无人,但见人家,但显诗情。人家傍湖近水,祥和宁静,诗情如水涣漫,如燕飞扬。吟咏诗句,不免使人产生联想。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张志和写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桂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斜风细雨,天阴水暖,适合垂钓;游鱼戏水,啪啪作响,又是喜人画面。对钓鱼稍有经验的朋友不难体会那份闲适愉悦,那份安静空蒙。
还有那些充满灵性的燕子,衔泥筑巢,忙忙碌碌。它们也懂,一年之计在于春,它们也认同“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的道理。它们压水而飞,进门出户,勾勒出优美的线条,点染出空灵的画意。不要着色添彩,这就是天然画图。燕子告诉我们与人相亲相近,和乐相处;燕子也告诉人们,自由生活,快乐无忧。
笔者读到此处,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和这个“压水而飞”的场景相似的情景来。每年春天,长沙湘江风光带宽阔的休闲广场上,总有一些退休老人在那儿放飞风筝。风筝形状万千,色彩缤纷,其中有一种风筝,形如飞燕,黑白相间,或兰绿相杂,它们受人操控,顺风而飞,时而回翔天空,时而贴近水面,时而斜穿直上,时而凌空下插,表演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纸做的飞燕在天空演绎快乐,退休的老人在地面放飞自由,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迷人的场景!张孝祥诗中所描绘的燕子,属于人家,属于春天,属于快乐的人们,属于快乐的天空,也属于宁静的湖水。
湖西的风景,湖光细雨,水乡飞燕,寂静迷蒙,开阔有情;湖东的风光又是如何呢?诗人很好奇,他急切地打听春天的消息,不知向谁打听,也不知是谁回答了他,反正我们感觉得到他很快乐,很激动,他急切地给我们指点春色:杏花无数,香瓣纷飞,满地满天,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穿花而行,多么有趣,多么浪漫!一个个都成了穿上花衣的精灵!春风很残忍,很无情,像秋风一样扫落枝叶,可怜的杏花纷纷飘落。可是,它们却并不悲伤,倒是有情有意,兴致勃勃地往游人身上飞,甚至停在游人身上、头上、肩上,不愿离开,人面杏花相映红啊!一个“点”字,是点缀、装点的意思,杏花装点了春天,杏花点缀了春衣,杏花更装点了人们灿烂的心情。宋代诗人叶绍翁有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写初春的杏花,倚墙而开,一枝独秀,宣告春天的勃勃生机,宣告春天的灿烂辉煌。张诗杏花与此不同,时属暮春,风吹花落,不是落地成泥,惨不忍睹,也不是凋零破碎,哀怨连连,而是花飞花舞,牵衣留人,情意绵绵,伤感动人。诗中那个“问”字也颇能引发读者的感慨和联想,诗人写得很含蓄,但有淡远高雅的意趣。一个人打探春天的消息,杏花开了没有?燕子回来了吗?小草何时吐绿?桃花何时凋谢?。不问凡尘琐事,不问功名富贵,只问春花秋月,何等高洁!何等有心!诗中也没有直接点出是否有人回答,不像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一湖风光扑面而来,杏花飞舞,落红满衣,这就是回答--暮春给诗人的回答。同样的高兴,同样的惊喜,当然也有一点淡淡的伤感,为春天的远去,为杏花的背影。
竹摇清影罩幽窗
清昼
朱淑真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我相信古人的一个观点,“境由心生,情景相谐”。诗人笔下,任何风景都是心灵的折射,任何色彩都会涂染人的情感,读一首描绘风光景物、展示自然律动的诗,从来都是体验诗人敏感复杂之心的极好选择。读宋代诗人朱淑真的小诗《清昼》,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夏幽幽庭院,耳闻黄昏欢悦鸟鸣,心念花谢花飞春去,情牵孤寂无聊闺阁,别有滋味,翻涌心头。
春去夏来,昼长夜短,多愁善感的诗人朱淑真又在自家庭院发现了怎样的风光呢?且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触,细细品味。
几丛翠竹,沐浴夕阳,摇曳风姿,在庭院投下丝丝缕缕的清影,使幽寂的门窗更显幽寂。三三两两的鸟儿,投林归巢,呼朋引伴,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奏响一曲欢快的交响曲,使寂静的庭院显得更加寂静。没有红尘扰攘,没有风烟滚滚,没有人声喧哗,没有鸡鸣狗叫,诗人的庭院,一如古老的深林,空旷、清寂、深远、安宁。诗人徘徊于庭院,时而流连竹下,抚摸光滑玉润的翠竹,时而驻立门扉,仰望苍藤古树上喧嚷的鸟群,时而漫步庭院,细数清晰可辨的竹影。她爱翠竹的风姿,玉竹临风,清影在地。她爱黄昏的夕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她爱活泼的鸟儿,叽叽喳喳,欢快无比。
每一缕清影都让人感到宁静幽雅,每一声鸟鸣都让人感到生动欢畅,每一株翠竹都让人感到风骨冰清。这个黄昏属于诗人,这幅图景属于心灵。没有人像诗人这样沉静,静到一帘幽影,了然于胸;没有人像鸟儿这样快乐,乐到无拘无束,自鸣自放。翠竹摇动的是幽幽诗情,鸟儿唱响的是勃勃兴致。这个时节,这个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机活力,我们有理由放歌,为诗人,为风景。
突然之间,诗人意识到,春天很快过去了,夏天马上到来,心中似有几分惆怅。那些早早开放的海棠花,不知不觉中,纷纷凋谢。美丽离开枝头,枯萎长上枝梢,对于一个爱花惜春的诗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伤心的呢?还有那些纷纷飘扬的柳絮,多么轻盈,多么飘逸,浪漫满天,自由空灵,牵惹诗人多少诗情文思啊;可是,不知从哪天开始,这些景色统统不见了,她们到哪儿去了?是追随春天而去了吗?还是云游四方,寻找春天呢?太淘气,太顽皮了,竟然不和诗人打个招呼,竟然不声不响就走了,和海棠花一样绝情,和一去不返的时光一样冷漠。
可怜的诗人要独自忍受这一院的清寂,一院的落寞。她伤感花谢花飞,芳华消逝,她叹惋游丝飞絮,无影无踪,她惆怅时光如水,流年如花。相对宁静平和的心因这春天的离去而滋生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和躁动,谁知道呢?谁知道诗人为什么如此善感?她的心被清影笼罩,被幽窗紧闭,心被春天带走,到哪儿去了?又要到哪儿去?她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读懂了那个黄昏的冷落,那个白昼的漫长。是啊,诗人讨厌这令人昏昏欲睡的白天,天气越来越暖和,日子越来越漫长,可是诗人的心还沉湎在昨天,还沉浸在春天。又一个春夏之交的轮换,又一次喜忧无常的变迁,没有人读得懂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是朦胧的艺术,模糊的艺术,诗人不告诉我们她的喜怒哀忧,她只用无声的文字启示我们去联想、去品味。如此,她和她的诗歌,任务就算完成了。
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追问内心的隐秘,世间很多事情都有水落石出之时,唯有心灵情意没有,不要执着,不要坐实,走进那座庭院,细数丝丝竹影、缕缕阳光,静听鸟儿鸣叫,追忆海棠柳絮,你感觉到了什么就是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就是什么。感谢诗人送给我们一个清幽深邃的庭院,还有一幅风光迷人的心灵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