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多年前,曹操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从此就成为各种阶层的人士用来解忧消愁的“药”。其实,酒的作用何止如此,酒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驱寒、提神、调畅气血等作用;同时,酒也害人,轻则伤身,重则败家败国。所以说,品酒可香唇,拼酒会伤身。
在上海一个洋酒品牌新广告预告会上,四大天王之一的张学友说出了自己对酒的看法:
“从前我对酒的要求是能醉就可以。年轻时候不懂,喜欢拼酒。但现在的我,通常情况下,会在工作很累的时候,品一品酒,放松一下。这种转变,主要与我自己的生活阅历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年轻时,对于许多东西,我并不懂得去珍惜;而现在,相比于事业,我会更加珍惜家人、朋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他们身上。”
“我现在过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照顾小朋友,送女儿上学,然后自己做做运动,打打球,下午再做一些工作……”
可见,品酒才可以发挥酒的“疗伤”作用,治疗身体上的伤和心理上的伤。而拼酒和酗酒,只会让伤口更深、更痛,让事情更为糟糕。
1998年,美国联邦政府责成有关部门组成了“大学校园酗酒调查专案组”,从而展开了对美国大学校园里酗酒现象的调查。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人员发现,美国1/4的大学生有酗酒的习惯;每年有50万起伤亡事故和7万起性骚扰或强奸事件都与酗酒有关。
可见,酗酒与品酒不同,不但不能医人,而且会无限制地伤人,直至喝酒的人死亡。若要消除这种悲剧,唯一的办法就是“戒酒”。
很多酗酒者在决心戒酒时,会优先考虑“住院治疗”,在医护人员强制控制下禁酒。这种方法的确可以让酗酒者在住院期间摆脱酒的诱惑。但是,戒酒毕竟不同于戒毒,潜藏的酒精依赖并不会就此消除。戒酒者一旦出院,就会继续狂饮。
那么,酗酒者该如何戒酒呢?答案就在“味觉厌恶”里。
1948年,丹麦科学家雅可布森等人发现,作为橡胶的硫化催化剂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饮酒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
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R·米勒和同事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如果酗酒者在服用双硫仑14天之内饮酒,那么他将会先后出现恶心、呕吐、心跳加速、血压明显下降等一系列极端性的身体反应,酗酒者就会对酒精类饮料产生厌恶之情。这是因为,双硫仑的作用是阻断正常的酒精代谢,如果一个人在服用过双硫仑后饮酒,那么他身体里的乙醛浓度则会变为没有服用过此药物的饮酒者的5~10倍。这么高的乙醛浓度,足以让人体出现诸多极端性的疾病症状。而根据“味觉厌恶”的理论,酗酒者在饮酒后生病就会对酒产生厌恶感,从而逐步戒酒。
当然,味觉厌恶法实施的关键在于让酗酒者坚持持续服用双硫仑。方法并不难找,比如切断反悔退路的“预先承诺法”。前面已有讲述,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