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王武六七代世祖以前的时代,王家曾连续出现过四辈子年轻寡妇,她们丧夫守寡的年龄,都不超过二十五岁,最可怜的是这四代中的最后一代,结婚不到一年,刚怀孕不久,就死了丈夫,当时年龄还不到二十岁,家里既无财产,又无依靠,只靠自己双手,替人家洗浆缝补,甚至讨饭为生。当时有人劝他改嫁,但当时的封建礼教,社会舆论,再加上其门已有三辈婆祖守寡,对她来说,无疑像三座大山压在她的头上,她一个弱女子无力冲破这层层枷锁,顶倒这三座大山,只能愤懑哀怨,自叹命苦,并决意守节。幸好后来生了个男娃,据说在生这个孩子的当天夜里,这位年轻寡妇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吞吃了一粒珠子,醒来后就感到自己腹痛,随后就生下了这个孩子,所以,这个孩子随口就叫了王梦珠。
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糠菜作粮,乞讨为生,过着难以笔述的苦难生活。但在精神上却有了安慰和寄托。
转眼两年过去了,有天晚上,她抱着儿子去看望村西头一户同族的奶奶,这位奶奶生了病,白天去讨饭没顾上去看,这位王姓家族的奶奶也是以后提到的王大刀的先祖。不想刚到人家,老天爷就下起了暴雨,电闪雷鸣,狂风呼啸,眼见天上的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看时间越来越晚,寡妇想到有病的奶奶需要休息,就说:“奶奶您歇着,这一会儿雨不大下了,我们走吧。”说罢就抱起了孩子。老奶奶在炕上躺着,听说娘俩要走,就转过头,艰难地抬起胳膊,用手指着外屋的干粮篮子。家人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就摘下了干粮篮子,从里面拿出一个澄黄澄黄的苞米窝头,从出生就跟着母亲要饭的孩子平生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吃食,就象见到了蚂蚱囡的小鸡,扑过去一把就抱在了怀里。寡妇娘俩道了谢就出了门。
天上的雨这会儿还真不大下了,可天色很黑,满街是泥,只有趁打闪的工夫才能看清脚下的路,寡妇怕孩子把窝头掉了,几次要替孩子拿着,可孩子不肯,她只有紧紧地搂着孩子,每次跌倒爬起来之后,总是先看看窝头掉了没有,就这样象踩着泥鳅一样踉踉跄跄地回到家,才发现怀里的孩子已经睡着了,再看孩子怀里的窝头也不见了,母亲一阵眩晕,心象被掏空了,趴在孩子身上声嘶力竭地哭嚎起来,然后又狠命地用手掌拍打自己的脑袋,懊悔没有替孩子拿着,“苦命的孩子,难道连吃个新鲜窝头的命也没有吗?有谁怜悯这苦命的孤儿寡母啊!孩子醒后要窝头怎么给孩子交代呢?”
突然,她从孩子身上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心里涌动出一种决心,就是大海捞针,也要把针捞出来。她摸出三柱香,点上插在灶王爷神像的香炉里,庄重地向神像叩了三个头,然后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老天爷,您可怜可怜我们苦命的孤儿寡母吧!这个窝头是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的好东西,就让他吃了吧,灶王爷,您是一家之主,您如果看到孩子早晨醒来为丢掉窝头而痛哭时,您就不难过吗?您们都显显灵,帮我今晚把它找回来,从今以后我有了什么好吃的的东西一定先供奉给您。”同时,也暗暗下了决心,如果今晚找不回来,就砸烂香炉,撕毁这张灶王像。
她爬起来,一把脱掉上衣,把裤腿高高卷起,一下冲出门外,按回来时走的路一步一步摸着找。她的眼睛绝不放过一寸地,一块泥土,就是把这条路上所有的泥土都翻过来,也要把这个窝头找回来。村子虽然不大,可从东头到西头,在漆黑的暗夜,要找到一个小小的窝头,真是难啊!看着好像是它,但一抓却是块泥巴,摸着好像是它,但仔细一瞅却是块砖头……慢慢她的心在动摇,手指在发抖,算了吧,这样黑是找不到的,等天亮再说吧,但一想到孩子醒来后的哭闹,和拿到窝头后的笑脸,心就再次沉稳下来。为了不失掉一点点机会,就跪在泥水里爬着找。当时谁能想到在普天之下,在漆黑冷寂的暗夜里,人们在热被窝的酣梦中,竟有一位年轻的女人,匍匐在泥水里,一寸一寸地移动,一左一右地摸索一个小小的窝头呢?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村中间大车辙的水洼里,终于摸到了那个金子般的苞米窝头。这一下年轻母亲的心像火把一样亮了起来,整个街道也好像亮了起来,浑身又充满了无穷的力量。痛苦和幸福交织在一起的的泪水像涌泉一样流下来,冲净了脸上的泥渍。她连滚带爬的跑回家,把弄脏的窝头和自己的身体、衣服都洗干净,又点了三炷香插进香炉,又磕了三个头,把洗净的窝头供放在灶王爷画像面前。她高兴的几乎一夜未眠,直怔怔的瞅着孩子含笑的睡脸,这是她的生命,她的希望,她的未来。
第二天早晨,当孩子扭动着身体,伸着胳膊睁开眼,从睡梦中醒来时,母亲早已把熥热的窝头递到他的手里。当孩子大口大口的吃着窝头,年轻的母亲坐在炕边看着惬意的儿子,竟觉得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当天出门讨饭之前,她把这件高兴的事告诉了邻居的二嫂,在路上又告诉了一同讨饭的大婶,回家后又向回娘家的三姑讲了,她们都替她高兴,说这是我们苦命人的善心善报,无意中又替她向外人传播,东西越传越少,话越传越多,这件事经过若干人的传播,竟越传越离奇,后来竟完全成了神话故事轰动一方。有的传说,窝头在黑天的夜里发了光才看见的;有的说,寡母已经从旁边过去了没有摸到,突然身后发出了说话的声音;还有的说,有只饿狗,闻到香味就要衔,被神一指,狗竟不敢吃而跑掉了……这个神话故事像砖头扔进坑塘里形成的涟漪,越传越广,慢慢传进了县城,传入了县太爷的耳朵里。
县太爷吴得贵听到后激动地一蹦三尺高,这俨然是本县治民有方,感召了神灵出现的普降吉祥之兆。因此就大做文章,随即派人收集材料并具表呈文上报州府、道台,随后就得到了各级统治的层层批复,“应予表彰”“承极宣扬”“据实偿赐”云云。吴得贵神采飞扬,提笔膏墨,亲书“节孝可风”四个大字,盖上县衙的大印,从国库中拿出官银,坐着官轿,带着手下人浩浩荡荡来到王家寨。附近乡邻和远近亲友惊慌失措,忙把在外讨饭的孤儿寡母找了回来,吴得贵下轿朝母子二人拜了三拜,然后按官府规定的仪式进行表彰偿赐。本来按吴得贵的意思要在村中立一座节孝牌坊,可看了看这腚大的小村,只得做罢。随后让人把“节孝可风”四个大字刻成牌匾在村中展示,让附近各村前来观赏,而后又敲锣打鼓的抬着到各村游展,最后对这个家进行了安抚,用公款给买了几亩地,又发动乡邻送了些日用品和粮食,使这悲困无依,乞讨为生的孤儿寡母一下子改变了家境。后来儿子逐渐长大,到八岁时由官费供他念了几年书,十八岁时接受了县府“百倾社署”的职务,就是现在的土地税官。王梦珠此后娶媳成家,子孙满堂,老有所终。